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
甘肃省国有饮马农场肉羊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项目 二、项目拟建规模
建一座综合性肉羊良种繁育和羔羊育肥中心,其中包含一个肉羊良种繁育场,年产肉羊优良品种 1650只;一个肉用羔羊育肥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羔羊5000只。
三、项目承办单位 甘肃省国有饮马农场 承办单位负责人: 田心灵 职 务: 场 长
四、项目建设地点
甘肃省国有饮马农场原农科所,距离兰(州)新(疆)公路0.3公里,距离场部0.5公里。
五、项目主管单位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六、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 甘肃省国有饮马农场项目部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42.7万元,流动资金21.7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销售收入615.67万元,利润总额346.52万元,上缴税金12.21万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2.06%,财务净现值
1
(IC=8%)1166.4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3.66年,静态投资回收期3.33年。投资利润率61.39%,投资利税率63.56%。(详见表1)
八、项目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连续二十几年快速发展,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改善,结构明显优化,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致富农牧民,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商品化肉羊养殖在我国起步于八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旺盛,肉羊的出栏量和肉产量呈缓慢上升趋势。进入市场经济以来,肉羊养殖的发展越来越快,在我国养殖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据资料统计,2001年我国肉羊养殖占到养殖业的57%以上,羊肉产量翻了近六翻。肉羊养殖的发展不仅其肉类产品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其附属畜产品如毛、皮、乳等也具有丰厚的利润,单以羊绒为例:每年我国出口羊绒2000~3000吨左右,为国家创汇收入就达到数十亿美元。另外,肉羊的养殖也为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农家肥,据测算一只成年羊每年排尿750公斤以上,加上垫土、垫草可积累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足够一亩农田中等施肥量水平的供用,亩增产粮食可达30~40公斤。因此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可互惠互利,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尽管肉羊养殖发展速度快,但生产水平不高,仍然是其快速增长的主要矛盾。由于我国肉羊的良种化程度低、饲养水平落后及建设规模小,致使羊的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出肉量少、优质羊比重小、羊肉档次低。为此,农业部2001年下发的《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粮食主产区要通过发展畜牧业,把粮食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主
2
产区。中西部地区要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养殖方式的突破,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要适应市场需要,大力调整畜牧业品种结构,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肉羊产业。
在实现肉羊产业化的进程中,最关键、最有效的任务是肉羊的品种改良和繁育及加速羔羊育肥技术的发展。美国专家认为,羔羊肉生产收入增加的30%~60%是经济杂交的结果,25%是多胎羊的作用,15%是个体选育的结果。因此通过建立良种肉羊繁育基地、地方品种改良基地和商品羔羊育肥生产基地,将国内外近年来发展速度快,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良新品种如小尾寒羊、杜泊、萨富克、道赛特(波德代)、波尔山羊等引进,通过二元、三元化杂交繁育,并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饲养,可有效地促进地方畜群品种结构优化和羊只快速育肥的进程。该繁育技术与传统肉羊生产和繁育方法相比,能极大地提高肉羊生产良种普及率和肉羊品种改良,对提高肉羊生产率方面也有独到的优势。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实现我场及周边地区肉羊品种结构改善和肉质的提高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外向型肉羊生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方面,项目建设很必要。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较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远远大于种植业,如丹麦、瑞士和新西兰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意大利、瑞典、芬兰占80%,德国占74%,英国占70%,加拿大占65%,美国占60%,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35%左右,因此,大力发展畜牧业,特别是重视生产易饲养、周期短、见效快的肉羊养殖业将是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3
从产业发展与资源优势利用方面,项目建设很必要。甘肃省在西部大开发中,已决定将草产业和畜牧业作为农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先发展产业,这为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羊是草食型家畜,有耐粗饲性,适应性强、发病较少、易于管理等特点,同时又是节粮型畜种,可有效利用农作物如: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啤酒花等剩余的下脚料和秸秆。因此,项目的实施不但能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而且对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部能量利用率、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也有积极的意义。
从我场畜牧业发展方面,项目建设很必要。饮马农场积极响应国家,结合本场土地面积大,农副产品多及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掀起了养殖业发展的高潮,全场饲养畜、禽年末存栏数从1999年的2万只(头)发展到2001年的3万只(头),预计今年的存栏数将增至4万只(头),其中羊占55%以上,羊的年末存栏数从1998年的3000多只增至2001年的1.5万多只,基本上职工户户养羊,成群养羊户随处可见。农场还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结合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于2000年开始全面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由原先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并且种草业的比重将逐年上升,现已种植紫花苜蓿1.1万多亩,计划发展到5万多亩。为使种草业与养羊业协调发展,使改善职工生活条件、提高职工收入与保护生态环境同步进行,我场积极推行舍饲养殖方式,让全场养殖户进行圈舍饲养,并且让畜牧技术人员经常进行义务指导、咨询和定期培训,引导农户大胆创新,开拓市场,培植我场养羊产业,使农场养羊业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此,本项目在基地建设、区域环境方面有明显优势,项目的实施对
4
于农场及周边地区肉羊品种结构的调整,肉羊生产良种化、规模化及产业化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体现,所以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充分。
九、项目提出的依据
1、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有关内容。 2、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目标的指示精神。 3、《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内容。 4、甘肃省陆浩《2001的甘肃工作报告》的内容及省“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十、项目主办单位概况
甘肃省国有饮马农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疏勒河中游,玉门市与安西县接壤处。在世界银行疏勒河项目区内,属兰(州)—新(疆)经济发展带,最具开发、最具潜力的亮点地区之一。农场具有法人资格,为农、工、商、建、运、服综合经营的经济实体,是甘肃农垦建场较早、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的农业企业之一。1962年、1990年两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全场土地总面积近25万亩,其中可垦地面积17.4万亩,已耕种面积6万多亩。现种植啤酒大麦2.5万亩,啤酒花0.3万亩,孜然1.5万亩,紫花苜蓿1.1万亩,玉米、甜菜、土豆等其他作物0.7万亩。场区地势平坦,水、光、热资源丰富。总人口8500人,职工2440人,拥有具备高、中、初级职称技术人才146名。农场下属28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农林牧生产单位15个,年产10万吨、12万吨水泥厂各1个、3万吨麦芽厂1个、3000吨
5
啤酒花颗粒厂1个(合资),其余为服务性单位。其中,水泥生产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麦芽和颗粒酒花生产已通过国家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农场场区建设高规格、高起点,按“三三制”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集办公、商贸、休闲于一体的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截止2002年底,经权威部门评估,现有资产总额6.425亿元,年GDP1.5亿元,工业单位职均年收入8880元,农业单位职均年收入为5800元。在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得到同步发展。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和、省28次表彰奖励,连续被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评定为AAA级信用企业。1996~1999年,公司被宣传部、组织部、总工会经贸委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1994~2002年被、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6
第二章 市场分析预测与建设规模
一、项目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肉羊的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技术在国外发展速度相当快,所占比重很高,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远远大于种植业。如美国、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良种引进及繁育上投资规模大,配套设施全,技术力量雄厚,繁育出许多适应性好、产肉率高的肉羊新品种,并已开始大量商业化出口,创造了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另外,对新品种羔羊育肥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探讨,建立起了肉用羔羊科学育肥研究中心,施行快速科学育肥模式。其育肥原理技术先进、适应性强,羔羊当年养殖,当年可屠宰上市,而且产量高,肉质好,经济效益十分突出。
尽管肉羊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技术在国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国内虽然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发展应用仍比较缓慢。近几年,北京、山东、宁夏、河北、陕西、内蒙古等省份对该项技术已引起广泛关注,根据国外经验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前沿学科的研究,积极引进国外肉羊新品种,结合国产肉羊的优点,进行杂交繁育,现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开始将繁育的新品种进行示范、应用和推广。我省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薄弱,全省肉羊改良品种及新品种普及率仅占18%。因此,尽早对我省肉羊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技术示范进行研究和普及刻不容缓,不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提高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根本。本项目的实施对我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产品的生产及市场
我国羊肉产量从1979年到2001年翻了近六翻,即使这样高的增长速
7
度,羊肉生产、消费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1998年为例,羊肉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8%,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以人均占有量计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
从国产羊肉质量方面分析,国产本地品种羊肉肌纤维粗,肉质差,质量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和星级饭店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市场供应货源分散,规模小、品种老化、饲养周期长、缺乏科学饲养原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质羊肉的充分供应。
、、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是我国活羊、羊肉的主要出口市场。由于我国是世界上肉类生产大国,生产优势突出,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优势明显,而且我国羊肉被认为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吸引不少客商户争相到我国定货。加上我国已成为WTO成员国,因此大力发展优质肉羊生产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在国内的经济发达城市,羊肉需求已上了档次。由于国内优质羊肉货源不足,多靠高价进口羊肉来满足需求。由此可见,国内及国际优质商品羊肉市场容量巨大,前景十分看好。
三、项目的原料供应
农场总占地面积近25万亩,其中可垦植面积17.4万亩,有天然草场7.8万亩,现播种面积6万多亩,已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1万亩,并且将逐年加大牧草种植面积;同时农场每年还生产大量的啤酒大麦、啤酒花、孜然、玉米、甜菜等农产品、并产生丰富的作物秸秆。因此该项目实施的青、粗、精饲料供应是有充分保证的。
四、项目产品销路及推销途径
8
繁育的肉羊优良品种将直接售往农场及周边区域和省内外。生产的育肥羔羊将作为重点突破口,一方面以活体出售,更多的则经过屠宰以肉用品出售。我们通过在养殖区进行大力建设,以先进、科学的管理和饲养技术进行繁育和养殖,获得技术部门和防疫部门的认证,来确保繁育出肉羊品种的纯度、品质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及出售的羊肉符合“绿色食品”的品牌。
在推销途径上将通过示范推广,进行媒体大力宣传,提高农场周边养殖户及省内外客户的认识来打开销路,并且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不间断联系新客户,加强老客户的合作,来满足市场需求。
五、拟建规模
根据市场分析及农场养殖业综合发展情况,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建一座综合性肉羊良种繁育和羔羊育肥中心,其中包含一个肉羊良种繁育场,年产良种肉羊1650只;一个肉用羔羊育肥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羔羊5000只。
9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实施基础及基本条件 1、项目实施基础
饮马农场现有耕地6万多亩,天然草场7.8万亩,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1万亩,并且将逐年加大牧草种植面积,同时农场每年还生产大量的啤酒大麦、啤酒花、孜然、玉米、甜菜等农副产品及作物秸秆,因此项目区的饲料源是非常充足的。另外,农场近年来利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草产业面积的扩大,加快了养殖业发展的速度。全场饲养畜、禽年末存栏数从1999年的2万只(头)发展到2001年的3万只(头),预计今年的存栏数将增至4万只(头),其中羊占55%以上。羊的年末存栏数从1998年的3000多只增至2001年的1.5万多只,基本上职工户户养羊,成群养羊户随处可见。因此实施该项目的基础条件是成熟的。
2、项目区基本条件 (1)、自然条件 A、气象条件
饮马农场场区气候属温带干旱型荒漠气候,具有晴天多、日照充足、雨量稀少、昼夜温差大。场区平均气温6.9℃,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35℃;年降水量56.5mm,年蒸发量3032.9mm;年平均无霜期125天;年日照时数3288.7小时,光辐射强烈。对肉羊的抗病性、适应性及牧草的生长比较有利。
B、土壤条件
项目区土壤,已通过工程平整和多年管理性平整、生物和化学方式的
10
改良,其含盐量、矿化度、有机质等含量均达到了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程度,生产的粗、精、青饲料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C、水源条件
项目区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埋深为1~3米,承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潜水矿化度在0.35~0.88克/升,水的化学类型为SO42-—Mg2+型,完全符合肉羊的饮用水标准。农作物及牧草的灌溉水源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是有充分保证的。
D、自然灾害
农场自然灾害主要是:大风、沙尘暴和干热风。 (2)、社会经济条件 A、交通条件
饮马农场位居河西走廊西端、玉门市与安西县接壤处,兰新公路(312国道)从场区东西贯通,兰(州)新(疆)铁路从场区南缘通过,距玉门镇火车站仅1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B、信息网络
农场通讯发达,信息网络已开通国际互联宽带网;程控电话近1000部,可直播国内及世界各地;无线通讯(手机)的数量逐年增多,并全部实现国内或国际漫游。 C、土地资源
农场总面积近25万亩,其中可开垦地17.4万亩,有天然草场7.8万亩,现种植耕地6万多亩,其中紫花苜蓿1.1万亩,配套防护林带0.65万亩。
11
D、经济条件
饮马农场现有资产总额6.425亿元,年GDP1.5亿元,工业单位职均年收入8880元,农业单位职均年收入为5800元。连续被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E、技术力量
全场现有农业、畜牧业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146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10人。农场在多年来的生产实践中,已获得了较丰富的良种繁育及肉羊养殖经验,通过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农场能够承担起实施该项目的重任。
二、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及改变制约因素的措施 1、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
制约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因素主要是资金问题,另外畜牧、兽医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
2、改变制约因素的措施
肉羊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较长,资金不能按时到位,项目就不能如期完成。农场将根据实际情况尽全力为项目筹措部分资金,并保证按时到位,缺口资金将申请财政资金来解决。同时农场将积极聘请和招收畜牧业方面的各种人才,对原有技术人员和职工不间断进行培训、参观、学习,来充实项目区的技术力量,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
12
第四章 建设方案
一、项目区选择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农场原养殖场内,距离兰新公路0.3公里,距离场部0.5公里。
二、项目组成
本项目组成分为两部分。(见表2)
表-2
序 号 1 2
项 目 名 称 肉羊良种繁育场 羔羊育肥基地
规 模 年产肉羊优良品种1650只 年产优质羔羊5000只
备 注
本项目以肉羊新品种的引进和繁殖为核心,实现良种繁育和地方品种改良;建立优质羔羊育肥基地,以新技术产品开发及规模化经营策略占领市场。
三、生产技术方案 1、肉羊良种繁育
良种是发展生产的根本,良种繁育体系是羊群合理运作的组织保证。而利用杂交优势是肉羊生产中行之有效的关键技术。国内外实践证明,羊肉生产以二元或三元化杂交方式可获理想的效果。本项目将采用以下肉羊新品种进行杂交繁育,其优良性和特点如下:
(1)小尾寒羊
原产于山东菏泽梁山地区,集高产、快长为一体,是我国优良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著名的多胎羊,一般每胎产羔羊3~5只,产羔率200%~
13
400%,而且四季发情,生长发育快。其腿高而细,体质结实,耳大下垂,颈粗短,前胸发达,采食范围广,抗病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产肉率极高,屠宰率55%,净肉率41%。
(2)道赛特(波德代)
原产于新西兰,是目前羊肉品种中综合性能较为理想的品种。该品种羊耐粗饲,采食性广泛,体格中上等,体躯长而宽,后躯丰满,成年公羊平均体重130~140kg,成年母羊平均体重70~85kg;羊毛品质好,泌乳量高,产羔率可达170%,羔羊生长发育快,初生单羔平均体重6.3 kg,双羔平均体重4.7 kg,三羔平均体重4.3 kg;2月龄平均体重公羔为23.8 kg,母羔为21.46 kg;6月龄公羔平均体重可达54.72 kg,母羔48.6 kg,是理想的终端复本。
(3)蒙古羊和蒙古杂交羊
为我国独特的裘皮羊品种,耐粗饲,抗病力强。成年羊35kg,产羔率101%~103%。据资料报道,用小尾寒羊与其杂交产羔率可达250%~300%,而且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因此是理想的母本。
根据以上肉羊的品质及特点,结合我场实际,在保持一定纯种羊继代繁育的同时,首先利用小尾寒羊的多胎性和体高的优势,与蒙古羊或蒙古杂交羊(母羊)适应生态气候的特点进行杂交,使其后代具有多胎性、强适应性和体格大的特点;同时用道赛特(波德代)或杜泊羊生长快、产肉性能好的特点作为终端父本,生产“道×寒·蒙”或“杜×寒·蒙”三元杂交羔羊,以满足市场对肥羔日益增长的需求。
各品种的大体留种数量与结构为:小尾寒羊600只,道赛特(波德代)
14
20只,杜泊20只,道寒杂交种960只,分别占生产母羊数的37.5%、1.25%、1.25%和60%。(见表3)
表-3
品种 小尾寒羊 道赛特(波德代)
3 20
杜 泊 道×寒
公 12 母 600 性比
3 20 960 1:50 1:6 1:6 1:100
1.25
1.25 60.0 比例 37.5
2、羔羊育肥
科学饲养是集约化肥羔生产的基础,更是提高羊肉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因此在羔羊育肥技术上将根据肉羊产羔率和早期生长发育的特性,推广工厂化肥羔生产技术,采用全新的模式,制定出一套高科技、高起点、适应性强的肉用羔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提高商品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区将建立起高标准的塑膜暖棚羔羊培育舍,配备健全的设施和设备。具体做法是:对育肥羊舍保持通风、保暖、干燥和清洁卫生,配备饲槽、草架及饮水设施,设制活动场地,圈舍的温、湿度应达到适宜羔羊生长的标准。
(2)、做好防疫保健工作
建立起先进的兽医室、消毒室和药浴池,不间断地对羊只进行防疫保健,对要进行育肥的羊只全部进行去势、药浴、驱虫、疫苗注射。为使羔
15
羊在育肥前适应新环境,育肥开始前进行预试期的锻炼,勤打扫饲槽,保持清洁,注意饲料卫生,不污染、不变质,加强羊只日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强抓喂饲管理
在饲养管理上根据育肥时间按羔龄及市场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建立起高效能的青贮窖,健全饲草料加工设备,喂饲上将以粗、精、青饲料相结合,进行多样性搭配,平衡饲料营养,增加精料标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不间断地对羊只的日采食、日增重进行严格测量和统计,对羊只吸收的粗蛋白、可溶性粗蛋白、能蛋比、Ca、P、胡萝卜素等进行化验分析对比,建立起羔羊育肥管理档案,规范生产程序,提高羔羊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以保证育肥羊只的快速生产和质量的优良。
(各种羊只的饲喂方案见表4、表5、表6)
羊只饲喂总方案
表-4
序 号 1 2 3 4
类 别 日喂量 天 数 365 365 90 90
年喂量 183 kg 146 kg 18 kg 27 kg
种公羊 0.5kg 生产母羊 断奶母羊 育成羊
0.4 kg 0.2 kg 0.3 kg
16
生产母羊精料方案
表-5
序 号 1 2 3 4 5
品 名 日 喂 量
玉 米 0.65kg 麸 皮 0.24 kg 油 渣 0.06 kg 豆 粕 0.04 kg 添加剂 0.01 kg
羊只粗饲料方案
表-6
序 号 1 2 3
品 名 比 例
苜 蓿 0.4 麦 秸 0.3 玉米秸 0.3 饲喂量:种公羊、母羊2.5 kg/日,育成羊2 kg/日,羔羊1 kg/日。
(4)、加强出栏管理
在育肥羔羊出栏时视市场需求、价格、活重、增重速度、饲养成本等综合因素进行确定,以保证生产的育肥羔羊达到质量和效益双丰收。
四、生产方案
主要包括肉羊良种繁育和羔羊育肥。 (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7
引进母羊1970只 引进公羊55只 肉羊良种繁育场年产肉羊优良品种1650只 羔羊育肥基地 购进基础母羊530只 年产优质育肥羔羊5000只
具体实施方案是:
从国内外引进优良肉羊品种小尾寒羊(公12只,母600只)、道赛特(波德代)(公3只,母20只)、杜泊(公3只,母20只)、道寒杂种羊960只、蒙古羊和蒙古杂交羊(母530只)实施二元或三元杂交或纯种繁育;另外购进萨富克(公2只)、道寒杂种羊(公3只)、萨寒杂种羊(公7只)与其它肉羊品种或当地品种进行杂交繁育试验;同时购进奶山羊11只(1公、10母)为出生的小羔羊提供奶源,并进行繁育。项目实施后年产肉羊优良品种1650只,年产优质羔羊5000只。投产后生产的肉羊以项目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农场及周边地区。
全价配合饲料由农场及周边地区供给,干粗饲料由农场农作物秸秆解决,青饲料由农场牧草种植基地解决。
五、土建工程
包括种公羊的圈养、空怀待配母羊的圈养、妊娠保胎母羊的圈养、分娩哺乳母羊的圈养、哺乳羔羊的圈养、断奶羔羊的圈养、后备种公羊的圈养和育肥羔羊的圈养之用圈舍建设及各种房屋建设:
18
1、新建圈舍建设
圈舍 数量
(1)、基础母羊舍 2100m2(原有) (2)、育肥羔羊舍 500m2
(3)、种公羊舍 200m2(原有300m3) (4)、病羊舍 150m2 (5)、母羊产房 250m2 2、新建房屋建设
房屋 数量
(1)、职工宿舍 500m2 (2)、兽医室 100m2 (3)、人工授精室 100m2 (4)、库房(棚) 1500m2 (5)、草粉库 500m2
(6)、青贮窖 400m3(原有800m3) (7)、物料库 1000m2
(8)、围墙 800m(原有) (9)、办公室 150m2(原有50m2) (10)、值班室 50m2(原有) (11)、车辆消毒池 6m3 六、配套设备
畜牧机械与兽医机械(包括切草机,饲料粉碎机,饲喂设备,药浴设
19
备,测重设备,围栏等);兽医室和人工授精室配套仪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七、配套公用工程及设施
配套公用工程设施主要为道路建设,水、电工程及消防设施等。项目区道路在原基础上已进行了沙、石混铺;给、排水工程及供电工程原有,需部分增加。消防设施将按规范要求配置。
八、项目建设工期及投产预计时间 1、项目建设工期分为三期
一期工程:肉羊各种羊舍的建造,预计当年8月底前可竣工。 二期工程:土建工程如库房(棚)、草粉库、青贮窖、物料房、围墙、兽医室、人工授精室、职工宿舍、办公室以及车辆消毒池的建设,预计需要3个月。
三期工程:肉羊引进及其它各种配套设备、仪器的引进、安装等预计需要2个月。
2、项目投产预计时间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1年,第2年投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3年达到目标产量。
20
第五章 环境保护
一、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病畜的传染病菌或病毒;污染物包括羊粪及羊舍产生的少量有害气体及病尸。
二、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病畜进行隔离、消毒、治疗,对于死尸进行深埋处理。产生污水经水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场外排水沟或灌溉农田。羊粪集中于贮粪场经发酵后作为肥料使用。
三、环境保护标准
项目建设将执行的环保标准:
《污水综合排泄标准》(GB78—96)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4·1施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21
第六章 管理机制、劳动定员及技术培训
一、管理机构
项目设立饮马农场肉羊良种繁育和羔羊育肥中心。(具体管理机构设置如下图所示)
办公室 (2人) 肉羊良种繁育场 (19人) 生产部 (12人) 财务部 (2人) 销售部 (2人) 羔羊育肥基地 (11人) 后勤部 (1人) 饮马农场肉羊良种繁育和羔羊育肥中心
管理部 (2人) 生产部 (8人) 服务部 (1人) 二、劳动定员
项目区总定员30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生产及技术人员15人,兽医5人;项目营销人员2人;其他人员2人。
三、技术培训
肉羊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尖端技术。因此,项目实施前须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将采取专家讲座、播放录相、参观、考察、学习等形式,强化肉羊繁育及育肥技术。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观念,才能结合农场实际,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做到正确操作和应用,发挥项目区应有的效益。
22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及报批立项: 2个月 可行性报告编制及批准: 3个月 初步设计及审查、施工图设计: 2个月 土建工程施工: 5个月 设备及良种肉羊引进: 3个月 引进人才及技术培训: 2个月 二、项目前期需要做好的工作: 1、成立技术指导专家小组,确定方案。 2、筹措资金。
3、开展该项目的先期宣传工作。
23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经对项目进行分项估算、建设固定资产总投资为542.7万元。其中土建和设备投资475.1万元,基本预备费32.6万元,其它费用35万元。 2、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正常年流动资产为21.7万元 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按零计算,故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
4、建设期利息估算
按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项目建设期利息为零。 5、项目建设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5.4万元。 二、资金筹措
1、申请财政资金169.3万元,占总投资的30%。
2、农场自筹资金395.1万元,占总投资的70%。
24
第九章 财务分析及评价
一、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 1、产出物价格
综合农场实际情况和目前市场行情,本项目产出物:肉羊优良品种平均价格1850元/只,优质育肥羔羊价格600元,羊毛价格5元/公斤,羊粪价格30元/立方米。(详见附表-4)
2、销售收入来源有四项,按现行价格计算正常年收入为615.67万元。正常年税金(税率4%)为12.21万元。(详见附表-5)
二、生产总成本估算
1、正常年直接生产成本按农场实际情况计算为157.28万元。(详见附表-7)
2、折旧费(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残值率按5%计算,土建按15年折旧,设备及羊只按10年折旧)为48.21万元。(详见附表-6)
3、摊销费用均按10年摊销为7万元。(详见附表-6)
4、劳动定员为30人,正常年工资及福利按收入的5%计提为30.78万元。
5、管理费按收入的1%计提为3.17万元。 6、其他费用为2.21万元。
7、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计提为6.34万元。
正常年生产总成本为249.06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52.45万元,可变成本为196.61万元,经营成本为199.78万元。(详见附表-7)
三、利润估算
25
正常年利润总额为346.52万元,所得税(税率33 %)为114.3万元,净利润为232.17万元。(详见附表-8)。
四、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本报告计算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动态、静态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基准收益率定为8%,按11年计算。全部投资计算结果为:
1、静态指标:投资利润率为61.39 %,投资利税率为63.56 %。 2、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2.51%,财务净现值(IC=8%)为1828.1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97年,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79年。
3、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2.06%,财务净现值为1166.4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3.66年,静态投资回收期3.33年。
以上情况详见附表-9。 五、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以达产期为代表年,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用生产能力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为:
固定成本
BEP= ×100%=12.% 销售收入-可变成本-销售税金
即项目只要达到生产能力的12.%时,项目可保本。 盈亏平衡分析图(见下页图)。
26
27
2、敏感性分析
本项目作所得税前全部投资的敏感性分析,分别对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做了幅度为10%的不利因素变化,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财务内部收益率影响的敏感性分析表(见下页表-7),敏感性分析图(见下页图)。
从表、图分析结果显示,销售收入为最敏感因素,其次为经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
经以上综合财务分析可知,本项目投资风险性较小,从财务评价角度来看,项目可行。
28
29
第十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社会效益
肉羊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项目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其社会效益主要有以下三点:
1、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场肉羊的良种化程度、羊肉的产出率,而且可以促进农场肉羊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农场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缓解劳动力相对过剩矛盾、增加农户收入。
2、该项目的实施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良的肉羊品种及大量的羊肉、羊毛和羊粪,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能带动农场及周边区域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变“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变,即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和国家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又可以增加收入,是一项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
3、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向国家和地方上缴大量的税金,提供就业机会。 二、生态效益
通过肉羊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项目的实施,可以带动相关饲草产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牧草业建设面积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项目的实施还可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的秸秆及下脚料资源,减少焚烧污染,通过“过腹还田”的方式改良土壤,促进项目区种植业、养殖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0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畜牧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是我国六大牧区之一,农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肉羊良种繁育及羔羊育肥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规划,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项目的实施将为社会提供充足的优良肉羊品种、大量的羊肉及附属畜产品等,不但能促进农场的经济发展,而且辐射和带动了农场周边区域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户养殖肉羊的良种化程度,增加收入。同时也扩大了牧草种植面积,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因此其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生态效益明显。
二、建议
为了使本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本项目实施的目标定位准确,有明显的区域发展优势,技术来源和技术力量有保障,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是一项快速致富的好项目,建议尽快审查批复,尽早立项。
2、项目实施前农场将组织好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协调小组,一旦项目批准,尽快进行规划、设计、引进和建设。
3、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扶持,并且在本项目中严格检查、督促和指导。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