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特征及护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特征及护理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企医刊2007年第2O卷第2期 母子感情,消除产后或术后疼痛带来的负面心理,促 菜夹杂,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钙、镁)为 进乳汁分泌及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教育产妇产 主要。 后多饮水,早下床活动,产后1~2小时指导产妇做 2.3.2卧室必须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 膀胱区热按摩,以促进排尿,预防产后尿潴留。 其夏天应慎防中暑。 2.2.2向产妇说明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对产后、术 2.3.3注意清洁卫生。冬季每隔二三天揩身,夏天 后机体恢复和泌乳的作用 鼓励进食易消化高维生 洗淋浴,不可盆浴。洗澡之外,勤洗外阴。 素食物,强调合理平衡膳食,同时,对产妇及家属进 2.3.4产后恶露未净时,不可性交。会阴有伤口,产 行饮食的调配和技巧方法教育指导,并取得家属和 道有损伤的产妇,更须推迟。及早起床活动,坚持产 产妇的积极配合。强调剖宫术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后体操。 的重要性,有利于胃肠功能和机体的恢复,促进恶露 2.3.5产后2周以上,恶露依然血性或出血如月经 的排出,并能预防术后肠粘连、尿潴留感染等并发症 量,立即就诊,不可拖延。 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影响了产妇不良行为和心理 2.3.6注意乳房卫生,每次哺乳前用清水或2 硼 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活动,促进了机体的恢复。 酸水擦净乳头。定时喂奶,多余奶用乳器吸出或挤 2.2.3教育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新生儿的照护和 出。不让4,JL含着乳头睡觉,否则乳头浸软易破。如 喂养方面的知识如何观察新生儿的哭声、黄疸、大 乳头破裂,涂以5O 鱼肝油剂,吹干在哺乳前洗去。 小便等变化,尿布更换,脐部护理,新生儿吐奶、呛奶 如哺乳时疼得厉害,可用玻璃奶罩,不让婴儿直接吮 的预防和处理,沐浴及预防接种,鼓励按需哺乳,同 吸,或把奶汁挤出来喂。 时向产妇讲解产后运动、性生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 2.3.7分娩以后,除乳房外,产妇全身各器官、各组 的知识。 织,尤其是生殖器官,都要回复到妊娠前状态。这种 2.3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也是及其重要的 随着人 复原变化相当缓慢,需要6周~8周才能完成,这一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有了 段时间就叫“产褥期”。产褥期虽然比妊娠期短得多, 质的飞跃。产妇在满足了医院护理的同时,更需要了 它的重要性却不亚于妊娠期。产后康复得好不好,关 解院外的预防保健、康复、育儿等知识,这就给产科 系终生。所以应注意产后调养,促进康复。 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工作的场所以从院内 参考文献 扩大到院外,护士的角色以不再是单纯的护理,而是 I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 需要对产妇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和宣传教育,以 杂志.2001,I7(3)t 54. 2 Bondas T.Finnish women’S experiences of antenatal care CJ]. 及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等。用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 Midwifery.2002,18(1):61~7l_ 影响和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全社 3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0, 会人群对健康和自我保健的认识,做人们的朋友和 35(6):364. 贴心人。 (2007—04—09收稿) 2.3.1饮食方面,饭菜应多样化,粗细粮搭配,荤素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特征及护理 彭凤菊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271400)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3O例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行膀胱穿刺,抽取尿液做尿培养;与中段尿培养做比较。结果:年龄、灶别、糖尿病病程、 空腹血糖及糖生化蛋白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关系密切;泌尿系感染的表现类型以无症状茵尿 为主。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泌尿系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及针对无症状茵尿的治疗,是 控制老年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必要手段。并探讨了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 泌尿系感染 中段尿培养膀胱穿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企医刊2007年第2O卷第2期 1资料和方法 2.2性别与年龄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选 合并泌尿系感染者男l1例、女 1.1 一般资料19例。70岁以上者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率明显高 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我科老年糖尿病患者30 于70岁以下者(见表2)。 例,男l1例,女19例,年龄61岁~90岁,平均70.6 表2 不同年龄、性别的糖尿病患者两种留尿 岁。临床分型为2型糖尿病。病程最短1周,最长30 方法培养阳性率的比较(n=3O) 年,平均8.6年。空腹血糖为9.01mmon± 1.20mmol/l。病程、主要并发症见表1。本组中,有糖 尿病合并症者15例,其中合并1种并发症者9例,2 种以上者6例。只有1例患者有明显的反复泌尿系 感染和尿潴留病史。 1.2方法 1.2.1 用物准备 无菌导尿包、手套、20ml注射 器、7~8号心内注射针头、注射盘、酒精灯、火柴、无 菌培养小瓶、试管等。 1.2.2患者准备 检查前一日向患者交代检查目 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中段尿留取方法。检查前一日 2.3尿常规WBC数与尿培养结果比较(表3) 表3 30例DM患者尿常规WBC数与尿培养结果比较 晚餐后禁水,嘱患者睡前清洗会阴,憋尿至检查日 晨。 1.2.3采集尿标本方法检查日晨嘱患者卧床,取 仰卧屈膝位,叩诊患者膀胱底已达耻骨联合时,即行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取20ml 注射器按7~8号心内注射针头,沿耻骨联合上沿中 注:与尿wBC效G1o个/HP比较 1)PG0.05.2)PG0.01 点进针行膀胱穿刺抽取尿液,留取穿刺尿培养和尿 从表3可见:当尿常规WBC数≥10个/HP时, 常规标本各一份。操作完毕嘱患者立即留取中段尿, 膀胱穿刺尿和中段尿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常规 采集中段尿培养和尿常规各一份。其4份标本立即 WBC ̄10个/HP者,经X 检验,其差异显著。 送检。操作过程由专人负责,操作房间内空气事先要 2.4两种留尿方法的阳性菌种检出比较 消毒,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 6例膀胱穿刺尿培养者菌种与中段尿培养结果 2 结果 比较有5例是一致的,其中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 2.1从表1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两种留尿方法培 雷伯氏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有1例穿刺尿为 养的阳性率,病程>10年的患者两种留尿方法培养 表皮葡萄球菌,而中段尿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革 的阳性率均高于病程≤10年者,合并DM肾病、神 兰氏阴性杆菌,提示中段尿中含污染菌。余10例中 经或视网膜病变者其膀胱穿刺尿和中段尿阳性率亦 段尿培养阳性者的菌种分别为肠球菌、光滑拟酵母 均高于元DM合并症者,但上述差异均未达显著意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义(P>0.05)。 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可见,中段尿受污染的菌 表1 30例2型DM患者的病程、并发症与 种较多。 两种培养结果的比较 2.5 30例DM患者膀胱穿刺尿和中段尿培养结果 阳性例效 阳性率 对照 项目例数———— 中段尿穿刺尿 中段尿穿刺尿 2.5.1两种留尿方法培养结果的一致性检验30 例DM患者膀胱穿刺尿和中段尿培养均为阳性的 为6例(20.0 ),均为阴性的为14例(46.7 ),完 全一致的共20例(66.7 ),两种方法经精确法检 验,P一0.0135,说明两种留尿方法的培养结果是有 联系的。 2.5.2两种留尿方法培养结果的差异性检验两 种留尿方法培养结果不同的10例(33.3 ),全部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企医刊2007年第20卷第2期 中段尿阳性而穿刺尿阴性,经Mcnemarx检验,X :8.100,P<0.01,说明中段尿培养阳性率 (53.3 )显著高于穿刺尿(2O.O )。 2.5.3对中段尿的评价 中段尿培养阳性率较高, 系感染。(4)由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形成了一种 适于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3.2 DM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症状与尿培养结 果不平行DM患者由于常合并神经病变,故感觉 但容易污染,所以我们以穿刺尿为标准来评价中段 尿培养对诊断DM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价值。经统计 学处理,中段尿培养对诊断DM合并泌尿系感染的 价值为:其灵敏度为100 ,特异度为58.33 假阳 性率为41.67 ,假阴性率为o A,阳性诊断价值为 o减退,反应迟钝,因而虽然泌尿感染的临床症状并不 突出,甚至患者毫无自觉症状,但中段尿或穿刺尿培 养却提示泌尿系感染已存在。本组患者的感染类型 中最常见的是元症状性菌尿(ASB),占7O.2 。老 年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血循环障碍、神经病变 37.5 ,阴性诊断价值为100 。 3讨论 3.1 在糖尿病患者中泌尿系感染危险度比正常人 高1O倍。DM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与性别、 年龄、病程及并发症有一定的关系L1]。本组女性DM 患者中段尿、穿刺尿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男性,这 与解剖有关,老年女性患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但 老年男性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加之血管病变使局部 组织血氧供应减少,抗感染能力下降而易发生感染。 本组7O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7O岁 以下年龄段。本组患者糖尿病病程>1O年者感染率 明显高于病程<1O年者;空腹血糖>11.1mmol/1 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LC)>8 9,6的合并感染率明 显高于空腹血糖<11.1mmol/l及GHBAI C<8 者。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空腹血糖 越高,血糖控制越差,越容易合并泌尿系感染。合并 泌尿系感染可加重糖尿病,重者可诱发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这又进一步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形成 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已有研究表 明:患DM10年后约有半数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糖 尿病性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而DM肾病多发生 1O年~15年以后,且DM肾病往往伴有视网膜病 变L2]。DM性神经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 合并神经病变的DM患者大多有神经性膀胱炎、膀 胱过度充盈、排尿障碍、残余尿增多、出现尿潴留、尿 失禁,加之尿糖升高,便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易发生 逆行感染,影响肾功能。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泌尿 系感染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1)高血糖使得中性粒 细胞的游走、吞噬、杀菌能力降低,易于感染。降低血 糖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恢复,然而,泌尿 系感染也参与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2)老年 糖尿病患者尿细胞活素减少和细菌对尿上皮细胞的 黏附力增加。(3)老年糖尿病患者易患神经性膀胱 炎,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9O 膀胱和输尿管的运 动功能降低,致排尿异常,甚至尿潴留,易引起泌尿 引起感觉异常、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等以及病原菌 的因素,易出现患者尿中有病原菌而无炎症反应的 状况(ASB)。Geelings.SE等研究指出,ASB是2型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高危因素。 3.3 中段尿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穿刺尿(P< 0.01) 临床上对疑有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可先行尿 常规检查及中段尿培养,如中段尿培养为阳性者,在 进一步做穿刺尿培养,以明确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本 研究结果表明:中段尿培养结果可作为诊断泌尿系 感染的参考指标,而穿刺尿培养结果是诊断泌尿系 感染的可靠指标。 3.4研究结果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本观察表明: DM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为20.O ,老年女性 患者多见,且DM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与DM的 病程及并发症等有关,因此,提示护士在配合医生积 极对DM患者进行病情控制的同时,应注意:(1)重 视预防工作,加强卫生宣教,向DM患者讲注意个 人卫生的意义,女性DM患者应特注意外阴部的清 洁卫生。(2)密切观察DM患者有无泌尿系感染的 征象,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及时检查尿常规、做中段 尿培养,必要时行膀胱穿刺尿培养+药敏试验,及早 诊断、及时治疗。(3)DM患者宜定期检查尿常规,对 wBC>10个/HP者应警惕泌尿系感染存在。(4)为 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DM患者应尽量避免导尿, 对合并神经源性膀胱者,要训练患者白天每2~3小 时排尿一次,以代偿排尿感缺乏。尿潴留明显必须导 尿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采用闭式引流,每日用 1:5000呋哺西林液冲洗膀胱,避免污染造成逆行 感染[3]。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用膀胱冲洗的方法 控制泌尿系感染有弊无利,反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 主张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稀释尿液冲洗膀 胱,利于引流的作用。病情允许时尽早拔除尿管,拔 管后追查尿培养结果。 参考文献 1范丽风,张小群,陶旭,等.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及其相关因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企医刊2007年第20卷第2期 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2):683 ̄686. 2钟学礼主编.临床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70~ 271. (5):271. 4高金春.膀胱冲洗实用护理杂志.1990。6(2);48. (2007—03一l2收稿) 3刘晓棠.留置导尿与菌尿的关系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5,30 高舒达静脉给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范蔚 (辽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l16100)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能否采取积极 血(不含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估计 出血量不少于500毫升。 有效的治疗措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 通过观察高舒达静脉给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 疗效,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从而为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高舒达组——治疗组,止血敏组 对照组,两组对照观察。治疗组135例,男91 例,女44例,年龄15岁~60岁,平均年龄39.4岁。 对照组89例,男55例,女44例,年龄15岁~60 岁,平均年龄38.7岁,两组性别,年龄无大差异。疾 病选择见表1。 以我科2000年~2005年收治的224例急性上 消化道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24名患者均经急 诊或非急诊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 表1 两组疾病分类表 用药途径及剂量:两组均采用静脉点滴,单一给 药,治疗组:高舒达40毫克加入10 葡萄糖500毫 升,每日一次。对照组:止血敏2.o克加入10 葡萄 糖500毫升,每日一次,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对 于血色素低于60克/L者,两组均予适当输血,平均 输血量不超过400毫升(以接受输血者为计算基 础),两组输血量无显著差别。 仍有继续出血、血压、脉搏不稳定(血压低、脉快)或 须外科手术治疗者为无效。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o.05认为差 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治疗组135例,有效l15例,无效20例,有效率 85.19 ,对照组89例,有效56例,无效33例,有效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胃肠动力学,胃排空1~3 小时,小肠排空约3,--8小时及禁令水等因素以用药 率62.92 ,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显 著优于对照组P<o.OOl。 两天内无进行性出血,血色素无进行性下降,血压、 脉搏平衡及便潜血转阴判为有效。而用药两天以上 表2 治 病名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不 同,见表2。 两组各类疾病疗效比较表 疗 组 对 照 组 总例数 有效 93 22 4 4 无效 有效率% 93.94 总例数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71.38 65.O0 62.O0 各类溃疡 各类胃炎 十二指肠球炎 胃癌 XZ=14.7199 P<0.001 88.O0 80.O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