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 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线, 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在这个双边活动中,教师要 创设一个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学习环 境,让学生的个性在这宽松、和谐、愉 悦的课堂中得到释放,在无忧无虑的氛 围中充分展现出来。 1.教师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阅读教学问题的创设,教师要切 记“答案的唯一性和统一性”,教师设 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而且要尽 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间。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问题对学生思 考空间大小的影响,是否让学生的个性 一样,课堂真正出现了平等、和谐的气氛。 3.让学生多参与自主实践活动 我认为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是学习 种练习方式,像找朋友、拼音宝宝送回 家、拼音节、采蘑菇等游戏。让学生在 玩中既学会了拼音,又在游戏中学会了 生活常识。 6.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 性思维 语文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活动的主要 方式有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内活动主要 有听、说、读、写、画、演、唱、跳等; 得到彰显。例如,教学“去年的树”一 课时,教师可以这么问: “一棵树和一 只鸟是好朋友。鸟儿为他唱歌,树天天 入神地听着。转瞬间,冬天来了,鸟儿 课外主要有阅读实践活动,如阅读报纸 杂志、阅读名篇、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等。 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访调查、设计广 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这是每个老师在课堂中想做和必做的环 节,学生的大胆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 异思维和创造意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比一个好的答案更有价值,这句话说得 一要到南方去了,她答应树,第二年春天 告词、纠正广告错别字,等等。书面表达 再来为树唱歌。可是,当鸟儿真的飞回 来的时候,树却不见了。他会N ̄IUL去 呢?这对好朋友还会再见面吗?”这是 类活动如写观察日记等。参与这些实践活 动,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 点都没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 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孩子的 思维是开阔的、灵活的,并且有较强的 探究欲望和理解能力。看到这些可喜的 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多鼓励学生发 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个陛得以张扬。 4.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丰富的想 象力 我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把新旧知识 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运用 这种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丰富自己 个弹性空间很大的问题,学生则依据自 己的认识能力和想象力,说出了很多答 案。有的是悲伤的结局,说鸟儿永远也 没见到大树,有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说: “树又回来了,他们成了永远的朋 问和追问,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还要 善于启发激疑,如教学《将相和》一 课时,在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时,教师可以边叙述故事边提出这样的 友,再也没分开。”学生的想象力让教 师很难预料,因而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创 设,能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让每位学 生的个性都得以张扬。 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学习“马踏飞燕” 一课时,学生根据图片和录像,对宝物 问题:茼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 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 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蔺相 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 却全无将城邑给赵国之意。这时的蔺相如 能将和氏璧从秦昭王手里要回来吗?这样 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他 的外形特点和象征意义有了大概的了 解。我根据课文内容以“马踏飞燕,我 2.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不是一味地“教教材”,让学生死 读书、读死书,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创 造性地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允 赞美你”为题,鼓励学生不受原文约束, 说出自己的认识。说话练习中,学生想 象丰富,结果是“百花齐放”,这样既 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进一步张扬。 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许他们出现错误,并能发现错误,互相 纠正错误,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勇于挑战。 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为了让全 体学生动起来,引导他们在小组里排演 们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张扬。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是师生 交往、共同探讨的过程,教师应该给学 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我们要创造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获取 知识的同时张扬他们的个性,教师采用 课本剧,分角色扮演廉颇、蔺相如等人 物。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来表 演。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分人物角色, 背台词,准备道具,再排练。每个学生 都有自己的任务,忙得热火朝天。结果 上台展示的时候,表演都很出色,将人 物形象演得栩栩如生,个个真像小导演 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 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培养运 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 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最关键的。例姬 一年级单韵母a,0,e,i,u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将发音方法用PPT动画的形 目的将会顺利实现,也会张扬每一位学 生的个性。 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体会, 反复练习,便能很快掌握发音要领。为 了牢固拼音字母的发音,教师可采用多 (作者单位: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 镇第二小学) 作者简介:葛应萍(1972一),青海西宁人,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第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lD TEACHER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