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
数学组 2014.3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要求,使学生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的角度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结合实例依次讨论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法,并结合具体问题用两种形式表示地理位置的一般过程。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悟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以及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恰当表示法。在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形成建立数学模型和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学会学习,逐步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标题点出了这一节的核心。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十分广泛。本节主要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确定地理位置中的应用,教材首先设置一个“思考”栏目,通过这个栏目引出本节内容。 三、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会很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至于如何用方位角表示,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同学会尝试观察找出方法,有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另外的方法,由此展开讨论,进入新课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设计依据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设计依据
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 六、教学方法
我将采取“三三三、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氛围,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创造者和参与者。 七、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小黑板和导学案为教学平台,采用“三三三一”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
1
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整个课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为中心,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 八、教学流程 步骤时 间 教师行为 明确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 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一、 2.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力; 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二、 (1分) 出示学法指导: 使用导学案 自主探究 三、 分) 交流小组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展示 巩固练习,补救达标 1.课后练习第1、2题 2.导学案练习 3.师生小结 布置作业: 1-2必做题:习题7.2第5题; 选做题:习题7.2第6题. 分层作业 (18-19提问展示,点拨精讲 1.自主思考 2.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上黑板解题 小组互相评议 学生或小组质疑 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完成 小组评议 收获 培养学生能熟练解学生谈学习体会或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优点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2) 地理位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学习任明确本节课任务。 务 四、 (14-16分) 五、 (分) 九、评价形式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本节内容比较多,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
2
十、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对两种表示法很难一步到位,所以采用结合具体问题逐步渗透、感悟,然后提炼升华的方式学习。类似的,对两种表示法,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上升过程,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随之加深。整节课是一个动手、动脑、实践、应用的动态生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教师要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层施教,对于生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同时将“教学反应”型评价和“教学反馈”型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努力推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三三三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真正地做到了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小结时,总结收获,对容易出现的错误概括地非常全面,可见,本节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好,教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从问题的提出,到最后的练习,多处环节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学习,最后回归到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问题,同时,由于目标明确具体,学生探究时容易把握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