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做增强CT的护理体会
1.1 一般资料 使用16排螺旋CT做增强扫描病人6000余人次, 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4000余人次占大部分, 最大年龄达到90岁。
1.2 方法 患者平卧CT检查床上, 面朝上, CT扫描时, 高压注射器同步从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一般实质脏器为3.0 ml/s,诊断血管病变, 如头CTA, 心脏冠状动脉增强, 肠系膜血栓等4.0ml/s。造影剂的种类, 非离子型, 优维显(300) (370), 欧乃派克(300) (350), 威式派克(320)。
1.3 增强扫描前护理 由于注射碘造影剂易出现毒副反应及过敏反应, CT增强应对病人进行筛选, 了解过敏史, 了解临床医生对患者的初步诊断, 及老年患者全身健康状况, 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先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使用造影的适应证、禁忌证[1]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给患者及家属发放增强扫描须知, 供患者及家属阅读。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经常遇到有的老年患者无使用碘造影剂的禁忌证, 但当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说明应用造影剂的副反应及有意外发生可能, 需病人及家属签字时, 患者及家属产生紧张恐惧感, 不知所措, 甚至拒绝检查。有的老年患者及家属还会想都这么大年龄了, 还要承担这么大风险去接受检查没必要, 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为患者考虑, 如实客观地告知患者使用非离子造影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很少。
1.4 药物准备 CT检查时需常备急救药品及物品并定期更换检查以备急用。药品包括: 肾上腺素、抗组胺类药、地塞米松、阿托品、葡萄糖酸钙、抗惊厥药、升压药、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物品包括: 氧气、血压计等。用0.9%的生理盐水250-500 ml BD留置针, 建立静脉通路。①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易固定的大血管, 一般我们经常首选前手腕部以上桡侧大血管。②做胸腹部盆腔腰椎CT增强时, 检查时患者双臂都要举到头上方, 此时关节易弯曲, 尤其老年患者关节比较僵硬, 更不易伸直。这时如果我们选择肘正中静脉注入造影剂, 一定要告诉患者肘关节尽量伸直, 必要时告知患者家属协助伸直, 避免肘部打弯, 造影剂不能顺利注入影响检查结果。如果做头颈部增强时, 检查时两臂可以放在身体两侧, 容易伸直。肘正中静脉粗且固定, 清晰可见, 穿刺易成功。我们常常选用肘正中静脉。但也要提示患者穿刺部位肘关节要伸直。③静脉通路建立后,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细, 弹性差, 脆性强, 如不确定是否能够承受高压注射器注入速度, 我们可用20ml注射器从静脉通路快速推20ml生理盐水, 如有外渗, 应该重新选择血管, 无外渗确认静脉通路通畅后, 调慢输液速度等待检查, 如有特殊病人液体量不足或检查前没有足够饮水, 可以加快速度输液速度, 帮助病人于检查前补足液体量, 减低注射造影剂后不适感觉。④准备完毕后对体质弱, 病情重的老年患者应和技术员联系尽可能提前检查。⑤病人注入造影剂前, 应预先将造影剂抽入高压注射器中放上加热器, 使造影剂加热至37℃, 再注入人体内增加病人对造影剂耐受性, 并降低造影剂的黏滞度使注射更容易。特别是老年患者对低温耐受力差, 如果快速注入100 ml低于体温的造影剂, 会增加患者不适感, 甚至诱发不良反应。⑥病人在检查连接高压注射器之前, 再次检查穿刺针是否在血管内,确定在血管内方可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 对于化疗的老年患者, 或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血管状况不佳的老年患者,在不影响诊断结果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降低注射造影剂的速度, 减少造影剂外渗发生率。⑦高压注射器的连接管需与静脉通路中BD留置针肝素帽端相接, 并旋紧另一螺旋帽。如果将高压注射器连接管与BD留置针取下的白色螺旋帽端相接, 注入造影剂时, 由于压力过高, 肝素帽就会崩裂, 使造影剂及血液流到体外, 检查不能顺利完成。检查时告诉患者注射造影剂全身发热是正常现象, 不要紧张, 身体不要动, 配合检查, 注射造影剂时严密观察病人一般状况及穿刺局部有无造影剂外渗。如有局部外渗, 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处置。如有患者出现轻微不适, 恶心、局部血管胀痛, 告诉患者坚持检查完毕给予处置。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喉头水肿应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 与医生联系, 实行紧急抢救。
1.5 增强扫描后护理 检查完毕, 嘱患者勿急于下床, 老年患者肢体灵活性差, CT床在高位时急于下床易摔伤, 待CT床降至低位时, 协助家属将病人搀扶下床, 并询问病人有无不良反应, 保持静脉通路, 观察30min, 并告知患者多饮水, 加快造影剂排除体外, 避免造影剂对肾脏的毒性, 由于注射针头粗, 拔针后应多按压一段时间, 无出血方可松手。
2 讨论
有资料报道人在紧张的时候导致机体敏感性增高, 易导致过敏反应[2], 在患者增强扫描前护士应耐心与其沟通, 通过护理人员的表现姿势, 言语行为改变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 也可让患者与刚检查完的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 减少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诱发因素。对老年体弱的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推荐使用等渗造影剂, 威式派克(320), 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检查用高压注射器将碘造影剂快速注入人体内, 大多数碘造影剂渗透压都高于人体血浆渗透压。如果发生外渗, 不但得不到准确检查结果, 还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疼痛感, 和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外渗量大, 处理不当还会引起局部软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减少造影剂发生外渗的可能。①要选择粗直弹性好、宜固定的大血管。②提前建立静脉通路, 确定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方可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③糖尿病患者,化疗患者及老年患者, 血管状况不佳, 要仔细认真选择好血管,细致操作[1], 对穿刺针头恰当固定[1], 必要时在不影响诊断结果前提下降低造影剂注入人体速度。④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如果发现已选择的血管不可靠, 一定要重新更换部位, 确保万无一失, 使检查顺利进行达到诊断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委员会.对比剂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