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饰⼯程施⼯规范
⼀、电器施⼯的⼀般要求
为保证电⽓装置配本规范。本规范适⽤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程的施⼯及验收。1、配线⼯程的施⼯应按已批准的设计图纸进⾏。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可进⾏。
2、采⽤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件的规定。3、器材到达施⼯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检查:①技术⽂件应齐全。
②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4、配线⼯程施⼯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标准及产品技术⽂件的规定。
5、配线⼯程施⼯前,建筑⼯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对配线⼯程施⼯有影响的模板、脚⼿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②对配线⼯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作应全部结束。
③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座标和⾼程⽤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6、埋⼊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程施⼯时预埋。
7、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8、配线⼯程施⼯结束后,应将施⼯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9、电⽓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0、电⽓线路沿发热体表⾯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1、电⽓线路与管道间的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12、配线⼯程采⽤的管卡、⽀架、吊钩、拉环和箱体等⿊⾊⾦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
13、配线⼯程中⾮带电⾦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14、配线⼯程的施⼯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5、电源主导线和空⽓开关的选择与使⽤范围
(1)导线使⽤ 2.5平⽅毫⽶塑铜线时,三根导线穿同⼀管内时,可以带最⼤负载为4千⽡。插座⾯板不得⼩于10A,空开使⽤10A-20A。(照明开关使⽤断路器,插座开关使⽤漏电其保护器保护电流不⼤于30毫安时/0.1秒。)
(2)导线使⽤4.0平⽅毫⽶塑铜线时,三根导线穿同⼀管内时,可以带最⼤负载为7千⽡。插座⾯板不得⼩于10A空开使⽤16A-32A。(照明开关使⽤断路器,插座开关使⽤漏电保护器其保护电流不⼤于30毫安时/0.1秒。)
(3)导线使⽤6.0平⽅毫⽶塑铜线时,三根导线穿同⼀管内时,可以带最⼤负载为10千⽡。空开使⽤20A-50A。(照明开关使⽤断路器,插座开关使⽤漏电保护器其保护电流不⼤于30毫安时/0.1秒。)
(4)空调设备的电源导线截⾯不得低于4.0平⽅毫⽶的塑铜线,要设置独⽴的空⽓开关,插座⾯板不得低于16A。(插座开关使⽤漏电保护器其保护电流不⼤于30毫安时/0.1秒。)
(5)电热⽔器等⼤功率设备的电源导线截⾯不得低于4.0平⽅毫⽶的塑铜线,要设置独⽴的空⽓开关,插座⾯板不得低于16A。(插座开关使⽤漏电保护器其保护电流不⼤于30毫安时/0.1秒。)16、弱电线路改造施⼯
①弱电线路是点到点的线路施⼯,禁⽌导线断点连接。②⽹路线路长度不许超过80⽶。
③在布放前,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位置以及信息点的标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17、强弱电点位增加和移位的项⽬
①原主电源线路的导线对地绝缘阻值不得低于0.5兆欧。
②原有导线的截⾯必须与负载相匹配,在独⽴的⼀个电源回路中不要过多增加电源插座和其它功能点位,遵循导线载流量的要求,禁⽌超负载运⾏。
18、强电点位移位时必须遵守以下技术要求:(1)可检修的接线盒
接线盒内原有导线与新做导线连接时,必须检查原导线是否机械损伤,并进⾏导线绝缘阻值测试,管⼝处必须做防护⼝处理防⽌导线损伤。导线线头连接时,所带负载功率在不⼤于3KW时情况下,可已使⽤导线连接器进⾏导线连接。如果负载⼤于3KW时,禁⽌使⽤导线连接器进⾏导线连接,导线连接必须涮锡处理。(2)封闭的接线盒时(不可检修的)
接线盒内原有导线与新做导线连接时,必须检查原导线是否机械损伤,并进⾏导线绝缘阻值测试,管⼝处必须做防护⼝处理防⽌导线损伤。导线连接必须做涮锡处理。在封闭接线盒时盒内禁⽌使⽤可燃物体进⾏填充,接线盒内做好防潮、防⽔处理。(3)接线盒移位墙体不能开槽时
接线盒内原有导线与新做导线连接时,必须检查原导线是否机械损伤,并进⾏导线绝缘阻值测试,管⼝处必须做防护⼝处理防⽌导线损伤。选⽤导线时必须使⽤双层保护的护套线(RVV),禁⽌使⽤塑铜线(Bv),导线连接必须做涮锡处理。在封闭接线盒时盒内禁⽌使⽤可燃物体进⾏填充,接线盒内做好防潮、防⽔处理。19、弱电点位禁⽌移位,导线禁⽌断点连接,如果客户强⼒要求弱电点位必须移位不更换导线时必须要求客户出具书⾯⽂件。回路
20、强电主电源回路合理划分
①60-80平⽶的房⼦,主电源电路划分不得⼩于5-6个回路,(根据负载设置,照明1-2回路,普通插座1-2回路,厨房插座1-2回路,空调1-2回路,⼤功率设备(热⽔器、浴霸等)要单独设置回路。)
②80-120平⽶的房⼦,主电源电路划分不得⼩于6-8个回路,(多楼层照明回路,每层照明根据负载设置1-2回路,普通插座2-
3回路,厨房插座2-3回路,空调1-2回路,⼤功率设备(热⽔器、浴霸等)要单独设置回路。)
③120-220平⽶的房⼦,主电源电路划分不得⼩于7-10个回路,(多楼层照明回路,每层根据负载设置1-2回路,平层照明回路2-3回路,普通插座3-4回路,厨房插座2-3回路,卫⽣间插座单独回路,空调1-2回路,⼤功率设备(热⽔器、浴霸等)要单独设置回路。)
④220-350平⽶的房⼦,主电源电路划分不得⼩于10-14个回路,(多楼层照明回路,每层根据负载设置1-2回路,平层照明2-3回路,普通插座3-4回路,厨房插座2-3回路,卫⽣间插座1-2回路,空调2-3回路,⼤功率设备(热⽔器、浴霸等)要单独设置回路。)配管⼀般规定
2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2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23、埋⼊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的距离不应⼩于15mm。
24、进⼊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宜⾼出配电箱基础⾯50~80mm。
25、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6、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于管外径的10%。
27、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于管外径的4倍。
②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于管外径的10倍。
28、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①管长度每超过30m,⽆弯曲。②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个弯曲。③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个弯曲。
29、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的拉线盒:
30、管内导线截⾯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31、管内导线截⾯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32、管内导线截⾯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
33、⽔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于管内径的1燉2。
34、在TN—S、TN—C—S系统中,当⾦属电线保护管、⾦属盒(箱)、塑
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时,⾦属电线保护管和⾦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连接。钢管敷设
35、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属电线保护管;⼲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薄壁钢管或可挠⾦属电线保护管。36、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内时,钢管外壁
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防腐处理。
37、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铁屑及⽑刺,切断⼝应平整,管⼝应光滑。
38、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39、采⽤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于管接头长度的1燉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应光滑、⽆缺损。
40、采⽤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
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套管采⽤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41、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熔焊连接。
42、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应平整、光滑。43、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4、暗配的⿊⾊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焊接连接,管⼝宜⾼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45、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46、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属电线保护管后引⼊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弧状后再引⼊设备的接线盒。47、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与地⾯的距离宜⼤于200mm。48、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9、当⿊⾊钢管采⽤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专⽤接地线卡跨接。
50、镀锌钢管或可挠⾦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专⽤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熔焊连接。
51、安装电器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
52、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距离应
符合表2.2.8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钢管管卡间的最⼤距离表2.28
⾦属软管敷设
53、钢管与电⽓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属软管或可挠⾦属电线保护管;
54、⾦属软管的长度不宜⼤于2m。
55、⾦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属软管时,应采⽤带有⾮⾦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56、⾦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专⽤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57、⾦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弯曲半径不应⼩于软管外径的6倍。
②固定点间距不应⼤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③与嵌⼊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
④⾦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设备的接地导体。塑料管敷设
58、保护电线⽤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标。59、塑料管不应敷设在⾼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60、塑料管管⼝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插⼊法连接;连接处结合⾯应涂专⽤胶合剂,接⼝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管与管之间采⽤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
与管的对⼝处应位于套管的中⼼。
②管与器件连接时,插⼊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