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榜样教育研究的质疑

对榜样教育研究的质疑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教育教学研究

对榜样教育研究的质疑

陶磊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 211112)

摘要:榜样教育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然而,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杭理分析,不难 看出,学界对榜样教育基本理论与榜样教育问题之因的论述还不清楚、还不到位。这一问题直接导致现代榜样教育效果弱化, 进而其社会地位和功能受到广泛质疑。通过对榜样教育基础理论与问题之因的科学分析论证可以极大地促进现代榜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榜样教育;研究现状;质疑

自1952年高权衡的《志愿军是怎样进行荣誉教育的》发

表,到目前为止以“榜样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发表量已达到 10023篇。仅从论文发表这一层面来说,学界对“榜样教育” 的研究不可不说是相当的繁荣。虽然有如此多的研究成果, 但是否对“榜样教育”的相关问题说清楚,说到位了呢?本文 认为则不然,至少学界对榜样教育的基本理论没有说清楚, 对榜样教育实践困境的原因分析没有说到位。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本文从繁多的榜样教育研究成果 中选择具有代表性观点进行论证。具体来说有三种代表性 观点。一是彭怀祖提出,选树榜样,启发、引导受教育者模 仿、学习品德、行为和其他知识技能的过程。示范性、超越 性、激励性、现实性、时代性的特征。二是戴锐提出的,榜样 教育是一种有着历史悠久且为人们常用常新的传统教育方 法或模式。榜样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和激励,其中激励 是第一位的。三是袁文斌认为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 这一价值载体的人格形象,激励和引导学习者自我内化榜样 精神品质,生成自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和创新行为方式的 一种教育活动。寓先进性于生活性、寓抽象性于形象性、寓 理想性于现实性、寓激励性于可效仿性。

通过对榜样教育基本概念与问题之因现有研究成果的 梳理与研究,不难看出,其研究现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榜 样教育的内涵没有说清楚,从以上所述不难看出,学界对榜 样教育内涵的界定基本上有三种类型:过程论、方、活动 论,过程论即认为榜样教育是一个过程,这一论述的主要缺 点是忽略与简化了榜样教育过程中的要素与所处环境之间 的互动关系。此说过于干瘪,方即认为榜样教育是一种 方法,这一论述一方面弱化了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活动中的地位与功能,另一方面与“榜样教育法”两者相混 淆,不易分辨。活动论即认为榜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这 一论断较上面两种观点所表达出来的中心观点要丰富得多, 既能说明榜样教育这一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关系又能体现 出其与所处的整个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然而“活动论”也 有自身的问题,即这一观点仍然把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 育活动中一种可选择性的方式,而不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常 态方式进行论证;其次,在榜样教育论述的过程中经常会把 榜样与榜样教育的特征、功能相互混淆,随意使用。如彭怀 祖教授所提出的榜样教育特征中含有“超越性”与“现实性”, 本文认为“榜样教育具有超越性特征”有待商榷,这里的“超 越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榜样教育这一教育活动自身具有 超越性,榜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的一种常规性教 育模式,何来超越之说呢;二是指榜样教育活动所传授的价值 观具有超越性,超越性的价值观本身不就是榜样教育的主要 内容吗?本文认为超越性就是榜样的特征,就是指榜样所蕴 含的价值观要高于一般性的价值观,与受教育主体的自身思

想道德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进而为受教主体树立人生价值追

求的目标。最后,在榜样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把榜样教育这一 常态性的教育活动与榜样教育法两者相互混淆,相互纠缠,如 袁文斌提出有关榜样教育的特征,经过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 些原则既有榜样教育方法的特征,如寓抽象性于形象性与寓 理想性于现实性,又有榜样教育活动的特征,如寓先进性于生 活性与寓激励性于可效仿性。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 践中的一种常规性的活动模式,其整个运行过程是复杂的,对 其过程的研究应具有系统观、整体观与大局观。然而,事与愿 违,学界对榜样教育的研究却出现以上的研究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中,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活动中一种常规性教育模式,在引领思想,规范行为,引 导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然榜样教育在现代 社会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境与难题,但是榜样教 育依然应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榜样教育 的研究依然应该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然而,怎样展开 对榜样教育的研究呢?本文认为学界对榜样教育研究的重 点应该放在其研究方式与内容的科学性上,具体来说对榜样 教育基本内涵研究的科学性是根本。榜样教育是什么?应 该是学者对榜样教育展开研究首先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学界对榜样教育内涵研究的成果颇多,通过梳理可以把这些 成果分为“方”、“过程论”、“活动论”等类型。这些成果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榜样教育是什么,但是还没有触及 其根本,如“方”认为榜样教育仅仅是一种规范思想,塑 造行为的一种方法,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如果榜样教育在人 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上仅仅发挥的是方意义上的作用, 榜样教育可能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过程论”与“活动 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榜样教育概念的内在空间,但 是具体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说清楚。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 榜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活动与过程,而且还作为一种 常规性的教育模式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说榜样教育 就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模式。通过榜样教育我们知道尧、舜、 禹等圣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品格;通过榜样教育 我们知道怎么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担时代使 命,勇做时代先锋;通过榜样教育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孝 悌之道,尊老爱幼,建和谐家庭,实现人生价值。参考文献:

[1 ]彭怀祖.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榜样与偶像研究[M].北 京:学习出版社,201 5(1 ): 102— 104.

[2] 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教育研究, 2002(8)17.

[3] 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 范大学,2010:8 —58.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