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敏感特异实验室诊断手段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敏感特异实验室诊断手段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0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回顾性的对60例患者血液学特别是ANA,抗ds-DNA,和ENA,测定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是最常见的,占到75%,抗核抗体(ANA)阳性40例,抗ds-DNA阳性45例,可溶性抗原(ENA)阳性40例。正常组指标检测均为阴性,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敏感特异实验中,对血液中几种特殊的抗體进行检测。有利于早期的鉴别诊断,能够及时掌控患者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临床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诊断手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脏器病变的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通过合理用药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SLE症状。为了防止病情进展SLE患者要经常就诊进行检查、得到充足的休息和锻炼以及服用药物治疗。本文对实验室诊断手段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选取2014年0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60例患者均符合2009年SLICC修改的ACR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可继续进行。60例患者年龄在18-45之间。60例健康者,源于体检处接收体检的正常人群,年龄在15-55岁。以上参与实验的人员均无过往病史。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二、研究方法患者组与正常组分别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样5ml,行血常规及抗核抗体谱(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统计两组血常规异常及ANA、抗ds-DNA、ENA阳性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三、疗效评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急性溶血性贫血。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尿、脓脉、管型尿均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
血沉增快多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沉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升高,严重时出现高球蛋白血症。蛋白电泳可显示球蛋白明显升高。补体水平的减少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有参考价值。
四、数据处理借助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t检验,以(x±s)
表示;计数数据,x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贫血45例(75%),正常组贫血3例(5%),两组数值差异较大。对患者组60例血液样本检测ANA,抗ds-DNA,和ENA测定的结果:抗核抗体(ANA)阳性40例,抗ds-DNA阳性45例,可溶性抗原(ENA)阳性40例,正常组各项指标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讨论
系统性红狼疮是一种病因并不明确、自身免疫系统攻击正常器官导致炎症发生的疾病。早在1982年就被称作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病遍及全世界,患病率为5/10万-75/100万,据统计黑人和亚洲人患病几率大于其他人种,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男女比为15:100左右,发病高峰期大约在15-50岁左右。系统性红狼疮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紊乱是系统性红狼疮患者主要特征,对敏感特异实验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系统性红狼疮的敏感特异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及判断病情。出现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伴有自身免疫病的证据者,应考虑系统性红狼疮的可能。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尿液检查,急性时相反应物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补体检测。例如:(1)常规检查:SLE会存在多器官受累现象,如人体血液循环异常和肾脏损伤等需要通过血常规的检查常见的症状是贫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尿常规检测也是重要手段,健康人群尿液蛋白检测呈阴性,如呈阳性且>0.5g/日,则有蛋白尿存在,反映了SLE累及肾脏。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反复出现,在排除其他疾病外,应考虑存在狼疮性肾炎。(2)免疫检查:系统性红斑狼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65%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伴有低白蛋白血症,35%的病人伴有高球蛋白血症,补体是狼疮病情活动很敏感指标,补体C3与C4是人体含量最多的补体,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作用,在疾病活动期均可降低,总体来说,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及补体减低应考虑系统性红狼疮的可能。(3)生物化学检查:狼疮病人体内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逐渐升高,并且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30%患有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炎性指标高。(4)自身抗体检测:目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检测基本是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等。狼疮患者自身抗呈现阳性包括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和ANA阳性。(5)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和肾活检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有很大的帮助,皮肤狼疮带实验阳性和“满堂亮”的肾脏穿刺活检表现均有较高的特异性。这些诊断方法均可较为准确的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综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敏感特异实验中,对血液中几种特殊的抗体进行检测。有利于早期的鉴别诊断,能够及时掌控患者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临床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广科,袁耀,熊亚炜. 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临床症状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25):44-45.
[2]官丽梅. 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7):5-569.
[3]沈思钰,朱培元,傅晓东.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神损害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6,(2):182-185.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5):342-346.
[5]沈思钰,朱培元.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探讨与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16,(2):317-320.
[6]李青,李雪,张欣. 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受累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9):80-82.
[7]季娜,李立,于箭,等. 五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9):1263-12.
(收稿日期: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