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考查了估算无理数大小,正确得出无理数接近的有理数是解题关键. 10、C 【解析】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解:A选项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选项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选项为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D选项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关键是找到相关图形的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100
【解析】
先在直角△AB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E和AE,然后在直角△AC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解:如图,作AE⊥BC于点E. ∵∠EAB=30°,AB=100, ∴BE=50,AE=50∵BC=200, ∴CE=1.
在Rt△A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100即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的距离是100故答案为100
.
米.
.
.
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一般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作高线. 12、50(1﹣x)2=1. 【解析】
由题意可得, 50(1−x)²=1,
故答案为50(1−x)²=1.
22(x1)13、.
【解析】
22222(x2x1)2(x1)2(x1)2x4x2解:==,故答案为:.
14、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AOB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的面积的
、
、
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
,求出△AOB的面积,再分别求出、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CO,BO=DO,DC∥AB,DC=AB,
∴,
∴,
∴,
∴,
,
,
∴
考点: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求出的结果得出规律,注意: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15、60 【解析】
∵∠BAC=150°∴∠ABC+∠ACB=30°∵∠EBA=∠ABC,∠DCA=∠ACB
∴∠EBA+∠ABC+∠DCA+∠ACB=2(∠ABC+∠ACB)=60°,即∠EBC+∠DCB=60° ∴θ=60°. 16、a(a-6)2 【解析】
原式提取a,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详解】
原式=a(a2-12a+36)=a(a-6)2, 故答案为a(a-6)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0或1 【解析】
根据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即可得出答案. 解: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 故答案为1和0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知识,注意掌握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证明见解析. 【解析】
连接OE,由OB=OD和AB=AC可得ODBC,则OF∥AC,可得BODA,由圆周角定理和等量代换可得EOFBOF,由SAS证得OBFOEF,从而得到OBF=OEF90,即可证得结论. 【详解】
证明:如图,连接OE, ∵ABAC, ∴ABCC, ∵OBOD, ∴ABCODB, ∴ODBC, ∴OF//AC, ∴BODA ∵BEBE
∴BOE2A,则BODEOD2A, ∴BODEOD2BOD,
∴EODBOD,即EOFBOF, 在OBF和OEF中,
OBOEBOFEOFOFOF∵,
∴
OBFOEFSAS,
∴OBFOEF ∵FE是
O的切线,则OEFE,
∴OEF90,
∴OBF90,则OBBF, ∴BF是
O的切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周角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x-1, -9.
【解析】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把x=-2代入即可. 【详解】
2323x1xxx1, 原式=
3当x=-2时,原式=-8-1=-9.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及化简求值,关键是先按运算顺序把整式化简,再把对应字母的值代入求整式的值. 20、见解析 【解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过点A作AH⊥BC,垂足为H. ∵在△ADE中,AD=AE(已知), AH⊥BC(所作),
∴DH=EH(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又∵BD=CE(已知),
∴BD+DH=CE+EH(等式的性质), 即:BH=CH.
∵AH⊥BC(所作),
∴AH为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AB=A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B=∠C(等边对等角).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21、﹣2 【解析】
【分析】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进行展开,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x、y的值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原式=x1+2xy+2y1﹣(2y1﹣x1)﹣1x1 =x1+2xy+2y1﹣2y1+x1﹣1x1 =2xy,
当x=3+1,y=3﹣1时, 原式=2×(3+1)×(3﹣1)
=2×(3﹣2) =﹣2.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2、(1)∠FHE=60°;(2)篮板顶端 F 到地面的距离是 4.4 米. 【解析】
HE1(1)直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cos∠FHE=HF2,进而得出答案;
(2)延长FE交CB的延长线于M,过A作AG⊥FM于G,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HE1(1 )由题意可得:cos∠FHE=HF2,则∠FHE=60°;
(2)延长 FE 交 CB 的延长线于 M,过 A 作 AG⊥FM 于 G,
AB在 Rt△ABC 中,tan∠ACB=BC,
∴AB=BC•tan75°=0.60×3.732=2.2392, ∴GM=AB=2.2392,
FG在 Rt△AGF 中,∵∠FAG=∠FHE=60°,sin∠FAG=AF,
3FG∴sin60°=2.5=2,
∴FG≈2.17(m),
∴FM=FG+GM≈4.4(米),
答:篮板顶端 F 到地面的距离是 4.4 米.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记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yx2x3,直线的解析式为y23、(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x3.(2)M(1,2);(3)P的坐标为(1,2)或
(1,4)或
(1,317317)(1,)22或.
【解析】
分析:(1)先把点A,C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到a和b,c的关系式,再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可得a和b的关系,再联立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c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把B、C两点的坐标代入直线y=mx+n,解方程组求出m和n的值即可得到直线解析式;
(2)设直线BC与对称轴x=-1的交点为M,此时MA+MC的值最小.把x=-1代入直线y=x+3得y的值,即可求出点M坐标;
(3)设P(-1,t),又因为B(-3,0),C(0,3),所以可得BC2=18,PB2=(-1+3)2+t2=4+t2,PC2=(-1)2+(t-3)2=t2-6t+10,再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求出符合题意t值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
b2a1a1abc0c3b2c3详解:(1)依题意得:,解得:,
2yx2x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对称轴为x1,且抛物线经过∴把
A1,0,
B3,0、
C0,3分别代入直线ymxn,
3mn0m1n3n3,
得,解之得:∴直线ymxn的解析式为yx3.
(2)直线BC与对称轴x1的交点为M,则此时MAMC的值最小,把x1代入直线yx3得y2, ∴
M1,2.即当点M到点A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最小时M的坐标为
1,2.
(注:本题只求M坐标没说要求证明为何此时MAMC的值最小,所以答案未证明MAMC的值最小的原因). (3)设
2P1,t,又
B3,02,
C0,3, ,
∴BC18,
PB213t24t2PC21t3t26t1022,
22222①若点B为直角顶点,则BCPBPC,即:184tt6t10解得:t2, 22222CBCPCPB18t6t104t②若点为直角顶点,则,即:解得:t4, 22222③若点P为直角顶点,则PBPCBC,即:4tt6t1018解得:
t1317317t222,.
3173171,1,221,21,4. P综上所述的坐标为或或或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轴对称性
质确定线段的最小长度、难度不是很大,是一道不错的中考压轴题.
an24、(1)【解析】
1nn1=n1n; (2)n11.
a1(1)根据题意可知,
121a212,1132a3232332,,
a41152n1n25,…由此得出第n个等式:an=nn1;
(2)将每一个等式化简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a1解:(1)∵第1个等式:
12112,
a2第2个等式:
13223, 12332, 15225,
1n1n;
a3第3个等式:
a4第4个等式:
∴第n个等式:an=nn1(2)a1+a2+a3+…+an =(
2-1+3-2+2-3+5-2++n+1n
=n11.
1故答案为nn1n1n;n11.
【点睛】
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母有理化,要求学生首先分析题意,找到规律,并进行推导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