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情况调查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情况调查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科学中国人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情况调查刘航靳晓红贾方李娜,,,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稳步前进我国大学生志愿者事业方兴未艾。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以2080年奥运会为契机迅速发展壮大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日益规范化大学生志愿者在自我激励、社会责任感、素质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收获成为国际志愿者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大学生志愿者还是存在主动性薄弱、相关保障机制建设不足、缺乏培训及宣传等问题。从以上问题着手增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建设不断改进积极促进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成长和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教育改革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项目:NGO对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研究(项目号:14JO710056)、北京联合大学社会科学类新起点项目:NGO对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研究(项目号:SKIOZO14O4)等项目资助。按照国际上对志愿者(Vloulter)的定义:“不以金钱、利益和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相邻乃至全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l。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志愿者逐渐成为志愿团队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又可以把大学生志愿者定义为是“为了相近乃至全球进行奉献而具有高级知识的活跃者”。虽然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还很年轻但是他们的志愿服务核心理念“利他主义”却古来有之如“仁者爱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等都是典型。我国自1993年共青团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来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已经迅速发展志愿队伍快速壮大志愿者思想政治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已经是社会人才的后备力量在社会财富、社会价值方面创造着一个个奇迹。一、当今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及分析随着我国志愿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高校基本上建立了以共青团系统为主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网上注册登陆、志愿者活动内容登记、志愿服务时长统计、志愿者合法权益保护等机制。据统计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已经达到28月万个截至2007年21月约有268亿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扶贫支农、社区建设、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医疗救援、各类比赛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中国志愿者的主要力量。二、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他们是社会道德的标杆是社会公益事业最具活力的人群他们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着时代的进步使得志愿服务正在成为社会的新风尚、新潮流。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既能满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又能体现大学生自身的社会价值。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代青少年积极阳光、充满朝气的体现是新时代下大学生独特个性的必然结果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主义人生观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一)志愿活动使大学生激励自我实现自我一142一2016年2月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样化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对于闲暇时间的合理使用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还培养了他们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大学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尊老爱幼扶危济贫舍我奉献逐渐成熟。志愿活动让他们更加有勇气、更加有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了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为他人、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社会的反馈给予大学生精神层面极大的奖励实现他们对自我的激励。培养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每所大学育人成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二)通过志愿活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一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他人的基本准则。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时一般都会以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的道德目标为行为目标这使得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一种潜在的社会道德意识。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思想变得善良心灵得到回归实现自我与社会相融合。他们不计较得失通过自己的精力、体力、情感、金钱的付出增加更为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口l这让饱读诗书少与社会接触的大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了解人民促进他们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大学生志愿者中多数志愿者能提升道德文化修养拓展知识维度、增强专业技能以及人际交往和处事应变的能力。各类志愿活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志愿活动大学生能够取得全面发展同时会发现更多社会资源。各大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了解社会关注国家推动民族进步的爱国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以鲜活的事例向社会大众传递着正能量营造“仁爱”的氛围长此以往不仅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而且社会氛围也会飞速提升。(四)志愿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学生志愿者也是利他主义者志愿服务能弥补知识经济时代个人功利化、个人主义倾向化的不足。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舍我的非功利行为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能锻炼大学生多种优良品质如舍己为人不计得失、不贪图谋利、团结集体、帮助他人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对个人价值观和成功价值观的理解使得他们在今后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形成“我为人人”的思想体系并且能够主动成就他人在不同的志愿角色中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五)使大学生志愿者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懂得感恩大学生志愿者不仅能给他人带去物资帮助而且更多的是带去精神财富比如很多大学生志愿者给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带去学习物资其实是为贫困山区儿童带去心灵的慰藉。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也佳惠大学生本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生活困难却依然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给大学生志愿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感悟冲击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优越的学生以强烈的反差使大学生意识到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科学论坛的学习机会时刻谨记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六)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是构建全面和谐社会的主力军。「31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将无微不至的关心带给他人将无私的爱传递给全社会将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爱心”和“文明”从一个志愿者身上传到另一个志愿者身上再传到更多的人身上最终凝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活动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降低了彼此间的陌生感拉近人类之间的距离使社会大团结。只有大学生源源不断的加人到志愿者服务团队中才会从根本实际意义上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积极作用。三、当代大学生志愿者不足及其分析除了以上大学生志愿者的有利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志愿者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与港台、欧美相比我国大学生志愿者还是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时间、发展程度上还有差距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方式单一、管理行政化、活动目标不明、激励和保证机制不健全等。高校在志愿者活动中出现缺位比如在与NGO组织的志愿服务合作中姿态太高缺乏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这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支持。例如近年来大学生志愿团队未能深人的思考中外文化融合最终使志愿服务收效甚微侄桔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功利化严重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活动大多数的是由高校领导部门组织安排的。而在学校安排的各类志愿活动中只有那些由高校团委开展的志愿活动能够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赢得多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多数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不明确例如现在有许多高校在评奖评优等方面设立了一些条文规定条文指出在志愿活动中积极活跃的大学生可以在综合测评中适当加分所以导致有些大学生是为了评奖评优而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造成了大学生志愿者“为评奖评优而参加活动为提高综合测评分而开展活动”的现状完全没有利他行为的发生。(二)大学生志愿者积极主动性缺乏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即随着大学生人人校时间的增多对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及关注度降低所以参与志愿活动的大学生主要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熟悉志愿活动服务内容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服务经验的骨干大学生志愿者较少导致高校志愿活动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过于表面化志愿活动重视表面形式主要以顺利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导致志愿活动的开展没有实际意义。活动过于表面化也是导致许多大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认为其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出现积极性不足的原因之一。(三)大学生志愿者相关保护机制不足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相关保护机制缺乏缺少自身权益保护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他人时就相应出现一些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如果这些大学生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和社会的守护就会严重挫伤大学生对志愿活动的热情从而大大降低服务质量。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当个人奉献的价值在志愿服务毫无关联就会使一些大学生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某些逾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四)大学生志愿者相关培训缺乏多数高校志愿者团队由于活动资金不充足导致培训交流活动不能定期举行这使得高校志愿者的服务的水平得不到提高从而影响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质量。如果大学生志愿活动对大学生自身失去实际意义就会导致一些虚假现象出现。有些志愿者甚至虚报数据如夸大志愿时长乱报自身活动情况以此来骗取老师的赞扬与某些荣誉。弄虚作假严重化最终会导致志愿服务意义完全消失在各个高校大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四、启示总体上大学生志愿者的问题是一个内外因交错而成的综合问题。要根本性解决问题首先应该从内因出发进行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得志愿者活动成为一个自愿行为以克服消极情绪引发的问题。其次外因方面应该进行积极的改革和相关资源的整合强化服务理念加强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志愿服务水平][3。同时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开展活动经费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最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良好志愿服务精神。毋庸置疑对志愿者合理的、切实的策略管理策略可使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投人到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工作中。随着世界文明进程的发展与全面和谐社会的到来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一项主要时间必须课。涉及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增长不断满足着人们的各种需求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他们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注意到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克服这些问题是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起点同时对于相关的制度的建设和的完善是促进以上问题合理解决的关键。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志愿者时也应该根据社会、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能调配、整合的社会资源按照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高校思想德育工作的要求将大学生志愿者自身优缺点与现实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制定目标明确、计划清晰、可操作性强的志愿服务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得志愿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吸引更多大学生志愿者让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志愿目标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参考文献:[l]共青团北京员会:《北京青年研究会:志愿者形象及其社会影响》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韩森:《做志愿者》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35页)[3]竹江汛清:《志愿者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47页)作者简介:刘航(1980一),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团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讲师;靳晓红(1994一),内蒙古包头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在校生;贾方(1969一,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思想政治专业教师,高级政工师。通讯作者:李娜(1976一,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讲师。加16年2月一143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