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全国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汇编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含详解

2023年全国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汇编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含详解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

考点1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某中学组织师生开展“校园最美瞬间”征集活动,下列场景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小新同学在教室里与数学老师就某一道题进行激烈争论 B.小华同学在餐厅里为在篮球比赛中骨折的同学插队打饭 C.小明同学为避免和好友竞争,主动放弃演讲决赛的资格 D.小亮同学为最美教室评选,将校园里花盆搬到自己班级

2.(2023年吉林省)暑期将至,很多同学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老师要求同学们遵守不同旅游景区的规则,这是因为( )

A.遵守规则旨在人们自由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3.(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观察漫画,它带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②法律的目的就是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③在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④言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 A.在火车站排队进行安检 C.校门口随意停放共享单车

B.高铁上霸占他人座位 D.在旅游景区乱刻乱画

5.(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漫画《红灯亮了以后》(如图)告诉我们( )

①守护生命,首先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②生命至上,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时调整 ④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兰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在电动车、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人员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未佩戴安全头盔造成颅脑损伤的。针对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下列劝告语可取的是( ) ①遵守规则需他律,自由被限真无趣 ②戴好头盔保安全,平安规则记心间 ③不戴头盔受刑罚,惩恶扬善全靠法 ④交通规则伴我行,遵法守法保太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 ) A.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C.规则是对自由的保障

B.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D.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

8.(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古代哲人思想旨趣往往有相通之处。 著作 相关论述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孟子》 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呻吟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语》 根据材料,说明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9.(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实行车票实名制情况下,铁路儿童票以年龄划分优惠标准,不再以身高为标准。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些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 )

考点2 社会生活讲道德 10.(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下列关于文明有礼重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请帮她在项目一处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A.增强政治认同 B.提升道德修养 C.加强法治观念 D.健全公民人格

12.(2023年甘肃省陇南市)下图漫画《突然的“雨”》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A.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 C.忍气吞声,彰显宽容大度

B.爱护花草,争做文明市民 D.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

13.(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价值标准和一项民法原则。这启示我们( )

A.践行诚信需智慧 C.诚信无价要恪守

B.诚实守信多许诺 D.不论对错都践诺

14.(2023年福建省)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

读好书、善读书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下列古语最能体现“善读书”的是(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不学礼,无以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2023年福建省)福建一家老字号企业承诺100%使用白砂糖生产食品,绝不添加代糖,为此,企业每年多付出近800万元成本,但经济效益不降反升。由此可见,该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 )

A.坚持诚实守信 C.重视广告宣传

B.降低生产成本 D.扩大企业规模

16.(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名言警句与之相对应的是( )

A.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17.(2023年河南省)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对以下情况的处理,能体现上述要求的是( )

A.正在攻克难题时有客人来访,小光认真做题不予理睬 B.买早餐时店主无意中多找了钱,小乐发现后立刻退还 C.朋友和别人发生争执,小海不问缘由帮朋友斥责对方 D.碰到昨天刚批评过自己的老师,小岩装作没有看到他

18.(2023年广东省)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下列行为能体现此良好品质的是( )

A.小吴聚餐时践行光盘行动 C.小郑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

B.小周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D.小王见到长辈主动问好

19.(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下列对个别初中生的行为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行为 家里来客人时,热情招待 在阅览室与同学大声交谈 同学请教问题时,耐心解答不嘲笑 点评 做到以礼待人 自觉遵守规则 懂得尊重他人 上学迟到时,在考勤登记本上故意写错班级 维护集体荣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阅读漫画一,联系所学知识帮他们化解“冲突”。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要求角度明确,表述全面,逻辑清晰,合情合理)

(2)请运用有关生命的知识劝说漫画二中的主人公,以减轻“落选校篮球队”对他造成的“冲击”。 21.(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尊重是相互的,小刚不尊重我,所以我也可以不尊重他。( ) 22.(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明理知行 健康成长】

成长的路上会面对很多的烦恼、很多的诱惑,这是初中生小泽的一天…… 情境一:晨跑结束后,小泽帮助妈妈去买早餐,早餐店采用无人售馍的经营方式。

(1)小泽的正确做法: 。 小泽这样做的理由: 。

情境二:课堂上,语文老师说小泽的作业写得一团糟,要求他重写。 (2)小泽的正确做法: 。 小泽这样做的理由: 。

情境三:近年来,游戏陪玩在学生中颇为火爆。放学后,同学邀请小泽去网吧游戏陪玩。 (3)小泽的正确做法: 。 小泽这样做的理由: 。

23.(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材料一 小方与同学约好周日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合。早晨,闹钟响了,但是小方翻身又睡了。妈妈来催他:“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没事,我不到,他们不会走的。”结果小方迟到了。

材料二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中国的建设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列举日常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行为: (2)诚信无价,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考点3 做守法的公民 24.(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 判决书(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在学习八年级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后,同学们就相关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雨晨:违章停车被罚款,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 B.淑雯:预防违法犯罪需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C.博轩:校园欺凌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属于犯罪行为 D.子涵:买到了劣质的修正带,我要提起行政诉讼

26.“珍爱生命,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远离毒品”。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按照《刑法》规定,利用未成年人运输毒品( )

A.以教唆罪论处 C.以诈骗罪处罚

B.以运输毒品罪处罚 D.以运输毒品罪从重处罚

27.(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被告人叔某某在家中因再琐事与妻子发生纠纷后,将一个重21斤的行李箱从房问阳台处抛下,剐蹭到从小区公共道路经过的金某右手臂。经审理,以高空抛物罪,判外被告人赵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赵某某的行为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28.(2023年山西省)人民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要在相应的法庭进行。下列四个案例中能在下图所示法庭审理的是( )

A.王某在电影院起哄,引起现场一片混乱 B.李某多次在超市偷盗商品,数额累计近2万元 C.赵某借了朋友一大笔钱,逾期未还,朋友追讨多次无果 D.刘某在候车室高声喧哗,旁若无人,还随地乱扔瓜子皮

29.(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15岁的陈某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朋友”,他开始旷课,还因经常盗窃被机关处罚。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竟拦路抢劫。对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青少年应该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③经常盗窃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④青少年交友需谨慎,要远离“损友”

A.①②③ 30.(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学校的模拟法庭正在审理如下案件:甲同学在操场拾到价值约50元的手表一块,失主乙同学请求甲归还,但甲拒绝归还。如果你是“小法官”,对甲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等有关部门。 A.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 B.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C.属于一般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D.属于刑事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31.(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④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年5月,王女士在某跆拳道馆充值年卡后,该馆搬迁,因无法继续到新址场

馆消费,她要求退回预付款,遭到商家拒绝,双方因此产生争执。王女士依的途径有( ) ①聚集亲朋到场馆强行索赔 ②拨打12315热线求助

③去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 ④必要时向人民起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2023年云南省)下面是15岁中学生刘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这启示我们( )

①网络有弊无利,应该拒绝使用网络 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 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远,经过岁月的沉淀,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下面表格中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名言警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启示 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A.①②

B.①④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知廉耻,做到“行己有耻” C.②③

D.③④

35.(2023年广东省)下列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 被机关行政处罚

B.李某借钱但到期不还 D.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A.赵某在电影院里接听电话 C.王某多次打110谎报警情

36.(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最近,浙江学生屡获警方表扬:继两名学生发现有人非法种植罂粟向机关举报后,又有三名学生发现“笑气”瓶果断报警。由于他们慧眼识毒立功,被授予“禁毒小卫士”称号。由此可知( )

A.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B.学生已成为我国禁毒工作的主力军 C.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D.学校应当不断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网络盲盒诱导消费套路多(如图):有人花费上万元只抽到口罩;有人抽中商品后商家不发货……不少用户点击后权益受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网络盲盒诱导消费套路多,对此,你的认识是( )

A.某些育盒经营者缺乏诚实守信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盲盒经营者可以进行不实宣传 D.经营者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38.面对网络盲盒套路,权益受损的消费者( )

①有权要求育盒经营者退换货 ②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③要增强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④树立法治观念,善用法律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这警示我们要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 40.(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互联网时代,网络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象台 共青团发布的《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 心语墙 由于沉迷网络游戏,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家里,因玩游戏而来不及写作业,经常与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父母发生争吵。加入游戏玩家群,为增进相互了解发布20%的未成年网民对防范网络诈骗、为16.6%;信息泄露、个人信息,却遭到“人肉搜索”……唉!我好烦! 网络谣言等缺乏认识,且年龄越小,防范意识越弱。 小凡 (1)根据“观象台”所揭示的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网络保护。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小凡的不同烦恼,为其开出合理的化解“处方”。(答出两点即可)

41.(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依法办事】

案例一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起诉,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案例二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最终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判断案例一中朱某、案例二中李某等人的违法行为类型。

案例三 陈某因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三中陈某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判断依据。

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

考点1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某中学组织师生开展“校园最美瞬间”征集活动,下列场景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小新同学在教室里与数学老师就某一道题进行激烈争论 B.小华同学在餐厅里为在篮球比赛中骨折的同学插队打饭 C.小明同学为避免和好友竞争,主动放弃演讲决赛的资格 D.小亮同学为最美教室评选,将校园里花盆搬到自己班级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师生交往、遵守规则、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小团体主义。

A:小新同学在教室里与数学老师就某一道题进行激烈争论,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故A说法正确; B:为在篮球比赛中骨折的同学打饭,不应该插队,故B说法错误;

C: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不应该为避免和好友竞争,主动放弃演讲决赛的资格,故C说法错误; D:将校园里花盆搬到自己班级,是小团体主义的表现,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3年吉林省)暑期将至,很多同学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老师要求同学们遵守不同旅游景区的规则,这是因为( )

A.遵守规则旨在人们自由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秩序靠规则。

B:老师要求同学们遵守不同旅游景区的规则,这是因为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B符合题意; A:遵守规则不是为了自由,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故A说法错误; C: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C说法错误; D: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观察漫画,它带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②法律的目的就是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③在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④言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A.①②③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①③④:分析题文,我国依法惩处谋体传谣造谣行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在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言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法律的目的不是自由,②错误; 故本题选C。

4.(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 A.在火车站排队进行安检 C.校门口随意停放共享单车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遵守社会规则的认识。

A:在火车站排队安检是遵守规则,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体现,故A符合题意;

BCD:随意停放共享单车扰乱公共秩序、霸占他人座位损害他人利益、在景区乱刻乱画污染景区环境,以上行为均是违规则的体现,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漫画《红灯亮了以后》(如图)告诉我们( )

B.高铁上霸占他人座位 D.在旅游景区乱刻乱画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守护生命,首先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②生命至上,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时调整 ④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 A.①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敬畏生命。

②④:分析题文漫画,漫画描述了人们闯红灯的违法行为,这启示我们要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生命至上,要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②④符合题意; ①:守护生命,首先需要爱护身体,①错误;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不是随时调整;③错误; 故本题选C。

6.(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兰兰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在电动车、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人员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未佩戴安全头盔造成颅脑损伤的。针对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下列劝告语可取的是( ) ①遵守规则需他律,自由被限真无趣 ②戴好头盔保安全,平安规则记心间 ③不戴头盔受刑罚,惩恶扬善全靠法 ④交通规则伴我行,遵法守法保太平 A.①②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三种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①:遵守规则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故①说法错误;

③:不戴头盔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惩恶扬善除了法律,还需要道德、纪律,故③说法错误; ②④:戴好头盔保安全,交通规则伴我行,这都是在保障安全,故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 ) A.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C.规则是对自由的保障

B.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D.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C: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自由不能离开纪律的约束。题干材料说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它保障了人们所享有的自由,C符合题意; AD:二者密不可分,AD错误; B:社会规则保障了人们所享有的自由,B错误; 故本题选C。 8.(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古代哲人思想旨趣往往有相通之处。 著作 相关论述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孟子》 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呻吟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语》 根据材料,说明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答案】(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4)社会规则是人们享受自由的保障。

【分析】考点考查: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社会规则,需要运用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关键词②: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受自由的保障。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9.(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实行车票实名制情况下,铁路儿童票以年龄划分优惠标准,不再以身高为标准。这说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些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改进规则。材料中,铁路儿童票以年龄划分优惠标准,不再以身高为标准。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些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故说法正确。

考点2 社会生活讲道德 10.(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下列关于文明有礼重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A.①②③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重要性的知识。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①③④正确;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错误; 故本题选C。

11.(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请帮她在项目一处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增强政治认同 B.提升道德修养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生活需要道德。

C.加强法治观念 D.健全公民人格

B:题干中的诚实守信、孝亲敬长、公共秩序,都属于道德范畴,共同反映的是提升道德修养,故B正确; ACD:题干未涉及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健全公民人格,故排除ACD; 故本题选B。

12.(2023年甘肃省陇南市)下图漫画《突然的“雨”》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A.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 C.忍气吞声,彰显宽容大度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B.爱护花草,争做文明市民 D.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

A:分析题文漫画,楼上的人因为浇花,水滴落到楼下行人,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尊重他人,A正确; B:爱护花草不符合漫画主旨;B不符合题意; C:忍气吞声是错误的,我们要敢于依;C错误; D:这不是青少年角度,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价值标准和一项民法原则。这启示我们( )

A.践行诚信需智慧 C.诚信无价要恪守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

C:分析题文,题干描述了诚信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启示我们明白诚信无价要恪守;C正确; A:践行诚信需智慧与题干主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诚实守信要慎重许诺;B错误; D:观点太绝对;D错误; 故本题选C。

B.诚实守信多许诺 D.不论对错都践诺

14.(2023年福建省)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下列古语最能体现“善读书”的是(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会学习的相关知识。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形容坚持学习而不满足吗,教导别人从不疲倦,A说法与题不符; B: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B说法与题不符;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C说法与题不符;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能体现“善读书”,D说法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2023年福建省)福建一家老字号企业承诺100%使用白砂糖生产食品,绝不添加代糖,为此,企业每年多付出近800万元成本,但经济效益不降反升。由此可见,该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 )

A.坚持诚实守信 C.重视广告宣传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诚信。

A:依据题文描述,福建这家老字号企业践行承诺,做良心企业。其获取成功的原因在于坚持诚实守信,A符合题意;

BCD: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6.(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名言警句与之相对应的是( )

A.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

B:分析题文可知,题干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故B符合题意;

A:意思是交的朋友意气相投, 互相切磋学问, 互相勉励劝戒,A不符合题意; C:强调自强精神;C不符合题意;

D:意思是:木工师傅依照墨线把弯曲的木头变成规则的木材,人学了法律,那么他的行为就会变得谨慎,D不符合题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B.降低生产成本 D.扩大企业规模 B.不学礼,无以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 故本题选B。

17.(2023年河南省)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对以下情况的处理,能体现上述要求的是( )

A.正在攻克难题时有客人来访,小光认真做题不予理睬 B.买早餐时店主无意中多找了钱,小乐发现后立刻退还 C.朋友和别人发生争执,小海不问缘由帮朋友斥责对方 D.碰到昨天刚批评过自己的老师,小岩装作没有看到他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以礼待人、诚信做人、尊重他人。

B:买早餐时店主无意中多找了钱,小乐发现后立刻退还,体现了小乐是个讲诚信的人,故B符合题意; A:有客人来访问,小光应该有礼貌的接待客人,不理睬客人是不讲礼仪的表现,故A说法错误; C:小海不了解事情的就斥责对方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故C说法错误; D:小岩的做法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没有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8.(2023年广东省)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下列行为能体现此良好品质的是( )

A.小吴聚餐时践行光盘行动 C.小郑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礼仪的表现。 D:“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小王见到长辈主动问好,体现语言文明、对人有礼貌,D正确; A:体现勤俭节约的品质,未体现文明有礼,A不符合题意; B:参加校园活动,未体现文明有礼,B不符合题意; C:体现爱护环境的品质,未体现文明有礼,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下列对个别初中生的行为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行为 家里来客人时,热情招待 在阅览室与同学大声交谈 点评 做到以礼待人 自觉遵守规则 B.小周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D.小王见到长辈主动问好

③ ④ 同学请教问题时,耐心解答不嘲笑 懂得尊重他人 上学迟到时,在考勤登记本上故意写错班级 维护集体荣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遵守规则、集体等。 ①:家里来客人时,热情招待,要做到以礼待人;①正确; ②:在阅览室与同学大声交谈,这是不遵守规则的行为;②错误;

③:同学请教问题时,耐心解答不嘲笑,这是懂得尊重他人的体现;③正确;

④:上学迟到时,在考勤登记本上故意写错班级,这是不诚信行为,并不利于维护集体利益;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0.(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阅读漫画一,联系所学知识帮他们化解“冲突”。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要求角度明确,表述全面,逻辑清晰,合情合理)

(2)请运用有关生命的知识劝说漫画二中的主人公,以减轻“落选校篮球队”对他造成的“冲击”。 【答案】(1)小孩:学会情绪;养成谦让、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 老人:做到以礼待人,文明有礼;要做到换位思考,体谅与爱护少年儿童。 (2)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人生难免有挫折,面对挫折要增强生命的韧性。

【分析】考点考查:情绪、亲社会行为、文明有礼、换位思考、敬畏生命、挫折等。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情绪、亲社会行为、文明有礼、换位思考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小孩不给老人让座→可链接学会情绪;养成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②:老人要求小孩让座→可链接做到以礼待人、换位思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敬畏生命、挫折等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男孩落选篮球队后拳击墙面导致流血→可链接要珍爱生命+正确面对挫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尊重是相互的,小刚不尊重我,所以我也可以不尊重他。(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尊重是相互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先学会尊重他人,不能因为小刚不尊重我就不尊重他。故题干说法错误。 22.(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明理知行 健康成长】

成长的路上会面对很多的烦恼、很多的诱惑,这是初中生小泽的一天…… 情境一:晨跑结束后,小泽帮助妈妈去买早餐,早餐店采用无人售馍的经营方式。

(1)小泽的正确做法: 。 小泽这样做的理由: 。

情境二:课堂上,语文老师说小泽的作业写得一团糟,要求他重写。 (2)小泽的正确做法: 。 小泽这样做的理由: 。

情境三:近年来,游戏陪玩在学生中颇为火爆。放学后,同学邀请小泽去网吧游戏陪玩。 (3)小泽的正确做法: 。 小泽这样做的理由: 。

【答案】(1) 自觉投币;按价取货;等等。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等等。

(2) 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按老师要求重新写作业:等等。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理解老师的良苦

用心;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尊重老师;礼貌待师;等等。 (3) 拒绝;不去;不参与;劝告同学不去网吧;等等。 沉迷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习,荒废学业;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禁止进入营业性网吧;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友谊不能没有原则;等等。

【分析】考点考查:诚信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友谊要讲原则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观点:早餐店采用无人售馍的经营方式。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情境中小泽的正确做法是自觉投币;按价取货。 论据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论据②: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观点:语文老师说小泽的作业写得一团糟,要求他重写。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情境中小泽的正确做法是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按老师要求重新写作业。 论据①: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论据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观点:同学邀请小泽去网吧游戏陪玩。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情境中小泽的正确做法是拒绝;不去;不参与;劝告同学不去网吧。 论据①: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习,荒废学业。 论据②: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3.(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材料一 小方与同学约好周日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合。早晨,闹钟响了,但是小方翻身又睡了。妈妈来催他:“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没事,我不到,他们不会走的。”结果小方迟到了。

材料二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中国的建设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列举日常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行为: (2)诚信无价,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答案】(1)①考试作弊;②欠债不还;③言而无信;④抄袭作业;⑤以次充好;⑥缺斤短两;⑦弄虚作假。 (2)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④诚信促进国家兴旺;⑤诚信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⑥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⑦诚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⑧诚信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⑨诚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⑩诚信有利于给企业带来持久的效益;※诚信有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3)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④真诚待人,信守承诺;⑤说老实话;⑥办老实事;⑦做老实人;⑧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⑨讲信用;⑩诚实不欺。

【详解】(1)本题考查日常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行为,属于开放性试卷,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本题考查践行诚信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考点3 做守法的公民 24.(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 判决书(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

A.①②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的定义。

③④:分析题文,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这说明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③④符合题意; ①:观点正确,但不是对判决书的内容的解读,①不符合题意; ②: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罚金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②错误; 故本题选D。

25.(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在学习八年级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后,同学们就相关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雨晨:违章停车被罚款,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淑雯:预防违法犯罪需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C.博轩:校园欺凌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属于犯罪行为 D.子涵:买到了劣质的修正带,我要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A:违章停车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故A错误; B:预防违法犯罪的要求之一需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故B正确;

C:校园欺凌具有社会危害性,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故C错误; D:买到了劣质的修正带,要提起民事诉讼,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26.“珍爱生命,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远离毒品”。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按照《刑法》规定,利用未成年人运输毒品( )

A.以教唆罪论处 C.以诈骗罪处罚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

ABD:利用未成年人运输毒品的按照《刑法》规定以运输毒品罪从重处罚,不是以教唆罪论处,也不仅是以运输毒品罪处罚,故AB错误;利用未成年人运输毒品的按照《刑法》规定以运输毒品罪从重处罚,故D正确; C:题文材料中没有体现诈骗罪,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7.(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被告人叔某某在家中因再琐事与妻子发生纠纷后,将一个重21斤的行李箱从房问阳台处抛下,剐蹭到从小区公共道路经过的金某右手臂。经审理,以高空抛物罪,判外被告人赵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赵某某的行为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分类的理解。

ABCD: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法情节的轻重,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材料中的被告人赵某某受到了刑罚的处罚,据此我们判断其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也叫犯罪,故D说法正确,AB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8.(2023年山西省)人民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要在相应的法庭进行。下列四个案例中能在下图所示法庭审理的是( )

B.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B.以运输毒品罪处罚 D.以运输毒品罪从重处罚

A.王某在电影院起哄,引起现场一片混乱 B.李某多次在超市偷盗商品,数额累计近2万元 C.赵某借了朋友一大笔钱,逾期未还,朋友追讨多次无果 D.刘某在候车室高声喧哗,旁若无人,还随地乱扔瓜子皮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类别、诉讼的认识和把握。

A: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由机关予以警告、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不进行法庭审理,A不符合题意; B:多次在超市偷盗商品且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提起刑事诉讼,在刑事法庭审判,图中所示为民事法庭或行庭,B不符合题意;

C:欠钱不还构成民事违法行为,提起民事诉讼,能在如图所示的民事法庭进行审理,C符合题意;

D: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乱扔垃圾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会受到道德的谴责,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9.(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15岁的陈某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朋友”,他开始旷课,还因经常盗窃被机关处罚。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竟拦路抢劫。对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青少年应该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③经常盗窃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④青少年交友需谨慎,要远离“损友”

A.①②③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

①②④:题文中陈某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群“朋友”,开始旷课,告诉我们青少年交友需谨慎,要远离“损友”;他违法犯罪的历程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警示我们应该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经常盗窃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行为,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学校的模拟法庭正在审理如下案件:甲同学在操场拾到价值约50元的手表一块,失主乙同学请求甲归还,但甲拒绝归还。如果你是“小法官”,对甲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等有关部门。 A.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 B.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C.属于一般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D.属于刑事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B:分析题文,甲同学拾到价值约50元的手表一块,拒绝归还失主乙,结合我国民法典可知,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而甲拒绝归还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B正确; ACD:甲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故ACD错误; 故本题选B。

31.(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④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A.①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

①②: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 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故③说法错误; ④:违反校规校纪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2.(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年5月,王女士在某跆拳道馆充值年卡后,该馆搬迁,因无法继续到新址场馆消费,她要求退回预付款,遭到商家拒绝,双方因此产生争执。王女士依的途径有( ) ①聚集亲朋到场馆强行索赔 ②拨打12315热线求助

③去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④必要时向人民起诉

A.①②③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依的途径。

②③④:分析题文,王女士要求退回预付款,遭到商家拒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女士依的途径有拨打12315热线求助;去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必要时向人民起诉;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这是非法途径,不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①错误; 故本题选D。

33.(2023年云南省)下面是15岁中学生刘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这启示我们( )

①网络有弊无利,应该拒绝使用网络 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 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A.①②③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 ②③④:分析题文可知,从15岁中学生刘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启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网络有弊有利,应该合理使用网络;①错误; 故本题选D。 34.(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远,经过岁月的沉淀,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下面表格中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名言警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启示 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A.①②

B.①④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知廉耻,做到“行己有耻”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自己、预防犯罪、行己有耻、孝亲敬长等。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①解读错误;

②:“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意思是罪孽的事情都是从很小很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果不改正等到在监狱(囹圄)的时候再后悔就迟了,启示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②解读错误;

③:“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的意思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启示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③解读正确;

④:“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启示我们要知廉耻,做到“行己有耻”,④解读正确; 故本题选D。

35.(2023年广东省)下列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被机关行政处罚

B.李某借钱但到期不还 D.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A.赵某在电影院里接听电话 C.王某多次打110谎报警情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

C:王某多次打110谎报警情,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会被机关行政处罚,故C说法正确; A:赵某在电影院里接听电话,是不道德行为,不构成违法,故A说法错误; B:李某借钱但到期不还,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B说法错误; D: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6.(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最近,浙江学生屡获警方表扬:继两名学生发现有人非法种植罂粟向机关举报后,又有三名学生发现“笑气”瓶果断报警。由于他们慧眼识毒立功,被授予“禁毒小卫士”称号。由此可知( )

A.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B.学生已成为我国禁毒工作的主力军 C.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D.学校应当不断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C:继两名学生发现有人非法种植罂粟向机关举报后,又有三名学生发现“笑气”瓶果断报警,被授予“禁毒小卫士”称号,启示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故C说法正确; A: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学生不是我国禁毒工作的主力军,故B说法错误;

D:学校没有执法权,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网络盲盒诱导消费套路多(如图):有人花费上万元只抽到口罩;有人抽中商品后商家不发货……不少用户点击后权益受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网络盲盒诱导消费套路多,对此,你的认识是( )

A.某些育盒经营者缺乏诚实守信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盲盒经营者可以进行不实宣传 D.经营者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38.面对网络盲盒套路,权益受损的消费者( )

①有权要求育盒经营者退换货 ②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③要增强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④树立法治观念,善用法律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1.A 32.C 【解析】31.本题考查诚信。

A:网络盲盒诱导消费套路多,炒作的做法违背诚信原则,故A符合题意; B:盲盒经营者不能进行不实宣传,故B错误;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D:经营者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没有违反刑法,是不构成刑事违法行为的,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32.本题考查维权。

①③④:面对网络盲盒套路,权益受损的消费者有权要求育盒经营者退换货,要增强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树立法治观念,善用法律维权,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②错误; 故本题选C。

39.(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勿以恶小而为之”,这警示我们要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依据教材知识,预防犯罪要求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故正确。 40.(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互联网时代,网络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象台 共青团发布的《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 心语墙 由于沉迷网络游戏,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家里,因玩游戏而来不及写作业,经常与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父母发生争吵。加入游戏玩家群,为增进相互了解发布20%的未成年网民对防范网络诈骗、为16.6%;信息泄露、个人信息,却遭到“人肉搜索”……唉!我好烦! 网络谣言等缺乏认识,且年龄越小,防范意识越弱。 小凡 (1)根据“观象台”所揭示的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网络保护。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小凡的不同烦恼,为其开出合理的化解“处方”。(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加强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2)可从合理利用网络、亲子沟通、学会学习、情绪调节、学会依法办事等角度,任选两个作答。 答案示例:

①合理控制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正确处理休闲与学习的关系。②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③可以尝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④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调节情绪。 【分析】考点考查:特殊保护、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学会学习、合理调节情绪、亲子沟通、依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特殊保护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20%的未成年网民对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缺乏认识,且年龄越小,防范意识越弱→可链接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加强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学会学习、合理调节情绪、亲子沟通、依法办事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由于沉迷网络游戏,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可链接合理控制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正确处理休闲与学习的关系。

关键词②: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可链接可以尝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关键词③:加入游戏玩家群,为增进相互了解发布个人信息,却遭到“人肉搜索”→可链接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④:唉!我好烦!→可链接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调节情绪。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41.(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依法办事】

案例一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起诉,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案例二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最终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判断案例一中朱某、案例二中李某等人的违法行为类型。

案例三 陈某因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三中陈某违法行为的性质及判断依据。 【答案】(1)案例一中朱某为民事违法行为;案例二中李某为行政违法行为。

(2)案例三中陈某为刑事违法行为。陈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分析】考点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行为的特征 能力考查:知识的识记、分析及理解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可链接民事违法行为。 关键词②: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可链接行政违法行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可链接刑事违法行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犯罪行为的特征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可链接犯罪行为的特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