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专业见习报告
通过在深圳电大两年的专业学习,对社会工作这个博大精深而又注重实践的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技巧与手法以及几个大的理论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以及“家庭治疗模式”的具体理论基础和方法与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社会工专业是一个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自报读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以来,我参加了深圳的义工组织‘罗湖义工联’,参与了由罗湖义工联专业社工和志愿者与莲塘残联共同组织了一个对于罗湖区残疾智障儿童的康复治疗工作。莲塘残联主要是由罗湖义工联聘请的专业义工在罗湖义工志愿者的协助下,对该社区里的一些智障儿童、残疾儿童、患有轻微自闭症的儿童以及有轻微多动症的儿童进行社区康复工作。应本专业老师的要求以专业课程的需要,我将在莲塘残联进行志愿服务的一个个案整理出来,盼望能够得到本专业老师的专业的指导和意见。 姓 名:小权 年 龄:11岁 性 别:男
小权是2009年4月13日来到莲塘残联的。刚来的时候,是由他母亲带着来的。他的程度较好,和其他的孩子比起来,他的自理能力较好,一些基本的日常自理能力都能自己完成。但是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差,喜欢模仿电视广告语,但不会理解意思,总觉得好玩;偶尔有的去揭开别人的衣服下摆的行为,行为比较刻板。 一、训练过程
(一)步骤一:接触——建立关系
自闭症儿童由于身心的特点,情感极不稳定,不易接近周围的人,对感情的体验也不深刻。要想对其进行教育干预,双方的相互接纳是前提,要让他们的内心里接纳、信任社会工作者,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
小权刚来的时候,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这里很排斥。在刚给他上课时,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走开”,并同时用手来推我,不让我靠近他。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要努力的寻找各种机会去接近案主,和他接触。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案主,了解他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喜欢的玩具有哪些等。然后在上课之前把案主所感兴趣的玩具准备好,让他玩,然后锁定他正在玩的玩具,用我们自己的肢体、语言或表情展现出对这玩具的兴趣,并且当他做对时要很高兴的给予表扬或称赞他。最后,慢慢的加入。和案主一起去玩,逐渐的让案主接纳社工,就这样,
经过一周的时间,案主不再向刚开始那样排斥社会工作者了,慢慢的也接纳了社工。
(二)步骤二:收集资料和判断问题
在案主接纳了社会工作者以后,首先要去收集资料,和他的学校班主任老师去了解,和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还有在平时和他一起玩的过程中去发现他的不足之处或是缺陷方面,并在以后的接触中不断去发现。在这期间发现他有着,去揭开别人衣服下摆的行为,言语障碍,与人的情感交流的障碍。这是目前了解到的,那么给他的训练也将从这些方面开始。 (三)步骤三: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计划书 对 象:小权 课 程:个系课
时 间:4月15日至4月30日 教 师:社工
1、目的:促进他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他的社会适应力。 2、内容:
(1)小权是个新来的小朋友,在开始的前两个周内先让他熟悉环境,并且和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对他进行一些摸底了解,并且向他的主教老师了解他的更多情况,发现他的欠缺所在。如:言语障碍、与人的情感交流障碍、有去揭开别人衣服下摆的行为、喜欢吃东西。行为呆板。
(3)对他所欠缺的方面加以训练和完善,并且让他在训练过程中体验到愉快,与人交往和互动是愉快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4)在上课过程中他的注意力易受到旁边事物或声音的影响,从而分散注意力,所以要加强他的注意力。当他的注意力分散时要强制性的把他拉回来,转回到原来的事情上。
(5)要常和他的老师交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调整不同的上课内容。
3、成果 通过这段时间个系课的训练,来提高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与人互动的 能力。
(四)步骤四:服务计划的实施
1、项目一:注意力的训练在训练时,如何集中案主的注意力,是以后训练中的关键。指令:“看着我”是集中注意力的关键。首先要提示小权坐在椅子上,放平双手 ,社工要坐得很近,不允许他坐姿不正或跑开。社工的
态度是一贯性、坚定的,提要求时,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等。
(1)看着社工,社会工作者和案主面对面的对视1秒、2秒、5秒,由活动转向老师,让案主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老师说:“小权,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
(2)让案主对姓名的反应当我拍手大声叫他“小权”时,他就会给予我回应。
在训练中要注意强化的是使用,这个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如果他不看你,你什么也别想教他。并且时常要提醒他,看着老师的眼睛或老师的眼睛在哪?等等,并且提示他做什么事时都要用眼睛看着。 2、项目二:指令训练。指令就是在操作中训练者发出的要求孩子完成某一项具体任务,包括希望孩子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改正的内容。我在平时训练中常用的指令有: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抱一下、跺脚、挥手等。先给予身体的提示,然后减退提示。最后当工作者发出指令并说做给我看时,他就能自己完成。在训练中,所给案主下的指令要定标准,当案主正确反应时要及时的给予强化,让案主意识到这是正确的。
3、项目三:纠正其去揭开别人衣服下摆的不良行为。根据行为修正模式操作性作用理论的理论假设,采用正惩罚的对案主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具体方法:请其家长和老师配合治疗,准备好案主喜欢吃的零食,在跟小权的接触中,如果发现他有揭开别人衣服下摆的行为,即刻告诉他,这种
行为是不对的,需要纠正,并告诉案主,如果他再出现这样的行为,原本要给他吃的零食将会被拿走不给他吃。
(五)结案评估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后,小权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开始到现在,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小权也越来越听话了,现在给他的训练他都非常的配合了。每当看到我都会向我问好,并且当我对说:“小权,抱抱”时,他就会很高兴的跑过让工作者抱他,并且有时候还会亲工作者,这是我最高兴也是我最感动时候,因为我看到了他的进步,他在与人交往中的一大进步。并且他揭开别人衣服下摆的不良行为也渐渐没有了。 现在的小权,活泼了很多,说话声音也大了很多,还主动的学习了。经过一段时间来对小权的训练,看到他进步,让我明白,只要我们不吝啬我们的爱和我们的训练方法,就一定能够开启他们心中的门,只要能打开他们的心门,他们必将还你一串串缤纷多彩的惊喜! 三、案例分析及思考 1、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的过程来看,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还要能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而自闭症儿童都有着交流、言语障碍和行为刻板等症状。因为自闭症儿童是一种神经病障碍,由于儿童大脑功能受到影响而严重的妨碍了其个体交流、与他人建立关系。所以,对他们的训练也是有特殊原则的。我们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要主动的观
察孩子,关心孩子,因为许多孩子往往会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主动的走近案主,关爱他们。自闭症孩子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期间经常会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耐心长期地关注孩子,不要有急躁的情绪,并且在这份工作中我们要具备有爱心、耐心、恒心,这是做好这份工作的最基本三心。要坚信,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实现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 2、思考
自闭症儿童是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我们期望训练能给予他们达到的效果,“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能自理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之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 (1)首先家长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干预工程。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训练者要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并且在他们成长的全部阶段都需要伴随有训练的矫治。
(2)及早发现及早教育。应让自闭症儿童及早的得到干预,尽早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因为3-6岁是最佳的训练时期,也因为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
(3)训练应在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有系统的进行。因为不适应的训练内容及学习要求,会给患儿带来困难并因遭挫折的体验而退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用退缩回避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保护自己,逃避与别人进行学习性的交往活动。
(4)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较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自闭症儿童的训练目标是教会他们一些有用的社会技能,如生活处理能力,如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等。即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是如果被排斥在同龄伙伴的集体之外,获得良性发展的前景依然是渺茫的。 结 束 语
在莲塘义残联做义工的这期间我接触了几个自闭症儿童,并且也参与了对这些孩子的训练。在这些训练中,我意识到了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症状,所以所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从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方法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训练自闭症儿童中应如何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显然这些方法要综合运用才能达到目。应当看到,结构化教学法的训练只是一方面的,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要从多方面结合的,培养与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当然,在这份工作中最需要的、需要更多的是我们的爱心、耐心、和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