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理科)期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说明朱熹认为 A.“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的 B.“天理”和“人欲”是可以并存的
C.“天理”和“人欲”对人类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D.“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4.《十日谈》中的一则故事说:“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 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要说明的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5.法国大中,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路易十六主要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种社会学说?
A.“天赋”学说 C.“三权分立”说
B.“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 D.自由平等
6.“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1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8.符合生物进化论创立背景的是①教神学遭受重创,崇尚理性之风盛行②资产阶级和工业相继发生③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知识的积累④17、18世纪人类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9.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曾说:“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这里对李鸿章“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1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D.君主立宪思想
11.下列关于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B.是一次思想的潮流 C.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D.反对君主制
12.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因为
①包含了民族、政治、社会的内容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1992年“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了人们的思想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B.深化了改革开放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下列表述不属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同点的是
A.都是在国内国外政治形式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 B.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都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
D.都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5.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
号。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70年
C.1990年
D.1973年
16.1959年文化部在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新影片展览月”活动。35
部优秀影片一齐展出,故事片就有17部。不到一个月,观众达1.2亿人次。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1969年建国20周年时,全国各地上演的只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志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等八个“样板戏”。这充分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D.“”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该时期的政治环境
17.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
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关
18.“自由和理想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在19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一位英国浪漫主
义文学作家写了一篇鼓励人们去为这种追求而抗争的文学著作,它是 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D.雪莱的《了的普罗米修斯》
C.司汤达的《红与黑》
19.下列美术作品与其相关叙述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美结合
B.《自由引导人民》——表现了人民在反对封建斗争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代表作
D.《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控诉了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20.一个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的人,有可能做到
①去法国欣赏印象派画展 ③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 A.①③
3
②去德国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会 ④在电影院里观看无声电影
C.①②
D.①②④
B.①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本大题3小题,21小题14分,22小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 21.(14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
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6分)
(2)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4分) 这些主张对欧洲有何积极影响?(2分)
4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材料二: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他曾说过:“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材料三: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号(如右图),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 请回答:
(1)培根所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三项?(3分)
(2)爱迪生的主要发明是在什么领域?(2分)结合材料二,指出“发明大王”爱迪生给你
以什么启示?(2分)
(3)材料三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的标志性成果? (2分)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科
技的力量”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提纲。(3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某同学在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采用了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两个观点作为“立论”:第一:“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第二,“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党人所倡导的主义的文化思想,即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论”。 请回答:
(1)该同学在论证第一个观点时,应该选择哪些典型的论据进行论证?(6分) (2)在思考第二个观点时,该同学引用了十七大报告中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
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他引用这部分内容将论证什么问题?(2分)20世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给中国和建设带来的影响?(4分)
5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理科)期考试题参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其中21小题14分,22小题12分,23小题14分,共40分) 21.(1)孔子:仁、礼和中庸。(2分)苏格拉底:理性,美德即知识。(2分)相通 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2分)
(2)原因: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2分) 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反对君主,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 立”(4分)
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做了准备。 (2分)
22.(1)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3分)
(2)电的应用。(2分);如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
创新的科学态度等。(2分。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3)第三次科技。(2分);如 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②科技
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③科技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④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等。(3分。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
23.(1)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回答中国近代三次论战的 具体名称亦可)。
(2)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或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问题)(2分);
产生了思想和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分);思想指导中国取得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指引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分)
1 B 11 D 2 A 12 C 3 A 13 A 4 A 14 D 5 B 15 D 6 C 16 C 7 D 17 A 8 B 18 D 9 C 19 B 10 D 20 C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