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突发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昂区第三小学校
饮水突发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为深入加强饮水卫生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水平,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水源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学校一旦发生水源性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应对处理。
1、立即停止供水。2、及时报告。
(1) 条件:有疑似水源性传染症状的学生。(5人及以上的经由校长报教育局)
(2) 程序:
① 班主任或当班教师发现学生有水源性传染病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卫生室或后勤。
② 卫生室或后勤接到报告以后,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至现场调查、了解,作应急处理并在最短时间内向校长报告。
③ 事件发生涉及5人以上的,校长在30分钟以内速报教育局办公室,学校应在事发90分钟以内向区教育局呈书面报告,处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应随时报告。
(3) 内容:(2人以上报局的内容)
① 疑似水源性传染病症状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的班级、姓名、时间。
② 学校的校名、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③ 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④ 目前状况、事情的经过和紧急处理的措施。(5) 报告时间和报告人。3、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1) 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成立由校长任组长、行政领导、班主任、卫生保健教师、后勤及有关老师组成的应急处理小组,安排好分工,各司其职,做好安抚学生、家长工作,并组织力量送医院及时救治。
(2) 联系车辆及驾驶员随时待命,作好运送患病学生至医院及时救治的准备。
4、救治病人。
(1) 事发后及时安排教师将患病学生送就近医院,并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记工作,并及时通知家长。
(2) 安排教师做好调查排摸工作,加强家校联系,告知家长联系电话并安排专人接听,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3) 在事发第二天做好随访工作,继续排摸调查,安排专人做好家长解释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教育局,直至所有患病学生全部康复到校上课。
5、保护现场。
保留造成或导致疑似水源性传染症状的工具、设备和现场。6、配合调查。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7、控制事态。
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8、保险介入。
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9、必要时报告、工商等部门。
校
昂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