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开展2012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寒假实践报告工作

关于开展2012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寒假实践报告工作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关于开展2012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为继续发扬我校“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实践中发展”的优良传统,为拓展广大青年在校学生实践认知能力,引导青年学生以纪念中国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在实践中学党史、知党情,深入了解国情省情,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为辽宁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做贡献。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号召,认真贯彻全会的精神。同时,按照 “两课”理论教学应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要求,组织安排寒假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中国党的光辉历史,深切体会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而努力奋斗;贯彻落实总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

二、活动主题及内容

抓住纪念建党90周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等重要契机,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宣讲、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活动。

1、开展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相关调研。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发展的相关调研,反映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文化的现状问

1

题。同时亦可开展相关文化改革宣讲活动,到人民群众中去,向人民群众学习,把文化改革同人民群众相联系,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

2、“十二五”规划宣讲服务团。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广阔天地,考察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切身感受“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举措,发挥统一思想、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动员学生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为基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社会管理改进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为我省“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做贡献。

3、“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服务团。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学生开展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在寻访、考察过程中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4、“沈阳市农民工子女思想状况、需求状况、发展状况”大调研活动。组建沈阳市农民工子女发展状况调研团,深入农民工子女聚集的场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沈阳市农民工子女的思想状况、需求状况和发展状况,在获得详实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调查研究报告,为加快推进共青团工作转型、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奠定基础。

5、深入开展党史宣讲活动。组建“党史我来讲”宣讲团,走进企业、社区和农村,宣传党在、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足迹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党、认同党、热爱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对党的感情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

2

6、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大中专“‘三下乡’志愿服务团”,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知识水平,开展科技支农、科普宣传、法律援助、文艺演出、义务支教和义务就诊等活动,把对党的热爱转化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活动组织

1.社会实践以个人和团队(人数不得超过六人)开展为主,就近就便,也可以以返乡小分队、课题组等形式统一开展活动,每位同学应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活动内容开展社会实践。

2.活动成果以实践报告、论文、照片、DV、心得体会等方式体现,鼓励学生多拍照片和视频。

3.注重做好校内外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提高宣传意识,加强与当地媒体联系。

四、表彰与要求 (一)报告要求

1.各班级团支部要广泛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发动,切实有效地组织发动同学们参加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2.各个班级团支部要加强安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守法规,确保参加社会实践安全。

3.每份暑假实践报告要符合格式(见附件一),严禁抄袭。原则上调研报告要在1500字以上。

4.开学后,各班级统一上交实践报告于本院实践部,本院分团委实践部会进行初步的评审实践报告工作,并进一步进行校里评优,学校及学院将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

(二)优秀实践报告评比标准 1.校优秀实践个人评比标准

(1)实践报告内容真实,不得抄袭或上网下载,不合格者一律重写。

3

(2)实践报告主题鲜明,贴近社会,有一定的实践和教育意义。 (3)实践报告要有足够的单位的证明及照片、录像等影音资料。

(4)实践报告要理论联系实际,对社会发展和自我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 (5)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数量占本学院总人数的3%。 2.校优秀实践团队评比标准

(1)实践团队报告内容真实,不得抄袭或上网下载。 (2)实践调研报告具有现实意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报告要有足够的单位的证明及照片、录像等影音资料。

(4)实践报告要理论联系实际,对社会发展和自我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 (5)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数量占本学院团队总数的3%。 3.校优秀实践团支部评比标准

(1)班级实践报告全部上交,整体质量较高。

(2)班级对实践部工作持积极态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其实践委员配合实践部工作。

(3)班级集体思想积极,整体团结向上。 (三)奖励制度

1. 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及团队者 4分

2.获得校实践先进个人、先进实践团队、先进团支部、院实践个人给予奖状

附件1: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写作要求

一、 写作格式

1.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报告》;可以用双标题,正题为新闻式标题,副题为公文式标题。

2.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过渡到正文。

3.正文:实践者根据学校要求和自己所要报告的内容,例如:活动内容,调查资料,调查结果,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重点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4

4.结语:可以写出实践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感言、批评或者建议。 二、版式要求

1.正文章节采用三级标题排序。一级标题形如一、二、三排序;二级标题(一)、(二)、(三)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2、3排序。

2.字号装帧要求。主标题3号字黑体,居中;副标题小4号黑体,居中;论文内各标题小4号黑体;正文宋体5号字。

3.封皮内容包括实践报告标题、学院、班级及姓名。

附件2:寒假社会实践调研题目

党建:

1.党员、干部先进事迹调查 2.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3.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教育:

1.近年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2.近年来百姓对孩子高考态度的变迁 3.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4.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研究 5.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6.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经济:

1. ××省外资企业发展状况调查 2.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调查

3.从对民营企业家的调查分析看成才之路的曲折性 4.科学发展观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的调查研究

5

5.我国改革伟大事件的典型调查

6.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薪酬情况的调查研究 7.家政服务业发展调查研究 法律:

1.法律援助的实践

2.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和权益保护状况研究 3.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4.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

5.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6.农村基层法制建设

7.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社会:

1.农村文化建设调查 2.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3.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研 4.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5.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6.物价波动对农村生产和生活现状的影响 7.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及的效果 8.构建和谐社区的路径

9.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0.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1.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13.城乡居民住房问题调查研究

6

14.物价上涨对所在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调查 15.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6.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查

17.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18.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研

19.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青年研究: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2.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 3.国企青年职工发展成才调研 4.青年流动现象研究

5.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6.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与帮扶机制研究 7.有关青少年消费行为与心理的调查报告 8.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就业创业:

1. 金融危机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调查研究 2.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调查

3.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心理,就业要求与就业状况调查 4.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调查 5.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 6.当代大学生就业与诚信的调查研究 7.影响与制约大学生就业力的主要因素 8.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研与分析 9.××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研究

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