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2月 第35卷2期(总第313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Vol.35 No.2
热敏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鲁平平,丁盼盼,高奥然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外科,河北 沧州 061000)
[中图分类号]R245.819.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02-0226-02
[摘 要] 目的:观察热敏灸预防混合痔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用热敏灸疗法,对照组根据术后情况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至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首次排尿状况改善、首次排尿时小腹胀满症状减轻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热敏灸能缩短术后至首次排尿时间、改善术后首次排尿情况。
[关键词] 痔术后;尿潴留;热敏化;艾灸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患有其他肛门部病术后尿潴留是指术后6~8h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大于
变如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湿疹等;③有肠道感染600mL,或术后不能自行有效排空尿液而膀胱残余尿量大于
[1]
性疾病、直肠息肉、直肠恶性肿瘤等病史。100mL。我科用热敏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取得较好
2 治疗方法疗效,现报道如下。
术前处理:术前禁食水6h,术前晚服用复方聚乙二醇21 临床资料
袋加温水2000mL做好肠道准备,麻醉前30min排空膀胱。共100例,均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肛肠科手
术后常规处理:禁食水6 h后半流食饮食,1天后改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4
普食,加强营养,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每日大便后进行温例、女26例,年龄(40.2±18.38)岁,病程(8.22±2.42)
水坐浴并清洗肛门,专科换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适当个月,内痔分期II期9例、III期28例、IV13例。对照组男25
补液(输液量控制在1000mL左右)。例、女25例,年龄(42.5±19.12)岁,病程(9.07±2.78)
热敏灸疗法:①回旋法:用点燃的纯艾条在距离皮个月,内痔分期II期11例、III期29例、IV10例。两组一般资
肤3cm左右施行回旋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度。②雀啄法: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旋灸部位,施行雀啄诊断标准:①内痔的分度及临床表现:I度为便时
灸法,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③温和灸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核脱出;II度为常
法: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施灸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有便血,排便时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III度为可
行固定位置的温和灸法,以局部无灼痛感为度。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核脱出,
腧穴热敏化:腧穴热敏化是根据施灸部位对艾条悬灸需用手还纳;IV度为可有便血,痔核赤血脱出或还纳后易
的灸感反应来判别的。只要出现以下1种以上(含1种)灸脱出,或痔核脱出嵌顿。②外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肛门部
感反应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①透热:灸热从施灸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
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栓及炎症可有疼痛。③混合痔的临床表现为混合痔的症状
②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③传热:灸热可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④局纳入标准:①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②年龄18~45岁;
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③在骶麻下采用混合痔外切内扎术;④肝肾功能、心电图
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⑤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正常,前列腺功能正常无增生,⑤积极配合治疗。
夹板固定不会妨碍肌肉的活动,骨折部位稳定,可促进骨
痂生长,有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上下关节能够在一定方向和范围内活动,降低了并发症。而且,中医保守治疗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患儿痛苦小。但是,其固定牢固性差,不能前臂旋转,可导致压疮等发生,需要给予积极预防。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为髓内固定,可以维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创伤小,并发症少,不破坏骨折端的血运,手术时间短且住院时间短,适应症更广[5]。
既往临床研究的侧重点在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前臂功能的恢复。而由于骨折治疗部分时间在家中,故选择便利、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家属对患儿的照护,降低并发症。中医保守治疗医患满意度高,可能是由于中医治疗对麻醉、手术操作需求低,操作简单,无需其他过多干预,且可以早期进行活动,预后更满意[6]。另外,无需手术治疗前后长期药物干预,经济压力较低;无创口,体内无克氏针,家属心理及照护压力轻。
中医保守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可以更好的促进康复,且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马一平,武理国,胡成挺,等.克氏针辅助复位弹性
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2):96-97.[2] 边朝辉,沈文,李国胜.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与钢板
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刊,2016,51(7):87-90.[3] 夏玉礼,马长生,苏驰,等.平乐正骨配合撬拨复位髓
内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尺桡骨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30-132.[4] 王鹏,曹雪艳.对儿童前臂骨折采用中医接骨法治
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198-198.[5] 董震,齐鹏,李伟,等.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6,37(10):790-793.[6] 杨学义.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71例临床效果观
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409-3410.
[收稿日期]2018-09-15
·226·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2月 第35卷2期(总第313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Vol.35 No.2
薄氏腹针辅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
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钟国就,赖极隆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茂名 525000)
[中图分类号]R245.319.4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02-0227-02
[摘 要]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辅治心梗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介入术后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介入术后行常规综合治疗及标准化腹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67%、对照组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SPO2较治疗前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RR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LVEF、SPO2上升及LVEDD、RR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薄氏腹针能改善心衰症状、降低Nt-proBNP及改善心衰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心梗介入术后合并心衰效果较好。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薄氏腹针
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心力
[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1283)
衰竭(AHF)[1] 。薄氏腹针是一种新型的针灸方法[2],
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⑥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腧穴热敏化的探査手法通常是上述三中手法的密切配合,探査出热敏化穴位,再以温和灸法灸至患者的热敏感消失为止。
观察组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①热敏化腧穴:因肛肠术后其热敏化腧穴以下腹部为高发区,探查的腧穴多出现在关元、中极、气海等区域。故通过上述腧穴热敏化的探査手法在腹部高发区探查热敏化腧穴,每次确定一个热敏化腧穴。②施灸剂量:对选定的热敏化腧穴实施持续温和灸。因灸疗过程中患者自觉有一股暖流直接向下,热感深透至下腹腔,传导至腰骶部, 25~35min后传感消失。故最佳剂量以每穴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以40min为标准。术后回病房立即给予热敏灸疗法。
对照组手术后给与常规处理,若出现尿胀明显、膀胱充盈,可依次采用听流水声、温水冲洗、导尿等方法。3 观察指标
术后至第1次排尿时间:即从手术结束到第1次排尿的时间,以分钟计。记录首次排尿时排尿状况、小腹症状及排尿时间。
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中“中药新药治疗癃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观察指标和计分标准[3]。见表1。
表1 癃闭计分标准
症状体征排尿状况小腹症状排尿时间
0分正常无症状<49s
1分尿细呈线状满闷感40~50s
2分
尿流断续成线
胀、满51~60s
3分
尿流涓滴而下不成线
胀、满、痛>60s
两组首次排尿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首次排尿积分比较 例
排尿状况(分)01231观察组5038△
对照组50225185组别
例
小腹症状(分)01235△24192053510
排尿时间012321△1882310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至首次排尿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术后至首次排尿时间比较 (mi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5050最短时间7560最长时间 320450平均时间 198.68±68.27△286.63±83.215 讨 论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为膀胱气机不利,气化无权所致。脉络受损、精血亏耗产生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而致膀胱气化受阻、气化失常从而产生尿闭、小腹胀满等。陈日新等[4]认为,腧穴存在敏化态和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热敏化状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而热敏化的最佳刺激是艾热刺激。热敏灸借以艾火的温热和通阳之效作用于热敏化腧穴,从而激发灸性感传,气至病所,鼓舞膀胱气化的功能,以达启闭通尿之功。因肛肠术后热敏化腧穴通常存在于腹部,出现于中极穴、气海穴、关元穴等区域。三穴均为任脉之要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且三穴解剖部位亦位于膀胱、输尿管、肾脏等与本病直接相关脏器的附近,故艾灸三穴可疏利三阴之气、温通经脉、消淤化滞、温补下元、扶正培气,从而增强膀胱气化的功能,达通利水道之效。
[参考文献]
[1] 吴汉泉,周兵.腧穴艾灸预防肛肠病术后急性尿潴留疗
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2):147-148.[2] 汪建平.痔临床诊治指南[A].痔病诊治新进展研讨会
(广西北海)[C].200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中药新药治疗癃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71-172.[4]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
京:人民卫生出报社,2006.
[收稿日期]2018-08-3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