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赏析之一 高山流水
作者:谭江月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0年第3期
第一段
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
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则是第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但省略了后者的尾部。
第四、五段
如歌的旋律, “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
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七段
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袱微沤”。
第八段
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
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尾声
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高山流水》的几个不同版本
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名同实异,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