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岭 回 中 新 授 课 导 学 练 案
课题:1、 十月 周案序: 总案序: 签字: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二月;掌握十月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学习列宁的首创精神。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标:懂得十月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十月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二、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与要求:
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与要求:(要求以具体的题目呈现,并体现出分层) A.认真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把重点标注出来。
B.认真完成下列问题,不会的标注出来,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1、列举二月的时间、领导阶级、结果,二月后,出现了什么局面? 2、列举十月的时间、领导者。
3、列表比较二月和十月的内容
2、记忆:十月的历史意义.
C.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请初步构建本课知识框架。 D.“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预习后,你还有哪些困惑,请你说出来。
三、教学过程
出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导师,他是谁呢?(生答:列宁)。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导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十月。 导语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复备情况记录 1
环节一: 小组长组织检查本小组预习情况,不会的互相帮助,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小组长记下来,留待班内合作时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时间:3 分钟 ) 反馈预习 环节二: (时间:5分钟 ) 一、二月 时间: 领导阶级: 结果: 师提出问题:二月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二月后发生的。那么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二月爆发于何时,结果如何?后出现了什么局面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第一段。以小组合作展示为主,不是本课重点,知道即可。 展示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师问: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什么? 生答:列宁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师总结:显然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正是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 师:出示《比得格勒十月武装》图。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看课本。 时间:1917年11月 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主要参加者:工人、士兵 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取得了胜利。 资产阶级临时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那么此时的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呢?试比较它和资产阶级临时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 生回答:主要有五点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2 环节三: (时间:5分钟 ) 二、十月社会主义的胜利 1、彼得格勒武装 2、苏维埃的建立 苏维埃采取的措施 环节四: (时间:5分钟 ) 十月的历史意义 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 让学生齐声朗诵课文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史料:P5说:“十月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史: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呢? 生答:李大钊。 学生一起回忆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党成立的背景。 爆发之前,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的结果是产生了课堂小结 两个并存的局面,但政权却被资产阶级临时反动政权所掌握。在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四、板书设计:
二月:时间、领导阶级、结果 十月 时间、领导阶级、领导者、采取的措施 十月 十月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五、课堂知识诊断: 六、作业设计:
复习作业:《同步训练》材料题;预习作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预习题 选做题:简述十月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