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乌、鸦、喝、渴、瓶、石、办、法、渐”9个生字; 3.理解“到处、渐渐、可是”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字,了解课文大意 (一)认识“乌鸦” (课件出示乌鸦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板书:乌鸦) 1.“鸦”
师:我们来看这个“鸦”字,它是由哪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读读左边的字,再看看右边的字,你一定有了不起的发现。
(左边是个“牙”,和“鸦”的读音很相近,右边是个“鸟”,因为乌鸦是一种鸟。)
师:[总结]在我们的汉字当中,有很多像“鸦”这样的字,一半表示读音,一半表示意思,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这样的字可有意思了,只要看到它,就能大概猜出它的读音和意思。来叫叫它们的名字。
2.“乌”
师:“乌”除了乌鸦,你还能组什么词? (乌云、乌黑……)
师:什么样的云才叫“乌云”?其实,“乌”就是黑色的意思。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知道大家为什么把它叫“乌鸦”了吗?
【设计理念:识字量大,认字任务重,一直是个横在一年级师生面前的问题。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出现,但在教学中必须不断的强化,教给学生认字方法,达到熟能生巧,逐渐形成一种能力,只有这样,识字教学才能越来越轻松。】
(二)认识“喝”
(课件出示“瓶子放在乌鸦前”的图)
师:你们知道乌鸦想干什么?(板书:喝)请看老师写“喝”字。从字的形状上,你发现了什么?
(口字旁;因为喝水要用口,所以是“口”字旁。)
师:喝字的右边特别复杂,请跟着老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日字在上面,下面是撇,横折勾,一个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儿。)
(三)引入课题
师:看了课文题目,你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谁干什么了吗?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当多种器官参与到一种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效果会更好。喝虽然只是要求会认,但师生一起书空,一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能加深学生识记的印象,三为后面教学“渴”作好辅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一)了解学情,确定起点
师:下面老师想让同学们自由练读两遍课文,呆会儿请几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不过,老师有点担心同学们不认识课文后面的那几个生字。我先来考考几位同学,好不好?
1.实物展示课后生字,请中等偏下的两同学来认读,教师随即正
音。
2.自由练读课文。
【设计理念: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后面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生字,比如“石、办、法”等,这类字在教学中应弱处理,把更多的力量落在学生比较陌生的生字上。】
(二)指导朗读,重点识字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区分“喝”和“渴”
①师:老师来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句。 ②师:老师发现,这句话里有两个字的模样特别像。你发现了吗?你是怎样来区分它们、记住它们的呢?(喝、渴)
③师总结:这两个字右边完全相同,只是偏旁不同。只要我们记住了偏旁表示的意思,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的读音了。来试试!
④用识字卡片巩固识记。“喝渴喝水口渴”
【设计理念:学生自己发现两个字的异同,自己想办法识记,在此基础上,老师加以正确引导,长期这样练习,学生自学能力应该会提高。】
(2)理解“到处”
师:同学们猜猜,乌鸦可能到了哪些地方找水喝?试着用“一只乌鸦口渴了,来到里找水喝。”的句式来说完整的话。
(森林、田野、楼顶……)
师:到森林里去找,到田野里去找,到人类住的地方去找,这就
是“到处”去找。(板书:到处)可是这些地方都没有水,乌鸦多着急呀。再读这句话。
【设计理念:“到处”一词,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学生应该能懂这个词语的意思。但如果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是缺少温度的。因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使词语的内涵丰富起来,立体起来,学生方能披文入情,更好的朗读。】
2.认识“瓶”
①师:就在乌鸦着急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个什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课件出示: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②师:生字“瓶”和“鸦”一样,也是一个形声字。你仔细看这个字,有什么发现?
(并和瓶的读音相似,古时候的瓶子一般都是用泥土烧成的,和瓦制作方法相同。)
师:瓶,什么部件表示读音?什么部件表示瓶的意思? 鸦,什么部件表示读音?什么部件表示鸦的意思?
③师:乌鸦口渴得不得了,突然看到一个瓶子里有水。乌鸦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3.理解运用“可是”
师:乌鸦找到水了,又没喝着,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可是)
(课件出示: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①从这句话,你看出乌鸦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②读出乌鸦心情变化。(两生接读,男女生接读)
③这种心情的变化,就是“可是”一词告诉我们的。(板书:可是)我们也像课文一样,来试着补充说说几个句子。
(课件出示: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 今天,我的字写得可漂亮了,可是,。)
【设计理念:朗读,是低中年级理解词句的好方法之一。“可是”,本来是一个实际意义比较虚的词,如果用“讲”的方式来告诉学生,估计讲不清楚,学生也听不明白。学生自由读、两人接读、男女接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能有所悟。在“悟”的基础上加以运用,逐渐化为学生言语库里的积极词汇。】
4.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又喝不着。这可怎么办呢?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段,看看乌鸦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自由读最后一段。(往瓶子里放小石子……) (2)体会“石子”与“石头”的区别
①师:谁用石来扩词?(石头、石块、石子……)
②师:我把“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这句话变了一个词语。(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头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咱们来读一读,能换吗?
(石头一般个头比较大,而石子是指很小的石块) (3)认识、理解“渐渐”
师:因为石子个头很小,所以放进一个,水只能上升一点点,再
放进一个,水又只能上升一点点,上升得多慢呀,这就是课文说的——渐渐升高。(板书:渐渐)
师:怎样的变化才能用“渐渐”来说呢? (课件出示: 天气渐渐。 渐渐。)
④师:你是怎样记住“渐”的?
【设计理念:通过近义词的辨析,训练学生的词感。在明白“小石子”与“石头”的区别后,“渐渐”的理解才水到渠成。这比“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可能语文味要浓郁得多。】
三、抓关键词,串讲故事
师:(指着黑板上的“到处、可是、渐渐”三个词),一起读读这三个词。
师:只要记着这三个词,我们就能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了。我们一起来练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