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 史 模 拟 试 卷
说明:1、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
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 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秦的“政制”主要是指 A.郡县制
B.集权制
C.分封制
D.封建等级制
4.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5.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第1页(共6页)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历史模拟试题
6.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
A.文明初露曙光 C.繁荣与开放
B.奔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7.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
A.高僧鉴真出使日本 C.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B.戚继光抗击倭寇 D.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8.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一项英雄业绩,下列事件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①戚继光抗倭 A.①②
②郑成功收复 B.①②③
③郑和下西洋 C.①②④
④雅克萨之战
D.①②③④
9.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1.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 战争时期,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山东和陕北)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C.百万雄师过大江
B.进行三大战役 D.挺进大西南
13.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与这一情景出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实行了改革开放
B.加入了人民公社 第2页(共6页)
历史模拟试题
C.进行了土地改革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一运动中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 D.农业合作社
15.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C.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上海 D.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16.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万隆会议的成功 C.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7.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关于金字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埃及国王法老的宫殿 B.古埃及人相信灵魂的见证 C.古埃及统治的象征
D.修建金字塔付出了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8.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性”,否定“神权”,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在
A.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B.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C.大主教成为封建势力精神统治的堡垒 D.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19. 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瓦特转动世界”是指
A.研制汽车
B.发明电灯
C.改良蒸汽机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0. 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法国,在18世纪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这场争夺实质反映了
历史模拟试题 第3页(共6页)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D.英国海军力量优势的胜利
C.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21.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C.希特勒上台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2. 1921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这一“新”在何处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国家干预经济
D.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C.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无的发展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的推动 C.原有经济技术基础较好
B.马歇尔计划援助得力 D.国家对经济加强
24.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这主要反映了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C.世界经济日益区域化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和平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25. 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你知道我国“神舟十号”主要是体现了
A.第一次科技 C.第三次科技
成果的实际运用。
B.第二次科技 D.第四次科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 (13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 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
材料三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沙皇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历史模拟试题 第4页(共6页)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法律文件?它们的颁布都有利于哪个阶级统治?(3分)
(2) 材料三中的“改革”发生在哪一年?(1分)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材料四 ……美国以后,维护和扩大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同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成为美国历史的中心问题。从1850年妥协案的成立到1877年南方重建的结束的近三十年,是美国历史中自由雇佣劳动制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进行决战的时期,这一决战的高潮是……
(3)材料四中“高潮”是指的美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3分)
【主题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材料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请概括战后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2分)
(5)导致材料五中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主题总结】
(6)通过对以上主题的探究,你认为巩固和完善某种社会制度的途径分别是什么?(2分)
历史模拟试题 第5页(共6页)
27. (12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今天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再次要求日本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递交了备忘录。该负责人说,中国史学界在这本教科书通过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日前已进一步认定其存在一系列的谬误……
材料二 12月26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这是安倍两次出任首相以来首次参拜,而日本首相上一次参拜是在2006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特地选择在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参拜。
材料三 电影演员赵薇的“日本军旗装”事件在全国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赵薇本人两次向全国人民作了公开道歉,其中一次还声泪俱下,赵薇在检讨中一再表白:“自己很不了解那段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有关史实,说明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确实“存在一系列的谬误”。(列举日本侵华史实四点即可)(4分)
(2)针对材料二,谈谈你对日本领导人的做法有何认识?(3分)
(3)材料三中,如果真如赵薇所说,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那段历史”?(3分)
(4)根据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国家今后因如何做。(2分)
历史模拟试题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