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做一个“真语文”老师

做一个“真语文”老师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做一个“语文”老师

一、根深叶茂,享受快乐 “语文”老师要看得开、放得下,高高兴兴读起来,高高兴兴听起来,高高兴兴写起来,高高兴兴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就算别人不承认我们,我们自己也问心无愧。同时,我们还能享受到听说读写带来的快乐,得到成长。天道酬勤,我们要静下心来做好当下的小事。当积累越来越多,成长越来越坚实,根越深,叶越茂。

“语文”老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成长,要守住平平常常的心态,保持高高兴兴的情绪,在平常的日子里,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容快乐,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大智慧、大欢喜、大滋味。

“语文”老师自己必须先通过学与问获得知识,再去教给别人,在教人的过程中自己又可以得到进步。通过教与学,让人内心积极、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一面不断地成长,于是成长就成为了一种幸福。

“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课堂上的某件事、某个句子的教学反响好,某堂课让学生感到特别快乐,都可以记下来,再守住、强化、深化、细化。即使是教学成绩倒数第一的老师,也不要自卑,也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语文”老师如一棵大树,要成为生长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几千年传统常识的土壤里汲取营养,再深深扎根于新中国六十年里优秀教育经验的土壤里汲取营养,特别要深深扎根于自己长处的土壤里汲取营养。根基深了,枝叶就繁茂了。一棵根基很深的大树,必然会不断地发新芽,长新叶,抽新枝,不断地成长。

二、学习语言,厚积薄发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语文”老师应是个读书人,要能写点东西,老师善读善写,学生才能善读善写,这是叶老反复教导我们的,课改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老师首先是个读书人。

假如学生真正读了很多书,且边读边想,精彩处记忆了,他的语言积累一定会很丰富,语感一定会很强。语文教学承载的是听、说、读、写、背、作,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语文课通过“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读中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即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在读的过程中,要会品味,即品词、品句、品段、品篇,当然,品味不能离开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写真话,做真人 1、用嘴说话,用笔说话

叶圣陶先生主张“用嘴说话叫说话,用笔说话叫写文章”;他要求语文教师想着学生,不要“只顾到学生的作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把题目出在学生身边”“出在学生心坎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议,有情可抒;他要求学生写真话,“我们的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主张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反对堆砌词藻,矫揉造作,“到处滥用文学的调子”;他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趣味的生活里,才可能找到一切的泉源”“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只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学生胸中的积蓄决不愁贫乏的”;他反对用任何的框框及所谓的写作方法去束缚学生的思想,“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他要求尊重学生的作文,“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只有根深

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作文教学必须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让学生在投身生活、观察生活之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接受生活无私的馈赠。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次,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天地,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学生文社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和各种校园游艺活动;第三,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生活场面,选取精彩镜头,勤记观察日记,积累作文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3、读中学写,读写迁移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迥异的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4、自主作文,抒写真情

自主学习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为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只有具有个人的意义,内化为个人的需要才能被学生主动地接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太多的人生体验,学生有太多的成功和失败、喜悦和苦恼急于“倾吐”;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作文辅导的强化和课外读物的广泛涉猎,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知识和语言材料。这些都为“自主作文”提供了可能。如果把作文课上成“自主作文”课,就能成为学生倾吐情感、为情造成文的写作实践课,“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也就能得以实现,教师也就无须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大讲写作方法,逼着学生说假话。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发展性和主体性,树立“自主作文”意识,一改过去一手包办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使学生“爱作文,练作文,能作文”。首先,作文训练要减少命题,只给学生作文任务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描写;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寻找题材;第三,应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