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精选模题限时练:雪线、林线与非地带性
下图甲表示我国沿87°E山地雪线的变化,图乙表示我国沿29°N山地雪线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 )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B.冈底斯山和东南部
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2.图乙中①地雪线高度特点与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 )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低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高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低D.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林带的植被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读图,完成5~6题。
5.该山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海拔范围是( )A.1 800~1 900m C.2 000~2 100m 6.甲坡最可能是( )A.阳坡、迎风坡 C.阳坡、背风坡
B.阴坡、背风坡D.阴坡、迎风坡B.1 900~2 000mD.2 100~2 200m
下图是雪线(终年积雪下限),高山寒漠土、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和对流层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与林线高度对应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与图中高山寒漠土随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气温随纬度的分布规律B.雪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C.海水蒸发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D.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A.800米
B.800~1 000米
C.1 000~1 200米 D.1 200~1 600米
10.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B.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D.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 读南美洲简图,完成第11题。
11.①、②两地自然带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
A.①地热带荒漠带 东北信风带;②地常绿阔叶林带 巴西暖流B.①地热带草原带 秘鲁寒流; ②地温带荒漠带 西风背风坡C.①地热带草原带 赤道低压带;②地常绿阔叶林带 巴西暖流D.①地热带荒漠带 副高、寒流;②地温带荒漠带 西风背风坡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图1中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图2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12~14题。
图1
图2
12.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 )A.东南坡 B.东北坡 C.西南坡 D.西北坡13.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 )A.随坡度增加而降低 C.聚落区较低
B.随坡度增加而升高 D.非聚落区较低
14.1999~2009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C.修建梯田
B.毁林开荒 D.人工育林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甲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气温高 B.气温低 C.坡度小 D.靠近河流16.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是( )A.常绿林 C.针叶林
B.干旱灌木D.高山草甸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图中阴影为某自然景观分布。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中阴影地区的自然景观最可能为(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冰川
18.该自然景观分布向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的主要原因是( )A.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B.山脉直逼海岸,地形狭窄C.沿岸洋流影响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林线是森林分布的最高界限。图甲为某高山林线相对高度距今变化图,图乙为该山地不同时期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距今3000年,该山地林线海拔高度为( )A.2 580米 C.3 580米
B.3 500米D.3 800米
20.与距今3000年对比,现在该山地气候( )A.寒冷干燥 C.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D.寒冷湿润
1.D 2.D [第1题,由两幅图可以看出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喜马拉雅山和阿尔泰山,再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最高值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最低值是在阿尔泰山的北坡。第2题,①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雪线低。]
3.D 4.C [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地方性因素。第4题,四个选项都属于地方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5.A 6.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1 800~1 900m处,该山地四个
坡向的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都是最高的,故该高度植被覆盖率最高。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林带喜阴、喜湿,且甲坡林带比重最高,可推知该坡为阴坡。迎风坡降水多,湿度大,利于森林的生长,则甲坡为迎风坡。]
7.A 8.A [第7题,由图可知极地附近没有森林分布,可排除②、④,对流层在低纬的高度是17~18 km,在高纬是8~9 km,可判断③曲线是对流层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故本题A选项正确。第8题,由上题结论可知④曲线表示高山寒漠土随纬度变化曲线,据此可排除B选项,海水蒸发量在副热带海区最大,可排除C选项,昼夜长短年变化随纬度变化规律是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可排除D,所以A选项正确。]
9.D 10.C [第9题,从图中的等值线中可以看出:E地的林线介于3 000~3 200米,F地的林线介于4 400~4 600米,所以二地林线海拔相差1 200~1 600米,D正确。第10题,林线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说明F地有更加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树木生长。主要是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C正确。]
11.D [读图,①地位于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寒流的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②地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属于温带荒漠带。]12.D 13.C 14.D [第12题,从图可以看出,西北部林树下线最低,即树木分布海拔低,水分条件好。第13题,从图可以判断,林树下线海拔在聚落区的海拔地域非聚落区的海拔。第14题,据图可知,2009比1999林树下线整体升下降。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修建梯田会导致树木减少,林树下线上升;而人工育林会导致树木增加,林树下线下降。]
15.C 16.B [第15题,根据甲坡的剖面线的变化,在2 000~3 000米的高度,坡度最缓,适合聚落的建设与分布,选C项。第16题,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垂直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植被类型应该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高山草原草甸带、冰雪冰川带递变规律,该河谷地带形成常绿林再向海拔较高处却形成干旱灌木,之后又变化为常绿林与针叶林,可见干旱灌木是由于该河谷甲山坡在海拔1 400~2 000米处,降水异常减少,导致水分条件较差而形成,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故该题选B项。]
17.C 18.C [第17题,图中阴影地区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且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第18题,位于盛行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受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降水少,导致荒漠带向 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
19.C 20.A [第19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冷云杉分布的最高界线大约在3 540米以上一点,四个选项只有3 580米最接近。第20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现在该山地的林线相对高度降低,说明气候变冷或变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