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 第26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Aug.,2012 Vo1.26.No.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会改革 刘 勇 (西安财经学院,西安710100) 摘 要: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劳动问题.而中国劳动问题的实质就是劳动关系中劳动 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作为维护工人利益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改革应从结构和功能机制的更新入手.通过发挥产业工会的作 用和加快推进基层工会的建设,促进工会改革,增强工会的表达和维护能力,以实现新形势下的工会转型。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_T-会;改革 中图分类号:D4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73(2012)03—0010-05 Chinese Trade Union Reform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LIU Yong (xi’啪Un&eni@ofFinance and Economics.Xi’勰7101oo,China) Abstract:With the process of China integrating into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which not only promotes the prosperity of econo- my but aggravates the China’S labor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while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s is the guarantee of work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labors relations.As a mass organization to safeguard workers’interests,trade union reform should be set about updm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 through exerting the effect on industrial unions 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trade unions,promoting trade union reform,enhancing the expression and maintenance capacity of trade union to achieve trade unions transi— 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economic globalization;trade union;reforln 由于世界经济趋同化.各种生产要素尤其 国家吸收国际资本的第一位.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 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与组合.经济全球化 外资的头号大国: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 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浪潮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 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吸 推进和经济的转型.中国在融入并推进经济全 收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达到1060亿美元,在 球化的进程中.逐渐成为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 全球排名中仅次于美国蝉联第二 四是外国直接投 家。一是外资企业数量、规模和投资领域在不断扩 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2008年,占全国 展。截至2006年底,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480 企业总数约3%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工业产值占全国 家来华投资或设立机构:到2009年4月底.我国已 的29.7%。缴纳税收占21%。出口额占55.3%,进口额 占54.7%.直接吸纳就业4500万人。f11但经济全球化 为中国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工人和工会运 经济全球化——中国工会改革的国际背景 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6.6万家。二是外商投资企 业研发活动开始向我国扩散 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 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20o5—2009年海外研发地点的 首选.美国以41.2%位列第二.印度以29.4%排在第 为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高达61.8%的跨 动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一)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劳资关系的均衡态势,劳 资力量对比失衡 三位 三是中国在全球外国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 断上升。从1979年到2010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 金额超过了10996亿美元.已连续l8年位列发展中 劳资关系是工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从历 史发展来看.在工业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劳资关系也 收稿日期:2012—06—0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ZZ019):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9JK089) 作者简介:刘勇(1974一),男,河南杞县人,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10 2012年8月 第26卷第3期 Aug.,2012 刘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会改革 Vo1.26.No.3 经历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在西方国家工业化初期, 范性、个体化就业工人工资低,工作岗位缺乏保障。三 由于劳资之间在经济实力、政治权力以及自由度大小 是以至冻结工资的增长.社会福利大幅度削减。 等方面对比悬殊.曾经经历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强资本 可见.经济全球化并非是一个公平的利益分享过程,与弱劳工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劳工意识的觉 虽然部分人的富裕程度确实得到提高,但也造就大批 醒、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失灵问题的出 的失业者.两极分化不断加深。在经济全球化的 现.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导致的社会危机,资本 进程中.“相当多的公民失去了与劳动力市场、与政治 主义社会出现了以福利国家制度来协调资本与劳2F_ 公共事业的接触.失去了分享社会福利的机会。他们 经常陷入社会边缘的犯罪生活。” 关系的状况。在主导、工会有效推动下,各国逐渐 进入一种贫困生活.形成了劳、资、政三方协商互动、相互制约的产业关系 格局.资本的力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 制.劳工的权益相对得到了较多的保障,劳资关系呈 现出一个相对均衡的态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 加速发展.劳资关系又面临了新的冲击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的全球化。随 着科技的推进.交通和信息传递成本大幅下降, 资本流动与重新组合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摆脱 主权国家的控制之后.资本总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 获得更大、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其主动性和活力得到 充分施展 资本流动的根本目的是占据更广阔的市 场.获得更大的赢利.它通过资本外迁等方式迫使政 府放松管制、削减工人工资和福利、要挟工会让步. 使资本始终保持有利地位。相对于资本的主导地位。 同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总是处于供过 于求的状态,而且由于受到制度、文化、习惯以及各 国的等多方面的影响.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 流动要低得多.从而总是处于被动的和被选择的地 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面临资本 的大规模输出带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发展 中国家为了吸引足够的资本流入.导致在经济全球 化的竞争中各国逐渐失去了公正的立场.竞相 采取了抑制工人福利、压制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做法。 随着传统工业社会中相互制约的劳资关系体系日趋 淡化,劳资力量对比失衡,世界范围的强资本弱劳工 的格局日趋明显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失业和贫困 化问题.工人阶级进一步分化 全球化从两个方面深刻影响着全世界的工人:一 是从制造业到服务业都出现了化的趋势.所有的 工人都被置于全球化之下:二是全球劳工被吸引到新 的生产关系之中.新的全球劳动力分工体系形成 了。[21“一种正在逐个部门和逐个行业地使劳32界 经历根本性的变革,几乎没有人不受到伤害。”I31在激 烈的国际竞争中.各个国家和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发 展,千方百计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通过不断 提高技术水平广泛采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 率。N-学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相 互协作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却使大批工人失去就 业岗位。二是放松以至取消对劳动力市场的控 制,使非规范性、个体化就业工人迅速增加 这些非规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以 及新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工人阶级内部结 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层次化、 社会来源构成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和劳 动的分散化 这些变化导致工人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 复杂化.相互矛盾不断增加。面对工人阶级之间的不 和与.资产阶级自然乐观其成。不时还加油添火。 [51经济全球化不仅导致一个国家内部工人之间的分 裂.也加剧了各国工人之间的矛盾。例如,一些发达国 家的工会组织从维护本国工人就业出发.要求禁止从 发展中国家进口某些产品.反对公司到国外办 厂.反x,-J#b ̄劳动力进入本国劳动力市场。马克思在 100多年前就曾指出: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剥削和压 迫的惟一有效手段是团结。今天,全球范围内的资本 和生产在联合.劳动也迫切需要联合。然而.随着经济 全球化的推进.各国工人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人之间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国际范 围内工人阶级的团结程度 [61 (三)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工会的组织及谈判能力。 工会日渐衰落和分散 工会是平衡劳资实力、使劳资关系的处理成为组 织化行为的前提。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工会的 权利和地位被削弱,工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尤其是工会参加比率的下降和集体谈判的分散化突 出反映了工会力量的弱化 1.作为工会维护工人利益的主要途径.集体谈判 权利受到甚至被取消 战后一段时期内.西方国 家工益得到较多的保障.主要是工会通过集体谈 判的方式取得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集体谈判得 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的有效支持 但在经济全球 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很快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 意识形态。为了恢复市场竞争的权威.不仅扩大 了企业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而且在立法 理念方面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向.由对资本的控制转为 对工会权利的 许多国家都对集体谈判的立法进 行了修改,有些国家取消了有利于集中的全国、地区 一级的集体谈判,实行企业工会和企业主自行谈判。 这导致20世纪8O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集体谈判 结构分散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向企业一级分 散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71集体谈判分散化导致工 会和产业工会没有那么多力量来指导和干预大量分 1 1 2012年8月 第26卷第3期 刘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会改革 Vo126.No.3 .散进行的谈判.谈判结果更容易被雇主控制 在有些 (一)强资本弱劳工格局形成.劳资冲突加剧 国家甚至取消了集体谈判制度.由工人个体自行同雇 劳资冲突是雇佣关系的本质特征.在市场经济条 主谈判。随着企业范围内劳资双方的直接谈判逐渐走 件下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具有某种必然性和 向前台,也意味着集体谈判的合法性逐步动摇.工会 合理性,即由于劳资之间本质上存在利益矛盾.劳资 的力量则由此大为削弱 与此同时.随着公司的 冲突是劳资之间利益矛盾激化的结果 但劳资之间也 发展.劳动关系也超越了民族国家.这使得一个公司 存在共同利益.例如,如果生产率的提高带来更高的 以.劳资冲突本身也是解决劳资矛盾的一种过程和手 内部的劳资关系问题.会同时在完全不同的国家里表 工资和利润.那么企业和劳动者都能因此而受益 所 现出来.而工会活动仍在本国范围之内.只是和本国 的子公司打交道,由于存在地域、时间的差距和信息 段。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一定范围内经过某 的不对称等问题.工会往往找不到谈判和交涉的真正 种特定程序而发生的劳资冲突.一般都通过法律 对手。工会传统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越来越不能适 规定的方式采取保护或放任的态度。这也说明.如果 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能否建立新的组织体系将是工 会生存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2.工会密度持续下降。在美国,工会密度的历史 对于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处理得当.可以成为推动市 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内在动力之一 但如果处理不 当。则会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甚至会引发社 最高点为1955年的39%.1995年降至15%.2006年 会以致威胁社会安全 因此.劳资冲突必须通过 更降至12.97%.是70年来的最低点。嗍从美国工会 规范、引导予以缓和,将其紧张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 的活动来看.组织1000人以上参加的罢工。2002年 发生了19起,涉及工人4.6万;相比之下,1952年是 围内。[hi 中国作为wTo的主要成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 国际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链条中的有 470起.涉及工人274.6万:1980年是187起,涉及工 劳资关系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一方面.随着 人79.5万。1987年以来。尽管劳动力人数大增,每年 罢工的人数从未达到50万.多数年份甚至不足25 机组成部53-,在产权关系、管理权关系和劳动关系的 万 [8l191罢工特别是众多工人参加的罢工在美国越来 调整和处理上逐渐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接轨.劳动关系 越罕见.这一事实与会员密度低相结合,是劳工运动 欧等少数国家外.低工会密度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 的基本形态已经是一种雇佣性的劳资关系.并且正在 软弱无力的证明。在欧洲.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北 迅速的契约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国际 资本强势的延续和中国对资本的强烈需求.资本强 共同特征 尤其是西、南欧的国家。受全球化的冲击 化、资本强权、资本主导在中国获得了特定的历史和 非常明显 英国工会密度的历史最高点为1979年的 现实形成路径 这决定了中国劳资之间无论是在生 55%.德国为1960年的35%.意大利为1980年的 产、分配领域,还是在契约的规则制定、签订、执行以 44%.奥地利为1955年的58%,到2000年分别降至 及契约关系的解除等方面.工人都处于绝x,-j-弱势地 29%、22%、27%和35%。『l0】工会密度在各国持续下降 位。【・2]以就业为核心的包括生产、分配、社会保障、劳动 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工会的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全球 安全与卫生等社会劳动问题越来越突出.劳资之间的 范罔内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 会力量和工会运动的传统基础“蓝领工人”锐减而 冲突逐渐显化并不断加剧 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 中期以来.我国劳动争议数量不断上升.集体劳动争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人的基本权益频繁受到侵害 又不能适时合理地解决.这是引发劳资冲突的直接原 因 我国劳资冲突基本上是由经济矛盾引发的。这从 是关于工人的工资、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 有及时通过内的途径得到解决.最终引发集体性 的劳资冲突 二是劳资力量对比极端不平衡,这是劳 资冲突发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在市场化的改革中, 以工会为代表的集体劳动关系尚未形成.劳动者的合 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I13J作为对应力量的资产 所有者.不仅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还 “白领工人”增加的趋势:企业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 议进入高发期 目前。造成我国劳资冲突加剧的原因 化.出现了小型化和分散化状况:服务部门和非正规 部门的扩张.出现了非全日工、零工和家庭工等弹性 化、多样化的就业方式。二是工会权利被削弱。除上 社会保障和福利是由国家供给而不是工会;许多国 述集体谈判权利被削弱甚至被取消外,在许多国家 近几年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大多 家的劳动立法中存在集体谈判的“延伸机制”①也降 本权益受到侵害 这种侵害往往涉及人员众多.又没 低了工人参与工会的愿望。 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亟需强化工会的表达和 维护功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渐与世界市 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国工会在表达和维护 工人利益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场融为一体.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面对经济 法利益得不到有效地表达和维护.工益被侵害已 ①所谓集体谈判的“延伸机制”意指一个经济部类的集体协议会适用于该部类中的所有雇员,无论该雇员是否是工会会员。 12 2012年8月 第26卷第3期 Aug.,2012 刘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会改革 V01.26.No.3 相应地成立了各种组织.以不断强化在各领域的优势 因此.随着工人的不断分化以及在劳动力市场中 的自主性和流动性增强的同时,对工会的选择性也不 地位。这种状况加剧了劳资力量对比失衡,劳动关系 正常运作所需要的互相沟通和互相制约的基础出现 断增强.如果工会不能充分地表达并维护工人的利 偏向.劳资之间矛盾不能得到公正的解决。冲突由是 益.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就会下降。(三)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维护_z_A.fq益的难度加大 发生。三是劳动立法滞后、执法不规范,这是目前我国 劳资冲突发生的制度性原因 随着劳动关系性质的变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过程网络化格局的形 化和劳资之间矛盾的加剧.通过劳动立法增强工会和 成.强化了发展中国家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比较优势参 工人的力量.促进劳资关系平衡机制的完善是预防和 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 这种把牺牲劳工权益的倒退 消解劳资冲突的重要对策。但目前工会以法律维护工 人合法权益面临着劳动法制不健全的现实,主要表现 为劳I标准不能与国际标准对接、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滞后、劳动司法审判制度不完善、劳动行政执法不规 范以及社会监督机制未形成等方面。由于法律制度不 健全以及劳资双方在利益表达方面的失衡.工人开始 在外寻求救济或自救.这进一步扩大了劳资之间 的矛盾和冲突 (二)中国工会面临着组织资源流失的危机 相对于资本而言.工人的力量在于工人间的联合 并形成组织。所以,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平 衡的劳资关系的形成.要求工人作为一个集体的力量 与资方交涉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等有关劳资关系事 务 而目前我国的工人是以原子化的状态出现在劳动 关系中,即在劳动关系的构成和处理中,与企业进行 交涉的是个体的、分散化的工人。而不是一个有组织 的劳动者团体。这种情况与目前中国工会的利益表达 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 工会基层组织数已达到184.5万个.涵盖法人单位 395.9万个;在华世界500强总部建会率达到87%;全 国已建立各类小型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69041个。其 中2009年当年新增9129个.其数量倍增于往年。覆 盖小企业工会近9万家.占全年建会数的64%。㈣估 计到2012年底.企业法人单位建会率将达到90%以 上.职工人会率达到92%以上。ll5】组织的广泛建立为 实现工人组织化的利益表达。制约资本的力量。减少 劳资之间的冲突成为可能 但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尚未 改变作为行政附属的地位.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绝大 多数是官方工会通过与企业管理层合作的方式建立 起来的。鉴于官方工会的特性及其一贯表现.人们自 然会怀疑这种工会化能否真正推动中国212人的团结 和利益表达。并且。在“国家发动工会化运动”的同时。 还存在“公司推动的车间民主化”、“全球公民社 会支持的劳工充权”等现象.形成了全球化时代下网 络化的中国劳资关系。以至于没有哪一个单独的行动 者能够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有效地发挥中国劳工团结 的统合功能 【t日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如正式组织失 效.工人还会依赖一些非正式的原生组织.如各类同 乡会、老乡帮会等。但由于原生组织的合法性严重不 足,使得其生存空间相当狭窄.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危 及社会政治的稳定 『l7 J式竞争当作优势参与全球化的过程。必然导致促进劳 动力价格的“向下竞争”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更加难以保障 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例 外.具体表现为国家虽然强调通过制度来维护劳动者 利益.但是在处理劳资冲突时往往贯彻不力.虽然重 视劳动立法,却没有严格执法,虽然提出关注公平,但 却更重视效率:一些地方,为了提高吸引国外直 接投资和增加出口的能力.在导向上越来越偏重 资本效益.有的甚至已成为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 护伞:一些企业主要以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比较 优势”参与竞争.为了提高生产率在实行低工资的同 时.还存在其他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 总之.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在促进了中 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中国的劳动问题,而中 国的劳动问题.其实质是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益保 障问题 三、中国工会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中国工会在劳 动者保护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其作用发挥还非常有限 特别是与国际工会运动相 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比.与改革开放 和经济全球化中社会巨大变迁带来的需求相比.中国 工会明显表现出先天弱质、后天困难问题。尤其在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工会运动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 期,各国工会已将当前的斗争目标转向体面劳动;已 将所代表和维护的对象从一部分212人走向工人阶级 全体成员:已将工作的基本理念从工联主义走向战略 工联主义:已将维权格局从一国范围走向更广泛的工 会联合以及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 【t8】中国工会面对“强 资本、弱劳工”的世界性困扰。不但没有与世界工会取 得同步的发展,而是任由资本肆意扩张.在实现经济 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性劳资关系的 失衡 中国工会与世界工会发展趋势之间的巨大差 距.不但反映出中国工会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的尴尬 处境.也进一步说明工会在表达和维护劳动者利益方 面的严重缺失 当一个系统经过长期运行后.由于其组织结构与 功能机制的疲劳、破损及滞后.不仅不能与环境的发 展变化相适应.也难以发挥自身的功能和达到既定的 目标。这时,系统的维生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修复。 即通过对破损的系统进行修补.使之恢复到原有的状 】3 2012年8月 第26卷第3期 刘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会改革 Aug.,2012 V01.26.No.3 态和水平:二是选择更新,即通过对原有的系统进行 应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 _191就工会组织自身的建设和 况和特征.显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工 会发展的理想目标.选择“修复”也远不足以克服中国 T会长期形成的种种弊端。相对应的是.市场化改革 05—161.http ̄//WWW.,fdi..gov.en/oub/FD ̄wztj/defauh.htm. 改造或经过创新重造一个系统、形成新的功能.以适 [2】赵炜,郑桥.全球化视域下的劳动关系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 --会主义,2009,(5):139—143. 改革而言.年代和计划经济下的工会组织状 【3】[德]汉斯一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全球化陷阱【M].张世鹏,译.北京:编译出版社,2001:134. [4】[德]拉尔夫・达伦多夫.向前展望:全球化的机会与风险[J】.张 世鹏,译.国际政治研究,2005,(2):15—23. 已埘工会组织的、功能、工作内容、运行机制乃至 【5】吴波,经济全球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J】.当代世 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进行工会重构才能适应 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 在计划经济下.缺乏性的工会实际上成 为协助进行“生产动员”的组织.其不具备“工人 利豁聚合”的功能.因而无法代表工人的利益且没有 集体行动的权利.更不能使工人的利益表达穿透企业 达至社会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删传统给中 困:[会造成的“后遗症”使工会利益整合一表达面临 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尤其是目前我国基层工会普遍处 于“维权不能”的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上层工会的维权 意志和维权行动并不能有效地传递给基层工会.转化 为基层工会的维权意志和维权行动。因此,中国工会 的维权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停留在上层工会的宏观 行动上.并不能有效地落实到基层工会的微观行动 r .这导致中国工会最终还是不能有效地解决基层的 侵权问题 这种状况恰好反映了一种“瓶颈效应”—— 一个关键的薄弱因素了系统的整体效能的发挥. 薄弱因素的效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效能。这种“瓶颈 效应”最终使得中国工会形成了严重的“悖逆性特 征”.即形式上极为强大.实质上工会表达和维护效果 弱.民众认可程度低。[2】】基层工会利益表达和维护不利 的关键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前文所述基层工会 的组织没有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利益的分 化进行适当调整.因而基层工会仍保持着计划经济条 件下对用人单位的依附性:二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利益整合一表达机制尚未形成 工会组织如果没有相 应的维权机构及运作机制.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维权 职能和行为 从世界各国工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来 看.之所以产业工会和行业工会诞生历史最为悠久, 且是Ir会运动的经典和常态形式.主要由于它们是使 劳工最能意识到自己利益一致性和最具性的组 织形式 尽管目前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管理方式 变化的冲击.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出现分权化的趋 势.但这并未改变产业工会作为国际工会运动主导模 式的格局 [221因此.当前中国工会重构最关键、最直接 的方法就是从结构和功能机制的更新人手.通过 发挥产业工会的作用和加快推进基层工会的建设.促 进工会改革,增强工会的表达和维护能力,以实 现新形势下的工会转型 参考文献: Il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投资统计[EB/OLI.(2008-06—30)[2012 14 界与社会主义,20o7,(1):39—42. 【6】林燕玲.经济全球化对国际st_人和St-会运动的影响【N].工人日 报.2000—12—10. 【7]程延园.集体谈判:现代西方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安排fJ】. 教学与研究,2004,(4):82—87. [8][美]丹・克劳逊,玛丽・安・克劳逊.美国_T-会状况及其复兴战 略[J].郭懋安,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5):17—24. [9】[美]迈克尔・D・耶茨.美国工人失业和2r.会组织现状fJ1.张文 成。译.国外理论动态.2004,(12). 『lOl顾昕,范酉庆.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会运动:以欧洲主要国家为 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4):58一-65. 『111常凯.劳资冲突处理法制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一项急迫 的政治任务[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2):18—21. 【12】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成都:西南财 经大学.2009. [13]N凯.工会何为?【J].南风窗,2005,(12):48—49. 【l4】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数达到184.5万个[EB/OL】.人民网,(2010 _08—30)【I2012-05-1 9].http://acftu.people,.com.crdGB/67560/12 584062.htm1. 『151中华全国总工会.2012年底基本实现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 组织【EB/OLI.(2010-08-31)[2012-05-19].http;fWWW.acfiu.org/ template/10004/ifle.jsp?cid=222&aid=83729. 『16]岳经纶,庄文嘉.全球化时代下劳资关系网络化与中国劳工 团结[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3—169. 【l7】韩福国,骆小俊,林荣日,葛海有.新型产业3--人与中国工会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6—109. 『181本刊记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S-会运动——钱大东研究员 访谈[J1.国外理论动态,2007,(5):1—5,10. n91包志勤.工会:修复还是更新——论市场经济进程中工会 改革取向与操作【J】.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3): 31-34,37. [2O】冯钢.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及其形成背景 社会,2006,(3): 8l一98. 【2115E向前.基层工会维权不能“集体失语”【N】.中国经济导报,2010 —10-16(B06). [22】乔健.促进X-会改革,发挥产业X-会作用[C 中国劳动 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学会.伟大变革与科学发展—— 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易才杯优秀论文集.北京:中国劳动社 会保障出版社,2oo8:39—52.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