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复习人民币的面值和单位,同单位人民币之间的互换及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知识迁移,继续认识面值是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

2、会进行同单位人民币互换,会进行求总价和找钱的计算和购物活动。 3、在换币、付币、找钱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元与元、角与角间互换。 【教学难点】在购物活动中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购物活动的形式,寓教于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商品卡,课前前置性探究作业----小小银行换币

活动,填写好相应表格。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复习引入。

1、同学们, 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2、小朋友回答得真不错。你是怎么认的?

【设计意图】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普遍都有较多相关的生活经验。复

习旧知识,能很快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1

二、自主认识50元与100元的人民币。 1、那这张你认识吗? 2、出示50元人民币 3、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生描述50元人民币的特征。 5、出示100元人民币。 6、接下来这张呢,你认识吗?

7、我们在认识人民币时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

8、数字和单位。

9、对了。我们在辨别人民币的面值时,关键是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 10、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不但有不同的面值,而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还有一些有趣的关系呢。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由于问题的提出,导出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顺利地过渡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

三、教学人民币元与元之间的互换

1、请学生们拿出前置性探究作业说一说,他们之间可以怎样互换。(出示表格,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课前,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小面额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一些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小小银行换币活动(该换多少张?圈一圈、填一填)

2

一张5元可以换5张一元。

师课件演示5元=1元+1元+1元+1元+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十张1元。

师课件演示10元=1元+1元+1元+1元+1元+1元+1元+1元+1元+1元 一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 师课件演示20元=10元+10元

【设计意图】结合人民币的互换,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2、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面值是100元、50元、10元的人民币他们之间可以怎样互换。(请同学们拿出样币和同桌试着找一找,把你们换的方法填在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练习纸上。) 练习纸上内容:

1张50元能换( )张10元 1张100元能换( )张10元 1张100元能换( )张50元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你们都有哪些换法?请派代表上台展示。 (小组代表在实物平台上展示填好后的练习纸)

孩子们真了不起,在小组里找到了那么多的方法, 你们知道人民币有什么用吗?

用钱能买来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东西,可有的小朋友却把钱一分一分、一角一角的存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3

四、练习。

刚才同学们学了那么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想去快乐商店购物吗? 那必须闯过三关。有信心吗? 第一关:练习十二第1题。 第二关:做一做第1题。 第三关:做一做第2题。

五、快乐商店。(购物付钱)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所学的知识,连闯了三道难关,成功进入了快乐商店。 【设计意图】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六、总结。

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1张5元能换( )张1元 1张10元能换( )张1元 1张20元能换( )张10元

1张50元能换( )张10元

1张100元能换( )张10元 1张100元能换( )张50元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概括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4

突出重点。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