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及完整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关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C.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B.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确定
3、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获得蓬勃发展,某位航天员在太空飞船演示了在“失重”状态下奇特的物理现象。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太空飞船中进行( ) A.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 C.用温度计测温度
B.用手表测时间 D.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3m,分度值1m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5、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 / 1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7、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8、如图所示,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9、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2 / 10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10、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11、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是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12、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3 / 10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
13、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高度、质量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4、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15、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C.列车、列车
B.列车、地面 D.地面、地面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2、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
4 / 10
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4、现有一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现用这支温度计测室温,读数是31 ℃,则室温实际是________℃
5、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________作用的结果,其施力物体是________.泥瓦工人通常用重垂线来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的原理.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OA的动力臂l.
5 / 10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____________ 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 ____________ ;(选填“越远”或“越近”)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____________ 的基础上,通过科学 ____________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_____________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_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6 / 10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___(选填“甲”、“乙” 、“丙”或“丁”).
(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以上两空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上学要花多少分钟? (2)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3)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核中,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壁厚度),内有12cm的水(如图甲),某考生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金属圆柱体,从液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拉力F与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圆柱体下表面距液面为10cm时,系圆柱体的细线恰好松开,圆柱体沉入容器底部(水未溢出).如图内所示(g取10N/kg),求:
7 / 10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2)圆柱体的体积;
(3)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8 / 10
参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B 3、D 4、A 5、B 6、D 7、C 8、A 9、B 10、B 11、D 12、D 13、B 14、D 15、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甲和乙 甲和丙 2、增大 可逆 3、信息 响度 4、30
5、重力 地球 竖直向下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9 / 10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初始速度 越远 匀速直线 实验 推理
2、必须 等于 丁 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24分钟(2)5min(3)1.72km 2、(1)1N;(2)100cm3;(3)1.3×103Pa
10 / 10
改变 错误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