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快速生物监测仪在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

快速生物监测仪在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588 吉林医学2013年1月第34卷第3期 指导患者抬起或协助抬头才能带上管。患者在长期低流量吸氧过程 显降低,同时此方法也得到了其他科室的广泛使用。 4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 .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0. [收稿日期:2012—10—31编校:苏建东] 中,心形固定法很少发现脱落,操作或更换氧管时减少护士的弯腰 角度,节力;无论患者平卧、侧卧都不会压迫氧管;固定稳定,不 会因床上活动而轻易脱出;患者感觉舒适,易接受,美观,满意度 高。综合科现在采用了乙组(心形固定法),脱管和重置管发生明 快速生物监测仪在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 叶称梅,华春燕(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供应室,广东英德513000) 【摘要】目的:观察快速生物监测指示剂的灭菌效果;加强对外科植人性手术器械、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对植入 性手术器械、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时,利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每炉次快速生物监测。结果:253例植入物及外租器械快速生物监 测,全部合格,临床没有与植人物及灭菌后的无菌物品相关的感染报导。结论:快速生物监测在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中效果可靠, 可操作性强,解决了检测结果滞后,是目前较理想的、科学的、实用的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 【关键词】快速生物监测;灭菌效果;应用 生物监测是一种可靠的监测方法,是衡量灭菌质量的金标 监测1次,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用小试管装好,芽胞菌片含量 为(5 X 10 ~5×10 )cfu/片,两种生物指示剂放于标准包的中 准,但传统的生物监测手段需要进行细菌培养48 h才能出测试结 果,特别是在植入物零风险管理应用上显得时效性很差。2010年 l2月购置了一台3M公司生产的快速培养自动阅读器,并立即投 央。测试包放在排气口上方的灭菌筐内。尽量将植入物或外来器 械放于灭菌器上层,装载时为便于蒸汽穿透,物品不得超过柜室 容积的90%或<5%。包与包之间需相隔2.5 cm,最上层灭菌包距 柜室顶部至少7.5 cm。 入使用。对所有灭菌物品除进行1次倜常规传统生物监测外,对 植入性手术器械,植人物,外租手术器械进行每包每锅次快速生 物监测,自2010年12月~2012年5月开展253例次植入物及外租器 1.2.3快速生物监测自动培养/阅读器准备:检查快速生物监测培 养/自动阅读器性能是否良好,设置参数,并提前预热半小时。 1.2.4培养操作:待灭菌周期结束后,取出标准包内菌片试 管。戴好护目眼镜、手套,按压关闭生物指示剂帽,在压碎孔 挤破含培养基的小试管,捏住指示剂帽端,在桌面上轻敲试管 的底部,使培养基湿润在试管底部的芽孢片,轻轻摇混匀,再 械快速生物监测,全部合格,临床没有与植入物及灭菌后的无菌 物品相关的感染报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0年12月~2012年5月开展253例次植入物 及外租器械快速生物监测,应用快速生物监测的同时,每周同时 在同一标准包中放入传统的生物监测指示剂进行生物监测1次, 对2台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G1.D型脉动真空压力 蒸汽灭菌器进行传统生物监测分别为130次及123次。监测材料选 用3M公司的3MTMAttestTM290快速生物培养监测/自动阅读器及 配套使用的3MTMAttseTM1292快速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 芽孢菌片)。灭菌器械是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G1. D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2台,设定蒸汽压力0.21 MPa、灭菌 温度132℃、脉动真空3次、灭菌时间10 min,测试包采用标准测 试包。 1.2监测方法 将生物指示剂放进合适的培养/阅读孔,同时设同一批次未经灭 菌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片试管为阳性对照管,插入对照培养/ 阅读孔,关闭自动阅读器孔盖,等待绿色或红色指示灯来显示结 果。放入培养/阅读孔后不要移动地方,如果不小心取出生物指 示剂,必须在10 s内放回原位,否则会导致监测结果丢失。传统 的生物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送检验科在无菌操作下从 试管中取出并移种菌片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中,使培养基与 菌片混合在一起,置于56℃恒温箱内培养48 h,同时接种阴性 和阳性对照,观察结果。 1.2.5结果读取:快速生物监测经3 h培养,自动培养/阅读器显 示灭菌后试管为“绿色”阴性,对照管显示“红灯”为阳性。传 统的生物监测在48 h后观察结果,判断培养管内培养基不变色为 无菌生长,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灭菌失败,灭菌处理后菌 片和阴性对照培养全部无菌生长,阳性对照有菌生长,即可判定 为灭菌合格。 1.2.6记录:植入物放行实施可追溯管理,可提高医院无菌保证 水平和实施植入物零风险…。根据WS/3 10.3 2009规范要求,我 院消毒供应室设计了快速生物监测记录本,内容包括手术器械 名称,包内器械总件数、植人物数量、生产厂家及外租器械厂家 1.2.1操作要求:具备医院消毒员资格,持有高压灭菌器操作上 岗证,经过3M快速生物监测培养伯动阅读器知识培训。 1.2.2标准测试包制作与器械包准备:取16条已洗涤的棉布巾 (40 ella×65 cm),长边折三折,然后对折,最后将折好的棉布 巾叠放在一起(折叠边左右摆放),制成15 cm x 23 cm x 23 cm 的标准测试包,将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及第五类化学指示卡 置于标准包的中心。为了证实该锅的可靠性,在快速生物监测的 同时,每周在同一标准包中放入传统的生物监测指示剂进行生物 吉林医学2013年1月第34卷第3期 名、灭菌器炉号、炉次、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灭菌日期、 菌操作下从试管中取出并移种菌片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中,使 失效日期、灭菌操作者及核对者姓名、快速生物监测结果阴性标 培养基与菌片混合在一起,置于56 ̄C恒温箱内培养48 h,方可人 签、对照管阳性标签、第五类化学指示卡。监测完成后由观察者 工对比判断结果。快速生物监测指示剂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 记录生物监测结果,张贴生物监测标签及化学指示卡,观察者及 作简单、方便,并不需无菌移种和无菌配制培养基,可避免假阳 核对者签名,实行双人签名负责制。传统的生物监测结果由检验 性结果,准确性高,监测效果理想,结果可靠,所需时间短,与 科医生监测,发放检验结果报告。每批次生物监测均归档留存, 传统生物监测方式相比,缩短了检测等待报告时间45 h,能够做 并保存B.D试验结果、灭菌过程记录、批量监测、化学监测,资 到即时监测。它的使用意义在于出现不合格产品可以在4 h内召 料留存3年,一旦发生植入物术后感染可进行无过错举证I2]。 回,查找原因重新灭菌,确保灭菌物品使用安全,进而达到减少 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为外科植入性手术急诊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2结果 提供更有利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253例次植入物及外租器械快速生物监测,全部合格,临床 没有与植入物及灭菌后的无菌物品相关的感染报导。253管做对 4参考文献 照的末经灭菌的快速生物指示剂均为阳性。经灭菌后的快速生物 [1]李丽华,杜秋焕,王江滨,等.可追溯管理在消毒灭菌物品管理中 指示剂在培养3 h后即变为紫色,253次监测结果与传统培养48 h 的应用[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9,19(7):802. 监测结果相一致。 [2]赵香玉,邸欣,生晶辉,等.骨科植入物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安全 管理【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48. 3小结 [收稿日期:2012.10—31编校:苏建东】 传统的生物监测是将生物指示剂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在无 神经内科鼻饲患者84例临床诊治研究 朱爱琴,蒋萍(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江苏如东226400) [j商要】目的:探讨不同鼻饲间隔时间对神经内科患者疾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患者84例进行鼻饲时间的对比研 究,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鼻饲间隔时间分别为3 h、4 h。观察两组患者鼻饲期问并发症的状况, 通过数据检验分析来对比鼻饲间隔时间对于神经内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其中 试验组的反流、胃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腹泻、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05)。结论:神经内科鼻饲患者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减少患者反流和胃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减少护理工作,可 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鼻饲;间隔时间;并发症 神经内科患者其大部分都有意识障碍而不能正常进食,为了 组的患者其鼻饲间隔时间则为4 h,每天6:O0 22:O0鼻饲 维持患者正常机体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要通过鼻饲的方法为 5次。观察两组患者鼻饲期间并发症的状况,通过数据检验分析 患者提供营养和热能[】】。鼻饲途径亦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 来对比鼻饲间隔时间对于神经内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在研究 促进疾病的治疗进程。选择2011年3月 2012年10月84例入院诊 之前征得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治的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鼻饲间隔时间的对比研究,对对照组和试 1.2并发症的诊断标准:鼻饲患者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反流是 验组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指患者在鼻饲期间或鼻饲后其口角、胃管有鼻饲液流出。在对患 者鼻饲之前回抽胃液量多于150 ml时则判断为胃潴留口】。患者鼻 1资料与方法 饲期间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且每周患者的排便次数少于2次 1.1一般资料:选择201 1年3月~2012年l0月住院的神经内科患 则属于便秘并发症。若鼻饲患者每天的排便次数超多4次以上, 者84例进行鼻饲时间的对比研究,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且都是稀水样或不成形的软便则属于腹泻。 42例患者。男51例,女33例,平均年龄(62.52±3.21)岁。其中 1.3鼻饲操作:鼻饲液内容物主要是来源于天然食物,营养搭 脑梗死患者38例,老年痴呆患者lO例,脑血栓患者16例,缺血性 配接近于正常人的饮食。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研究对象年龄段主要 脑血管病的患者l2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为8例。对照组和试 是集中在中老年患者,在设置鼻饲液的配方时需要参考中国营养学 验组患者所使用的鼻饲液组分、鼻饲管的置管方法以及患者进行 会所推荐的能量(7 536—8 374kJ/d)。考虑到神经内科进行鼻饲的 鼻饲的体位均相同。本研究所采用的鼻饲液量为400 ml。对照组 患者的实际状况,本研究的鼻饲液配置能量设置为6 500 kJ/d。为了 患者鼻饲间隔时间为3 h,每天的6:O0 21:O0鼻饲6次。试验 维持患者正常的肠胃消化功能,一般来说鼻饲液的渗透压较低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