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标准品和校准品的概念

标准品和校准品的概念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

标准品和校准品的概念

传统的临床检验,要使检验结果可靠或有依据,往往有一个标准品(Standard)。以临床化学检验的比色测定为例,常作三个检测:空白、标准、测定。用空白液调整吸光度为零,读出测定比色液和标准比色液的吸光度,分别为As和Au;标准液浓度为Cs。在一定围,某分析物浓度和吸光度呈良好比例关系。为了克制纯标准液和病人样品间的基体差异,20年前开场引用具有与病人样品基体相似的校准品替代标准品,用于日常工作。由于以往在使用标准品时不强调它的专用性,国在应用校准品时忽略了它的专用性。任何方法或仪器、试剂使用一个校准品,严重影响检验质量。

一。标准液的定值

一般而言,检验工作使用的标准品属应用标准。配制或供给这类标准品的实验室或厂商具有符合质量标准的纯品。称取一定量的纯品,然后将其溶解,在容量瓶用溶剂稀释至容积刻度,混匀,标准液配制完成。由称量法获得的称量值和容量法配制的容积,计算出该标准品浓度。检定部门抽样测定,结果在规定围属合格。即使测定检定结果在围的上、下限,也不能将实测值作为标准值。因为测定值的可靠性取决于检定方法,一般的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不如分析化学公认的称量法和容量法。所以标准品的定值由称量和容积计算确定。检定不合格即报废,决不可将实测值替代修正。

二。校准品的定值

1.校准值随方法而异

如前述,由于纯标准液和新鲜病人标本间的基体差异,以标准液标化常用方法后,常

1 / 10

.

用方法检测病人标本的结果和参考方法结果的可比性很差。参见图2-

。为了克制基体效应,推荐使用校准品。校准品的大多来源为人的样品混合物,如混合血清。本身含被检分析物,制备时可添加某些分析物增加含量。校准品中被检分析物的含量无法由称量法和容量法确定,只能倚赖于分析方法。校准品的校准值必须取决于分析方法或检测系列。

2.新鲜病人标本是最正确校准品

由于所有校准品都是处理过的样品,和新鲜病人标本有着基体差异。假设使用公认的参考方法去标化测定校准品,测定程序是严密的,测定值是可靠的。但使用该测定值去校准常规的检测系列时,校准品中被检分析物参与反响时的表现明显不同于新鲜病人标本,不能将参考方法系列的准确度通过校准品传递给病人标本。可参见图2- 。须明确的,所有用于检验中的检测方法、仪器、试剂等都是用来检测病人新鲜标本的,不是用来检测校准品这样的处理过样品。如果先用公认的参考方法检测病人标本,再以具有参考值的病人标本去校准某检测系列〔包括方法、试剂、仪器〕,此时该检测系列再检测其他新鲜病人标本时,这些病人标本结果的溯源性可上溯至公认的参考方法。也即用新鲜病人标本是校准检测系列的最正确校准品。用这种方式校准,能使同一个检测系列在不同实验室检测新鲜病人标本时,检验结果在实验室间具可比性。一些大公司正是按照这样的认识为校准品定值。

三 、原那么上,以具有参考值的新鲜病人标本去校准某检测系列〔包括方法、试剂、仪器〕后,检测系列再去检测候选的校准品〔处理过〕,得到的检测值为初始校准值。以初始校准值反过来再校准组合的检测系列后,该检测系列又去检测病人的新鲜标本。观察病人标本的检测值是否和参考方法的测定值具良好的可比性。实践说明,只有不断地调整校

2 / 10

.

准值,直至用该校准值校准指定的检测系列〔加上具有校准值的校准品,即组合成检测系统〕后,检测系统再检测病人标本,得到的测定值和病人标本的参考方法测定值具有满意的可比性〔测定值和参考值间的偏倚≤2%〕。此时,校准品的校准值可以确认。

1.校准值不是测定值,是纠正的调整值 (Corrected Value)

厂商的校准品定值方案极为严密。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以某公司的定值方案为例,定值的校准品是人血清。

1〕准备一批血清样品,含被检分析物含量不同,可反映所需的病人结果可报告围。将它们离心、过滤,分装后深低温保存。由参考实验室用公认的参考方法和标准品或参考品,对这些血清检测定值。这些血清是公司的一级“参考品〞,参考方法对血清的定值犹如参考值,是确定校准品校准值的依据。

2〕制备一大批侯选校准品。由参考实验室也为之定值。邀请多家具有指定的一样型号仪器的实验室〔包括公司的实验室〕参与工作。指定使用公司某型号的试剂盒〔批号任意〕及检测程序。校准目标是:公司提供的仪器、试剂和方法系列〔加上校准品即为检测系统〕对病人样品的检测结果和参考方法对病人样品检测结果具可比性。首先,用侯选校准品的定值对检测系列校准后,检测一级参考品的血清。由于侯选校准品和病人样品间的基体差异,以它的参考实验室定值对检测系统校准后,检测系统对病人样品的检测结果必然和这些血清已有的参考值有偏倚。要使组成的检测系统实现校准目标,唯一方法是调整侯选校准品的校准值。经反复检测和调整、统计,最终实现校准目标时的校准值,为该校准品的定值。这个校准品是公司的一级校准品,是公司部具有可溯源性的第一代的校准品,不外售。

3 / 10

.

3〕以后公司在生产供给给客户的校准品时,生产质量规格一样于一级校准品,定值方案也一样于上述步骤;但此时分发给各实验室的一级校准品已具有了真正校准该检测系统的校准值。各实验室的检测系统被一级校准品校准后,检测一级参考品血清和新校准品。首先确认各系统对一级参考品血清检测结果和原有的血清参考值具良好的可比性,说明一级校准品有效。再以新校准品的定值去校准各系统后,各系统再检测一级参考品血清和一级校准品,观察检测结果。假设能实现校准目标,校准确认,那么新校准品的定值为它的校准值。在实践中血清结果往往仍然出现偏倚,必须对新校准品的定值略作调整,反复检测,直至实现校准目标,调整的最正确值为该批校准品的校准值。此时这批校准品可供市售。

4〕为使公司供给的各批校准品间具可比性,以后对每批新校准品定值时,

须使用已上市的校准品、即将过期的校准品、以及即将上市的校准品当作控制品,随同一级校准品和一级参考品血清一起被检测。它们的检测结果须和原校准值的偏倚小于某规定的围〔如不大于2%〕,方可认可这批校准品的校准值〔这即为校准认可的要求〕。

5〕用这样的程序制备的校准品,专用于指定的某公司型号的仪器、试剂、

方法和检测程序组成的检测系统。因此校准品只能为这样的系统效劳,起校准作用,不能对其他系统作校准。

2.具多个校准值的校准品

专门供给试剂盒的厂商,为了使他们的试剂盒用于各种类型、型号的仪器和方法,也同时为客户提供校准品。说明书告诉客户,使用他们的校准品,按公司指定校准您原系统

4 / 10

.

的校准值去校准系统,可以使新组合的检测系统〔原仪器、方法、检测程序,新试剂和新校准品〕的病人标本检测结果和原配套检测系统的病人标本检测结果具可比性。由于各公司的原检测系统,从试剂、校准品、仪器都有各自特点,形成了各检测系统间的差异。而这类试剂厂商专门针对客户不同检测系统,在替用他们的试剂时强调了替换后必须用他们的校准品,而且必须按校准品说明书上原系统名称下指定的校准值校准新系统,可使新系统对病人样品的检测结果和原系统结果具可比性。同一个校准品适用于不同系统必须有不同的校准值,这样的做法充分说明校准值的专用特性。决不能一个校准品、一个校准值、一种试剂盒用于各种不同的仪器;也不能一个校准品、一个校准值,用于不同的、已具有原试剂配套的仪器系列;无论哪一种方式均使病人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可靠,也不具有溯源性。

讨论] 转贴:标准物质与核查标准的概念与应用近期论坛上,网友<不会游泳的鱼>发起的《国家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区别》的讨论,很有意思。许多朋友的帖子也是说的很明白。经过思考,我也写了一篇讨论帖子,题目是《标准物质与核查标准的概念与应用》。我为什么选用“标准物质和核查标准〞名称,它与“标准品和质控品〞是不是一回事,等等,请朋友们看看我的帖子后,就会知道其中的缘由。一、关于标准物质—标准品我用ELISA试剂盒为例题,介绍情况如下。1 试剂生产厂家,每个项目〔如HBsAg、抗—HCV EIA等〕的申请报批就不说了。获得生产许可证后就可以进入批生产。每生产一个批号的产品,就要申报、等待国家检定所派员现场抽样、同时贴上封条封存该批号的全部库存产品、等待检定结果报告。2 检定所按时用血清型确定为阳性和阴性的组合血清盘〔标准血清盘〕进展检定检测,然后发出检定结果报告。说明:〔1〕检定所用的血清型确定为阳性和阴性的组合血清盘〔标准血清盘〕,应当是国家级标准物质—标准品。〔2〕鉴定报告:包括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等等。3 生产商接到报告、并由检定所派员现场启封、按数量发给试剂盒合格证标签、每盒贴上合格封口标签和防伪标签。验贴完毕后,即可发货给用户单位。以上是简要介绍用国家级标准品检定EIA产品的过程,用以提示:什么是标准物质〔标

5 / 10

.

准品〕及其用途。4 我在95年前后,用过部临检中心提供的标准血清盘〔部级、应相当于二级标准物质〕和2NCU/ml的核查标准—质控血清,做过一批HCV试剂质量评价的实验。有如下发现:〔1〕5个商家的试剂,检测2NCU/ml质控血清有1家试剂不能检出阳性〔假阴性、阳性漏检〕;〔2〕与部中心的标准血清盘〔总计60份〕中的预期抗原片段抗体阳性〔33份〕和预期阴性血清〔27份〕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性。以预期阳性标准血清为例,包括两类情况:第一种是:每个商家的试剂都有如下检测的不一致性,即:有的预期阳性标准血清未检出〔漏检、假阴性〕,有的预期阴性标准血清误报阳性〔假阳性、非特异性反响〕;第二种是:不同商家试剂之间的“异同性〞,即:有些预期阳性标准血清,各商家试剂检测“同为阳性〞,另有一些预期阳性血清,出现不同商家试剂报告阴、阳结果错位的“异同性〞。预期阴性的标准血清,也有上述的两种相似的“异同性〞检测结果。当年,我写了一篇稿子、题名为《丙型肝炎抗体筛检异同性与EIA试剂质量评价方法探析》,登载在<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7年第13卷第2期,75页〕上,欢送查阅。5 当时,我还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用底物TMB的试剂,对预期阳性血清检出率高、但是对预期阴性血清的假阳性率也高;反之,用OPD为底物的试剂,对预期阴性血清的假阳性率低〔特异度高〕、但是,对预期阳性血清的假阴性率也高〔灵敏度低〕。这个“有趣〞的现象,当年我曾有关注,一是,底物TMB的质量很重要,用进口正牌TMB配制为底物的试剂,对预期阴性血清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采用所谓国产TMB自行配制底物试剂。其间,我用过法国、荷兰正牌TMB为底物的丁肝、丙肝试剂,其阴性与阳性血清的无色与显色的目测视觉“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罕有“似阴非阴、似阳非阳〞;很少见“可疑〞样本。一晃10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国产TMB的EIA试剂对阴性与阳性样本的显色效果是否已有改良?二、核查标准〔质控品〕概念1 什么是核查标准〔或质控品〕:以下引自《实验室认可与管理根底知识》书中讲解如下。〔1〕 核查标准,是“为控制测量系统,必须排除因被测对象变异带来的测量结果的偏差。为此,就需要专门制作一种稳定的,变异很小的仪器、样品或其它物品来代替被测对象,这就是核查标准。〞〔2〕 GB/T 19022-2000(ISO 10012- 2:1997)标准中有如下表述:“为了得到组变动性和组间变动性的量度,我们对一个

6 / 10

.

稳定的被测物品长期进展反复测量,这种被测物品就是核查标准。〞〔3〕 美国相关专著中的论述是:“核查标准提供了一种表征测量过程状态的手段,通过在相当长的周期和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对核查标准进展重复测量而得到表征测量过程状态的目的〞。《实验室认可与管理根底知识》,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编,相关章节笔者已扫描、制成.pdf文档可供参阅,请进入zbh-online.ys168./,单击、翻开<统计控制>文件夹,点击《实验室认可与管理根底知识》_九_部质量控制.pdf 1.9MB ,即可阅读或下载。2 对核查标准的要求与用途:〔1〕 “测量围、准确度等级等指标应接近于被测对象,而稳定性应比实际被测对象好。制作控制图的过程参数就是通过对同一核查标准进展长期反复测量得到的。〞〔2〕 “根据长期测量的数据库,计算分析出这一测量过程的标准差,同时也就掌握了测量过程的变动性。当变异处于允许的测量偏差〔即3西格玛 〕围时,我们认为过程受控,即属于正常变异;否那么测量过程失控,即存在异常变异〞。三、标准物质包括核查标准〔或质控品〕1 标准物质定义 国家标准<标准物质管理方法>〔1987年7月10日国家计量局发布〕定义: 标准物质是指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2 标准物质定级:<标准物质管理方法>中分为2级,即:〔一〕一级标准物质⒈ 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在只有一种定值方法的情况下,用多个实验室以同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⒉ 准确度具有国最高水平,均匀性在准确度围之;⒊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到达国际上同类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⒋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的要求。〔二〕二级标准物质⒈ 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展比拟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⒉ 准确度和均匀性未到达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⒊ 稳定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⒋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的要求。3标准物质的用途 从标准物质用途可以理解核查标准〔或质控品〕也应当纳入标准物质围。⒈ 校准仪器:常用的光谱、色谱等仪器在使用前需要使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展检定,检查仪器的各项指标,如灵敏度、分辨率、稳定性等是否到达要求。在使用时用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校准仪器,测试过程中修正分析结果。 ⒉ 评价方法:用标准物质考察一些分析方法

7 / 10

.

的可靠性。 ⒊ 过程控制:分析过程中同时分析核查标准〔或质控品〕,通过对核查标准进展重复测量而得到表征测量过程状态的目的。也见本文的二、关于核查标准〔或质控品〕、1 什么是核查标准〔或质控品〕的表述。4 质控品〔核查标准〕属于哪一级?参考<3 标准物质用途3. 过程控制>的描述,是否可以理解:常规临床检验用的质控品〔核查标准〕,相当于二级标准物质就可以了。如果是校准仪器、评价方法,那么务须应用一级标准物质。四、 质控品的来源 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商品的质控品,实验室可以自制质控品〞,您觉得对吗?这句话,要注意后一半。且看GB国家<标准物质管理方法>〔 1987年7月10日国家计量局发布〕的规定。制造标准物质,有3条规定很明确:⒈ 第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制造标准物质,必须具备与所制造的标准物质相适应的设施、人员和分析测量仪器设备,并向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⒉ 第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制造标准物质新产品,应进展定级鉴定,并经评审取得标准物质定级证书。⒊ 第十一条 制造标准物质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对重复制造的每批标准物质,进展定值检验和均匀性检验,出具标准物质产品检验证书,保证其技术指标不低于原定级的要求。 有了以上3条规定,我想“实验室可以自制质控品〞,就要慎重行事。五、 标准物质〔标准品〕与核查标准〔质控品〕应用区别以EIA试剂为例:国家检定所制备的<标准〔组合〕血清盘>应当是一级标准物质、用于检定商家的每批号试剂〔产品〕是否到达产品合格标准、并允许商售〔供给〕。卫生部临检中心获得<许可证>和取得<标准物质定级证书>制备和供给的质控血清〔质控品〕,即:核查标准,是用于“统计过程控制〞考核和表征测量过程状态的目的。参照上述看法,没有必要多花钱买“标准品〞用于统计控制。据我所知,检定所的“型——特异性标准血清〞的价格比同一型的“质控血清〞,要高出很多倍哦!况且,也无必要高价购置“型——特异性标准血清〞去做统计控制。如果检定所也生产供给“质控品〞〔核查标准〕、即使价格适当高于部中心、感兴趣单位愿意购置使用,那是“各有选择、无可非议〞。关于标准血清盘和质控品,我想借此补充说一下不同品牌试剂盒“对于不同人群血样中非特异性物质的非特异性反响性〞造成临床样本检测和统计控制操作的干扰。1 例如抗—HCV标准血清盘是HCV抗原片段的抗体阳性、和确认不含HCV抗体

8 / 10

.

为阴性的组合标准血清,是经过“屡次纯化、纯而又纯〞、不含任何杂质、决无导致非特异性反响物的高度精制品,商家经过几个批次试剂审定与了解之后,可以从包备物含量与配比的调整、工艺上的改良,生产出适应标准血清盘阴、阳性标准血清的“考验〞、受检试剂很少会出现非特性反响,然后会获得符合“合格〞产品和<合格证>、继而允许供货。注:由此提示—国家检定所用的组合标准血清盘,仅仅用于鉴定商家的试剂〔产品〕是否合格!2 但是,一定要知道: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和不同安康状况或有无夹杂其他疾病,以及与试验项目对应病种不同感染率的各类人群血清样本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必然会出现不同厂家的试剂检出阳性与阴性的检测报告“异同差异〞,甚至这种“阴、阳有别〞的差异相当明显。WHO通报、以及全国的调查报告等参考资料足以说明这个现象的实际指导意义〔参考资料,略〕。这就是第2个层面——人群血清样本对试剂质量的“考察和比拟〞。这也是WHO为什么要求在HIV人群不同感染率地区的供血员筛查,要选用人群血清学调查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预先经过蛋白印迹法确认〕高达99.9%的试剂、而不是依据各个检定机构的鉴定报告“合格〞标准选购试剂的理由〔WHO的调查报告可在1991—95年的Bull. WHO上查悉〕。3 即便是不同厂牌试剂,对同一批质控品的“质控〞结果,也会有明显差异。这是做质控的朋友们都是十分熟悉的事,毋庸多言。六、 临检、血站如何选购和比拟试剂呢? 第1,少不了要买有批准文号、有合格证和检定报告书的试剂;第2,最好用质控血清对试剂预先作“筛查和比拟〞〔样本数据n=6以上即可〕后,再决定选购哪个商家产品。我用网上的例题简要说一下。05-03-16 网上 yhch 〔bjyhch1110〕 提供了2组ELISA测定数据:这是用两个牌号、对同一个定值质控血清、初检和复检时的两组数据,描述统计的几个相关指标见附表—1和附图—2,复制网上的两幅控制图,见附图—3。1 附表—“假阳性〞。2 由附表—1、结合附图—1、2可见:甲试剂的数据是2.54—“间距〞“基线〞。向下窜过者,容易出现“假阳性〞;向上窜过者,容易出现“假阴性〞。感兴趣的朋友,有时间可以看看我的2篇未发表文章,1是:乙型肝炎HBsAg EIA批试剂HBV血清盘考核综合评价;2是:,或者查看:Evaluations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a method of delta analysis. J. Viol. Method.

9 / 10

.

1998,22:51—59。欢送登陆: zbh-online.ys168./,翻开<论坛交流>文件夹,点击:ZBH-HBsA、HBeAg、抗—HCV ELISA 试剂检测等文稿6篇。其中有上文中提到的几篇过去的文稿。

标准物质的定义标准物质是具有准确量值的测量标准,它在化学测量、生物测量、工程测量与物理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标准物质具有以下特点: (1)标准物质的量值只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与物质的数量和形状无关; (2)标准物质种类多,仅化学成分量标准物质就数以千计,其量限围跨越12个数量级; (3)标准物质实用性强,可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应用,既可用于校准检定测量仪器,评价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也可用于测量过程的质量评价以及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测量仲裁等; (4)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复现性,可以批量制备并且在用完后再行复制. 按照\"国际通用计量学根本术语\"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南30\标准物质有如下定义: (1)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 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侧量方法或给材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2)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CRM) 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3)基准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PRM) 这是一个比拟新的概念,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于1993年建立了物质量咨询委员会(CCQM ),在1995年的物质量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如下定义; 基准方法(Primary Methed of Measurement,PMM) 具有最高计量品质的测量方法,它的操作可以完全地被描述和理解,其不确定度可以用SI单位表述,测量结果不依赖被测量的测量标准. 基准标准物质: 一种具有最高计量品质,用基准方法确定量值的标准物质.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标准物质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具有量值准确性;(2)用于计量目的.这就澄清了有关标准物质的某些模糊概念,把那些不是用来校准计量器具和计量方法,同时也没有量值准确度要求的\"产品系列标准样品\"(棉花、粮食、毛、麻等产品标准样品)与标准物质区别开来.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