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附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化学同步复习质量检测试题2015年11月16日

附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化学同步复习质量检测试题2015年11月16日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附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化学同步复习质量检测试题

2015年11月16日

本卷主要检测知识范围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元素化学,化学平衡的巩固 电化学的回顾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Fe-56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2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滴加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X+和W2- B.X+和Y3+ C.Y3+和Z2- D.X+和Z2- 3. 相同体积的pH =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相同体积的pH=3的强 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用pH计测定0.1mol/L的甲酸钠溶液pH为13

B.向饱和醋酸钠溶液中添加0.1mol/L的碳酸钠溶液产生了无色气体 C.少量Mg(OH)2沉淀中加入氯化铵浓溶液可以观其察到白色沉淀溶解

D.向2ml 1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3滴 1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 滴1mol/L FeCl3溶液可以证明Mg(OH)2沉淀转变成Fe(OH)3沉淀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71g Cl2中所含分子数为NA B.0.1mol/L的H2SO3溶液中,c(H+):c(SO32-)>2:1

C.2L 0.6mol/L的Fe2(SO4)3溶液中,含Fe3+离子总数为2.4NA

D.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6.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线原则是指某些相邻两个主族上下相差一个周期的元素之间性质相似规律,比如铍(Be)与铝的性质相似,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①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为BeO; ②CO2通入Na2BeO2溶液液中可以产生Be(OH)2沉淀; ③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

④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反应能进行。

1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正确

7.室温下,在25mL 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 CH3COOH 溶液,pH 与滴加 CH3CO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若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下列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H+)=c(CH3COO-)+c(OH-) ②.在B点:a=12.5;

③.在C点:c(CH3COO-)>c(Na+)>c(H+)>c(OH-) ④.在D点:c(CH3COO-)=(CH3COOH)

A.全部正确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实验现象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并加热 实验现象 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离子方程式 NH4+ + OH— CO32-+2H2O=H2CO3+2OH- 2Cl+2H2O-NH3 ↑+ H2O 加热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 溶液红色加深 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 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溶液出现浑浊,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2OH+H2↑+Cl2↑ -2H++S2O32-═S↓+SO2↑+H2O 9.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4种钠盐溶液pH如下: 溶质 p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四种溶液中,Na2C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NaHSO3=Na++H++SO32-

C.向氯水中加入少量NaHCO3(s),可以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

D.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3、H2CO3、HClO,pH最小的是H2SO3

10.实验: 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11. 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Na2CO3 11.6 NaHCO3 9.7 NaClO 10.3 NaHSO3 5.2 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溶液中:c(OH)=c(K+)-c(A)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mol·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12. 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反应式为:O2+2H2O+4e-=4OH-

电子,消耗1.12 升的H2

13.在不同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和1 mol活性炭,发生反应: 2NO(g)+C(s)

N2(g)+CO2(g) ΔH=﹣213.5 kJ/mol,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温度/℃ T1 T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16

C.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 (N2) :c (NO)不变 D.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减小

14.球墨铸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实验室测定化合物X的组成实验如下:

B.H+由a极通过C.b极上的电极D.每转移0.1 mol

n(活性炭)/mol 0. 70 _______ n(CO2)/mol _______ 0.25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2是氧化铁 B.X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Fe3C2

C.溶液甲中可能含有Fe3+ D.X与足量的热浓反应有NO2和CO2生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15.题现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

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硫酸铵、⑦硫酸氢铵.⑧氨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①______②(填“<”“=”“>”). (2)④、⑤、⑥、⑦、⑧五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 (3)⑥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 将③和④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t℃时,KW=1×10-13,则t℃(填“>”、“<”或“=”)______25℃。

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a:b=__________。

16.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出现。硫的化合物大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许多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

完成下列填空:

(1)室温下,0.1mol/L的硫化钠溶液和0.1mol.L的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H2S:K1=1.3×107 K2=7.1×10

--

-15

H2CO3:K1=4.3×107 K2=5.6×10

-11

(2)向ZnSO4溶液中滴加饱和H2S溶液,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后,生成ZnS沉淀。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黑色的Fe2S3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溶液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产物有_________。过滤,微热滤液,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在酸性条件下,H2S和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一种原子核无中子。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4

(1)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五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 。 (2)用原子结构解释Q和R得金属性强弱的原因 。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

(在水溶液中进行)

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 。由A转变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A、B浓度均为0.1mol/L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X和Z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甲,是一种“绿色”氧化剂。 ①甲中所含共价键类型是 。

②空气阴极法电解制备甲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碱性溶液中,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还原得到甲和稀碱的溶液。图中直流电源的a是 极,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18.(10分)工、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中浓度较高NO3会造成氮污染。工业上处理水体中NO3-的一种方法是零

价铁化学还原法。某化学小组用废铁屑和盐溶液模拟此过程,实验如下。 (1)先用稀硫酸洗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然后用蒸馏水将铁屑洗净。 ①除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判断铁屑洗净的方法是 。

(2)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调低溶液pH的原因是 。 (3)将上述处理过的足量铁屑投入(2)的溶液中。右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体系内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① 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 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

可能的原因是 。

(4)铁屑与KNO3溶液反应过程中若向溶液中加入炭粉,可以增大该反应的速率,提高NO3-的去除效果,其原因是 。

19.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 ;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 生成沉淀。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 。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方案更合理。

(5)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mL。滴定反应如下:Cu2+

+H2Y2=CuY2+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w= ________________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19⑴Cu+4H++2NO3-Pt

⑵把Fe2+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产物对环境物无污染;Fe3+和Al3+。⑶在坩埚中加热脱水

⑷甲;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乙。

Cu2++2NO2↑+2H2O或3Cu+8H++2NO3-3Cu2++2NO↑+4H2O;Au、

6

⑸×100%;c。试题分析:(1)浓与稀混合,可能为浓溶液,也

可能为稀溶液,所以两个离子方程式都可;Au、P他不和反应,所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Au、Pt。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把Fe2+氧化为Fe3+;H2O2作氧化剂。其还原产物为H2O,所以该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产物对环境物无污染;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和Al3+形成沉淀。 (3)第③步由五水硫酸铜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应是在坩埚中加热脱水。

(4)制备硫酸铝晶体的甲、乙、丙三种方法中,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方法不可行。乙和丙方法均可行。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H2SO4,生成Fe2(SO4)3和Al2(SO4)3,再加Al粉和Fe2(SO4)3生成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NaOH,和Al(OH)3反应生成NaAlO2,再在滤液中加H2SO4生成Al2(SO4)3, 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但从原子利用角度考虑方案乙更合理,因为丙加的NaOH和制备的Al2(SO4)3的原子组成没有关系,造成原子浪费。

(5)根据离子方程式,Cu2+的物质的量等于EDTA的物质的量,所以由EDTA的物质的量可求出CuSO4•5H2O的物质的量,因为配制了100mL CuSO4溶液,每次取20.00mL实验,所以再乘以5,可得样品中CuSO4•5H2O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CuSO4•5H2O的含量;a、未干燥锥形瓶,为正确操作,不影响结构;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使标准液的体积测量值变小,结构偏小;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增加了EDTA的用量,使结果偏高。

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