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肌损伤敏感的生化标志物

心肌损伤敏感的生化标志物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12月。第8卷。第12期 37 ・综述与讲座・ 心肌损伤敏感的生化标志物 段红波 【摘要】美国心脏学会在其提出的“AMI患者治疗导则”中认为只有当急性心梗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上升时,才考虑给 以溶栓治疗,这种提法可能会遗漏一些症状不典型但却应该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疗疗效和进行治疗时 间的迟早密切相关,但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是当 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检验工作者若检测出一些更有效的心肌损伤早期敏感生化标志物,会给患者和临床带来莫大的帮助。 【关键词】标志物血栓前体蛋白(TpP)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GPBB)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n,FABP1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5386(21}07)12-0037-01 很高。 缺血性心脏病经典的生化标志物有:肌红蛋白、CK-MB、 心肌钙蛋白T和心肌钙蛋白I。而AST、LDH同工酶及CK 3心肌缺血指标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和脂肪酸结合 蛋白。 活力的测定目前已被认为是过时的。心肌损伤理想的标志物 应是:(1)在心肌中以高浓度出现,在其他组织中不出现或在 病理情况下只以微量出现;(2)在心肌损伤后迅速释放,其释 放量与心肌损伤的范围直接成比例;(3)在血浆中持续几小时, 以提供常规诊断的时间窗。以下介绍几种有关心肌损伤敏感 的标志物。 1感染标志物 一3.1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GPBB) 在人类组织中报道有三种不同的GP同工酶:GPBB存在于心 和脑;GPMM存在于骨骼肌;GPLL存在于肝。当细胞膜因 缺氧增高渗透性时,GPBB极易进入血中。据Mair报告,大 多数AMI病人中,GPBB增加在胸痛发作后Ih和4h之间, 在AMI发作后l~2d内返回到参考范围内。在AMI发作后 前4h,其敏感度明显优于肌红蛋白、CK-MB、CK活力。对 些学者认为感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 用。检查血清中的感染指标有助于早期查出冠状动脉疾病 (CAD)的病变发展。目前,测定较多的有C反应蛋白(ced,), 多用免疫比浊法,发现AMI患者血清中CRP升高,其升高 程度与梗塞面积大小有关。除CRP外还有纤维蛋白原在AMI 时也升高。这两项指标的升高往往说明CAD的病变仍在发展 之中。 于AMI的早期诊断,GPBB是一个重要的生化标志物。现在 已研制出检测GPBB的免疫学试剂盒。 3.2脂肪酸结合蛋I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n,FABP)脂肪 酸结合蛋白存在于不同脏器中,心脏中FABP和肝、小肠中 的有明显区男q。心肌缺氧时,FABP在血中升高,有学者报道 在lO例AMI患者中发现所有早期标本(发病1.5 ̄4h)FABP 感染标志物的最大缺点是特异性较差,它们的升高还见 于其他感染、损伤和肿瘤等多种病变。 2血栓形成标志物 2.1血栓前体蛋白(TpP)AMI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血栓形成, TpP是血凝过程中一个重要产物,血栓形成时会升高。对2 l 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进行测定,TpP都出现升高,而其 都升高,CK-MB仍在正常范围。FABP是新推荐的诊断AMI 的血浆生化标志物,其血浆动力学同肌红蛋白(Mb)密切相似。 心肌中Mb/FABP比率,可以评价肌肉损伤的类型和监测溶栓 治疗的疗效。FABP和Mb大多数都被肾脏清除,在评价FABP 的价值时,既要考虑它的来源和释放到血浆中的速率,也要 中不少例CK-MB还在正常范围,用肝素治疗后TpP明显下 降,停止治疗后TpP又升高。 TpP测定的缺点是特异性较差,除AMI外还见于其它栓 塞疾病如肺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2.2 P-选择素(P-selection)P一选择素的作用为活化血小板和 自细胞粘附,促进血栓的固化。有人报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考虑它自血浆中的清除问题。因此,用这些生化标志物早期 诊断AMI时,必须考虑病人的肾功能状况 目前,从人心肌 中纯化的FABP,已制备出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非竞争 Sandwich ELASA法测定组织和血浆中的FABP浓度。适合 临床实验室使用的血浆FABP快速和敏感的免疫化学试验系 统正在发展,不久在临床实践中将能推广这个标志物的测定。 在发病ih后,血中就有P-选择素升高。测定P-选择素在临 床考虑是否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及判断治疗疗效时价值 以上介绍了几种心肌损伤的新标志物,相信通过实验室 的技术落实,以及对病人的治疗、处理及监护的治疗观察, 会得到很好的临床评价和认可。 【收稿日期2007-I1.1O】 作者单位:吉林省磐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1323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