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病人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二、立即将抢救物品及药品推至床旁。
三、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四、通知病人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可通知医务部(医务科)或院总值班(节假日及夜间),由上述双方负责通知病人家属。
五、重大抢救或特殊任务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部(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六、程序:
病情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 通知值班医生 重大抢救或特殊人物抢救 通知病人家属 配合抢救工作 医务部(医务科)或总值班 结束 21 住院病人发生猝死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值班医生、院总值班,必要时通知上级领导。 二、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三、向院总值班或医务处汇报抢救情况及抢救结果。
四、如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应等家属到院后,再通知太平间将尸体接走。 五、做好病情记录及抢救记录。
六、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病人进行保护。 七、程序: 实施各种抢救措施 如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应等家属到 院后,再通知太平间将尸体接走
做好病情记录 及抢救记录 通知护理部、医务部(医务科)、院总值班(夜间或节假日) 通知 安慰家属 病人发生猝死 开始 通知值班医生、科主任、护士长 维护病室秩序,保证其他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保护同病室病人 结束 22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当心跳呼吸骤停时,护士当机立断、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积极进行抢救。
二、基础生命支持,建立病人循环、呼吸功能、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促进脑功能恢复。 三、程序: 开放气道手法: 仰头举颌法 仰头台颌法 双手抬颌法 呼吸未恢复 死亡
记录 吸氧 进一步生命支持 吸氧 心跳恢复 心跳未恢复 吸痰 基础生命支持 通知医生 通知家属 判断、呼吸 开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口对口 控制气道: 环甲状腺穿刺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口对鼻 简易呼吸器 呼吸机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深度:胸骨下线3~5cm 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人工呼吸=30:2 呼吸恢复 复苏成功 死亡 结束 23 吸氧过程中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病区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时,立即换用备用氧气袋,试好流量,廉洁吸氧管,继续为病人吸氧,并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
二、必要时将备用氧气筒装置推至床旁,给予吸氧。
三、手术室、ICU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时,立即启用氧气汇流排装置,为病人提供氧气吸入。
四、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以及其他病情变化。
五、通知后勤部门进行抢修。 六、程序: 病区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 使用备用氧气袋或氧气瓶吸氧 密切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其他病情变化
结束 立即启用氧气汇流排装置,为病人提供氧气吸开始 手术室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 ICU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 通知后勤保障部门抢修 24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值班护士应熟知本病房、本班次使用呼吸机病人的病情。
二、住院病人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病人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三、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应能保证正常运行。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病人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四、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停止使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病人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病人呼吸,如果病人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予鼻导管吸氧,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意识等情况。
五、突然断电时,护士应携带建议呼吸器到病人床前,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病人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六、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总务科、医务部(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停电期间、本病区医生、护士不得离开病人,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七、遵医嘱给予病人药物治疗。
八、遵医嘱设置呼吸机参数,来电后,重新将呼吸机与病人呼吸道连接。 九、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病人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 十、程序:
开始
准确记录 来电后重新调整,应用呼吸机 使用简易呼吸器 通知值班医生 调整病人呼吸,观察病情变化 立即联系有关部门 尽快恢复通电 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给药 结束
25 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病人意外脱管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立即用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口处,同时通知医师,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处理。
二、当病人切开时间超过一周,窦道形成时,更换套管重新置入,连接呼吸机,氧浓度调至100%,然后根据病情再次调节。
三、如切开时间在一周以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通知专业医师进行重新置管。
四、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如病人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实施CPR。
五、配合医生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七、病情稳定后,专人护理,补记抢救记录。 八、意外脱管重在预防,护理人员应注意:
(一)对于颈部短粗的病人,应使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二)对于烦躁不安的病人,给予必要的肢体约束,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三)在为病人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高呼吸机管道,以防套管、呼吸机管道应重力作用而致脱管。
(四)更换固定带时、应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
九、程序: 通知其他医护人员 迅速 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 结束 心脏骤停 开始 立即用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口处 通知值班医生 切开时间超过>1周,窦道形成 立即将氧气管置入窦道口给养更换套管重新置入新导管 切开时间<1周 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通知专业医师进行重新置管 连接呼吸机,氧浓度调至100%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CPR 做好病情观察及抢救记录 26 吸痰过程中中心吸引装置出现故障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先分离吸痰管与中心吸引装置,然后用50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吸痰,并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
二、如注射器抽吸效果不佳,连接备用吸痰器(或洗胃机)进行吸引。 三、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必要时再次吸引。 四、立即通知后勤保障部进行维修。 五、程序: 开始
分离 吸痰管 连接50ml注射器抽吸 连接备用吸痰器 观察病情 通知维修 结束 27 各类导管脱落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发现导管脱落,应立即到床旁查看情况,并通知医生。 二、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及解释工作。
三、重新安置导管时应根据医嘱执行,重要导管由医生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处理(如“T”型管,菌型管等),并做好病人及床单元的清洁。 四、操作中做到“四轻”、“五心”,减少对病人的损害。
五、查找管道脱落的原因,加强宣教和巡视,避免再次脱落。 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七、程序: 开始
立即到床旁并通知医生 做好病人及家属安抚及解释工作
根据医嘱重新安置并妥善固定,保持床单元的清洁
查找原因、加强宣教及巡视 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结束
28 住院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时,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头部稍高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出的血液进入呼吸道;必要时用负压吸引装置清楚呼吸道分泌物。
二、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抢救车、负压吸引器、三腔两囊管等抢救设备,积极配合抢救。
三、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遵医嘱实施输血输液及各种止血治疗措施等。 四、给予吸氧,及时清除血迹、污物。 五、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
六、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和神智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七、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偶如无和分辨的性质及量,判断病人的出血量预防发生并发症。
八、遵医嘱执行抢救治疗措施。
九、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巡视和交。 十、程序: 开始 通知医生、家属 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必要 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分泌物 建立静脉双通道,遵医嘱输血输液及治疗
吸氧,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监测病人病情变化,准确记安慰病人,遵医嘱嘱病
录出入量,预防并发症 人禁食、禁饮
遵医嘱执行抢救治疗措施
做好护理记录,加强交
结束 29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病人发生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换生理盐水。
二、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三、对病情紧急的病人及时备妥抢救药物及物品,应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遵医嘱给药。
四、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病人,减少病人焦虑。 五、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六、怀疑溶血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病人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七、病人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八、程序:
开始
病人发生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报告医生及护士长
止药品及物品换生理盐水
病情危重时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若是一般过敏反应,报告医生相应处
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置或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病人,减少病人的焦虑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如病人有异议应通知医务部(医务科) 或总值班人员,由供血方、医方、患 方共同封存,备查 保存输血袋及余血送输血科,必要时取病人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协助医生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
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结束
30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病人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二、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三、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四、建立护理记录,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五、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护理部,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 六、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备查。 七、程序:
开始 发现病人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通道 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药,必要时配合医师抢救 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 如病人有异议,应立即通知医务部(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人员,需封存液体时,由医方、患方共同封存备查 及时向护士长、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汇报 保留输液器和药品备查,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送检 结束
31 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发现病人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二、及时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三、将病人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四、加压给氧(浓度为6~8L/min),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伸出,同时湿化瓶内加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五、遵医嘱给予镇静、利尿、扩血管和强心等药物及对症处理等。 六、观察病情变化,认真记录病人抢救及处置过程。 七、加强巡视,重点交。 八、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保留静脉通路 通知医生 开始 将病人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加压给氧(浓度为6~8L/min),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伸出,同时湿化瓶内加20%~30%的酒精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等 观察病情变化,认真记录病人抢救及处置过程 加强巡视,重点交 结束 32 病人发生静脉空气栓塞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泡或病人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输入,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二、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三、将病人置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四、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五、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六、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七、安抚病人及家属。 八、程序:
做好病情记录及抢救记录 开始 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泡或病人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 停止输入,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通知医生 将病人置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 结束
33 病人发生化疗药业外渗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发生化疗药业外渗,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输入。 二、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三、了解化学药物的性质,评估渗出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局部反应。 四、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如局部封闭、湿敷、清创换药等。 五、抬高患肢,避免患处局部受压,减轻局部肿胀。 六、加强、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做好记录。 七、安抚病人及家属。 八、程序:
报告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结束 开始 发现化疗药液外渗立即停止药液的输入 报告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了解化学药物的性质,评估渗出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局部反应 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如局部封闭、湿敷、清创换药等 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减轻局部水肿 安抚病人及家属 加强、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做好记录 34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试验药液的配置,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皮试及注射时携带敏试盘到床旁,敏试盘内备0.1%盐酸肾上腺素1mg等。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病人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病人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 五、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病人,第一次注射后需观察20~30分钟,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六、程序:
开始 询问过敏史 做过敏试验 阳性病人禁用此药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阴性病人接受治疗 现用现配 首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结束 35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病人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告知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分钟再次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像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处还可给予组织胺及皮质激素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病人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规定6小时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八、程序:
开始 立即停用此药 平卧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改善缺氧状况 观察病情变化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解除支气管痉挛 补充血容量 告知家属 记录抢救过程 结束 36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一、发现用药错误时应立即撤除所用药物,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或上级护士。 二、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三、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做好病情变化抢救记录。 四、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及不良时间上报制度。 五、程序:
结束 立即撤除所用药物 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或上级护士) 开始 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抢救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做好病情变化及抢救记录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等上级部门,协助调查处理 安抚病人 37 病人坠床/跌倒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病人不慎坠床/跌倒,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二、对病人的情况做出不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病人意识等,如有出血伤口,应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止血,待医生进一步处理,情况危急应立即抢救。 三、医生到场后,及时对伤情进行评估,拟定治疗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如病情允许,将病人移至抢救室或床上。 五、遵医嘱护送病人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六、迅速上报护士长,及时填报不良事件报告单向护理部报告,夜间及节假日通知院总值班。 七、协助医生通知安慰病人家属。
八、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九、认真记录病人坠床/跌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十、查找病人坠床/跌倒的原因,加强对病人的保护意识及防护措施,避免对病人的损害。 十一、程序:
结束 加强防范措施 通知有关领导,上报不良事件 开始 发现病人坠床或跌倒 同时进行现场处置,进行病情初步判断及进行紧急抢救措施 立即通知医生 如病情允许将病人移至抢救室或病人床上 医生认定伤情,遵医嘱处置病人与治疗及病情观察 认真记录病人坠床/跌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协助医生通知安慰病人家属 十二、病人坠床/跌倒报告及伤情评估程序:
及时到现场处置 护士长视情况报告科护士长 病人发生坠床及跌倒 护士报告病区护士长 开始 同时报告医生 科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医生进行检查及伤情评估 情况紧急直接报告护理部或院总值班等 护士依据医嘱进行护理及治疗 视情况各级接到报告后及时到现场协助指导 并做好记录 对病人的安抚和处置 结束 38 意外伤害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病人发生意外伤害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立即赶到现场查看病人。 二、同时通知当班医生,检查病人受伤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做好记录。
三、认真评估病人伤情并积极进行相应处理,采取措施避免病人再次发生意外伤害。 四、安慰病人,通知家属。
五、科室人员应立即上报科主任、护士长,并迅速向护理部、医务部(医务科)、院总值班(夜间及节假日)。 六、记录意外伤害情况,督促防护措施落实。 七、程序:
通知病人家属,安慰病人 通知医生,查看病人 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开始 检查病人受伤情况,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受伤情况 护理部、医务部(医务科)总值班 根据受伤情况积极对症处理 记录意外伤害情况 采取措施避免再次意外伤害 记录意外伤害情况 继续观察 结束 39 病人转运期间发生意外事件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转运前病人病情进行评估、由主管医生决定病人是否适合转运。
二、对必须转运的危重病人,需配合医生告知家属,征得理解和支持,方可转运。 三、与接收科室进行电话联系,接收科室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工作。 四、跟局病情需要准备相应的抢救药品、物品。 五、联系电梯间值班人员,尽量减少途中的等候时间。 六、护送人员应掌握转运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
七、意识障碍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必须由医生、护士全程陪护。 八、护送的医务人员应及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九、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应立即就地急救处置,必要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协助抢救。 十、做好病情观察和处置记录。 十一、程序:
立即就地急救处置 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病人发生意外事件 通知相关科室协助 医生决定转运 家属知情同意 开始 转运前病情进行评估 病人意识障碍或生命体征不稳定,医生、护士全程陪护 接收科室 电话联系 电梯间工作人员 接收科室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 减少等待时间 接待病人 做好病情观察和处置记录 结束 40 护理人员发生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防止被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在流动清水下用肥皂反复冲洗,冲洗完成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处理,并做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定期随访。 二、被传染病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做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同时抽病人血液作对比,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做职业暴露评估,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必要时按要求进行相关治疗。
三、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病人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遵医嘱预防用药,并通知护理部、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四、程序
开始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反复冲洗 消毒 伤口处理 上报护理部、院感科 伤情评估 抽血化验检查 预防用药,对症治疗 结束 41 住院病人发生躁动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寻找躁动的原因,立即说服并制动约束病人,防止发生意外,有家属在场需告知约束目的,征得理解和支持,并同时通知医生。 二、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三、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四、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五、遵照医嘱使用制动约束器具者,应注意观察防止并发症,待病情好转时及时中止使用制动约束器具。
六、做好护理记录。 七、程序:
开始 通知医生 寻找躁动原因,说服并制动约束病人,告知家属约束目的 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镇静、制动 遵医嘱开放静脉,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遵医嘱使用制动约束器具者,注意观察并发症 做好护理记录 结束 42 病人发生精神症状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立即通知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二、同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免病人自伤或伤及他人。 三、协助医生通知病人家属,实行24小时设专人陪护。
四、如果病人出现过激行为时,应立即通知保卫科或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并考虑对病人采取躯体束缚,以防发生意外。
五、协助医生请专科会诊,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六、遵医嘱实施约束与行动,密切观察,防止意外损伤。 七、做好交,及时记录。 八、程序: 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病人受 伤,同时保护同室病人及家属 设专人陪护 协助通知病人家属 及时通知医生及病房护士长节假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开始
病人出现过激行为,通知保卫科或相关部门,协助处理 协助医生请专科会诊 根据病人精神症状的表现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送专科医院治疗 做好交,及时记录
结束 43 病房发现传染病病人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病房发现传染病病人应急预案与程序。
二、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医务部(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
三、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四、保护同病室的病人。
五、病人使用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六、病人出院、转出后,应严格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七、程序: 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立即通知上级领导及医务部(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
结束 病人出院、转出后,应严格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开始 保护同病室的病人 病人使用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44 病房发现确诊或疑似SARS病人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病房一旦发现确诊或疑似SARS病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立即报告医务部(医务科)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在医务部(医务科)的统一协调下开展所有工作。
三、在SARS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病人救治、消毒隔离、预防等工作。
四、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严格监控医务人员的防护情况,及时向院领导、有关科室及部门通报疫情。
五、备好足够的防护与消毒用品,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六、病人转出后,病房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程序:
病人转出后,病房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 严格监控医务人员的防护情况 立即上报医务部(医务科)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有关部门 开始 在医务部(医务科)的统一协调下开展所有工作 进行病人救治、消毒隔离、预防等工作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向有关领导及部门汇报 备好足够的预防及消毒用品确保义务人员的安全 结束
45 病人自杀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病人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
(一)发现病人有自杀倾向时,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二)通知主管医师。
(三)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收回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四)通知病人家属并开具陪伴证,要求24小时陪护,家属如果需要离开病人时,应通知值班的医护人员。
(五)详细交,同时多关心病人,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二、发现病人自杀时应急预案:
(一)发现病人自杀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值班医生,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与医生一同奔赴现场。
(二)立即将病人安置于安全安静的环境中,组织抢救,同时各级报告。 (三)立即通知医务部(医务科)及院总值班(节假日及夜间)。
(四)协助主管医生通知病人家属,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避免医患纠纷。 (五)若抢救无效,通知保卫科,并保护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现场)。 (六)配合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做好各项纪律。
(七)与家属共同评估和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病人再次自杀。 (八)保证病房常规工作的进行及其他病人的治疗工作。
(九)及时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报告时间经过。24小时内进行意外时间上报护理部,如病人已经发生不良后果,立即上报。
(十)事后护士长召集全科护士讨论自杀事件及防范方法。 三、程序: 病人有自杀倾向时 通知值班医师 要求24小时陪护 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注意保护现场 开始 发生病人自杀 立即通知主管/值班医生 立即将病人安置于安全/干净的环境中,组织抢救,同时向各级报告,通知家属 观察有无骨折和内脏破裂情况 建立静脉通路,配血 每班重点交,掌握心理状态 评估病人生命体征 必要时心电监护、吸氧 如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心肺脑复苏 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和处理结果 及时向上级汇报(护士长、科主任、护理部、医务部(医务科)、院总值班等 结束 46 高危病人压疮应急预案与程序 一、各级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加强危重病人护理,落实压疮防范措施,防止压疮发生。
二、对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压疮风险筛查,及时填报预测压疮危险病人申报表,并逐级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三、科护士长、护理部街道报告后需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会诊,指导病区采取压疮防范措施。 四、病区护士长督导压疮防范措施的落实,床头挂置警示标语,做好观察记录。
五、医护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名。
六、发生压疮时,及时填写压疮报告单,并逐级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分析查找原因,做好动态监测,落实压疮诊疗护理措施,做好记录。 七、程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