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二课外古文

初二课外古文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2)不详(3)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7)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8)知其如此,或(9)置酒而招之;造(10)饮辄(zhã)尽(11),期在必醉(12)。既醉而退,曾(zēng

)不吝(lìn)情去留(13)。环堵萧然(14),不蔽风日;短褐(hâ)穿结(15),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6),晏(yàn)如(17)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8)示己志。忘怀得失(19),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qián lï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3)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ïu)乎(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25),以乐(26)其志(27)。无怀氏(28).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亦】也。

3.【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于是,因此。以,把,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6.【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今意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7.【嗜】喜好。

8.【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9.【或】有时。 10.【造】往,到。

11.【造饮辄(zhã)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12.【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3.【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4.【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5.【短褐(hâ)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6.【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7.【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8.【颇】\"稍微\"。 19.【忘怀】忘记。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2.【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3.【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4.【其言兹若人之俦(chï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5.【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含着。

26.【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7.【志】:心志。

2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译文和点评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丁,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满足自己的志趣,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的人吧?他也许是葛天氏时期的人

吧?

陆游筑书巢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选自《渭南文集》

译文

我屋子里,有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我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

注释

1.栖于椟(dú):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2.陈:陈列。 3.觌(dí):相见。

4.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5.槁枝:枯树枝。 6.就:走近,靠近。 7.既:已,已经 8.信:确实。

齐人攫金

一、原文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ã)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二、译文

释译:从前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来到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金子就走。巡官抓住了他,问他:“人们都在场,你怎么敢抢人家的金子呢?”那人回答说:“我抓金子的时候,根本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后用以喻利令智昏。 三、注释

1.昔: 以前。

2.欲金者: 想要金子的人。 3.有„者:有一个„的人。 4.清旦: 清早。

5.衣冠: 穿衣戴帽。 6.之: 前往。

7.市:集市。 8.适: 往,到。 9.所: 地方。 10.因: 于是

11.攫(juã): 抓,夺 。 12.去: 离开。

13.鬻(yù)金者:卖金子的人。 14.徒: 只,仅仅。 15.对曰:回答道。

16.皆:都。 17.捕:抓捕。

18.之:代词,代指齐人。 19.子:你,指代小偷。

20.焉:作兼词,此处指这里。 21.何:为什么。 22.对:回答。 23.徒:只。 24.操:拿。

东坡画扇

(宋)何远《春诸纪闻》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译文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多事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注释

⑴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⑵陈诉:状告。

⑶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⑷某:我。 ⑸姑:暂且。 ⑹发市:开张。

⑺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⑻逾(yáo):走出。 ⑼逋(bū):拖欠。 ⑽不售:卖不出去。

⑾ 草圣:草书。

⑿ 公:对东坡的尊称。

⒀ 适:适逢。(恰逢,正赶上) ⒁故;故意。 ⒂其;其中。 ⒃去:离开。

⒄须臾:一会儿。 ⒅立:立即。

⒆好事者:多事的人 以:用

杨氏入山

原文: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阙(同“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病梅馆记

作品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zhuï)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ù)梅者,斫(zhuï)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gîulì),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选自《龚自珍全集》) 注解注释

1.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2.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3.邓尉: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4.西溪:地名。 5.或:有人

6.欹(qī):倾斜

6.固也:本来如此。固:本来

7.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疾呼。明:公开,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号:疾呼 喊叫

8.绳:名作动,约束 9.斫(zhuï):砍削

10.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 11.鬻(yù):卖

12.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yāo):使„„摧折(使„„弯曲)

13.旁条:旁逸斜出的枝条 14.稚枝:嫩枝

15.重价:大价钱。

16.棕缚:棕绳的束缚 17.遏(â):阻碍 18.悉:全

19.复:使„„恢复

20.全:使„„得以保全

21.诟(gîu)厉:讥评,辱骂。厉:病。 22.穷:穷尽

23.以„„为:介词,把„„当做 24.直:笔直的枝干(形做名) 25.病:使„„成为病态 26.智力:智慧和力量

27.孤癖:特殊的嗜好

28.隐:隐衷,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 29.泣:为„„哭泣 30.纵:放开

31.顺:使„„顺其自然 32.暇:空闲 33.安:怎么 34.得:能够

【资料来源 :上海市语文高级中学课本 高中一年级 第一学期(试用

本)】 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把枝干弯曲作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把枝干倾斜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把枝叶稀疏作为美,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如此。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除去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摧残梅,把它弄成病态来作为赚钱的方法。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碌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墨客这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伤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惨烈到了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就发誓要治好它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

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在部分语文课本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被变为“陈康肃公善射”。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而自我夸耀。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艺!”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注释

①但:只不过

②安:怎么 ③乃:使

④徐:慢慢的 ⑤自:从 ⑥因:接着 ⑦惟:只不过

⑧酌:斟酒,这里指倒油 ⑨沥: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