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教研究)201 13年第己期 教学改革 论人物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 李丽娜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摘 要:人物教学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式方法的一 种有效的尝试和探索。人物教学法具有多重优势效应。具体而言,人物教学法分三个阶段,首先 是客观、完整的介绍人物,其次加入师生互 讨论的环节,三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 史人物及事件。运用人物教学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人物以及坚持以点带面、以史 带论教学方式的采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物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运用 古单调、脸谱化、政治化。事实上,历史事件和 校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 得简单、I口J上虽然偏重历史,但毕竟是一门思想政 历史人物是紧密结合的,讲到张学良可以让同学了 治理论课,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当前新 解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讲护国运动 的历史时期,学生对“政治说教”普遍存在一种厌 可以介绍蔡锷;讲太平天国除了讲解洪秀全之外, 还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因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 倦、逆反的情绪,如果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进行讲解的话,势必收效甚微。再者,《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高中阶段已有所涉及, 所以如何进一步深入?进一步创新?人物教学法就 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一种有效的 尝试和探索。 人物教学法就是以介绍历史人物生平为切人 点,重点讲解其所经历或影响过重大历史事件,结 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最后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以此达到教学效果的教 学方法。 一著名地主阶级政治家曾国藩;讲洋务运动可以谈李 鸿章、张之洞等。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疑可 以活跃课堂气氛,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中宣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纲要”教学“主要讲 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推 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 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党,怎样选择了社会 、人物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多重优 主义道路”。但这些理论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 势效应 解,如何让学生真正的信服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 而人物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实现途径和方法。比 如讲到时,可以详细讲解他的信仰历程,他 1、有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传统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就事件讲事件,就人物讲人物,讲人物时显 2008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文化研究[2008ZY020] 83 ・ ・ 在北大工作时曾经一度信奉无主义,还幻想在 湖南建立新村,实现他所谓的用新村主义改造社会 的梦想,后来还在湖南开展“自治运动”,结果却失 败,由此感叹“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 望,吾人睢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从此,选 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客观介绍这些人 物的生平可以更有说服力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 抗日战争的猛将,又是协同蒋介石叛变的刽子 手,但晚年又能和党合作,落叶归根。历史人物 是有血有肉的,如果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刻意的片 面介绍历史人物,反而会减弱教学说服力,与教学 目标背道而驰。 2、学生讨论。学生讨论是互动式教学法的一 种重要形式,人物教学法同样也可以采用,可以事 目的。 3、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当代的大学 生出生于“九零”后,思想特点有新的表现形式,具 体为政治观念趋向上进,但功利色彩较浓;自我意 识增强,但组织纪律性较差;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但奉献精神减弱;道德意识不断增强,但道德心态 困惑不少。但是如果通过讲授一个一个鲜活的历史 人物,使同学们能深刻领会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了解蔡锷“为四 万万人争人格”的豪情壮志,理解黄兴甘做孙中山 “配角”的人格魅力,震撼于宋教仁的“为流 血”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于胡适与陈独秀虽然 政见不同却终身为友的情谊,那么他们正确的世界 观、价值观,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明辨是非能 力的形成,便不是什么难事了。 二、运用人物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1、介绍人物。介绍人物是人物教学法的第一个 阶段,也是整个教学方法成功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在介绍历史人物时,需要坚持以下一些特点。 客观性。介绍历史人物一定要符合历史事实, 哗众取宠、道听途说的野史不可讲授。 重点突出。介绍历史人物时要切忌避重就轻、 主次不分,比如讲到护国运动时必然会讲到蔡锷, 蔡锷领导的护国运动直接导致了袁世凯称帝的失 败,讲到蔡锷时往往会谈到小凤仙,以此来说明蔡 锷的急智多谋,但不能占用太多的篇幅、喧宾夺主, 还是要讲人物的主要历史贡献。 完整性。完整性是介绍历史人物的一个很重要 的特点。如袁世凯既有在晚清时训练新军的巨大成 就,又有称帝的野心和卑劣行径;康有为既是维新 变法时期的领袖,晚年又沦落为“保皇”的保守派; 胡适既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又是后来改良主义的 代表;蒋介石既有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的进步 经历,又有叛变的事实;李宗仁将军既是北伐 ・84・ 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比如 介绍康有为和梁启超时,课前需布置一个问题让学 生准备,“康有为和梁启超有着师生情谊,但后来却 反目,原因何在?”康、梁关系的演变是耐人寻味的, 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康、梁二人都曾是近 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都曾为 使中国由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做出过自己 的贡献。然而,在历史的转折与大变革面前,一个固 步自封,僵化保守,拒绝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一个 善于吸收,因时而变,努力挣脱传统事物与文化的 束缚,师生的分歧乃至最后势所必然。 3、总结评价。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 历史人物,尽量的中肯客观,切忌脸谱化、政治化、 简单化的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对于某些“反面人 物”的评价要慎之又慎,一方面评价要理性、公允。 若干年前,若是给某个反面历史人物说些好话,那 么人们大多并不是细致地考察一下这种“翻案”是 否有理,而总是先人为主地认为是拂逆之举,是离 经叛道。近年来,史学界对统治阶级历史人物进行 了客观、公正的再评价,比如蒋介石,原来是全盘否 定的,世人皆谓之“蒋该死”、“民贼”、“人民 公敌”。这些称谓皆有历史根据,他的两大历史罪 过——叛变北伐、实行“清党”剿共和发动内 战,已是铁案。但他还有另一面。近些年来对他在辛 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功绩给予了肯 定,特别是对他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严厉打击台 独势力的政治态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当然另一 方面,对传统的“反面”历史人物评价一定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统治阶级一概 翻案、捧场的做法也绝不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 “纲要”教学应当是在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 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重点 讲授有助于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 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如为什么帝国主 对比,以此来说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 贫穷和落后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 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总根源,为 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为什么 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 2、坚持以点带面、以史带论。正确运用人物教 学法不能单纯就人物谈人物,主要以人物为切入 点,对于重大历史事件要做深入剖析。应强调以史 带论,论从史出,寓论于史,要把理论建立在史实之 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等。与 上,又要“青出于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 “两个了解”、“三个选择”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须着 的。 重地、比较展开地讲。因此,人物教学法必须围绕着 这个精神展开,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两 参考文献: 个问题: [1】余文森,郑金洲主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 l、选择恰当的人物。由于课时的所限,选择人 建教育出版社,2005.4. 物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即对历史有重大影 [2]徐立.浅谈历史人物教学Ⅱ]_历史教学问题,1999(1): 响的人物,如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辛 54. 亥时期的孙中山、黄兴等,新民主主义时 [3】方红萍.历史因人物而生动——新课程背景下以人物 为中心的历史教育初探Ⅱ】.浙江教育科学,2007(6):47. 期的、、周恩来等,民主党派人士代表 【4】乔富荣.新课标下重视历史人物教学Ⅱ】.教学探索, 沈钧儒等,选择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也是必要的,如 2006(10):27. 慈禧、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等,通过正反两方面 (上接第54页) 格后,由社会工作协会确认给予2个能力学分,计 会、青年团、福利院、救助站等。要求熟悉该机构的 入总学分内。 任务、工作流程、与其他机构间的业务关联,分析该 (2)组织一项小组工作。在自己招募小组成员 机构中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适当参与机构的部分 的基础上,由社会工作协会协助实施。要求有明确 工作,并提交机构联系过程记录。 的小组主题、目的目标、实施计划、每节的详细记 (5)发表一篇社工文章。极力倡导和鼓励学生 录、小组总结等。该项工作可以工作组的形式实施, 在本科期间发表一篇甚至多篇有关社会工作的文 但工作组成员不超过3人。以工作组形式开展工作 章,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评论性的文章,鼓励学生 的,要有明确的成员分工,每个成员均参与每节的 通过申报并完成大学生科研项目或参加社会调查 小组活动。小组工作完成并经社会工作协会鉴定合格 的方式多发表文章。文章经社会工作协会鉴定后给 后,每个成员可取得2个能力学分,计人总学分内。 予相应学分。 (3)实施一项社会调查。学生自己确定调查课 四、小结 题,制定研究计划,制作研究工具,开展调查并分析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培养出的社会工作 资料,写出5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调查过程中要 学生应该是具有专业服务技能和基层社会事务管 求有高年级同学或老师指导,完成后需提交研究方 理能力,能在基层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服务 案、研究工具、研究报告。经指导的同学或老师评审 型企业从事具体社工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实务型社 合格后,由社会工作协会确认给予每个成员2个能 会工作者。通过以上社工专业“实践网”的构建落 力学分,计入总学分内。 实,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尤其是充分运用了实践 (4)联系一个社工机构。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实 实习基地这种校外资源,从个案工作能力、小组工 习,学生自己主动联络、社会工作协会予以协助,每 作能力到社会调查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人际沟通 个同学在本科期间需联系一个社会工作相关机构, 能力等各个方面,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例如社区、事处、民政局、社保局、残联、工 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 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