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完整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liàng 抖擞.sǒu 清脆.cuì B.黄晕转wán 散步sǎn .yùn 宛..C.嫩叶nèn 应和..hè 安巢.cháo D.披蓑摸fǔ 薄烟báo .shuāi 抚..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摧枯拉朽 记忆尤新 惨绝人寰 延续 B.苍海桑田 风华正茂 色彩斑斓 镌刻 C.天翻地覆 恢宏壮丽 殚精竭虑 缅怀 D.从容不迫 眼花瞭乱 震耳欲聋 由衷
3、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老师表扬了张露露同学,说她很有主见,从不自作主张。
B.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C.这一问题很难理解,经过他的点拨,我才恍然大悟。 D.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 000多件。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
B.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
1 / 8
衣。(比喻)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 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6、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那洪亮如琴音齐鸣者, ;那雄浑如鼓点轰响者, 。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贾生》中揭示皇帝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 8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 ..(2)蒙乃始就学(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 .(4)与蒙论议(______)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夏日池塘
羊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俯卧在村庄一旁。
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虽然是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便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但有野生的菱角。孩子们不等它们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还会把它们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生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跑得出汗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牌,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还是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
3 / 8
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等待着它的到来,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叮咬的痕迹,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
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彼此对峙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而我们则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
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
如今,每到炎炎夏日,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便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选自《西安日报》)
1.文章围绕“夏日池塘”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试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
4.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
4 / 8
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
5 / 8
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_____→被“教诲”→____________→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笑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作品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6 / 8
参:
一 C C A C B B
(1)独怆然而涕下 (2)会当凌绝顶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 (6)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
1.(1)当权,当道(2)于是,就(3)到,等到(4)讨论,议事 2.(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3.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三
1.①采野生的菱角玩;②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③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偷看翠鸟捕鱼;④找来竹竿逗蛇。
2.引用;作者引用朱熹的诗句,既形象地说明了池塘的清澈,又说明池塘四周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采。 3.“稀里哗啦”一词本用来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用在这句话中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爽朗、清脆的笑声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特征。 4.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池塘的留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 偷“破烂” 受“惩罚”
2.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7 / 8
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者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四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