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9期 农村・农业-农民 凌鬓雾魔缓 纂鳓 鲍 验 霭彦 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蔡玲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两个转变,家 困难。这些年虽然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在加大,但是,在 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 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市场体系尚不统一的情况 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 下,农业家庭经营既难以有效地吸纳外部资源要素的持 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在“十二五”开 续投入,又难以有效防范资源要素的外流。农业剩余劳 局之年,湖北省开展“三万”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 动力转移与农民市民化进程不协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万户。笔者有幸参加湖北省黄冈市“送理论、送知识、 与土地资本功能的的配置不协调。农业兼业化、农村空 送”下基层活动,沿途所见所闻,对该市这些年坚 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凸显在土地整治、迁村腾 持扩大内需、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 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宅基地 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留下深刻印 使用权置换方式不规范,农民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在城 象,深深感到大别山试验区农业家庭经营集约化问题 乡要素交换关系中,由于要素禀赋差异所形成的不平 已经破题,并将对当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乃至工业 等,农村要素价格偏低的状况比较普遍。 化、城镇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三)结构调整无序竞争 一、现阶段农业家庭经营集约化的瓶颈 从理论上来讲,农业结构调整是涉及现代农业产 (一)生产经营小规模 业体系和区域农业发展重点的问题。由于区域农业布 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适应农 局规划的实施有一个发展过程,家庭分散经营往往遭 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市场化改革取向的要求,极大地 遇“今年我们种什么”的困惑和烦恼。如果今年种植包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一举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菜的农户有个好收成,第二年,大家都想像去年种包 不过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却难以应对现代化大市 菜赚钱,一哄而上,等到收成的时候,由于种的人多, 场的挑战。1990年以后,我国农村普遍推行龙头企业+ 大家都想像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收购商会利用农 农户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就中 户之间的无序竞争,不断压低农民的利润空间以满足 西部地区来说,国民经济非均衡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在 自己的最大收益。结果是包菜的价格降下来,种植包 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农业适度规模方面的活力没有充 菜的农户亏本。如果农民能够组织起来,并通过一定 分显示出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采取 的形式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就能提高农民的谈 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如,免除农业税、加大支 判能力,并为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 农力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集提供原料供给基础。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农业家庭经 (四)社会化服务由部门提供 营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农业生产 在现有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以市县范围为 经营小规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滞后、农民市民 例,既有涉农行政部门,如农业局、科技局、畜牧 化进程缓慢仍然深刻影响着农业家庭经营集约化。 局、及各自下属单位等,也有涉农事业单 (二)资源要素非均衡配置 位,如气象局、农机站、农技推广中心等,也有逐步转 长期以来,由于比较收益的驱动,优质资源要素由 为企业经营的官办合作经济组织,如供销社、信用社 农村加速流向城市,而非农资源要素配置到农村则十分 等,还有以农户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科技 豳 农村・农业・农民 会、 、J 合作社等,还有龙头企、 当前新农村建设 进 加快,一方向,家庭经营急需隹广:销售、科技、信 息和金融服务,但农民自身却组织不起来,农村什会 化服务体系却dj部门落实、各自为政;另一方面, 虽然加强对支农资源的投入,但是在农村社会化服务 体系 ̄-J4'农经营的矛盾关系中,更多的收益是被部门 通过现有社会化服务体系拿走,而农 收入只不过足 表面 增加。当前,发挥作用,促进农村分 】 分 年以后,住各县巾 社建 ・个专、l 介作社、-个综 合服务社、一个农产:品行、 协会、一个龙头 、 送 中心示范 I 作联系点,有力地推动r々业合作社的发 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为社员提供咨询、信息 传递、技术指导、物资供应等系列化服务,促进丫牛产 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黄冈市团风县兴隆优质稻产: 销专业合作社通过统 一供种、技术指导、合同汀单等 方式,不仅 罗了当地的水稻种植大户, H将邻县 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fJ分重要。 二、湖北省黄冈市农业家庭经营集约化的经验 黄『×J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 岸、传统农业特色比较明显。多年来,黄 围绕农业主 导产、 和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规模 化、集约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JJu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达钊862.3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 l4.7%。全口径财政收入为99.7亿元,是“十五”末的 3.4倍,年均增长2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34 元,年均增长l 1.9%。其主要经验是: (一)落实农业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性、专业性和基础性都比较 强。这项 r作的实施,对于破解农户分散经营瓶颈、让 农民明确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具有积极作用。从2005 年_J十始,黄冈市就着手对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的农药 残留玎展r例行检测工作。其后,水稻、油菜、棉花、蔬 菜、茶叶、生猪、蛋鸡等农产品订单生产,标准化种养 的示范面积和总量逐年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隶属于黄冈市下的县 级市武穴市高度重视油菜产业发展,按照“企业+基 地+科技+农户”模式,推动了该市农业标准化生产 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水平,彤成lr“五统一”生产 管理制度,即“统一免费供应良种、统・生产操作规 程、统一投入产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技术、统 崽单优价收购”,在组织分散农户统一生产方面产 生r积极效 。黄p寸市英山县通过茶叶标准化生产, 采取“统一种植技术规程、统一-N土配方施肥、统一病 虫综合防治、统一鲜叶采摘标准、统一产品加工销售、 统一打造茶叶品牌”的技术模式,推广新技术、新良 种、新成果,促进茶园管理由分散型、粗放型向集约 化、精细化方向转变,茶叶产品由中低档向名优化、品 牌化疗I旬转变。 (二)组织农民开展合作化 在农村社区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现阶段提高农 业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的现实途径。多年来,黄冈市 r商部门大力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位居全省前列。2007 豳 浠水的部分地区纳入收购范 ,订单覆盖 积达到 70万亩。黄 市蕲春县青 岭农饥服务々业合作社, 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 2008年实 现产值238.45万厄、利润76.85万元,社员人均纯收 入达到8200元,成为全省卜佳农机专业合作社 黄IxJ 市红安县华家河邓桥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资源 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到目前已发展板栗产 业达6500余亩,板栗产业已成为邓桥村的支柱产业. .(三)实现农产品加工园区化 多年来,黄冈市坚持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推 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人点 到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530 家,在“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99家。年加工产值从 70.2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年均增长30%,.农产品加 工基地建设质效同步提升。伞市已形成一一批专 、优 质、稳定的茶叶、板栗、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 [原料生 产基地,基地总面积达720万卣。农产品加:【产业集 群快速壮大。全市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 度,先后引进了汇源、伊利、晨呜、中粮等・批困 号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药材、板栗、蔬菜、畜禽、水产等 支柱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农产品加 工园区建设渐成气候。全市依托现有开发区,采取园 中园、一区多园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的企业集中、产 业集成,特色鲜明的“一县一园”加工格局基本形成 其中黄梅大胜关山 [业园、英山怡莲丝绸纺织 I 业 园、罗田农产品加工园成为全国农产品加_r创业园。 (四)力促农村面貌生态化 黄冈市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民生人 手,积极实施村庄环境大整治,镇村面貌焕然一新。英 山县大力开展以“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障碍)、 “i建”(建新房、建庭院、建沼气)、“三改”(改厨、改 水、改厕)和“三绿”(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 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大力推进农村净化、绿 化、亮化、美化,全县大多数农户室内清洁整齐,J9lIj所 干净卫生,实现了柴草归院、禽畜归圈、垃圾归点,农 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后发地区农业家庭经营集约化实践的启示 (一)为“三化”同步推进重塑了基础 2011年第9期 农村・农业・农民 在世界经济范围内,三化互动存在着三种情况。 有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期,就出现了工业化 城市化 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比较协调发展的情况,如美国。 有的国家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是滞后的。但是,由 于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使农业发展逐 步赶了上来,实现了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如西欧。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 造成了偏重发展工业化,忽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如 庭经营的合作化、社会化需求和对工业产品的需求,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于是,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得到发展,农村分工分业开始出现,家庭经营 的适度规模效应也就开始显现。 (三)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支撑 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潮流来看,20世纪30年 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采用了以能源、化肥等投 入要素为基础的“石油农业”生产方式。70年代后,“绿 “拉美现象”。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中,仍 然保持着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 高。但是,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以至于农户分散经 营问题难以突破。当前有两种认识偏颇:一种倾向认 为只要工业化搞上去了,农业现代化就水到渠成了; 还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把土地集中起来,农业现代 化就能迅速推进。湖北省这些年来在“三化”同步推 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初有成效的措施。黄冈立足于 家庭经营集约化,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 业现代化。不仅在改良品种、工厂化育苗、测土配方 施肥等方面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 含量,而且在统一经营、加强农民生产合作、提高农 业机械化水平方面付出了努力。湖北正值农业大省 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如果说过去实施农业 产业化经营是为了三农而解决三农,那么现在提高 农业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其视野是放在推进农业 现代化,实现“三化”同步。 (二)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做出了示范 当今世界所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农业经营 主体仍然是农民。无论新国家大规模的家庭农 场,还是东亚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省,农业经营 主体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改革以后,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分散,小生产与大 市场对接困难。对此,农业产业化经营迅速推进,但 是,“公司+农户”模式下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农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缓慢。随着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 兴起,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在土 地整治、迁村腾地、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和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方式不规范,农民主 体地位又遇新问题。如,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 中,一方面市民化进程缓慢,一方面又存在农村空心 化问题;在农业现代化中,一方面农地流转缓慢,一方 面又存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扩张问题等。黄冈市 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中,依托当地板栗、茶叶、石材等 丰富的自然、产业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 济,积极推进全民就业创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 移提供环境和条件。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方面, 引导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家庭经营,刺激小规模家 色”浪潮席卷全球,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 业、自然农业等新型业态应运而生。我国人多地少、资 源短缺、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发达 国家的老路,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湖北来讲,尽 管在发展“两型农业”上作了不少探索。但仍有一部分 地方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在农田灌溉方面, 大水漫灌仍十分普遍,引水渠利用率仅为50%,即有 一半的水白白地渗漏蒸发掉了。还有农药、化肥的大 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排放、处置的不科学,都对农业 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黄冈市在“两型社会建设” 中,以家庭经营为载体,以生物技术和集约经营来进 行土地替代,在区域化种植、集约化养殖、农产品加工 和销售领域发展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方面,形成了 一定的规模效应。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了资源 利用率和农业产出水平。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提 高了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继续做下去,必将加快 现代农业建设。 (四)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破解了难题 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应有前瞻性的 产业发展战略和,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应通 过决策影响投资主体的预期,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 从而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应针对市场体系不完 善和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 市场竞争秩序,提高市场化组织程度并促进市场中介 组织的成长。改革开放3O多年来,我们在促进工业 化、城市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也积累 了一些经验。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农村改革发展 的进一步深化比较艰难。发达国家的家庭经营、家庭 农场搞的是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国际竞争力强,得益 于农业的引导。我国的家庭经营适度规模效 应难以发挥,集约化水平很低。究其原因是地方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重视招商引资上项目,而忽视市场 体系的培育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黄冈市多年来重 视农业基础体系建设,在改造传统农业方面,尤其是 在组织农民、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发展现代农业 方面做出了明显成效。 (作者单位湖北党校) (责任编辑杨慧) 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