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电信网络诈骗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精神上和财产上的损失,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愈加呈现出手段高科技化、形式多样化、作案隐蔽化的特点,防范打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南京市网站于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民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43.5%) b、女(56.5%) 2、您的年龄: a、18-22岁(8.9%) b、23-35岁(53.2%) c、36-59岁(30.6%) d、60岁及以上(7.3%)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6.5%) b、中专、初中(14.5%) c、大专、高中(29.8%) d、本科及以上(49.2%)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4.0%) b、企业(33.1%)
c、学校、研究机构(7.3%) d、及事业单位(24.2%) e、自主创业(14.5%) f、自由职业(16.9%)
5、您是否了解电信网络诈骗及其手段方式? a、非常了解(12.9%) b、比较了解(38.7%) c、基本了解(33.1%) d、不太了解(9.7%) e、不了解(5.6%)
6、您周围是否有电信网络诈骗发生? a、是(75.8%) b、否(24.2%)
7、您有没有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 a、有(79.8%) b、没有(20.2%)
8、您遇到的是何种诈骗类型(多选): a、征婚交友诈骗(6.5%) b、刷单诈骗(34.7%)
c、冒充“公、检、法”诈骗(31.5%)
d、冒充客服诈骗(32.3%) e、网络贷款诈骗(29.0%) f、招聘诈骗(30.6%) g、中奖诈骗(25.0%) h、其他诈骗类型(16.1%) i、没有遇到过网络诈骗(20.2%)
9、如果您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会怎么办? a、故意和对方斡旋(8.9%) b、不理会,直接挂断(61.3%)
c、将电话加入黑名单或者标记诈骗电话(29.8%)
10、就个人而言,您认为您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如何? a、非常强(16.1%) b、比较强(53.2%) c、一般(19.4%) d、比较弱(8.9%) e、非常弱(2.4%)
11、您在何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多选): a、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定酒店(58.9%) b、网上购物、订餐(39.5%) c、办理会员卡(29.8%) d、注册网站(34.7%)
e、填写街边发放的调查问卷(21.0%)
f、填写报名信息登记表(42.7%) g、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10.5%)
12、填写了个人信息后,您是否有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a、有(.5%) b、没有(35.5%)
13、您是否学习了解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知识? a、是(60.5%) b、否(39.5%)
14、您认为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a、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样,迷惑性强(49.2%) b、个人信息泄露严重(59.7%)
c、个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低(39.5%) d、犯罪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52.4%) e、电信、银行等部门存在监管漏洞(39.5%) f、诈骗的手法简单,容易传播及被仿效(33.1%) g、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力度不够(29.8%)
h、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1.0%) 15、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多选):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58.9%)
b、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55.6%) c、建立完善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59.7%) d、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
e、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增加诈骗活动的风险和难度(52.4%) f、加强行业监管,减少行骗空间(39.5%) g、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35.5%)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24人,其中男性54人(43.5%),女性70人(56.5%)。接受教育情况:61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49.2%,其余63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50.8%。年龄情况:18-22岁11人(8.9%),23-35岁66人(53.2%),36-59岁38人(30.6%),60岁及以上9人(7.3%)。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5人(4.0%),企业41人(33.1%),学校及研究机构9人(7.3%),及事业单位30人(24.2%),自主创业18人(14.5%),自由职业21人(16.9%)。
参与调查的124人中,超过半数(84.7%)的人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手段方式有一定的了解,75.8%的人周围有电信网络诈骗发生,79.8%的人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这些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是刷单诈骗(34.7%)、冒充客服诈骗(32.3%)、冒充“公、检、法”诈骗(31.5%)、招聘诈骗(30.6%)、网络贷款诈骗(29.0%)等方面。如果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61.3%的人会不理会,直接挂断,29.8%的人会将电话加入黑名单或者标记诈骗电话。
就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而言,16.1%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非常强,53.2%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比较强,19.4%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一般。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主要在以下五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包括: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定酒店(58.9%); 填写报名信息登记表(42.7%); 网上购物、订餐(39.5%);
注册网站(34.7%);
办理会员卡(29.8%)等。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5%的人会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从调查结果来看,60.5%的人学习了解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知识。在参与调查者看来,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59.7%); 犯罪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52.4%);
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样,迷惑性强(49.2%); 个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低(39.5%);
电信、银行等部门存在监管漏洞(39.5%)等。对于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建立完善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59.7%);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58.9%);
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55.6%); 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 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增加诈骗活动的风险和难度(52.4%)等。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规范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的执法程序、执法流程、执法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对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信息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成本,从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第二,建立完善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电信、银行等应建立完善部门及企业联防联治的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动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犯罪苗头,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帮助受害人紧急止损。
第三,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强化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经费投入,做强做精专业打击
力量,以专业化队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