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4期 ・经验交流・ 儿童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吕小梅,刘焱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因、组织学起源及预后尚不十 讨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软组织肿瘤。由于其发 分清楚。现将4例儿童腹腔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 病率低.病理学变化多样,有时具有局部侵袭性和手术后复发 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总结如下。 现象.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最常见于肺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1998年7月~2006年3月4例炎性 部。肺外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少见.多位于肠系膜、网膜、腹 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切除标本,男3例、女1例,年龄4 膜后.多见于儿童.复发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腹部 ~12岁.病程3周~2个月。患儿临床均表现为腹部肿块,阵 肿块及胃肠道梗阻。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表现为界限清楚的 发性腹痛伴发热.体温38.5~40 C;2例伴贫血。术前分别诊 结节状肿块.缺乏完整包膜.切面呈灰白色,质地坚韧,部分呈 断为肠系膜恶性淋巴瘤、小肠平滑肌瘤、腹腔多发性占位性病 编织状,有的可发生黏液变性,质地较软。显微镜下可见大量 变。 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伴较多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可 方法:标本均用10 中性固定,常规脱水,石蜡 伴有玻璃样变性、钙化、骨化及黏液样变性。电镜下可见胞浆 包埋,4 m厚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所用抗体 内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以及肌微丝、密体、密斑、细 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胞膜下吞噬小泡。免疫组化示梭形细胞vimentin、SMA、ac— 结果:2例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腔大网膜.直径4.5及7.0 tion阳性。 cm;1例位于回肠浆膜下,直径6 cm;另1例表现为回肠、升 腹腔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确诊需依赖于术后病理检 结肠肠系膜及肠壁浆膜下多发性结节,直径1.5~7 cm,切面 查。应注意与下列小儿腹腔内恶性肿瘤鉴别:①恶性纤维组织 灰白色.实性.编织状.质地坚韧。位于腹腔大网膜及肠系膜的 细胞瘤:肿瘤细胞多形性、异型性明显。常形成特征性车辐状 肿物表现为表面光滑、孤立、活动、境界清楚的圆形结节.位于 结构,有单核及多核黄色瘤细胞.核活跃,可见病理性核 小肠及结肠肠壁浆膜下的肿物与肠壁粘连。不能分离。镜下检 象。免疫组化SMA、actin阴性。②腹腔内梭形细胞肿瘤: 查:肿瘤由大量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细胞排列成束状或编织 包括胃肠道、网膜及腹膜后间质瘤、平滑肌肉瘤及恶性神经鞘 状。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呈梭形,胞浆淡染,核卵圆形或梭形, 瘤等.这些肿瘤均由梭形细胞组成。但一般无炎细胞弥漫浸 核增大.可见明显嗜酸性核仁.偶见有核。间质中有大量 润。免疫组化间质瘤CDl17表达阳性i恶性神经鞘瘤S一100、 炎细胞弥漫性浸润.主要为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可 Syn、CgA表达阳性;平滑肌肉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多 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这些炎细胞呈小灶状或条索状穿插于 见.常伴坏死。③硬化性恶性淋巴瘤: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免疫 纤维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之间;部分区域间质有胶原化、透明 组化LCA等淋巴细胞标记阳性。 变性及钙化.在胶原化病灶周围炎细胞密集浸润;部分区域间 手术切除是治疗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多 质有疏松水肿.可见较多细小血管形成。位于浆膜下的肿瘤与 数患者肿物切除后.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随即消除。由于腹 肠壁界限不清,瘤细胞侵及肠壁肌层。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梭 腔内、腹膜后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有局部侵袭性和复发可 形细胞vimentin、actin、SMA弥漫性阳性.Keratin、S一100、 能.故手术应尽量切除肿物及其邻近组织,以防复发。 CD117、P53阴性.Ki一67<1 。 (收稿日期:2006.11.27) 美罗培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疗效观察 李振卿.王明琳 (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东营257091) 感染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之一。与疾病本身 的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阴性、阳性菌,需氧及厌氧 及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美罗培南(MEPM)是新型 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应 7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4期 用MEPM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8O例。现报 告如下。 例、皮下穿刺液培养阳性3例、胸腔引流液培养阳性l例均转 阴。治愈.t6例,好转]8例,进步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 80.0 。 临床资料:本文8O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严重感染患 者.其中急性自血痫30例,淋巴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12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干细胞移植术后7例,慢性粒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轻度腹泻各1例,停药后消失。未见 明显皮疹、肝肾功能损害、惊厥、癫痫发作等不良反应。 细胞白血病急性期6例,恶性组织细胞3例。并发肺部感染 31例,121腔感染12例,肠道及尿道感染11例,败血症8例, 肛周感染和脓肿8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感染病程5~4O d。 患者治疗前均行血、痰、尿、大便、咽拭子或皮下穿刺液培养。 多数使用过2种或2种以上抗生豢,病情未见好转而改用 MEPM;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6例应用降阶梯疗法,发生感 讨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原发病、化疗及长期使 用广谱抗生索,感染菌株多为耐药菌株。MEPM抗菌谱广,对 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不动杆菌、超广谱 内酰胺酶菌、绿脓杆菌等具有强抗菌活性,是治疗严重感染的 有效药物,尤其是在致病菌不明或疑为耐药菌株感染时。其可 通过D2通道以外的通道进入菌体内发挥作用,因此对D2通 道缺失菌株具有更好的抗菌活性。本组8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 瘤并发感染患者,55例致病菌明确,25例致病菌不明,除干细 胞移植患者外,均在应用头孢三代、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 生索治疗无效改用MEPM,总有效率80 7 干细胞移植患者 感染严重,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死亡。本组应用首选MEPM治 疗的降阶梯疗法,取得良好疗效。另外,较长时间应用强效广 谱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调,并发真菌感染,故应早期预防性应 用抗真菌药物 MEPM主要通过肾脏代谢,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 血小板增多、肝肾功能受损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惊厥少 染后首选MEPM.感染控制后再换用其他抗生素。 方法:MEPA 500 mg溶于100 ml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 水中,30 min内静滴,每6 h 1次,用药5~14 d。用药期间停 用其他抗生素 25例用药超过7 d者加用大扶康或伊曲康唑 预防霉菌感染;粒细胞缺乏患者住层流病房,给予粒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升自治疗。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监测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X线胸片等。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卫 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 进步和无效,痊愈+显效合计有效率。 结果:治疗前细菌培养阳性患者55例。治疗后血培养阳 性25例中,转阴23例,仍为阳性2例(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 见。本组轻度腹泻、恶心呕吐各1例,用药2~6 d逐渐缓解或 消失。肝肾功能和外周血细胞计数未见异常,说明静脉应用 MEPM安全、有效。 (收稿日期:2006一u—l0, 黄单胞菌各1例);痰培养阳性28例中,转阴25例,仍为阳性 3例(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继发白色念株菌感染各1 例);咽拭子培养阳性18例、痰培养阳性28例、尿培养阳性6 甲孕酮改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观察 刘春霞,徐秀芹.权学莲 (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廊坊065000) 厌食、进行性体质量减轻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并发 症,化疗毒副反应可使其加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00年1 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甲孕酮改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 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男48例、女32 例,年龄16~72岁、平均41岁。急性髓性白血病46例,急性 蝶呤+四氢叶酸钙,每3~4周重复1次。每周期化疗前3O min静推恩丹西酮8 mg止吐,观察组于化疗开始时121服甲孕 酮250 mg,2次/d,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化疗96周期,对照组化疗9O周期。记录治疗前后每日 进食量及体质量改变情况。每周查肝、肾功能、血糖1次,血常 规2次,按WHO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定。观察甲孕酮不 淋巴细胞白血病34例。人选标准:①未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 ②无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栓性疾病史;⑧未接受肠内外高营养 治疗;④无水肿及腹水;⑤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⑥预计 生存期3个月以上。根据患者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 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方法: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方案采用柔红霉素(DNR)+ 良反应,如水肿、血糖升高、阴道出血及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修正 及t检验。 结果:观察组进食量增加33例,体质量增加31例.体质 量增加(2.6±1..1)kg;对照组分别为3、2例.(一0.7±1.2) kg;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O.01)。观察组出现胃肠 道反应36周期(37.5 ).Ⅱ度以上18周期(18.8 ),恢复时 间(2.5±1.2)d;对照组分别为56周期(62.2%)、34周期 (37.8%)、(4.2±1.5)d;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阿糖胞苷(Ara—C)或丝裂霉素+Ara—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方案采用DNR+长春新碱+泼尼松+环磷酰胺或氨甲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