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的积累2

我的积累2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目录

言语理解 ................................................................................................................................................. 3 选词填空 ............................................................................................................................................. 3 作答技巧.......................................................................................................................................... 3 近义词辨析 ...................................................................................................................................... 3 关联词辨析 ...................................................................................................................................... 4 成语辨析.......................................................................................................................................... 4 片段阅读 ............................................................................................................................................. 4 作答技巧.......................................................................................................................................... 4 主旨概括.......................................................................................................................................... 5 意图推断.......................................................................................................................................... 6 态度观点.......................................................................................................................................... 6 细节判断.......................................................................................................................................... 7 语句排序.......................................................................................................................................... 7 判断推理 ................................................................................................................................................. 7 图形推理 ............................................................................................................................................. 7 数量类问题解题思路 ....................................................................................................................... 8 样式类问题解题思路 ....................................................................................................................... 9 位置类问题解题思路 ..................................................................................................................... 10 空间构成类问题解题思路 .............................................................................................................. 10 平面构成类问题解题思路 .............................................................................................................. 11 线条组合类问题解题思路 .............................................................................................................. 11 演绎推理 ........................................................................................................................................... 11 形式推理类问题解题思路 .............................................................................................................. 12 加强论证类问题解题思路 .............................................................................................................. 15 削弱论证类问题解题思路 .............................................................................................................. 15 日常推理类问题解题思路 .............................................................................................................. 17 类比推理 ........................................................................................................................................... 18

语法分析类比问题解题思路 .......................................................................................................... 18 集合概念类比问题解题思路 .......................................................................................................... 19 逻辑映射类比问题解题思路 .......................................................................................................... 19 定义判断 ........................................................................................................................................... 20 单定义判断类问题解题思路 .......................................................................................................... 20 多定义判断类问题解题思路 .......................................................................................................... 21 数量关系 ............................................................................................................................................... 22 数字推理 ........................................................................................................................................... 22 基础数列........................................................................................................................................ 23 常见数列........................................................................................................................................ 23 因数分解........................................................................................................................................ 24 幂次数列........................................................................................................................................ 25 等差数列........................................................................................................................................ 27 等比数列........................................................................................................................................ 27 递推数列........................................................................................................................................ 28 多重数列........................................................................................................................................ 28 分数数列........................................................................................................................................ 29 特殊数列........................................................................................................................................ 29 图形数阵........................................................................................................................................ 30 数算 ........................................................................................................................................... 30 数字特性........................................................................................................................................ 30 等差数列与平均数 ......................................................................................................................... 33 行程问题........................................................................................................................................ 33 排列组合及概率问题 ..................................................................................................................... 36 牛吃草与电梯问题 ......................................................................................................................... 39 时钟问题: .................................................................................................................................... 41 容斥原理: .................................................................................................................................... 41 抽屉原理: .................................................................................................................................... 42 中国剩余定理:............................................................................................................................. 43

日期问题: .................................................................................................................................... 43 页码问题: .................................................................................................................................... 44 方阵问题: .................................................................................................................................... 45 极限问题: .................................................................................................................................... 45 得分种类问题:............................................................................................................................. 45 其他常用公式:............................................................................................................................. 46 资料分析 ............................................................................................................................................... 48 注意问题 ........................................................................................................................................... 48 常用技巧 ........................................................................................................................................... 48

言语理解

选词填空 作答技巧

固定搭配:有些词不能跟宾语;有些词只能做形容词;

前后呼应:文段前后提到的词,跟要填的词会有呼应(对比、并列、修饰词) 感情色彩: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

强调重点:两个近义词由于字的差别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有所不同,这时可以把词拆开,分成单字看重点

关联词:看使用的关联词表达的整个语段意思的走向

近义词辨析

提炼文段信息,排除选项

可从感情色彩、语义轻重、语体风格及文体风格等方面着手 感情色彩:

根据语境提供的信息判断作者是积极的感情色彩还是消极的 文段中可能出现几种观点,包括作者的和其他人的,要注意区分 语义轻重:

近义词之间有程度深浅和性质轻重的差别 语体风格及文体风格: 分口语和书面语

关联词辨析

由于不能引导位置在后的原因分句

成语辨析

感情色彩:

区分贬义成语和褒义成语 词义轻重:

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判断用词

片段阅读 作答技巧

从选项中合并同类项,排同求异 标点符号:

注意破折号,问号,冒号 寻找主题句,主题句常出现在: 转折关联词之后:

文段转折之前的陈述往往跟作者的真实意图相左,可以略看

因果关联词之后:

因为„„所以„„,强调的就是“所以”之后的那一部分 因此„„,可见„„,看来„„,正因如此„„ 注意之所以„„是因为„„,强调的部分在后面 递进关联词之后:

而且„„,并且„„,也„„,还„„,甚至„„,更„„,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

假设关联词之后:

如果„„就„„,强调的就是“如果和就”之间的那一部分 条件关联词之后:

只有„„才„„,强调的就是“只有和才”之间的那一部分

只要„„就„„,除非„„,必须„„,应该„„,应当„„,需要„„,务必„„ 总结词之后:

总之„„,概括来说„„ 举例前后:

例子是为了证明观点用的 反证之前:

„„否则,强调的是否则之前的部分 特定词: 主体排除法:

正确选项的论述主体应该与文段一致

主旨概括

正确答案常常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对策,或者一个核心的观点,应该注意了解时下热点问题 注意文段结构:

首尾句,总分、分总、总分总关系 并列关系:概括时要全面 注意特定词:此外„„

意图推断

意图推断意味着作者没有直接将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即原文没有,要根据文句推断,发现言外之意

通常论述结构有两种:

态度观点

重点是理解作者的态度、倾向性

明确的观点:***认为„„,笔者认为„„ 隐含的观点:找关键句、关键词

注意分清其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人认为„„,这些词引出的观点通常跟作者的观点相反

细节判断

五类陷阱:

时态偷换:过去、现在、将来 数量偷换:大多、少量

话题偷换:确保选项与文段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 概念偷换:

逻辑偷换:将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偷换为并列关系;因果倒置

语句排序

观点在举例之前

观察各选项,用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排除选项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知识框架:

数量类问题解题思路

分五类: 点 线 角 面 素

先从整体考虑,识别这五种数量问题,若整体不行,从部分的角度确定数量

识别点: 直线之间的交点,直线与圆的交点,不同圆之间的交点,包括交点\\切点\\割点,注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交点 识别线: 线条数\\线头数 分别含有多少直线\\曲线 圆的直线数量为1 内侧和外侧图形边的个数 识别角: 通常是封闭区域 圆是零边零角

含有开放图形不考虑角,重点考虑边 内侧和外侧图形角的个数

识别面: 包括封闭区域和连通区域两类, 连通区域的问题经常看起来图形庞杂

相交的线段只算一个连通区域 面的含义有时还包括面积

识别素:包括元素种类\\数目的变化,常常由多个单独的小元素组成 都是由同种\\两种元素组成

总共有几类元素组成(组成元素种类依次增加\\减少)

一个顶俩: 几种元素之间的等价关系;同种元素之间的等价关系(内外\\左右\\上下) 相邻两个图形之间含有相同元素 所有图形含有相同元素 图形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数量

图形中含有两种不同元素相互间的数量关系

汉字类问题: 笔画数

都含有相同的结构 封闭区间数 一笔画问题:

优先识别线再考虑一笔画

所有点均为偶点或者只有两个奇点的图形可以一笔画 (两个奇点从一点出发到另一点结束)

样式类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 题目的组成元素相似 分三类: 遍历/计算(加减同异)/属性

识别遍历: 每行每列含有多个相同的样式,它们的出现次数有规律,常见于九宫格(九宫格要注意分行或者分列考虑)

每行中有超过三种样式的题目,可在原图基础上等效为四列

识别计算: 同行或者同列的图形存在各种关系, 叠加\\相减\\求同\\去同

注意阴影的方向

叠加之后的变化方向: 同样的变成同样的,还是相反 比如无箭头无箭头变成有箭头\\黑黑变白\\ 识别属性: 对称性\\曲直性\\封闭性 轴对称(几条对称轴)/中心对称

都是直线图形\\都是曲线图形\\直线曲线图形相间 都是封闭图形\\都是开放图形\\封闭开放图形相间 九宫格中一个曲一个直,一个开放一个封闭

非常重要的一点: 无思路时从选项着手,区分几个选项间的不同点,再分析题目 (都是直线只有一个曲线, 都是开放只有一个封闭, 都有N个封闭区间只有另一个不同) 样式类解体要点: 先看样式遍历\\再看加减同异

位置类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 题目的组成元素相同 分三类: 平移/旋转/翻转

识别旋转: 看清整体和部分,旋转方向和角度

注意元素选择的同时,阴影是否一起转,旋转时阴影的方向

识别翻转: 翻转和旋转的区别就在于, 翻转之后图形的时针方向改变 识别平移: 注意元素移动的格数, 可能每次移动相同, 也可能成等差数列 图形里每次改变的数目成等差数列

若元素里有数字, 可观察跟每次移动的格数是否相关

空间构成类问题解题思路

注意一个面的鲜明特征/两个面的组成关系(相邻/相对) 在立体图形中注意寻找特殊面

相对关系:

相对关系的两个面在立体视图中能且只能看到其中之一 解题技巧: 确定两个相对面, 迅速排除错误选项

注意: 给出的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外表面,需要向里折叠, 但是对于确定相对面不造成影响

相邻关系:

固定某一面,采用时针法,观察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相邻三个面的顺序是否相同 解题要点: 一个面 寻找特征面

两个面 相对关系有一面, 相邻关系用排除

平面构成类问题解题思路

种类不同看个数 种类相同看时针

线条组合类问题解题思路

看选项, 用对比排除法

演绎推理

知识框架:

形式推理类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 题干只给出前提,要求从这些前提条件出发得出必然结论 分三类: 翻译推理型/真假推理型/分析推理型

翻译推理型:题干给出一些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关系,要求推出结论 注意题目中的逻辑关联词 三个等价:

A → B等价于¬B → ¬A(逆否命题,解决翻译推理的关键,看到一个命题就找它的逆否命题)

¬(A且B)等价于 ¬A或¬B ¬(A或B)等价于 ¬A且¬B

注意:逆否命题否定A或者肯定B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三个关联翻译:

如果(只要,凡是)P,那么Q 即 P → Q(充分条件) 只有P,才Q 即 Q → P(必要条件)

或者(要么)P,或者Q 即¬P → Q ,¬Q → P

注意:或者P,或者¬Q 等价于 P且Q或者¬P且¬Q(即P、Q要么都要,要么都不要) 三个判断翻译:

所有S都是P(不是P都不是S) 即 S → P 没有S是P(没有S是P) 即 S →¬P 有的S是P 即 有的S → P 解题要点总结:

第一步:翻译,将题目用三个关联翻译和三个判断翻译转化好 第二步:推理,利用肯定信息优先原则,利用三个等价得出答案

真假推理型:题干给出一些前提,前提中有真有假,要求判断命题的真假 注意题干中给出的前提之间的关系,可能有矛盾关系\\包容关系\\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找到矛盾的两个命题,迅速判断其他命题真假 命题P的矛盾命题(否命题)是¬P P → Q 的矛盾命题是P且¬Q

注意:判断P → Q 为假的唯一条件是 P且¬Q (若有P就有Q为假,那么一定有P且没有Q)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而反对关系(两命题不能同时成立)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包容关系:

若P真则Q也真 即 P → Q

若P → Q,则 一真前假,一假后真(只有一个真的,那么前面的是假的;只有一个假的,那么后面的是真的)

注意:包容关系等情况难判断的时候,可采取带入法,把选项带入找正确答案 反对关系:

两个反对关系的命题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有人会„„,有人不会„„) 有的。。有的。。必有一真 所有。。所有。。必有一假 解题要点总结:

首先看矛盾,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

其次看反对,有的。。有的。。必有一真,所有。。所有。。必有一假 最后看包容,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分析推理型:题干给出一些人或事物,利用已知条件,得出一一对应 注意:信息量最大优先原则

分五类: 组合问题/排列问题/不完全推理问题/计算问题/智巧问题 组合问题&排列问题:

利用信息量最大优先原则找到推理的起点 列表法 选项带入法 假设法

不完全推理问题: 排除法 计算问题:

防止概念偷换,看清数字对应的概念 智巧问题:

若过于复杂可以考虑及时放弃 解题要点总结: 肯定信息优先 信息最大优先 特殊信息优先

加强论证类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 题干中有论点和论证,选项中的正确答案对于论证论点有帮助 分二类: 假设加强型/支持加强型

假设加强型:题干中的结论隐含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推出结论的必要条件 搭设桥梁:已知前提 A → B,已知结论 A → C,添加假设B → C 要寻找核心孤立信息,看哪个选项包含两个有用信息

建立联系:已知前提 A,已知结论 B,添加联系A → B 或¬B → ¬A 肯定前提:已知前提 A → B,已知结论 B,添加假设A成立或可行 解题要点总结:

本质:寻找孤立信息,有效建立联系 方法:搭设桥梁,建立联系,肯定前提 验证:否定代入

支持加强型:具有“答案不需充分原则”,只要选项对于题干结论有支持作用即可 旁人不灵:已知命题A可以导致B,加强论断,除了A没有别的因素可以影响结论B 没我不行:已知命题A可以导致B,加强论断,没有A,B就不成立了 类比对比: 类比加强 对比加强 解题要点总结: 旁人不灵 没我不行 类比对比

削弱论证类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 题干中有论点和论证,选项中的正确答案对于反驳论点有帮助或最有帮助 分二类: 演绎削弱型/归纳削弱型

演绎削弱型:题干给出一个演绎性的结论,要从前提、论证、结论三方面找缺陷,找一个最能反驳结论的

通常有三种方法:削弱论点,削弱论据(前提),削弱论证 否定假设:

已知命题 A → B,否定A可削弱结论(A不可行或无意义) 有因无果:

已知命题 A → B,A且¬B或者A、B无关系 可削弱结论 削弱结论:

搞清题干的结论,用它的否命题来削弱 削弱力度的比较:

削弱结论>有因无果>否定假设 解题要点总结: 削弱论据——否定假设 削弱论点——削弱结论 削弱论证——有因无果

归纳削弱型:题干给出一个归纳性的结论,要从建立的因果联系中找漏洞,找一个最能降低结论可靠性的 样本特殊:

已知命题 样本A归纳得到结论B 削弱: 样本A没有代表性 没我也行:

已知命题 A会造成B 削弱:没有A也有B 他因削弱: 已知命题 A → B

削弱:还有其他原因C也可推出B 因果倒置:

已知命题 A → B 削弱:实际上是B → A

解题要点总结:

削弱论据——样本特殊 没我也行 削弱论证——他因削弱 因果倒置

日常推理类问题解题思路

分三类: 结论型/解释型/类推型

结论型:题干中列举一些论据,问可以得到或不能得到什么结论 可以推出:

防止转换话题和偷换概念 无法推出:

夸大事实(以偏概全、不完全归纳):注意敏感词汇“首要、主要、绝对、更、迅速、不断”等 无由猜测

偷换概念:数字的不同含义、数字陷阱 解题要点总结: 四个原则: 保持主题一致 排除无关概念 优先可能选项 慎选宏观论断

解释型:解释结论或现象,解释差异或缓解矛盾 解释结论:

明确要解释的关键概念,快速定位选项

解释矛盾:

找到矛盾的两个方面,最好的选项要包含两个方面

类推型:

找准平行结构,不用关注内容 重点找关联词

类比推理

知识框架:

语法分析类比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类比推理中的两个或多个前后词词性不同,可以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也就是通常说的造句

分三类: 主谓关系类/主宾关系类/谓宾关系类 主谓关系类:

两个概念A和B,B是A的谓语或者表语,都是主谓关系 主谓关系要分清主动和被动 主宾关系类:

两个概念A和B,B是A的宾语,A+谓语+B构成完整句子,A、B构成主宾关系

谓宾关系类:

两个概念A和B,构成动宾搭配,构成谓宾关系

注意:给出的几个词可能都是动词,它们具有相同的宾语

集合概念类比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类比推理中的两个或多个词词性相同,可以分析它们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分四类: 同一关系类/并列关系类/交叉关系类/包含关系类 同一关系类:指的是几个词完全等价

并列关系类:几个同级的词,都是属于一个大集合下面的子集合,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可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交叉关系类:几个词之间存在交叉关系,有的A是B,有的B是A

包含关系类:几个词不是同一级,一个词完全包含另一个词,B是A的组成部分 注意:种属、组成要分清

逻辑映射类比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类比推理中的两个或多个词词性相同,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则存在着逻辑关系 分三类: 必然和或然关系类/充分和必要关系类/对称和反对称关系类 必然和或然关系类:

必然关系:一个词成立,另一个词必然成立 或然关系:一个词成立,另一个词可能成立

注意:找出了合乎逻辑的几个选项之后,再进行仔细对比,哪一个在词性、类别等等方面和题干最为接近,还要注意几个词的前后关系顺序是否对应 充分和必要关系类:

几个词之间若存在必然关系,那么要根据传递方向的不同,分为充分关系和必要关系 对称和反对称关系类:

两个概念A和B,若A确定后B唯一,则为对称关系;若B不唯一,则为反对称关系

解题要点总结:

第一步 确定是否是同一类别

第二步 若是同一类别,思考集合概念的四种关系

第三步 若不是同一类别,首先看词性,进行语法分析(造句) 其次看逻辑,分三种逻辑关系

定义判断

知识框架:

单定义判断类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题干中只有一个定义

解题方法:拿到一个概念,把概念拆开,找出关键词,包括:主体、行为、客体

行为包括:时间(在„„之前,在„„之后),地点(在„„,位于„„),原因(由于„„,原因是),目的(以„„为目的,为了„„),方式(以„„的方式,通过„„) 注意始终要看清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多要件“与”和“或”的关系: 和 关系 要件缺一不可 或 关系 要件有一就行

多定义判断类问题解题思路

识别方法:题干中不只一个定义 注意看清问题问的是什么定义

注意:例证与定义间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不必一一对应

解题要点总结:

第一步 区分问题,看清是符合还是不符合的

第二步 找关键词,先看主体后看属,再看目的与方式 第三步 区分要件间是 和 关系还是 或 关系

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

思维步骤:

基础数列

常数列: 6,6,6,6,6„„ 等差数列:2,5,8,11,14,17„„

等比数列:4,12,36,108,324,972,2916„„ 质数列:2,3,5,7,11,13,17,19„„ 83、、97是100以内三个最大的质数 合数列:4,6,8,9,10,12,14,15„„ 周期数列:4,5,6,4,5,6„„

常见数列

所谓常见数列,就是对这些数列要了若指掌

常见数列常常在多层等差数列的最后一层出现,要相当熟悉 阶乘数列:

1,1,2,6,24,120,720,5040„„ 0的阶乘为1

注意阶乘数列的变形:3,4,8,26,122,722„„ -1,0,4,22,118,718„„ 全错排列:

0,1,2,9,44,265„„

实际上全错排列也是(A+B)*2,3,4,5„„

全错排列:5个人每个人写一封信,然后放到抽屉里,随后每人拿一封,每个人都不拿自己写的那封的情况有几种?44种 倍数递增数列:

2,2,3,6,15,45„„ 12,6,6,9,18,45„„ 质数列和合数列的变形:

2,3,5,7,11,13,17,19„„ 4,6,8,9,10,12,14,15„„ 常出现质数列、合数列的N倍+M

判断是否是质合数列变形:质数列的相邻项差为1,2,2,4,2,4„„ 合数列的相邻项差为2,2,1,1,2,1„„ 简单幂数列:

2,6,30,60,130„„

N^N+-N 1^1+1 2^2-2 3^3+3 4^4-4 简单递推数列: 3,5,6,3„„ 9,15,18,9„„ (B-A)*3

0,1,4,18,80„„ 2A+4B

因数分解

对于多级数列,做差是基本的解决方法,往往很有效,但是有时候做差也不管用,可考虑因数分解

因数分解的应用情况:

数列中间有0,或者有正有负 -2,-1,0,1,2,3„„ . 数列端点是0 0,1,2,3,4„„

数列中明显存在7或11的因子 2,3,5,7,11,13,17,19„„ 2、3等其他数开头的自然数列 2,3,4,5,6,7„„ 3开头的奇数数列 3,5,7,9,11„„ 形似质数的数字分解:

4,20,54,112,( ),324 324=18*18=36*9

大胆猜测:在没有思路的时候寻找题干中数字的共同之处,比如题干中数字都是7的倍数,选项中只有一个7的倍数,就猜这个

因数分解数列不但能分解为两个数列的积,也可能分解为两个数列的和

幂次数列

对于幂次数列来说,快速的根据数字特征发现幂次规律是关键 对于平方数、立方数、常见的多次方数要相当熟悉

数字联想:

普通数变换:

1=N^0 5=5^1 7=7^1 负幂次变换: 1/5=5^-1 1/7=7^-1 负底数变换:

-8=(-2)^3 =(-8)^2 幂次数列中的常见数字: 8=3^2-1=2^3

9=3^2=2^3+1

幂次数列要注意正负修正项 0,6,6,20,( ),42 4,13,36,( ),268

等差数列

拿到一个没有头绪的数列,做差起码是包治一半病的良药,有时候即使看起来不像能够做差成功的,可能依然有效,但是注意做差一定要减到最后,有时不减到最后就发现不了规律 现在试题中往往是多级数列,做差之后出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常见数列、幂次数列、递推数列等等

数列中间有括号的常常考虑等差,可以把选项带入题干中找出符合的 5,7,10,12,( ),5

注意:做差不一定只有相邻两项,C-A 甚至 D-A 都要考虑 相邻两项甚至三项相加之后再做差或者直接有规律也比较常见 做和也不一定只有两项,可能是相邻三项或者C+A 有时要连续两次做和 1,1,6,5,20,27,( )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相邻项之间往往有公约数,有时看起来是小数或者分数 4,2,2,3,6,( ) 有时需要连续做商 1,2,4,4,1,( )

递推数列

递推数列主要有差、商、和、方、积、倍六种,包括有修正

当数列较长时,优先考虑三项递推 数列第一项为负数,可考虑平方再修正 -2,5,26,677,( ) 整体趋势法:

多重数列

识别方法:数列一般较长,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括号那么可以断定是多重数列 分为两类:交叉数列\\分组数列

交叉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分别呈现规律

奇数项或偶数项提取出来之后可能又是一个复杂的数列,要做差或做商来解决 数列非常长的时候可以考虑三项交叉

分组数列:数列中数字两两分组,然后进行组内的加减乘除运算 两相邻项一组,或者A和C一组

分数数列

识别方法:分数数列中主要考虑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 如果数列中只有少量分数,可能是以下几种题型: 负幂次形式、做商数列、递推做商数列 分数数列考察的方式:

各项通分、约分之后是同一个数 各项之间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

每一项分子和分母的差/和构成一个数列

前一项分子和分母的差/和与后一项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有时需通分、约分) 各项分别进行选择性通分、约分之后,分子、分母分别构成一个数列 分子分母交替形成规律 1/4,3/2,9/8,9/16,5/2,( )

特殊数列

有一些数列不考虑数列中数与数间的关系,而要考虑单个数各个数字间的关系,或者一个数的各个数字与其他数的关系 一个数字是其他几位数字的和 363,242,2,165,143,( ) 所有数的各个数字和都相等 187,259,448,583,754,( )

后一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的倍数 22,24,36,28,( ) 四个数字两两分组

4635,3728,3225,2621,2619,( ) 前一个数与其两个数字和相加为下一个数 ,74,85,98,()

图形数阵

圆圈题 九宫格

数算

数算类在考试中虽然一般只有十道,但是可出的范围非常广,要把握一些通用技巧和方法

数字特性

两个数的差为奇数,那么和也为奇数,两个数一奇一偶

两个数的差为偶数,那么和也为偶数,两个数都是奇数或者都是偶数 两个数的积是奇数,两个数都是奇数 两个数的积是偶数,两个数至少有一个偶数

一个数能被2(或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一位数能被2(或5)整除 一个数能被4(或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 一个数能被8(或1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能被3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3整除 一个数能被9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9整除 一个数被3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3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9除得的余数 若一个整数能被3和4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2整除

有8只盒子,每只盒子内放有同一种笔。8只盒子所装笔的支数分别为17支、23支、33支、36支、38支、42支、49支、51支。在这些笔中,圆珠笔的支数是钢笔支数的2倍,钢笔的支数是铅笔支数的1/3,只有一只盒里放的是水彩笔,这盒水彩笔共有多少支? 分析:设钢笔n支,圆珠笔2n,铅笔3n,总共6n,可被3整除,笔总数各位数字和

8+5+6+9+11+6+13+6除以3余1,,那么水彩笔也是除以3余1,只有49满足条件;如果除以3余1的盒子和选项都不止一个,那么只有把所有总数加起来,得出除以6余1,再找满足除以6余1的选项

比例法则:若a:b = m:n,且m、n互质,则a占m份,是m的倍数,b占n份,是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 尤其要注意(m-n),可以大大节省运算时间

69,90,125被某个整数N整除时余数相同,试求N的最大值?

分析:余数相同,相减之后就不起作用,N可被21,35整除,最大为7

技巧:通过比例和整除迅速排除无关选项,然后把剩下的选项带入题干可节省大量时间 甲、乙、丙三人合修一条公路,甲、乙合修6天修好公路的,乙、丙合修2天修好余下的,剩余的三人又修了5天才完成。共得收入1800元,如果按工作量计酬,则乙可获得收入为( ) 乙总共干了13天,结果应该是13的倍数

张先生步行上班,他用每分钟45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就要迟到7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55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那么张先生的家和单位相距多少米? A. 3000 B. 3105 C. 3550 D. 3995

每分钟45米的速度前进,说明距离应该是45的倍数,也就是9的倍数,选项中各位数字和能被9整除的只有3105 设特殊值法:

知道两个数的相对值,求一个式子的值,可以直接设数 x-y=1,问x^3-3xy-y^3的值,直接设X=1,y=0

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价分别是22元、30元、33元.某人买这三种糖果,在每种糖果上所花钱数一样多,问他买的这些糖果每千克的平均价是多少元? 设每人花660块买糖果,甲买30kg,乙22,丙20,均价660*3/72

一条隧道,甲用20天的时间可以挖完,乙用10天的时间可以挖完,现在按照甲挖一天,乙再接替甲挖一天,然后甲再接替乙挖一天„如此循环,挖完整个隧道需要多少天?

假设工程量100,甲每天干5,乙每天干10,甲乙轮流每两天15,12天之后剩下10,甲一天,乙再半天

有一本畅销书,今年每册书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10%,因此每册书的利润下降了20%,但是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增加了70%。则今年销售该畅销书的总利润比去年增加了多少

设去年成本100,今年110,利润下降了20%,就是从5a变成了4a,容易想到售价是150,假设去年的销量10,今年销量17,去年总利润500,今年680,增加了36%

或设去年的利润10,今年就是8, 销量去年是10,今年就是17 ,(8*17-100)/100=36% 在乘积1×2×3×4×............×698×699×700中,末尾有( )个0

5跟一个偶数相乘就可以构成一个0,就要数有多少个5,注意25有2个5,125有3个,我们只要看 700个数字里面有多少个5的倍数,700/5=140,还要看有多少25的倍数 700/25=28,还要看有多少125的倍数,700/125=5 ,625的倍数700/625=1,其实就是看 700里有多少的5^1,5^2,5^3,5^4„„5^n,5^n必须小于700 ,所以答案就是 140+28+5+1=174 或者用直除,原理一样,700/5=140 140/5=28 28/5=5 5/5=1 答案就是这些商的总和即174

一本100多页的书,被人撕掉了4张.剩下的页码总和为8037。则该书最多有多少页? A.134 B.136 C.138 D.140

撕掉4张的页码和是偶数,加上8037,页码总和是奇数,排除BD 排除之后再带入,若是138,总页数和减去最大的4张也超过8037

设而不解法:

有时候未知数太多列出方程也无法解,这时可借助数字特性解决

工人甲一分钟可生产螺丝3个或螺丝帽9个;工人乙一分钟可生产螺丝2个或螺丝帽7个。现在两人各花了20分钟,共生产螺丝和螺丝帽134个,问生产的螺丝比螺丝帽多几个? 设甲花x分钟生产螺丝,乙花y分钟生产螺丝,列方程3x+9(20-x)+2y+7(20-y)=134,化简6x+5y=186,x=31-5y/6, 当y是6的倍数时,x是整数,且x、y均在20以内,只有18满足,计算出生产的螺丝比螺丝帽多34个

等差数列与平均数

在等差数列中运用平均数和中位数原理,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一个等差数列共有2N-1项,所有奇数项的和为36,所有偶数项的和为30,那么N的值为( ) 奇数项是N项,偶数项是N-1项,这样根据对称原则,奇数项跟偶数项的平均值相同,所以平均数是6,N为6

某车间从3月2日开始每天调入一人,已知每人每天生产1件产品,该车间从3月1日至3月21日共生产840件产品,该车间原有工人多少名? 总共21天,第11天生产40,第一天30

某个月有五个星期六,已知这5个日期的和是80,则这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是( )号 中位数16,第三个周六是16号,第五个30号

行程问题

比例法:

行程问题的快捷有效解法就是比例法,很多工程问题也可应用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车速提高20%与原速度比为6:5,时间比为5:6,差为1小时,所以原来6小时,提速后5小时;速度提高25%与原速度比为5:4,时间比为4:5,差为40分,原来200分,360/(360-200)=S/120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赶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又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B两地的距离

速度和6分钟,速度差26分钟,速度和差比为26:6,速度比为16:10,距离S=50*26/10*6 猎犬发现在离它10米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野兔,马上紧追上去,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但是兔子的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要跑3步。猎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

犬兔速度比9*2/5*3=6:5,路程差10米,犬路程60米 两次相遇问题:

相向而行,每次相遇两人合走(2n-1)个S,两人走的路程比等于两人的速度比 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 S=(3S1+S2)/2 两岸型 S=3S1-S2

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 每艘船都要停留 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 1120 米 B. 1280 米 C. 1520 米 D. 1760 米

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

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此处两船都停对公式不造成影响

漂流瓶公式: T=(2t逆*t顺)/ (t逆-t顺)

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

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2*3*4/(4-3)

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2)/(t1+t2 ) 车速/人速=(t1+t2)/ (t2-t1)

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 )倍? 发车时间间隔2*6*10/(6+10) 车速/人速=(10+6)/(10-6)=4 平均速度公式: 2*V1*V2/(V1+V2)

若一段路有上坡有下坡,走一个来回,那么相当于走了一路上坡、一路下坡

A、B两山村之间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相距60千米。邮递员骑车从A村到B村,用了3.5小时;再沿原路返回,用了4.5小时。已知上坡时邮递员车速是12千米/小时,则下坡时邮递员的车速是()

平均速度120/8=15,利用公式,算出20 设未知数有技巧:

面对复杂的行程问题,比如多次往返问题,设好未知数可大大减少计算量

河道赛道场长120米,水流速度为2米/秒,甲船速度为6米/秒,乙船速度为4米/秒。比赛进行两次往返,甲、乙同时从起点出发,先顺水航行,问多少秒后甲、乙船第二次迎面相遇? 设第二次迎面相遇时,距离起点X,则甲走了2S+x,乙走了2S-x,甲走了一个顺水S,15秒,一个逆水S,30秒,还有一个顺水X;乙走了一个顺水S,20秒,一个逆水S-x,方程就很清楚了x/8+25=(S-x)/2,x=56,总共时间52秒

这道题目如果一样一样算甲什么时候转弯换速度,乙什么时候转弯换速度,相当繁琐 走走停停问题:

关键是找到一个时间正好便于计算两者分别走的距离,可从选项中来考虑

绕湖的一周是22千米,甲、乙二人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以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每走一小时后休息5分钟,乙以6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每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则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用()分钟 A、132 B、136 C、148 D、150

相当于甲65分钟4km,乙60分钟6km,那么就找到130分钟这个时刻,看甲乙分别走多少; 甲走了8km,乙走了13km,差了1km,这时甲乙都在走,还需0.1小时,6分钟相遇 接送问题:

甲班与乙班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是50公里/小时,要使两个班同时到达,甲乙两班的步行距离比为多少?

设甲班速度V甲,步行距离S甲,乙班速度V乙,步行距离S乙,汽车空车速度V空,满车速度V车,汽车行驶的空车距离S车

基点是两个班步行的时间相等,S甲/ V甲=( S甲+S车)/ V车+ S车/V空 S乙/ V乙=( S乙+S车)/ V车+ S车/V空

当 V车=V空时,简化为S甲:S车= V甲:(V车-V甲)/2 当 V车=V空,V甲=V乙时,S甲:S车:S乙= V:(V车-V)/2:V

排列组合及概率问题

排列组合的两个公式一定要记熟:

另外的常用公式:

逆向法:

满足条件的个数=总个数-不满足条件的个数

将四个颜色互不相同的球全部放入编号为1和2的两个盒子里,使得放入每个盒子里的球的个数不小于该盒子的编号,则不同的放球方法有?

全部方法个数2^4=16,1盒子没有球方法1种,2盒子没有球方法1种,2盒子只有一个球的方法4种,16-1-1-4=10 捆绑法:

一台晚会上有6个演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如果四个舞蹈节目一要排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演出顺序?

把四个舞蹈节目绑在一起,进行内部排列,再和6个演唱节目排列 P44*P77 插板法:

插板法就是在n个元素间的(n-1)个空中插入 若干个(b)个板,可以把n个元素分成(b+1)组的方法。

应用插板法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这n个元素必须互不相异 (2) 所分成的每一组至少分得一个元素 (3) 分成的组别彼此相异

把10个苹果分成三堆,每堆至少1个,应有( )种分法

分成的三堆彼此间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不能应用插板法,穷举8种 把10个相同的小球放入3个不同的箱子,问有几种情况?

3个箱子都可能取到空球,条件(2)不满足,此时如果在3个箱子种各预先放1个小球,则问题就等价于把13个相同小球放入3个不同箱子,每个箱子至少一个,有几种情况? c12 2=66 把10个相同小球放入3个不同箱子,第一个箱子至少1个,第二个箱子至少3个,第三个箱子可以放空球,有几种情况?

我们可以在第二个箱子先放入10个小球中的2个,小球剩8个放3个箱子,然后在第三个箱子放入8个小球之外的1个小球,则问题转化为 把9个相同小球放3不同箱子,每箱至少1个,几种方法? c8 2=28

有10粒糖,如果每天至少吃一粒(多不限),吃完为止,求有多少种不同吃法? o - o - o - o - o - o - o - o - o - o o代表10个糖,-代表9块板

10块糖,9个空,插入9块板,每个板都可以选择放或是不放,相邻两个板间的糖一天吃掉 这样一共就是 2^9= 512(应用了上面提到的常用公式第一个) N个相同的糖每天至少吃一个有2^(N-1)种吃法

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着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进去两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分步插板,先插一个节目,原来三个节目四个空,4种;再插一个节目,四个节目五个空,5种;总共20种 平均分堆:

分成的堆是没有区别的,若分成的堆有区别,-则不用再除

将11个人分成“3、3、2、2、1”这样的五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一名医生给三名学生打疫苗,这种疫苗必须按顺序连打三针,请问这一共九针有多少种不同的顺序?

在9针中选出3个给第一人打,再选出3个给第二人打,剩下3个就是第三人的了,不必考虑三针中的顺序,因为三针顺序已定 C93*C63 围圈公式:

八位同学出去野营,晚上他们在沙滩上玩游戏,游戏需要这八个同学围成两个四人的圆圈,请问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先平均分组,C84/2,再围圈,P44/4,两个圈,C84/2* P44/4* P44/4 多人传球公式:

例题: 四人进行篮球传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

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传球方式()

(4-1)的5次方 / 4=60.75 最接近的是61为最后传到别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是60为最后传给自己的次数 全错排列:

五个瓶子都贴了标签,其中恰好贴错了三个,则错的可能情况共有多少种? 选出3个错了的瓶子,C53

全错排列: 0,1,2,9,44,265,3个都错的是2种 C53*2 概率问题: 核心公式:

乒乓球比赛的规则是五局三胜制,甲乙两球员的胜率分别是60%和40%,在一次比赛中,若甲先连胜了两局,则甲最后获胜的胜率()

甲最后获胜的胜率=1-乙最后获胜的胜率,乙获胜的胜率40%*40%*40%=6.4%,甲93.6% 小孙的口袋里有四颗糖,一颗巧克力味的,一颗果味的,两颗牛奶味的。小孙任意从口袋里取出两颗糖,他看了看后说,其中一颗是牛奶味的。问小孙取出的另一颗糖也是牛奶味的可能性(概率)是多少?

他取出的所有糖的方法是6种,有牛奶味的方法是5种,两个都是牛奶味的方法1种,条件是至少有一个牛奶味的,根据公式5,概率1/5

牛吃草与电梯问题

牛吃草公式:

牧场上有一片均匀生长的牧草,可供27头牛吃6天,或供23头牛吃9天。那么它可供21头牛吃几天?

有时候题干中不明确说明草是在生长的或者是在消亡的,但是对牛吃草问题来说,这是必须要考虑的,求出草每天的增加量或减少量至关重要

6天的所有牧草27*6,9天的所有牧草23*9,每天的牧草增加量(23*9-27*6)/(9-6)为15(头牛每天吃的),再求出原有的牧草量,(27-15)*6=(23-15)*9=72;21头牛吃,每天长15头牛的量,相当于原有的量6头牛吃,可吃12天

22头牛吃33亩牧场上的草,54天吃完,17头牛吃28亩牧场上的草,84天吃完。请问多少头牛吃同样牧场40亩的草(假定草每天的增长速度是一定),24天吃完?

根据公式,相当于22/33头牛吃1亩牧场的草,54天;17/28头牛吃1亩牧场的草,84天;x/40头牛吃1亩牧场的草,24天,再计算 电梯问题:

自动扶梯以均匀的速度向上行驶,一男孩和一女孩同时从自动扶梯向上走,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2倍,已知男孩走了27级到达扶梯顶部,而女孩走了18级到达顶部,问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有多少级?

台阶比27:18=3:2 男女速度比是2:1 时间比是1.5:2=3:4 合速度是时间比的反比4:3 2+2:1+2=4:3 电梯速度是2 台阶数是:27*2=54级

商场的自动扶梯以匀速由下往上行驶,两个孩子嫌扶梯走得太慢,于是在行驶的扶梯上,男孩每秒钟向上走2个梯级,女孩每2秒钟向上走3个梯级。结果男孩用40秒钟到达,女孩用50秒钟到达。则当该扶梯静止时,可看到的扶梯梯级数有( )

时间比是40:50=4:5 合速度比是5:4 男女速度比是2:3/2=4:3 4+1:3+1=5:4 电梯速度是0.5级/秒 电梯级数是:(2+0.5)*40=100级

时钟问题:

时钟问题本质上也是追及问题

分针每分钟走1格,时针每分钟走1/12格,两者的速度和13/12格每分,速度差11/12格每分 时针分针两次重合之间距离差是60格,成直线距离差是60格,垂直是30格

两次重合间的时间30格/(11/12格/分),360/11分重合一次,一昼夜24*60分,重合次数24*60/(360/11)为22次,成直线22次,垂直44次

小李开了一个多小时会议,会议开始时看了手表,会议结束后又看了手表,发现时针与分针恰好互换了位置,问这个会议大约开了1小时多少分?

时针与分针互换相当于时针分针加起来走了n个60格,已知一小时多,应该是2个60格,开了120/(13/12)为1440/13分,接近111分钟,即1小时51分 当时钟问题涉及“快钟”“慢钟”问题时,本质上是比例问题

一个快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3分钟,一个慢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2分钟。如果将两个钟同时调到标准时间,结果在24小时内,快钟显示11点整时,慢钟显示9点半。则此时的标准时间是?

关键要抓住时间差,快钟慢钟与标准时间差的比为3:2,(11-x):(x-9.5)=3:2 x=10.1 8月28日零点时,某钟表比标准时间慢4.5分钟,9月4日上午7点时,该钟表比标准时间快3分钟,那么这只钟表指时正确的时刻是多少?

8月28日零点时到9月4日上午7点总共175小时,假设经过t小时指时正确,t:(175-t)=4.5:3

容斥原理:

集合公式 A∪B∪C=A+B+C-A∩B-B∩C-C∩A+A∩B∩C

外语学校有英语、法语、日语教师共27人,其中只能教英语的有8人,只能教日语的有6人,

能教英、日语的有5人,能教法、日语的有3人,能教英、法语的有4人,三种都能教的有2人,则只能教法语的有几人?

解这种题目比较好的方法是画图,注意由中间向外标记

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两种考试都参加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都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特别要注意考虑三个条件都不满足的数量

设总人数S,只参加一种考试的x,应用上文公式,63++47=x+2*46+3*24 S=x+46+24+15,x=35,S= 120.

60个人上身着白上衣或黑上衣,下身着蓝裤子或黑裤子。其中有12个人穿白上衣蓝裤子,有34个人穿黑裤子,有29个人穿黑上衣,求身着黑裤子黑上衣多少人?

34个人穿黑裤子,那么26个蓝裤子,12个人穿白上衣蓝裤子,那么14个黑上衣蓝裤子,有29个人穿黑上衣,那么15个黑上衣黑裤子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核心原则:最不利原则

黑色布袋中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袜子各三只,如果闭上眼睛从布袋中拿这些袜子,为保证拿到两双袜子(每双颜色要相同),至少要拿多少只?

最不利情况:拿到一种颜色的3只,另两种颜色各一只,这时再拿进任一只袜子就肯定保证有两双了,3+1+1+1=6

某区要从10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现规定每位选举人必须从这10位中任选两位投票,问至少要有多少位选举人参加投票,才能保证有不少于10位选举人投了相同两位候选人的票?

10人中选两人,有C10 2种选法,45种,最不利情况,每种组合都有9个人投,再加上一个人就至少有10个人投了一种组合的票,45*9+1=406

中国剩余定理:

剩余定理的快速算法: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

在1000以内,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的数有多少个?

除以3余2,除以7余2那么就是除以21余2,这就是余同取余;除以21余2,设为21a+2,除以5余3,设为5b+3;21a+2=5b+3,21a=5b+1,a取1,b取4时最小,21和5互质,那么这个数可以表示为105c+23,c可取0,1,2,3„„,在1000以内有10个 一个数除以5余3,除以6于4,除以7于1,这样的三位数有几个?

5a+3=6b+4,5a=6b+1,a=5,b=4时即可满足,表示成30d+28;30d+28=7c+1 变化28d+2d+21+6=7c, 2d+6=7c(28d+21肯定可以被7整除),d=4,c=2时即可满足,最后可表示成210m+148,m可取0,1,2,3,4,在1000以内有5个

日期问题:

N年之后星期几等同于问N天之后星期几,过一个闰年多加1

假设2011年6月17日是星期三,那么2031年6月17日是星期几?

2011到2031经过20年,中间5个闰年,星期3+(20+5)=3+(21+4)=7 是星期日 假如今天是2010年8月25日,260天后是2011年几月几号?

算大小月从八月开始数起,8月剩6天,9.10.11.12.1.2.3.4 这八个月总共30+31+30+31+31+28+31 30共242天,剩12天,就是5月12号了

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月18日他们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问下一次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是几月几号?

每隔5天去一次是6天去一次,乙12天,丙18天,丁30天,最小公倍数180,5月还有13天,6.7.8.9.10 这个5个月共30+31+31+30+31=153天,进了11月还有14天,就是11月14号

页码问题:

所有个位数页码共用数字9个,十位数页码用180个,三位数页码用2700个 三位数页码公式: 页码=数字/3+36

一本书一共有400页,请问这些页码当中一共包含了多少个数字“3”(比如“313”包含了2个3,“333页”包含了3个3)?

3在个位数,百位数可取0.1.2.3,十位数可取0.1.2„„9,在个位数出现的次数总数4*10=40 3在十位数,百位数可取0.1.2.3,个位数可取0.1.2„„9,在十位数出现的次数总数4*10=40 3在百位数,个位数可取0.1.2„„9,十位数可取0.1.2„„9,在百位数出现的次数总数10*10=100,总共出现180次

一本书一共有400页,请问有多少页码当中包含了数字“3”?

排除掉不含数字3的即可,1到400包含3的等同从000到399中包含数字3的页码,考虑不包含3的情况,百位数可取0.1.2三种,十位数可取0.1.2.4.5.6.7.8.9共9种,个位数可取0.1.2.4.5.6.7.8.9共9种,共243个,那么包含3的400-243=157

方阵问题:

实心方阵的总个数是完全平方数

空心方阵的总个数等于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差 方阵每边长为a,那么最外圈一层的数量是4a-4 方阵相邻两圈的边数差是2

方阵或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个数差都是8 实心方阵的总个数=(最外层个数/4+1)的平方

根据中位数原理,总人数是中间一层的整数倍,实心方阵空心方阵都一样

极限问题:

某班共有50名学生,参加数学和外语两科考试,已知数学成绩及格的有40人,外语成绩及格的有25人,据此可知数学及格而外语不及格者至少()

数学及格的40,不及格的10,外语及格的25,不及格的25;外语不及格的已经有25个了,要让数学及格而外语不及格的尽量少,那么就让数学不及格外语也不及格的尽量多,最多也就10个,所以数学及格而外语不及格的最少也有15个

某机关20人参加百分制的普法考试,及格线为60分,20人的平均成绩为88分,及格率为95%。所有人得分均为整数,且彼此得分不同。问成绩排名第十的人最低考了多少分?

已知平均成绩,问一个人最低多少,那么比他多的要尽量多很多,比他少的要尽量少的量少,不及格的那人分数要尽量高;那么设成绩排名第十的人考了x,那么一到九名的人分数尽量高,就取100到92,不及格的人分数取最高,59,排名十一到十九的人依次少一分,得出100+99+„„92+x+(x-1)+(x-2)+„„+(x-9)+59=88*20,化简91*9+10x+59=88*20 x=88.2,因为是整数,所以最低

得分种类问题:

1:甲乙进行象棋比赛,获胜得a分,平局得b分,输的不得分,进行n局比赛,问甲一共有几种得分情况?(ab互质,a>b)

共有【1+2+---+ (n+1)】-【1+2+--+(n-a+1)】种得分

2:n道题,错一个扣a分,对一个得b分,不答0分,请问有多少种得分?(其中ab互质) 共有【1+2+---+ (n+1)】-【1+2+--------+(n-a-b+1)】种得分 后面的括号里是减去重复得分的数目

1:如果 n-a+1 为零或者负数,则没有重复,计算 【1+2+---+ (n+1)】 就好 2:如果 n-a-b+1为零或者负数,则没有重复,计算 【1+2+---+ (n+1)】 就好 ab互质 指ab公约数只有1,不能约分 a=6,b=2化为3和1,其他类似

其他常用公式:

握手数量:

N个人握手,握手次数C(N-1)2 N*(N-1)/2 N个队伍单循环比赛,比赛次数也是N*(N-1)/2

N个队伍淘汰赛,决出冠军,比赛次数也是N-1(每一场淘汰一个队伍,共淘汰N-1个队伍) 若再决出季军,加一场 圆分割平面公式: 最多分成平面数N^2-N+2 过河公式:

过河问题:M个人过河,船能载N个人。需要A个人划船,共需过河(M-A)/ (N-A)次 年龄问题:

每过N年,每个人都长N岁 两个人的年龄差肯定是固定不变的 装卸工公式:

如果有m辆车和n(n大于等于m)个工厂,所需最少装卸工的总数就是需要装卸工人数最多的m个工厂所需的装卸工人数之和 剪绳子公式:

一根绳连续对折N次,从中剪M刀,则被剪成(2的N次方*M+1)段 拆数求积问题:

将一个正整数(≥2)拆成若干自然数之和,要使这些自然数的乘积尽可能的大,那么我们应该这样来拆数:全部拆成若干个3和少量2(1个2或者2个2)之和即可 非闭合货物集中问题:

在非闭合的路径上(包括线形、树形等,不包括环形)有多个节点,每个节点之间通过“路”来连通,每个节点上有一定的货物。

当需要用优化的方法把货物集中到一个节点上的时候,通过以下方式判断货物流通的方向: 判断每条“路”的两侧的货物总重量,在这条“路”上一定是从轻的一侧流向重的一侧。 空瓶换酒公式:

N个换1瓶,总共M个可以换:M÷(N-1)

“红星”啤酒开展“7个空瓶换1瓶啤酒”的优惠促销活动。现在已知张先生在活动促销期间共喝掉347瓶“红星”啤酒,问张先生最少用钱买了多少瓶啤酒? 设需要买A瓶啤酒 A+A÷(7-1)=347 裴波那契数列:

裴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 裴波那契数列递推公式:F(n+2) = F(n+1) + F(n)

十阶楼梯,小张每次只能走一阶或者两阶,请问走完此楼梯共有多少种方法? F(10)= 称箱子问题:

食堂买来5只羊,每次取出两只合称重量,得到10种不同重量(单位:千克)47、50、51、52、53、54、55、57、58、59。最重一只是多少千克?

设从轻到重5只羊分别为a1,a2,a3,a4,a5,那么47= a1+a2,50= a1+a3,59= a4+a5,58= a3+a5, 但是注意51不一定是a2+a3也可能是a1+a4,同理57不一定是a3+a4也可能是a2+a5; 每次取出两只合称重量,得到10种不同重量说明每只羊称了四遍,把这10个重量加起来就是4(a1+a2 +a3+a4+a5)=536,a1+a2 +a3+a4+a5=134,a1+a2+ a4+a5=106,a3=28,a5=30

资料分析

注意问题

增量、增长率、增速、增幅的概念 增长率=增速=增幅

计算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率,一般不包括第一年的增长率,比如2005-2009年的平均增长率,就不包括2005比前一年的增长率

问题中的时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吻合:不是同一年;不是同一段时间(一年、上下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一天);不是同一单位(亿、万,公顷、亩) 双轴的单位不一样(亿、千万) 饼图中给出的数字是百分比还是绝对数

看清题干要求:选正确还是错误的;问的增长量还是增长率; 给出一个集合中的几个量:需考虑未给出的量中可能有负增长 趋势图中:增长量曲线若为直线,增长量不变,则增长率减小

组合表述原则:所有选项都包含的和都不包含的就不需考虑;判断一次排除一个选项;先从简单的选项入手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将8%估算为9%,绝对误差为1%,相对误差12.5% 加减运算,考虑绝对误差;乘除运算,考虑相对误差 估算之前看清选项差距,差距大可大胆估算,否则要谨慎 误差抵消:相加相乘时一个变大一个变小

比较增长率大小关系时可以用增长值/初值,也可以用增长值/末值

常用技巧

直除法:

通过直接相除的方法得到商的首位,选项首位各不相同时可直接选择

利用直除法计算增多少或者减多少时,不是先算增加量或者减少量,而是直接直除,结果减1 放缩法:

计算时要求精度不高可用

化同法:

将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的数 插值法:

在比较两个数时,寻找中间值进行参照比较 常见小数及分数:

截位法:

运算时将数字后几位去掉,但是要清楚去掉的部分占原数的多少,在运算时要注意误差抵消 35884/4783 近似:分母加上217可凑整,217占4783的1/20弱,那么分子也要加上相应的比例,加1700变成37584/5=7516左右,实际35884/4783=7.502,误差1/500,0.2% 两个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率之和,近似为总体的相对误差率 两个数相除,那么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率之差,近似为总体的相对误差率

凑整法:

差分法:

可以利用运用差分法比较两个乘积大小 公式法:

增长率逆推近似公式:

X要在5以内,否则不能应用这个公式 十字交叉法:

特别注意通过十字交叉算出来的是前一年的两种比重 年均增长率:

比真实数值略大一点,各年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混合增长率:

比真实数值略小一点,年均增长率越小,误差越小 翻番近似公式:

复合变化率公式:

乘积的增长率:各自增长率的和,加上各自增长率的乘积

比值的增长率:各自增长率的差,除以“1加分母的增长率”

两年混合增长率:

等速增长: a/b=b/c b^2=a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