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年产1000吨五氧化二钒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湖南中大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OO七年十二月
湖南省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年产1000吨五氧化二钒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院 长: 徐 赤 兵 总 工 程 师: 廖 福 贵 项目负责人 : 周 向 阳 编 制 人 员: 周向阳 刘宏专
伍上元 李昌林 王 辉 张 华
编制单位: 湖南中大勘测设计研究院 资质等级: 乙级
发证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ii
iii
目 录
1、总论 .............................................................................................. 1
1.1 项目概况 ............................................................................................... 1 1.2 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 1 1.3 报告编制内容 ........................................................................................ 2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
2、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建设背景 ....................................................... 5
2.1 项目建设的意义 .................................................................................... 5 2.2 项目的建设背景 .................................................................................... 6
3、项目产品市场预测及拟建规模 ................................................... 7
3.1 项目产品的市场预测 ............................................................................ 7 3.2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 ............................................................................. 9
4、工艺技术方案 ............................................................................. 10
4.1 传统提钒方法的概述 .......................................................................... 10 4.2 本项目拟采用提钒工艺 ...................................................................... 11 4.3 本项目工艺的原辅材料和需要量 ....................................................... 14 4.4 设备选择 .............................................................................................. 15
5、厂址选择 ..................................................................................... 16
5.1 区域概况 .............................................................................................. 16 5.2 厂址确定的优势 .................................................................................. 16
6、总图及公用设施 ......................................................................... 17
6.1 总图布置 .............................................................................................. 17 6.2 总图运输 .............................................................................................. 18 6.3 供配电及通讯 ...................................................................................... 19 6.4 给排水 .................................................................................................. 21
iv
6.5 通风除尘 .............................................................................................. 22 6.6 自动化仪表 .......................................................................................... 23 6.7 土建工程 .............................................................................................. 23 6.8 分析检测 .............................................................................................. 26
7、环境保护 ..................................................................................... 27
7.1 工程拟建处环境现状 .......................................................................... 27 7.2 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27 7.3 主要污染、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27 7.4 环境管理、检测及厂区绿化 .............................................................. 31 7.5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 32
8、节能 ............................................................................................ 32
8.1 概述 ..................................................................................................... 32 8.2 节能措施 .............................................................................................. 33
9、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设施 ......................................................... 33
9.1 劳动安全卫生 ...................................................................................... 33 9.2 消防设施 .............................................................................................. 37
10、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 38
10.1 组织机构 ........................................................................................... 38 10.2 劳动定员与劳动生产率 .................................................................... 39 10.3 工资及福利 ........................................................................................ 40 10.4 职工培训 ........................................................................................... 40
11、项目实施进度 ........................................................................... 41 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1
12.1 编制依据 ........................................................................................... 41 12.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 42 12.3 流动资金估算 .................................................................................... 42
v
12.4 项目总投资 ........................................................................................ 42 12.5 资金筹措与投资使用计划 ................................................................ 42
13、成本费用 ................................................................................... 45
13.1 估算原则与依据 ................................................................................ 45 13.2 成本费用估算 .................................................................................... 46
14、财务分析 ................................................................................... 47
14.1 投益估算 ............................................................................................ 47 14.2 盈利能力分析 .................................................................................... 48 14.3不确定性分析 ..................................................................................... 49 14.4 综合评价 ............................................................................................ 49
15、结论 ........................................................................................... 50 附件清单 ........................................................................................... 51
附件1:桃江金玉阳光矿业有限开发公司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附件2:桃江县发改局对本项目的批复文件复印件 附件3:桃江金玉阳光矿业有限开发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件4:矾矿成分检测报告复印件 附件5:五氧化二钒工艺流程图
附件6:益阳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复印件 附件7:整体平面规划图 附件8:可行性报告编制委托书
vi
1、总论 1.1 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年产1000t五氧化二钒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2) 项目性质:新建;
(3)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4)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徐志超; (5) 项目经济类别:中外合资; (6) 项目建设地点:桃江县高桥乡;
(7) 项目采用原料:桃江县松木塘镇的含钒风化岩和含钒石煤; (8) 项目原料矿点:桃江县松木塘镇桥头河村,老木盆、聂家坳。
1.2 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1.2.1编制依据
(1) 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中南大学进行的提钒小试与中试试验情况;
(2) 益阳市环境监测站对中试过程产生废水的监控报告; (3) 桃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桃江金玉阳光矿业有限公司矿业开发及深加工项目核准的批复”文件;
(4) 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原料矿点普查数据; (5) 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拟建厂址的地形地貌、原辅材料、水、电、气供应情况、气象、地质、地震、筹资方式等设计基础资料。
1.2.2 编制原则
(1)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有色金属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 1 -
制原则规定(2001年1月)的要求及国家相关条例要求进行。 (2) 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1993中的2级标准。 (3) 污染物排放标准为: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9078-1996表2二级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1990中的Ⅱ类区标准; 《危险固体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1996 (4) 本项目采用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中南大学冶金学院所研究的提钒新技术,该技术不采用食盐等对环境污染大的原辅材料,且钒的提取率高。
(5) 项目设计采用的设备力求先进、合理、实用、稳妥可靠,且比国内现有钒厂有所改善和提高。
(6) 在满足使用功能,保证品质和安全生产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省投资,降低建设成本。
(7) 注意节约能源,选用节能设备,回收余热,合理用水,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
(8) 重视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职业卫生,烟气、废水要综合治理达标排放,噪音要治理,废渣要寻求综合利用新途径。
1.3 报告编制内容
本可行性报告编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工艺流程的确定与论证、主要设备的选型、总平面布置、总图运输、土建、给
- 2 -
排水、供配电、产品检测、环保与消防、劳动安全卫生、投资估算、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另外,本报告还包括以下内容的论证分析:①焙烧系统的原料制备、焙烧、收尘、余热利用、烟道、烟囱;②湿法系统的浸出、萃取、反萃取、沉钒、煅烧等设施;③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渣场等;③厂区给排水(包括水源、水池、污水处理);④厂区供配电、照明;⑤通风除尘;⑥化验分析;⑦土建工程。
本报告所涉及到的单项工程包括:火法车间、湿法车间、脱氨工段、综合楼以及职工宿舍等。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2 3 3.1 3.2 3.3 3.4 4 5 5.1 5.2 5.3 5.4 5.5 6 指标名称 设计规模 产量 主要原辅材料需要量 含钒矿(V2O5 1.49%) 纯碱 重钙粉 V2O5总回收率 生产用新水 供电 设备安装总容量 设备工作容量 用电计算负荷 用电总量 单位产品用电量 外部运输及总图 单位 t/a t/a t/a t/a t/a % m3/d KW KW KW k-kw.h/a k-kw.h/t 数量 1000.00 1000.00 110000 8000 12000 61.01 399 6335 3922 2688 14800 14.80 备注 - 3 -
6.1 6.2 6.3 6.4 6.5 6.6 7 8 8.1 8.2 8.3 8.4 9 9.1 9.3 9.3.1 9.3.2 其中:运入量 运出量 占地面积 建筑物占地面积 建筑系数 厂内道路长度 场内道路铺砌面积 建设期 劳动及工资 在册职工人数 其中:工人 管理及技术人员 实物劳动生产率 其中:全员 工人 货币劳动生产率 其中:全员 工人 工资总额 投资及资金筹措 总资金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金 资金筹措 银行贷款 其中: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用于流动资金 自有资金 其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用于流动资金 t/a t/a hm2 hm2 % m hm2 a 人 人 人 t/人.a t/人.a 万元/人.a 万元/人.a 万元/a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137760 104750 6.67 0.935 25.48 820 0.36 1.0 206 176 30 4.85 5.68 67.9 79.52 301.2 9006.2 7106.2 1900 2291.31 1341.31 950 6714. 57. 950 包括渣场 年利率5.76% 年利率5.58% - 4 -
10 10.1 10.2 11 11.1 11.2 11.3 11.4 11.5 13 13.1 13.2 13.3 13.4 成本与费用 总成本费用 其中:制造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单位产品制造成本 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 销售收入 销售税金及附加 利润总额 所得税 税后利润 财务分析 投资回收期 成本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税率 万元/a 万元/a 万元/a 万元/a 万元/a 元/t 万元/a 万元/a 万元/a 万元/a 万元/a 2.1 a % % % 6932.73 5952.73 280 280 420 59527.27 14000 1008.96 6058.31 1999.24 4059.07 2.1 87.39 67.27 78.47 达年产平均 按销售额2% 按销售额2% 按销售额3% 达年产平均 利润的33% 含基建期1a 达年产平均 达年产平均 达年产平均 2、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建设背景 2.1 项目建设的意义
项目生产的产品是钒化合物,钒化合物是制备金属钒与钒合金的重要原料。全世界有80~85%的钒用于钢铁工业中作添加剂,以制备特种钢。50%以上的合金钢中都含有钒,我国主要含钒合金钢已超过60种。钢中加入0.15~0.25%的钒,可以使钢的结晶组织细化,降低钢铁过热敏性,从而明显提高钢的强度、弹韧性、耐磨性、伸长力和提高屈服点。还可以用于铸铁合金化。钒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新钢种所不可缺少的合金元素。
在化学工业方面,钒化合物作催化剂和裂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化
- 5 -
工工业中。在合成氨工业中常用于脱炭、脱硫和催化;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是草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酐等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用作设备防腐的缓蚀剂、分离剂、脱硫消泡,也是钒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在涂料,不透光紫外线玻璃、笨胺黑染料、黑色墨水、瓷釉、照相显影剂、医药及预防植物病虫害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还是印染,陶瓷的着色材料。
在有色金属合金中,钒合金应用于喷气发动机的压缩机和飞机构件、固体燃料火箭、高速中子反应堆的结构材料等方面。
钒还可应用于尖端科技发展领域,如航天、电信、电子、卫星材料。近年来开发的三氧化二钒作原料的高能电池,将成为最具潜力用户。钒作为催化剂成分在净化汽车尾气中的应用也将有潜在的大市场。一种钒、钼、铋化合物涂料以替代有毒铅镉颜料倍受市场青睐。
石煤是除钒太铁磁铁矿外最重要的钒矿资源,我国有丰富的产煤资源,尤其以湖南省最为丰富。桃江县有上10亿万t的矿产资源。自六十年代开始,安化采用平窑钠化焙烧提钒以来,在石煤提钒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国石煤提钒生产厂家达5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30000t。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钒价下跌和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绝大部分石煤提钒厂被迫关闭,先进高效综合开发利用石煤资源对于我国石煤提钒行业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项目的立项上马意义重大。
2.2 项目的建设背景 2.2.1钒资源丰富
项目矿区拟建地在桃江县松木塘镇,该镇的桥头河村和老木盆、聂家坳地段有丰富的含钒的风化岩和石煤资源,矿藏储量情况为:
- 6 -
远景储量:水平面积×开采面积×sec30°×比重×矿层厚度 =地质远景储量
=100(万m2)×0.7(km2)×1.42×2.4×12(m) =2863(万t)
可采远景储量:2863(万t) ×0.8=2290(万t) 可提炼V2O5=2290(万t)×1.49%×60%=34.72(万t) 潜在经济价值:34.72(万t) ×12.5万元/t=434亿元 按年产1000tV2O5计算可开采接近300a。
※上面计算中,矿石中五氧化二钒的平均品位为1.49%,提取率为60%,产品销售价格按12.5万元/t。
※上面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红线区内石煤远期储量2863万t,可开采量达2290万t;可提炼V2O534.72万t,潜在经济价值达434亿元;按年产1000tV2O5生产规模,可开采生产经营近300a。也就是说,本项目的建设,可产生长久、巨大的经济效益。
2.2.2 地方的支持
对桃江县丰富的钒资源进行开发,不仅符合国家提高矿产资源附加值的产业,而且还得到了地方桃江县的大力支持。当地县委、县对该项目在用地、收费、税收环境管理等方面均有优惠。项目建设单位目前已作了大量的项目前期工作,如采矿证、矿区储量及矿石品位的测定等工作均已办妥。
3、项目产品市场预测及拟建规模 3.1 项目产品的市场预测 3.1.1 项目产品的供求分析
2004年国内消费各种钒原料约为12000t(按金属钒计)。其中85~
- 7 -
90%用于钢铁有色行业用作合金。在钢铁工业中有4500t左右用于特殊钢冶炼,6500t左右用于普通钢铁中冶炼高强度低合金钢。随着钒、铌、钛等合金元素进行微合金化的Ⅲ级螺纹钢等高强度钢筋逐渐被认识,越来越被广泛推广应用,加快了钢铁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建筑钢筋用钒量也明显上升。国际上通常用钒消费强度表示钢铁业钒的应用水平,钒消耗强度按每成产1000t钢用钒的公斤数来表示。从8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行业钒消耗强度已从19年的30kg/1000t上升至50kg/1000t,发展潜力巨大,从2003年,我国钢铁行业钒的消费增长60%就证明了这一点,2003年我国钢材消费量2.35亿t,2005年可达2.8亿t,预计2010年将达3.1亿t。据此,我国钒的消费量仍有相当的上扬空间。特别是钒高能电池等新领域的开拓,钒的消费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我国钒的生产主要来源攀枝花和承德等地的钒钛磁铁矿,从炼铁和炼钢的中间渣提取五氧化二钒,其产量占初级钒产品的80%。其次是从含钒石煤中提取五氧化二钒,占15%。第三条生产路线是回收电厂灰尘、废催化剂及其它钒渣中的钒,占5%,国内钒的生产受制于三大因素、一是价格、二是环保、三是开拓创新能力。由于价格上升,大小老厂竞相生产,多采用钠法培烧工艺,技术落后,装备水平地下,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近两年,被环保执法部门强制关闭的厂家不在少数。据报载,2005年尽湖南省就关闭了30于家。我国钒生产厂家规模小而分散,受利益驱动而沉浮,工艺技术创新和开拓创新的应用领域意识缺乏,能力薄弱,与丰富的钒矿资源和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
- 8 -
3.1.2 项目产品的价格预测
受世界经济周期性影响,五氧化二钒的价格变化幅度较大,近20年来,五氧化二钒的价格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19年,价格为12万元/t,1998年回落到3.5万元/t。由于我国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对钒的需求猛增,加之全球经济复苏,拉动了钒的价格上涨。2005年2月价格高攀至32万元/t。
世界上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国家主要有南非、俄罗斯、美国、中国。我国除用钒渣生产五氧化二钒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了用石煤提钒,目前中国五氧化二钒年生产能力达3.1万t,仅次于南非、俄罗斯,美国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攀钢公司于1990年成立了攀宏钒制品有限公司,建成年产8000t五氧化二钒生产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五氧化二钒生产厂。此外,石煤提钒厂家近年因环保和成本问题大部分被迫关停。受环境保护的要求,且随着世界及国内经济增长趋势和特殊钒种产量的增大,五氧化二钒产品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也会居高不下,初步估算,每t五氧化二钒的售价维持在人民币15万元左右,因该问题不大。
3.2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 3.2.1 产品方案与产品技术指标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钒化合物是制备金属钒与钒合金的重要原料,钒化合物还可作为化学工业中用的催化剂和裂化剂,另外,钒化合物还可在航天、电信、电子、卫星材料等尖端科技发展领域得到应用。因此,本项目决定生产98~99~99.5三个品级的粉状钒。随着规模的扩大,可开发片钒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表3-1为项目产品的各国技术标准。
- 9 -
表3-1 各国五氧化二钒技术标准
GB32883-87 成分 冶金 V2O5-99 V2O5≥ V2O4≤ Si≤ Fe≤ P≤ S≤ Mo≤ As≤ Cl≤ NaO2+K2O≤ 物理状态 99.0 0.15 0.20 0.03 0.01 片状 V2O5-99 98.0 0.15 0.30 0.05 0.02 化工 V2O5-97 97.0 0.25 0.30 0.3 0.02 2.5 粉状 美国标准 99.5 99.5 2.5 日本标准 99.0 99.0 SiO2 0.12 SiO2 0.20 0.01 2.5 0.10 0.05 3.2.2 项目产品规模分析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国石煤提钒生产厂家达5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30000t。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钒价下跌和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绝大部分石煤提钒厂被迫关闭;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钢铁产量的剧增以及对特种钢需求量的加大,我国钒的消费量仍有相当的上扬空间。另外,项目建设地的丰富钒资源,也可保障本项目的长久运行,因此,本项目前期规模确定为1000t/a。
4、工艺技术方案 4.1 传统提钒方法的概述
目前在工业上采用的石煤提钒技术主要有加盐焙烧提钒技术(即钠化焙烧)、无钠氧化培烧技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强酸浸出提钒技术以及钙化焙烧工艺等提钒技术。
- - 10
从含钒石煤中提钒,我国一直大多沿用传统的钠化法,而钠盐焙烧—酸浸—红钒沉淀—碱溶—铵盐沉溶—偏钒酸铵热解工艺流程,该生产流程比较成熟,投资小,主要缺点是在焙烧过程中添加食盐(每t产品消耗16~20t盐),产量大量的含HCl、Cl2等有毒有害气体,其中氯气(Cl2)为工业剧毒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工艺流程复杂,操作条件差,属于国家明令禁止采用的淘汰落后技术。
无盐焙烧技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矿石有很强的选择性,仅少数地方的矿石适合于该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湖南的个别个企业采用,钒金属回收率低,技术经济水平较差。
强酸浸出提钒技术仅在企业做过短暂的中试,虽有不需焙烧过程的优点,但酸用量大,且会造成废水和废渣的高污染性,钒金属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不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
4.2 本项目拟采用提钒工艺 4.2.1 项目采用提钒工序概况
本项目拟采用前期由湖南省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中南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的新工艺,同时,在工程工艺制定过程中还参考、借鉴了多年来我国提钒的实验成果,借鉴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多家钒厂的生产工艺和成功经验,决定采用平窑无氯钠盐焙烧-逆流水浸-酸浸-萃取提钒新工艺,五氧化二钒总回收率比一般生产工艺提高15~20个百分点。产品质量优于国标GB3283-87冶金98级五氧化二钒的标准。
4.2.2 项目采用提钒新工艺流程概述
(1) 焙烧 从矿山来的含钒石煤和含钒风化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经鄂式破碎机和柱磨机选粉机分级后粒度小于0.2mm送矿仓贮存,粒度合格粉末由圆盘送料机均匀加入螺旋混料机配料,同时,钙粉、碳
- - 11
酸钠以及无毒添加剂也经给料机按配料比均匀送入螺旋混料机。在螺旋机内混合均匀的物料送圆盘制粒机内制成小球,成球物料入炉氧化焙烧,焙烧炉内保持氧化气氛,焙烧温度维持在820~920摄氏度。焙烧出来的料球经对辊压破成焙砂,焙砂在调浆槽内与湿法系统送来的溶液混合调浆送多层三相液流化态逆流浸出槽;焙烧烟气经漩涡收尘后进行烟气治理。
氧化焙烧的主要目的是脱炭和使低价钒转化成可溶性高价钒。钒转化率的高低取决于原料性质、粒度,添加剂催化作用强弱,焙烧温度,氧化强度,反应时间等多重因素。
(2) 水浸 矿浆经多级逆流水浸后,绝大部分五价钒溶于水溶液中,澄清后,底流送酸浸,上清液进行固液分离,渣送渣场堆存,水浸液送萃取。
(3) 酸浸 由于钒与铁、铝等生成的钒酸盐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酸形成钒氧筌化合物。因此水浸渣用稀硫酸浸出,一般可提高浸出率8~12%。
(4) 净化 在酸浸过程中有部分Fe3+、Al3+等阳离子和硅磷等阴离子以及其它杂质也进入溶液,需调整酸度并加入絮凝剂使之水解沉淀除去,经分离后净化液与水浸液一同进行萃取,渣中富集了稀有金属,暂单独堆存,待以后研究回收有价金属。
(5) 萃取与反萃取 浸出液在萃取槽中用叔胺萃取剂进行五级萃取。在PH2~3的稀硫酸中,叔胺萃取是最有效的。代表性的反应可表示为:
H2V10O284- +4R3N-11-HSO4=(4R3N-11)-H2V10O28 +4HSO4-
采用纯碱溶液进行四级反萃,使负载有机相的钒酸盐溶液进入反萃液,并得到富集,反萃后的有机相再生后返回萃取,浓度低的萃余液送火法系统调浆。
- - 12
(6) 反萃后液净化及提钒 含钒浓度很高的反萃液除去铁、硅、铬、锰和磷等杂质后用氯化铵沉钒,使之生成偏钒酸铵沉淀,并在离心机中进行液固分离。
(7) 脱氨 含水15~20%的偏钒酸铵在脱氨炉中煅烧成粉状五氧化二钒,用桶装入库待售。
(8) 铸片 粉状五氧化二钒在电炉中熔化,熔融五氧化二钒流到铸片机上,聚冷成片。敲碎成片状五氧化二钒产品。
4.2.3 项目采用提钒新工艺的特点
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与传统钠化焙烧等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利用含钒1%的风化岩与含钒1.6%的石煤,按比例混合后,在提炼过程中能使含钒品位达到1.5%;工艺中采用石煤代替煤作燃料,减少了能源消耗;风化岩的参与,减少了废气排放,降低了环境治理成本。
(2) 无食盐培烧。无氯化钠加入,无HCl、Cl2有毒气体生成,污染源大大减少。加入的钙盐对硫有固化作用,使进入烟气中的硫减少一半;加入的纯碱及无毒添加剂,可使高价钒很容易水浸出来。 (3) 焙烧料改为水浸+低酸浸出(配酸浓度小于1%硫酸),吨产品耗酸小于3t;同时还采用多层逆流浸出,降低了液固比,提高了浸液中钒浓度。也提高了浸出率。
(4) 浸出渣采用机械过滤和洗涤,对滤渣洗涤充分,提高了钒金属的回收率,消除了矿渣中水溶性物质在渣物堆存过程中渗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并考虑利用废渣送水泥厂作原料或者作加气混疑土免烧砖,使资源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
(5) 采用了吹脱法+折点氯化法处理含氨氮废水,该工艺能大大提高氨氮废水的吹脱效率,处理后废水中的氨氮能降至15mg/L以下。
- - 13
(6) 强化废水循环利用过程,按照“清污分流、污污分流、一水多用”原则,显著减少废水排放量,并设置外排废水三级处理过程,分别配套重金属废水处理站和氨氮水处理站及废水事故应急池,废水基本做到了循环利用。
(7) 与现有传统工艺的火法设备相比,不采取专门的脱碳炉;同时,对现有的平窑焙烧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体现在:①采用蓄热燃烧技术,对尾气中的余热进行了充分的回收利用;②对尾气进行了干法收尘与湿法收尘综合处理,可使处理后烟气中的林格曼指数≤I,烟尘≤100mg/m3。
(8) 利用焙烧炉所回收余热生产的蒸汽供湿法车间使用,大大节约了能源。
(9) 焙烧炉收尘处理后的烟尘与吸收液返回调浆工序,既提高了钒的回收率,又保护了环境。
(10) 采用胺类萃取剂萃取高价钒,更有效分离了杂质,提高了产品质量。除生产98级以外,还能生产99级和99.5级产品。
4.3 本项目工艺的原辅材料和需要量 4.3.1 含钒原料
本项目原料—含钒矿石的开采地是桃江县松木塘镇,该地区地质上属于寒武纪带,项目公司于2006年5月依法取得了桃江县松木塘镇桥头河老木盆矿点的采矿权,矿区面积为0.km2。项目公司先后组织专家反复对矿区内及外围的矿石情况进行勘察、综合采样、检验,发现该矿区矿石类型主要为板状炭质、硅质页岩,钒的赋存状态主要成类质同相赋存于伊利石中。经吴传清先生送江西省地勘局赣西北中心实验室进行检验发现矿区采掘层矿石含钒品位高达2.41%,低的也达到1.43%,平均品位达1.92%。后又聘请湖北崇阳钒厂的技术专家
- - 14
对矿区分成6个层次区块,分层综合取样进行检验,发现最高品位为2.81%,平均品位为1.51%。综合各种数据分析,该矿区内矿产品质优良。该地区达到工业品位的五氧化二钒储量达30万t以上,可供本工程生产数百年。本工程用的含钒原料是含钒石煤与含钒风化石,年用含钒矿石约11万t。
4.3.2 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主要有纯碱、重钙粉、A号添加剂、硫酸、氯化铵、氨水、叔胺型萃取剂、煤油等。均为常规商品,市场供应充足,来源畅通。主要辅助材料规格及年需求量见表4-1。
表4-1 工程所用主要辅助材料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 纯碱 重钙粉 A添加剂 硫酸 氯化铵 氨水 萃取剂 煤油 柴油(开炉用) 规格 工业级Na2CO3≥98% 单飞粉CaCO3≥95% 工业级H2SO4≥93% 农业用NH4Cl≥97% 工业级NH3≥20% 叔胺型 260# 10# 单位 t/a t/a t/a t/a t/a t/a t/a t/a t/a 数量 8000 12000 3000 2000 1200 260 20 300 50 4.4 设备选择
主要用的设备可分为火法与湿法两大部分。火法的主体设备是矿石焙烧用平窑。根据每天处理的矿石量,拟设计焙烧用平窑处理能力为460~470 t/d。湿法部分主要设备见表4-2。
- - 15
表4-2 主要设备选择表
序号 1 2 3 4 5 6 设备名称 多层逆流浸出槽 浓密池 浓密池 萃取槽 沉钒槽 脱氨炉 日处理物料名称 浸出料 浸出物料 净化物料 叔胺萃取剂、 煤油 沉钒目液、沉钒反料液 偏钒酸铵 数量t/d 1240 1600m3 200m3 25 40 3.8 设备规格 Ф3000×5000 Ф12000 Ф9000 Ф2000 Ф3000 110kgV2O5/h 数量 20 10 2 6 10 4 5、厂址选择 5.1 区域概况
(1) 项目选择采矿点和拟建厂址交通便利,厂区现有简易公路与乡村公路联网,与常长高速及长益铁路相距不到40km,对外交通便利。
(2) 桃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属于性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级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具体参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9.2摄氏度,一月最冷,平均气温4.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无霜期79d,年平均日照时间1814h,年太阳辐射总能110kcal/cm2,年平均风速2.9m/s,全年盛行风向为偏北风,以北风和东北风最多,占累计年风量的18%。其次是东南风和南风(6、7月)。静风频率不高,为7%。地震烈度为7度。
5.2 厂址确定的优势
(1) 项目用含钒矿石开采选址在桥头河村老木盆、聂家坳地段,五
- - 16
氧化二钒生产线拟建于高桥乡龙官桥村,交通便利,矿石运距合理。 (2) 拟选厂址依山伴水,不仅能利用山腰处建厂,利用自然高差实现物料的转运,节省能源,而且通过建爬山烟道,引平窑烟气高空排放,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选址地最高处山顶海拔高度达350m,与山脚下公路相对高差约为100m,周围2km内均为山地,无居住农户,高空排放烟气的扩散条件较好。
(3) 选址地山间有一溪流自上而下绕山向北流去,该溪不仅可满足本项目用水需要,且排水去向经罗溪60km流入资江,不会对资江水系造成影响。
(4) 选址地附近山头即有万伏高压线路,电力接入成本低。 (5) 当地及周围群众对项目均表示支持。
6、总图及公用设施 6.1 总图布置 6.1.1总图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本着流程合理,布置紧凑,节省用地,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缩短运输距离,减少管线长度,满足防火、卫生、防爆等要求,使之有利生产,方便管理,同时注意到全厂总平面布置的整体性,使之建筑群体达到统一调协。
6.1.2总体布置
本项目由冶炼场地、取水泵房、高位水池、渣场、综合楼、生活设施等组成,用地面积约为100亩。
根据生产,生活、环保等要求,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力求近矿且安全,方便运输,供电供水,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少迁居民等原则,对生产场地和设施进行总体布局。
(1) 冶炼场地位置在比较平缓的地段;
- - 17
(2) 取水泵房建在低洼地;
(3) 高位水池设在距离厂区很近的山坡上,池地比厂区高40m; (4) 渣场位于厂区旁边约300m天然深沟里,沟长300m,宽100m,库容120km3,堆存年限约20a;
(5) 供电房,靠近鼓风机及破碎机等负荷中心; (6) 综合楼、辅助生活设施位于厂区东南侧。
6.1.3总平面布置
根据合理组织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短捷,改善劳动条件,并且尽量减少基础和平基土石方、工程投资等原则,结合场地地形,地质和生产工艺特征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
厂区生产分为两个系统,西北区地势较高,有利于利用自然高差布置火法系统,以减少物料提升。火法系统包括原矿破碎分级、制粒、平窑炉、风机房、烟气治理设施等部分,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烟气治理设施靠近焙烧炉西侧山坡布置,便于设置爬山烟道。东南区布置湿法系统,包括浸出、浓密、澄清池、萃取、反萃取、脱氨炉、酸库等。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距离水泵房较近,便于取水。
6.1.4竖向布置
根据地形坡陡的工艺特征,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和台阶式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平窑焙烧炉、罗茨风机房、配电、浸出、萃取与反萃取等为平坡式。场地雨水采用明沟加盖板排入附近小溪。
6.2 总图运输 6.2.1外部运输
企业外部运输量为242510t/a,其中运入137760 t/a ,运出104750t/a,详见外部运输量表6-1。外部运输,采用汽车与火车相结合的运输方式,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 - 18
表6-1外部运输量表
序号 一、运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运出 1 2 3 4 五氧化二钒 浸出渣 其它 合计 t/a t/a t/a t/a 1000 101250 2500 104750 含钒石煤矿 纯碱 重钙粉 A号添加剂 硫酸 氯化铵 氨水 煤油 其它 合计 t/a t/a t/a t/a t/a t/a t/a t/a t/a t/a 110000 8000 12000 3000 2000 1200 260 300 1000 137760 当地 市购 当地 市购 市购 市购 市购 市购 市购 市购 货物名称 单位 数量 起讫地 运距km 备注 6.2.2 内部运输
内部运输物料指车间相互间的运输,运输工具为铲斗车、汽车。
6.2.3 运输工具
本工程外部运输由社会车辆承担,厂区配备30t地磅一台,配备1m3铲斗车2台,双排座工具车一辆。
6.3 供配电及通讯 6.3.1供电
6.3.1.1设计采用规范
(1)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90-92) (2) 《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 - 19
(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5)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6.3.1.2电源
拟建厂附近山头有万伏高压线路,供电有保证。
6.3.1.3用电负荷
全厂用电设备装机容量6335KW,工作容量3922KW,计算有功负荷2688KW,计算无功负荷876KVAR(补偿后),视在功率2833KVA,年耗电量14800K-KWh。
6.3.1.4 供电方案
35KV电源接自开放区变电站,根据主要负荷集中于火法车间的特点,在火法车间设置变电所和低压配电室,选S9-1600KVA,35/10.5KV变压器向罗茨鼓风机及二级配电室变压器供电。配电变压器采用S10-M型密式节能变压器。
6.3.1.5 配电及控制方式
对于用电量较大的设备,如引风机、破损机等及靠近配电室的用电设备,采用以配电屏直接放射配电方式。对于远离配电室湿法车间的负荷采用低压配电屏—就地动力配电箱的二级配电方式。
破碎机采用频敏变阻器柜实现平滑起动,风机采用软启动柜实现平滑起动,其他电机采用直接启动。焙烧炉备料运输线的设备采用局部连锁控制方式。厂房内动力线路大多采沿电缆桥架敷设。
6.3.1.6 接地及防雷
10KV母线装置设避雷针、绝缘监察装置,10KV真空断路器配专用的过电压保护器防操作过电压,变压器中性点及外壳,电缆金属外
- - 20
皮,变配电所内正常不带电金属部分都必须可靠接地,并与大楼底板钢筋接地网可靠连接,要求接地网总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6.3.1.7 照明
照明以防水防尘灯具为主,有腐蚀性环境下采用防腐电气设备。
6.3.2 通讯
(1) 全厂设置40门电话,分别配置在办公室、值班室、控制室、重要生产岗位等处,作为全厂生产调度和行政管理用。电话系统直接进入市网,不设企业内部总机。
(2) 厂区通信配线:室外布线,采用穿钢管埋地方式;室内布线,采用穿阻燃性PVC管暗设或明敷方式。
6.4 给排水
6.4.1 给水
6.4.1.1 用水量
本项目总用水量1242m3/d,包括生活用水20 m3/d,生产、生活新水用量为399 m3/d,循环水量260 m3/d,顺序利用水量583 m3/d,水循环重复利用率为67.9%。用水情况详见给排水量表6-2。
表6-2 给排水量表(m3/d)
给水量 序号 用水 单位 总 水 量 250 5 543 266 43 新 水 250 6 28 顺序利用水 5 543 15 循 环 水 260 - - 21
排水量 顺序利用水 245 260 43 有害 一般 生活 废水 废水 污水 350 3 4 总 水 量 248 350 2 43 消耗水 1 2 3 4 5 设备 冷却水 制粒加水 浸出用水 烟气治理 萃取洗涤 2 5 193 2 6 7 8 9 10 反萃洗涤 沉钒洗涤 生活用水 冲洗用水 未预见水 合计 20 15 20 20 60 1242 15 20 20 60 399 20 583 260 20 15 583 350 20 50 77 20 10 35 20 15 20 20 60 1040 202 6.4.1.2 给水系统
从厂区低洼地带的溪流中抽水至山坡800m3高位水池中。据当地水文地质资料,厂区周围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好,完全满足工程用水要求。
从800 m3高位水池厂接DN125进水管入厂区供水。
6.4.1.3 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厂区室外消防用水量35L/S,室内消防用水量10L/S,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为2h,故一次消防用水量为252 m3。消防用水储存于工业供水系统的高位水池中。在厂区生产、生活、消防给水管网的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火栓,车间内设置内消火栓。
6.4.2 排水
本项目的生产用水大部分在系统内循环利用,少量的外排水均经过了处理,具体的处理方式见本报告的7.3节;本项目的生活污水用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放。
6.5 通风除尘
从平窑炉产出的球团在对辊破碎与调浆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设自然通风管利用热压保持调浆槽微负压,改善工作环境。
配电间内电器散热较大,设轴流风机通风换气。平窑炉等工作岗
- - 22
位热辐射大,环境温度高,设移动式轴流风机降温。
脱氨炉下料口有氨气逸出,设抽风罩将有害气体引入淋洗塔洗涤回收。
在破碎分级等扬尘较大处,采取加强密闭,用塑料幕帘挡住进料口冒出的灰尘,出料口则设软布溜槽,以减轻粉尘飞扬。
6.6 自动化仪表
仪表检测控制系统实用、可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针对工艺环境,仪表选型充分考虑其经济、可靠、耐用和便于维护。仪表选型以国产仪表为主。
温度检测采用热电偶、热电阻、采用金属陶瓷保护管; 压力检测采用压力变送器; 蒸汽流量检测采用蒸汽流量计; 气体流量检测采用孔板和小流量测量器; 物位检测采用射频导纳物位计;
显示控制仪表采用数字显示控制仪和记录仪。
6.7 土建工程
6.7.1 设计依据
6.7.1.1 设计依据
主要采用如下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1)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01)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5) 《门式钢架轻型房屋结构技术规范》(CECS102:2002)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 - 23
(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6.7.1.2 地质条件
地基主要是山地草间土,耕地填土,江南红壤、黄壤层组成。地质物理力学性能较好,周围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土类型属于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查中国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需作抗震设防。
6.7.1.3 建筑材料
厂址周边地区砂、石、砖、石灰、水泥等材料丰富,可就地解决。
6.7.1.4 制作与施工条件
本工程建筑物及构筑物形状复杂,主要生产车间为多层现浇框架厂房,构筑物有高架式钢筋混凝土浓密池,80m高爬山砖烟囱等,湿法车间建筑物有防腐要求,需情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单位承担土建工程制作及施工任务。
6.7.2建筑物和构筑物设计方案
设计中选择结构形式时,均考虑以下因素: (1) 满足工艺生产要求,尽量改善生产条件。 (2) 节约材料,减低造价。
(3) 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加快建设速度。
6.7.2.1基础
采用钢筋砼现浇框架承重结构,钢筋砼柱基,砖墙采用毛石混凝土带型基础或砖条形基础,设备基础一般采用捣制砼块,对有较大震动的设备基础采取与厂房脱开设置的方案。
- - 24
6.7.2.2 墙
承重墙体外墙采用240mm厚的实心墙,内墙采用240mm厚的砌体墙。火法车间温度较高,采用敞开式,有高温影响的混凝土构件需采用耐热混凝土及隔热措施。
6.7.2.3 地面
地面为C10混凝土垫层,火法车间采用水泥砂浆面层;湿法车间地面采用花岗防腐面层;仪表室、配电室、化验室、办公楼面层用地板砖;厕所、浴室为防滑地砖。
6.7.2.4 采光
生产车间天然采光等级一般为Ⅳ、Ⅴ级,采光窗口的总透光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为1/8~1/10。
6.7.2.5防腐
湿法系统有稀酸影响的门、窗、墙裙、基础及楼面等作防腐处理。
6.7.2.6隔声
对破碎机、风机、水泵等产生机械噪音的设备设置隔声室或在旁边设置隔声障壁。
6.7.3建筑面积及技术要求
对建筑面积及技术要求见表6-2
表6-2 主要建筑的面积及技术要求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火法车间 湿法车间 脱氨楼 烟气治理风机房 地磅房 浓密池 面积(m2) 2200 1920 360×2 135 72 Ø9~12米×12座 - - 25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 框架 砖混 砖混 技术要求 现浇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防腐 现浇混凝土,防腐 现浇混凝土,防腐 7 8 9 10 11 12 爬山烟道 水泵房 备件库及维修间 综合仓库 综合楼 职工宿舍 合计 高80m 72 630 300 1500 1500 9351 砖结构 砖混 砖混 砖混 砖混 砖混 内衬耐火砖,刷防腐涂料 6.8 分析检测
分析检验的任务是对原辅材料、中间物料控制和最终产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进行分析测定。
6.8.1 分析内容与方法
分析内容与方法见表6-3。
表6-3 分析内容与检测方法表
序号 试样名称 测定项目 烧损量 水分 发热值 S 1 石煤 K2O、Na2O Al、Mg、Ca SiO2 V2O5 Fe 水分 V2O5 2 中间产品 PH值 HCl H2SO4 V2O5 3 产品 SiO2、As、P S、Mo - - 26
分析方法 900±20℃灼烧重量法 105~110℃干燥重量法 氧弹法 磷钼兰萃取比色法 火焰光度法 EDTA络合滴定法 动物脱胶水重量法 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重铬酸钾容量法 105~110℃干燥重量法 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电导法 滴定法 硫酸钡重量法 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原子吸收分光法 光度法 6.8.2 分析仪器
分析内容与检测设在综合楼内,设有试样室、分析室、天平室、试剂室等。主要分析仪器有分光光度仪、火焰光度计、酸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精密天平等。
7、环境保护
7.1 工程拟建处环境现状
拟建项目位于桃江县高桥乡龙官桥村。拟建厂区周围为低矮山丘,海拔一般为80~200m。目前该地没有大型企业,厂区周围原生大所环境质量良好。经环保部门监测,大气污染物SO2、NOx和TSP的任意次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符合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厂区附近小溪河水水质各项主要理化指标均符合农灌水一至二类各项水质标准。
7.2 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78-1996);
(5)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9078-1996); (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1990); (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1993;
(8)《危险固体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1996。
7.3 主要污染、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五氧化二钒生产为一个”三废”俱全的项目,为了使该项目对环境友好,本项目设计时除采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外,还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环境治理,环境治理这一块的资金投入量大约占到了固定资产投入的23%。本工程的主要污染及治理分述如下。
- - 27
7.3.1废气
废气主要来源于焙烧平窑、脱氨炉及破碎筛分系统。焙烧平窑产生的废气温度高,由于采用了无盐氧化焙烧新技术,烟气中不含HCl、Cl2等有毒气体,由于加入钙盐的固硫作用,进入烟气中的SO2减少大半,也就大大减轻了烟气治理难度,从而使废气达标排放有了保证。烟气治理流程为:沉降室—→一级旋风除尘器—→二级旋风除尘器—→一级麻石水膜除尘器(水洗)—→二级麻石水膜除尘器(碱洗)—→80米爬山烟道达标排放。经处理后烟气成分见表7-1。
脱氨炉下料口排出的含氨气、水蒸气废气、气量~1200Nm3/h,经淋洗后达标排放,淋洗液进行中和处理。在破碎分级等扬尘较大处,采取加强密闭,用塑料墓帘挡住进料口冒出的灰尘,出料口则设软布溜槽,以减轻粉尘飞扬。
表7-1 排放烟气成分表
烟气 成分 % 治理 效果 N2 70.87 O2 9.42 CO2 13.26 H2O 6.45 HCl 无 Cl2 无 SO2 尘 250mg/Nm3 15mg/Nm3 达标 达标 7.3.2废水
本工程总排水量为462m3/d,其中生活污水35 m3/d,工业废水427m3/d。
7.3.2.1 生活污水的处理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等,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放。
7.3.2.2 工业废水的走向与处理
(1) 平窑焙烧烟气湿法收尘后废水。该废水的主要成分是平窑焙烧烟气中的含钒粉尘,该部分废水进入调浆工序。
(2) 酸浸分离所得渣中还含有少量的钒,这部分钒必须冲水回收,
- - 28
所得的冲渣水含钒≤0.1g/L,PH值在4左右。拟在残渣坝下修建四个沉水池,这些废水大部分返回酸浸工序;不返回酸浸工序的废水,采用石灰中和后部分返回调浆工序,部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3) 在萃取、反萃以及沉钒过程中会产生含氨氮废水,同时还会有不可再生的萃取剂,这部分废水进入氨氮废水处理站处理。氨氮废水处理站采用的处理方法为先吹脱法处理,后采用折点氯化法处理吹脱后废水。
① 空气吹脱法。其工艺流程见图7-1。本工程用石灰乳将废水的PH值提高到9~10左右,水经氨吹脱塔,通过CO2使生成的CaCO3沉淀下来,并使PH值下降(再碳酸化),沉淀经脱水后回收,CaO和CO2可以重复使用,残留污泥送渣场。本工程废水的吹脱实施过程中,除了用石灰乳将废水PH调到9~10外,还要使废水温度在40度以上,吹脱时间为20h;另外吹脱出来的氨还要进入氨吸收塔吸收。本工艺可使废水中的氨氮含量降低80%,吹脱后废水再用折点氯化法处理。
空气+NH3(回收)
含氨废水 调节PH值 沉淀
污 氨吹脱 石灰乳 泥 空气 再碳酸化 沉淀 处理水 石 灰 回 收 污泥 CO2 图7-1 氨空气吹脱法工艺流程
② 折点氯化法。该方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投入污水中,将废水中氨氮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本工程用次氯酸钠处理,Cl/N(质
- - 29
量比)比控制在8~9:1,次氯酸钠投入20min后过程完成。折点氯化法处理后的尾水中氨氮含量低于15mg/L,达到排放标准。
7.3.3固体废物
废渣主要为酸浸后的浸出渣,中和渣及吸收塔沉淀渣。 (1) 废渣的堆场处理
在项目建厂选址时即考虑了废渣堆场的选址。在厂址南边即有一山凹,可建坝筑库,将废渣堆埋于渣场,并经专业设计,一并解决渗漏液的问题。
(2) 废渣的综合利用 ①废渣的活性特征。
废渣是以SiO2和Al2O3为主要成分的硅铝质材料,而且以玻璃体的形态存在。
凡能在常温和有水条件下与Ca(OH)2发生化学反应的硅铝质材料一般均称为火山灰材料。废渣就具有这种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可称为火山灰反应性,通常简称为活性。
②废渣的活性原理
废渣的主要活性反应,是与水泥熟料水化生成的Ca(OH)2反应生成硅酸钙结晶(xCaO·SiO2·nH2O)反应过程如下:SiO2+x Ca(OH)2+(n-x)H2O=xCaO·SiO2·nH2O
除上述反应外,废渣还与其他的水化产物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二次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结晶。其反应过程如下:
(1.5~2.0)CaO·SiO2·aq+SiO2=(0.8~1.5)CaO·SiO2·aq 3CaO·Al2O3·6H2O+SiO2+mH2O=
xCaO·SiO2·mH2O+yCaO·Al2O3·nH2O x≤2,y≤3 Al2O3+xCa(OH)2+mH2O=xCaO·Al2O3·nH2O x≤3
- - 30
3Ca(OH)2+Al2O3+2SiO2+mH2O=3CaO·Al2O3·2SiO2·nH2O 上述反应的水化产物与水泥熟料的水化产物基本相同。因此,废渣的水化性能和水泥是一致的。所以,废渣在活性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可起到和水泥相同的胶结作用。
③废渣的综合利用。由于废渣具有上述特征和原理,公司计划充分利用废渣作为原料,生产轻型免烧墙体砖、瓦等建材产品,使资源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目前公司已将桃江县桃花江镇第六砖厂整体收购(附协议书),面积为106亩,准备以本项目的废渣作原料,兴办一个大型的建筑材料厂(其项目资料另行申报)。
7.3.4噪声
本工程主要的噪声源有鼓风机、渣泵、破碎机等,噪声强度75~95dB(A).风机管道安装消声器,增设隔音室等隔声、及声及减震措施进行噪声治理,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使工作场地噪声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的要求
7.4 环境管理、检测及厂区绿化
本工程设环保科,在主管生产副总直接领导下专管环保工作。厂长、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为管辖区域第一环保管理者。环保科的主要职能为技术管理、现场监察、监测。环保工作人员共5人。
环保监测站具备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的监测能力,负责开展全厂的监测项目。
为了美化环境,将对厂前区、厂区周围及车间道路两旁进行合理绿化,选择既适合当地气候,又具抗污性的阔叶树种及花草。不仅可以美化厂区环境,又能起到防尘降噪作用。适合本地栽种对防尘有利的植物有夹竹桃、山茶、栀子、冬青、梧桐、皂荚、臭椿等,抗性较强的有樟树、桧柏、桃、李、泡桐等。初步设想是:厂前区建设花坛、
- - 31
花卉,适当点缀常青乔木,厂区四周及车间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并培植花卉,广植草皮,美化工厂。
7.5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本工程的总投资900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7106.2万元,流动资金投入1900万元,环境保护方面的1605万元,占22.59%的固定资产投入。环保投资的分项估算见表7-2.
表7-2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项目 投资(万元) 建筑(包括烟囱、渣场与污水处理) 670 处理设备 480 安装 155 绿化及环评 总计 300 1605 8、节能 8.1 概述 8.1.1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 (2)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7】7号令); (3)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产品能耗指标» (YS/T128-1992); (4) «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工业炉能耗指标»(YS/T128-1992)。
8.1.2项目用能特点及节能原则
能源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合理利用能源,不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而且是一个重大国策问题,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能耗较高的行业,主要用的能源为煤,电、重油等,节能对本项目的建设生产有重要意义。本设计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能源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国家和有色金属工业节能设计的技术规定,精心设计,为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的节能条件。
- - 32
8.2 节能措施
(1) 采用先进的工艺生产流程
本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石煤提钒工艺,回收率高,余热利用率高。焙烧炉内温度为820摄氏度以上,余热含量约8×106 KJ/h;出口烟气温度在700摄氏度以上,工程采用蓄热燃烧技术来对这部分热量进行回收,通过余热利用装置产出蒸汽提供给湿法系统使用,省掉了锅炉房。
(2) 选用性能可靠的节能设备
本设计选用性能可靠的节能设备、电器、灯具等,以求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
(3) 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使用循环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本工程水循环利用及复用利用率为67.1%
(4) 电力节能措施
①配电所车间变电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电缆按经济电流密度选用,以减少线路损耗。
②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和其它节能型电器产品,降低电气损耗。
9、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设施 9.1 劳动安全卫生 9.1.1 设计标准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项目投产后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本项目主要按下列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劳动安全与卫生设计。
(1) «有色冶金工厂安全技术规程»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7年6月);
- - 33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 «采用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8); (4) «有色金属冶炼厂电力设计规范»(YS5002-96); (5)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J50034-92); (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122-88);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8)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9)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50057-94)(2000年版); (11)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87); (12)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1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93); (14)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93); (15)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93); (16)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053.4-83)。
9.1.2
职工危险因素及其影响
本项目采用无氯化钠平窑焙烧-逆流水浸-酸浸一萃取提钒新工艺,根据生产过程和设备特点,本项目职业危险因素及其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点:
(1) 烟气:焙烧炉、脱氨炉以及热焙砂调浆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偶有少量外溢。
(2) 粉尘:物料破碎及筛分过程,物料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粉尘。 (3) 辐射热:焙烧炉、脱氨炉等高温设备以及培沙等的转运过程都产生辐射热。
(3) 电击:高低电气压设备及线路的某些部位有可能漏电或被人
- - 34
体接触而产生电击事故。雷击也会发生伤亡事故。
(4) 噪声:噪声使人焦躁,注意力不集中,球磨机,鼓风机,水泵等设备会产生噪声。
(5) 机械伤害:各运转设备的外露部分存在伤人的危险。 (6) 酸灼伤:酸对人体存在的灼伤危险。
(7) 车间各梯子,平台、楼面边缘有可能产生人体或重物跌落造成伤亡事故。
(8) «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所列其它职业危害与有害因素。
对上述各种因素,设计将采取针对性的、充分的安全劳动卫生防范措施,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9.1.3 主要防范措施 9.1.3.1 安全防范措施
根据规范,规程和标准,本项目从工艺设计,总平面布置,建筑设计、通风、电力设计等方面保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1) 工艺设计
采用安全可靠的新工艺、新设备,车间内生产按工艺流程顺流布置,生产线不发生交叉,物料采用稳妥的方式运输;车间内做到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
(2) 总平面布置
厂区道路设计主干道宽~7.0m,道路交叉口保持良好的视线,架空管线桥净空不少于5m,厂区内建筑物间距大于10m,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不少于7m。
(3)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除满足工艺要求外,尽量改善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全
- - 35
面考虑车间的采光,通风、保暖隔热、隔声、防水、防腐等要求,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厂房安全出口的数目除符合规定要求外,不应少于两个;安全疏散距离应根据厂房生成类别确定;生产车间采光等级一般为Ⅳ、Ⅴ级。采光窗口的总透光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为1/8~1/10;主要采用自然通风;有隔声要求的房间设隔声室或在旁设置隔声障壁,值班室等位置应远离噪声源或设置隔声值班室;震动较大的设备基础与厂房脱开。
(4) 通风
在浸出槽、破碎、分级等场地设置通风除尘设施,在高温区设置降温风机,在办公室及控制室设置分体式立柜空调机组。
(5) 电力设计
设计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全厂供电系统的控制,保护、监控和管理等功能,配电装置及变压器的配置均满足相应的安全净距,电器装置外壳、金属构架、电缆及电缆头的外皮及电缆保护管、变压器的中性点均可靠接地,厂区建筑可按三级防雷建筑物设计,根据生产操作对照明质量的要求和车间的环境特点配置电器照明,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确定不同场所的照度标准,根据不同场所要求设置正常照明、应急照明。有特别照度要求的场所设置局部照明,高大厂房采用混光灯具,一般厂房采用普通工厂灯具,配电室,控制室、值班室等采用荧光灯具。
(6) 落实有关意见,要求与建议。
在设计中全面落实«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9.1.3.2 卫生防范措施
影响劳动卫生的主要因素是烟气,粉尘、高温辐射和噪声。本设
- - 36
计除改善设备的设计和合理进行车间配置外,还注意到总平面布置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合理性;并加强建筑设计在通风采光方面的措施;采用了全面的,完善的通风设施来消除粉尘和外逸烟气的危害,采取了消声和隔声措施减弱设备的噪声。
各车间设有工人操作室、休息和更衣室,各室配置空调或电风扇。
9.1.3.3 预期效果
本设计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所采取的措施也是行之有效的,根据类似企业的实践经验,本工程建设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的基本条件是完全具备的。
要保证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符合要求,除在设计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外,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建立必须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对生产设施的检修,维护,及时根除隐患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与酸接触的岗位,操作人员要佩戴好劳保用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实现文明生产。
9.2 消防设施 9.2.1 消防给水
(1) 消防用水量:生产场地按按同时发生火灾一处,室外消防流量为35L/s,室内消防流量为10L/s,火灾历时按2h计,则消防用水量252m3。
(2) 消防水源:消防用水贮存在生产调节水池中。
(3) 消防给水系统:按有关消防规范规定,在厂区生产,消防给水网的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火栓,主要车间内设室内消火栓。
9.2.2建筑物
工程各厂房及辅助房屋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或砖混结构,耐火等级
- - 37
为二级。
各厂房辅助房屋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措施,按照工艺配置要求、各厂房的面积及层数,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的要求进行设计。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的要求,建筑物设置足够数量的CO2、C11干粉、泡沫灭火器。各建筑物的通道口都设置诱导应急灯,以供消防疏导。
9.2.3总平面消防设计
工业场地根据功能分为四个区,即厂前区、辅助设施区、火法生产区和湿法生产区。各区内建构、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一般按一级耐火等级厂房的防火间距10m进行设计,个别地方按成组布局考虑。各功能区四周都有环形道路,道路与建筑物间的间距不小于7m。
9.2.4 电气消防
(1) 根据国家有关规程规范配置电气消防系统。 (2) 配电所开关柜采用真空断路器,实现无油化。 (3) 车间变电所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图集88D2设计设防。 (4) 变压器室按照一级建筑物耐火等级,配电室按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设计,并配备适当的消防灭火器材。
10、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10.1 组织机构
项目由湖南省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和建设。公司按照《公司法》成立,组建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生产经营日常组织机构。具体可按图10-1的机构设置。
- - 38
总经理 财务总监 常务副总 营销副总 质量副总 财务部 行政部 后勤部 人事部 销售部 市场部 采购部 质管部 仓储部 生产部 图10-1 桃江金玉阳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组织机构
10.2 劳动定员与劳动生产率 10.2.1 工作制度
项目投产后实行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00d,生产工人每天工作3班,每班8h;采矿人员每天工作1班,每班8h。
10.2.2 劳动定员
项目投产后,企业在册人员总数为206人,其中生产工人176人,管理技术人员30人。劳动定员综合见表10-1。
表10-1 劳动定员综合表 序号 1 2 3 部门 采矿人员 火法车间 原料制备 平窑焙烧 拖球 破碎 湿法车间 合计 20 78 21 33 12 12 72 工人 18 72 18 30 12 12 60 管理技术人员 2 6 3 3 12 - - 39
4 5 6 7 浸出 萃取与反萃 沉钒 煅烧 化验环保 水电及维修 后勤 公司管理及其他 合计 21 21 15 15 7 7 7 15 206 18 18 12 12 6 6 6 8 176 3 3 3 3 1 1 1 7 30 10.2.3 劳动生产率
经计算,达产后企业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为4.85t∕人·a,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为5.68 t/人·a;企业全员货币劳动生产率为67.9万元∕人·a,工人货币劳动生产率为79.52万元∕人·a(五氧化二钒的平均市场售价取14万元/t)。
10.3 工资及福利
参照当地工资水平,本设计确定工人平均工资水平为1.20万元∕人·a,管理及技术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为3万元∕人·a,工资总额为301.2万元∕a;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额度为42.168万元∕a。
10.4 职工培训
本项目为新建企业,因此投产前有必要进行职工培训。按照“全员培训,突出重点”的方针,重点做好管理及技术人员和班组长、主要操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职工应能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处理生产中遇到的一般问题,以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生产。
- - 40
11、项目实施进度
为了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确保工程质量,必须编制好施工计划,搞好施工安全。实施计划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则是:总体控制、合理安排、严格管理、科学实施,确保项目按期投产。
根据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安排实施进度,详见表11-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初步定为一年,但为了项目的尽快投产,可适当缩短相应部分的时间。进度表中部分进度安排有重叠,需要各方加强科学调度,协调解决。
表11-1 项目进度计划表
进度 项目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 审批 二、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三、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 四、试生产验收 五、正常生产 2008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 编制依据
(1) 土建工程参照当地类似工程造价指标;
(2) 设备及安装工程采用原有色总公司《机械设备与安装工程扩大指标》及配套费率进行估算;
(3) 设备价格:国产设备按现行出厂价;
(4) 设备运杂费按原有色总公司(93)中色技字第0233号文件规定,国产设备以设备原价的7%计取;
- - 41
(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原有色总公司《有色工业建设其它费用和预算定额指标》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定额经调整后计取。
12.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7106.2万元,其中建设工程为2070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为3450万元,其他费用为1586.2万元(含预备费和基建期利息等)。投资估算详见表12-1。
按投资构成划分的投资分析见表12-2,按生产用途划分的投资分析见表12-3。
12.3 流动资金估算
采用分项估算法估算,项目维持正常生产需流动资金1900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详见表12-4。
12.4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900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7106.2万元流动资金为1900万元。
12.5 资金筹措与投资使用计划
本项目拟为中外合资企业,由中外双方投资,具体双方出资比例另见文件规定,只需要少量的银行贷款。本项目建设期1年,试产期三个月,即一年三个月后可正式投产并达到正常生产规模。具体投资使用计划见表12-5。
表12-1 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编号 1 工程及费用 名称 主要生产工程费用 估算价值 建筑 设备 安装 745 1630 255 365 850 - - 42
工器具 其他 总值 2630 占总值% 37.01 1.1 火法车间 125 1.2 湿法车间(含脱氨) 2 辅助工程费用 380 780 130 1180 400 300 40 30 30 60 300 20 330 76.2 2490 400 1180 330 76.2 35.04 5.63 16.61 4. 1.07 100 1085 1085 320 80 65 120 670 150 240 240 40 75 450 480 40 160 140 60 95 155 10 2.1 总图运输综合 2.2 给排水工程综合 2.3 地面供配电工程综合 2.4 “三废”处理 2.5 其它辅助工程 3 4 行政管理及服务性工程 办公楼综合 1+2+3 其它费用 2070 2875 575 4.1 土地征收费 4.2 绿化及环评费 4.3 业主管理费 4.4 工程保险费 4.5 生产人员培训费 4.6 联合试运转费 4.7 试验、设计、监理费 4.8 生产工器费 5 6 工程预备费 建设期贷款利息 工程造价 2070 2875 575 1586.2 7106.2 表12-2 按投资构成划分投资分析 单位:万元
序号 1 2 3 4 5 项目名称 建筑 设备 安装 其它 估算总值 投资额 2070 2875 575 1586.2 7106.2 占总值% 29.13 40.46 8.09 22.32 100.00 - - 43
表12-3 按生产用途划分投资分析 单位:万元 序号 1 2 3 4 5 项目名称 工程费用 其它费用 预备费 基建期贷款利息 估算总值 投资额 5520 1180 330 76.2 2682.63 占总值% 77.68 16.61 4. 1.07 100.00 表12-4 流动资金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一 1 2 2.1 2.2 2.3 2.4 3 二 1 三 项目 生产负荷(%) 流动资产 应收帐款 存货 原材料 备品备件 在产品 产成品 现金 流动负荷 应付帐款 流动资金 周转次数 (次/年) 12 12 3 24 24 24 12 2~16 100 2512.6 1166.67 1182.01 310.38 50.8 358.07 377.26 85.55 448.68 448.68 1900 表12-5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一 1 2 二 1 2 三 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 贷款 企业自筹 其中:建设期利息 流动资金 银行贷款 企业自筹 合计 建设期 第1年 7106.2 1341.31 57. 76.2 7106.2 - - 44
生产期 第2年 1900 950 950 1900 合计 7106.2 1341.31 57. 76.2 1900 950 950 9006.2 13、成本费用 13.1 估算原则与依据
本报告以项目最终产品—五氧化二钒为计算对象,成本费用编制范围包括从接受原料开始,到产出成品,以及实现销售这一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该产品成本费用为含税()的成本费用。 (1) 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计算中采用的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参照市场现行价确定。其中水价由生产过程中泵站的经营费用和部分软化水处理费用组成,综合平均按1.1元/t计算。
(2) 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递延资产摊销
项目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15a来计算平均值,15a后的残值为5%。 (3) 固定资产修理费率 综合修理费率为4.0%。 (4) 职工工资与福利
根据建设单位的意见,本项目的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000元/人·a,根据《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职工福利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提。 (5)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包括:总厂经费(按计税工资总额的2%计提)、职工教育经费(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5 %计提)、劳动保险费(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5%计提)、待业保险费、咨询费、审计费、排污费、绿化费、技术开发费、税金、土地使用费、业务招待费等。
上述管理费用中科目多,且有些费用所占比重也很小,因此不一一计算,有规定的按规定计算,没有规定的参照同类型企业统计资料
- - 45
进行选取。
管理费用中还包括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费,本报告计算所采用的管理费为销售收入的2%。。 (6) 销售费用与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3%估算,财务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计算,计算时视为当年产品全部卖完。
13.2 成本费用估算
项目产品制造成本明细计算详见表13-1。
经计算,项目达产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6932.73万元/a,其中制造成本为5952.73万元/a、管理费用为280万元/a、销售费用为420万元/a、财务费用为280万元/a。单位产品制造成本为59527.27元/t。 表13-1 制造成本计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1 项目 原辅材料 含钒矿石 纯碱 重钙粉 A添加剂 硫酸 氯化铵 氨水 萃取剂 煤油 开炉用柴油 其他(包装等) 燃料及动力 生产用电 单位 t t t t t t t t t t K-Kwh 单价(元/t) 30 2400 200 2500 800 2000 1000 31000 3500 3200 598.29 单耗 110 8 12 3 2 1.2 0.26 0.02 0.3 0.05 15808 总耗 110000 8000 12000 3000 2000 1200 260 20 300 50 15808 单位成本(元/t) 39490 3300 19200 2400 7500 1600 2400 260 620 1050 160 1000 9218.45 总成本 (万元) 3949 330 1920 240 750 160 240 26 62 105 16 100 921.85 - - 46
2 四 五 六 薪水 工资及福利 制造费用 其中:折旧费 修理费 制造成本 t 元/人·a 1.1 16669 119.7 119700 206 131.67 3343.8 7343.35 4500.76 2842.58 59527.27 13.17 334.4 734.34 450.08 284.26 5952.73 14、财务分析
本项目财务分析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和《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经济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14.1 投益估算 14.1.1 销售收入
项目生产规模为1000t/a片状五氧化二钒。参照近年来国内市场行情及价格走势,确定产品的价格为14万元/t(含税)。项目达产年平均销售收入为1000×14=14000万元/a。
14.1.2 销售税金及附加
项目应缴纳的销售税金及附加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产品率为17%,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分别按的7%和3%计征。
经计算项目达产年平均应缴纳的为918.058万元/a(不计入损益),城建税为63.334万元/a,教育费附加27.572万元/a 这三项税金共1008.96元/a。
14.1.3 利润及分配
(1) 项目达产年平均利润=年销售收入﹣年生产总成本﹣税金 =14000 ﹣ 6932.73 ﹣ 1008.96 =6058.31
- - 47
(2) 企业所得税 = 6058.31×33%=1999.24 (3) 税后净利润 = 6058.31﹣1999.24= 4059.07
上述计算表明,项目达产年平均利润总额为6058.31万元/a,缴纳所得税为1999.24万元/a(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税后净利润为4059.07万元/a,公益金、公积金分别按税后利润的5%和10%计取,额度分别为202.95万元/a和405.91万元/a,达产年平均未分配利润为3450.21万元/a。
14.2 盈利能力分析 14.2.1 经济评价静态指标
成本利润率:年利润÷总成本=6058.31÷6932.73=87.39%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投资=6058.31÷9006.2=67.27%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投资=(6058.31+1008.96)÷9006.2=78.47%
14.2.2 静态投资收益率
静态投资收益率=(净利+折旧)÷总投资 =(4059.07+450.08)÷9006.2 =50.07%
该结果表明,静态投资收益率是标准收益率10%的5倍以上,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14.2.3 投资返本期(T)
投资返本期=固定资产投资÷年净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利润+折旧) =7106.2÷(6058.31+450.08) ≈1.1(年)
即固定资产返本期为1年零1个月。
- - 48
14.3不确定性分析
本项目的银行贷款额度小,为2291.31,只有总投资额的25.4%,并且项目达产后的年平均未分配利润为3450.21万元,大于银行贷款树木,表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当然,为了使项目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企业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 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使产品售价提高; 2. 抓好内部生产管理,降低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避免浪费,减少不必要地开支,以降低成本。
14.4 综合评价
(1) 本项目采用平窑无氯钠盐焙烧大规模生产,工艺先进,污染小,环保治理易达标;
(2) 使桃江县丰富的钒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促进当地工业和经济地发展;
(3) 项目建成后,除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① 本项目投资运营后,将解决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对当地
山多田少,经济不够发达的现状将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② 大大促进国家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
(4) 综上所述,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投产后,不仅可以提供多个就业岗位,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的税收,促进地方经济腾飞。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批准,大力支持,使此项目尽快实施。
- - 49
15、结论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钢铁产量的剧增以及对特种钢需求量的加大,我国钒的消费量呈不断上扬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钒资源,来建设本项目,不仅可使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对当地的脱贫致富、增加就业、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从生产规模、工艺设备、实施条件等方面分析,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也符合该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及一系列方针。
(3)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采用的基础资料可靠,符合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实施的《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和本部门本行业的具体要求;
(4) 项目选址桃江县高桥乡龙官桥村,厂址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方便。厂址周围2km范围内无居住人群,环境敏感程度低,且周边区域无大规模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工程选址不违反相关规划。
(5) 在全面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规范建设渣场和生态环境补偿等控制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合理可行;本项目,符合国家对环保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6) 本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先进、可靠而实用的;节能效果显著,原料、燃料及动力来源可靠;
(7) 本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投资回收期短;
(8) 在本项目的实施、以后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及相关新产品的开发方面,有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单位——中南大学;
由上可见,无论是在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体现,还是在技术力量的支持方面,本项目都是可行的。因此,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批准该项目,早日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和本地区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 - 50
附件清单
附件1:桃江金玉阳光矿业有限开发公司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附件2:桃江县发改局对本项目的批复文件复印件 附件3:桃江金玉阳光矿业有限开发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件4:矾矿成分检测报告复印件 附件5:五氧化二钒工艺流程图
附件6:益阳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复印件附件7:整体平面规划图附件8:可行性报告编制委托书
- 5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