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分)

1.(3分)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剪去一半后,不变的物理量是( ) A.电阻

B.密度

C.体积

D.质量

2.(3分)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B.菜刀刃很锋利

C.注射器针头做很尖细 D.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3.(3分)首先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托里拆利

D.帕斯卡

4.(3分)如图所示,为保证驾驶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提示系统。当驾驶员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电键S1闭合、电键S2断开,指示灯L亮起;当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时,电键S2闭合,指示灯L熄灭,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盐水

5.(3分)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的实心铝球和铜球(已知ρ铝<ρ铜,ρ水<ρ积的大小关系为( ) A.铝球大

B.铜球大

C.大小相等

),它们所受浮力相等,则它们体

D.无法确定

6.(3分)甲、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且横截面积相等的两导体,若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关于甲、乙的长度L及两端的电压U的大小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若L甲>L乙,则U甲<U乙 C.若L甲<L乙,则U甲>U乙

B.若L甲<L乙,则U甲=U乙 D.若L甲>L乙,则U甲>U乙

7.(3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数值一定变大的是( )

A.电压表V的示数 B.电流表A2的示数

C.电流表A2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 D.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8.(3分)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对地面压力变化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F甲<△F乙 C.ρ甲<ρ乙,△F甲<△F乙 二、填空题(共26分)

9.(3分)上海地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伏,电视机与空调是 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当家中开启的用电器增加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3分)10秒钟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则通过它的电流为 安,若导体电阻为10欧,则它两端电压为 伏;若该导体两端电压变为10伏,此时5秒钟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库。 11.(3分)著名的 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大气压的存在;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 。能达万米深处的“蛟龙”号深潜器的形状和构造必须能承受水下深处很大的 。

12.(3分)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表示每立方米冰的 。质量为2千克的水,其体积为 米3,若它完全结成冰之后,不变的是 。

13.(3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如图(b)所示的

B.ρ甲>ρ乙,△F甲>△F乙 D.ρ甲<ρ乙,△F甲>△F乙

装置是利用了 的知识;如图(c)所示的仪器是利用二力平衡和 原理来判断液体密度大小。

14.(3分)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欧、R2=30欧,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示数与A2示数之比为 ,现用电阻R替换R1和R2,如图(b)所示,应使电流表A的示数与图(a)中的电流表 示数相等,此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15.(3分)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观察到电路中两电表指针位置均不变。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或R2处, ①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

②现用一个完好的电阻R0替换电阻R1,来进一步确定电路故障。请写出闭合开关S后,两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及相对应的电路故障。

16.(3分)小明在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对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了猜想,下表是他根据生活现象所作出的猜想。 序号 1 2 3

生活现象

充气玩具充气过多易爆裂 吹足气后的气球用力挤压易爆裂

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

影响因素 质量 体积 温度

关系

质量增大,压强增大 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压强增大

①请在表格中划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②为了研究气体压强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他做了如下实验:用注射器密封一段空气柱,保证其温度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研究气体压强与它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活塞来改变气体的体积。已知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活塞与注射器壁之间的摩擦、活塞重都忽略不计),当地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p0,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时,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计算表达式为p= 。 p(×105Pa)

1.0 0.8 1.25

0.5 2

0.4 2.5

V(×105m3) 1

③通过实验,他得到了表中一些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气体 不变的条件下, 。

三、作图题(共6分)

17.(3分)如图,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你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

18.(3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闭合电键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小灯L变亮。

四、计算题(共24分)

19.(6分)浸在水中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2×10

﹣3

米3,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0.(6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2为15欧。 求:①电流表A2的示数I2。

②闭合开关S时,若电流表A1的示数变化了0.6A,则电阻R1的阻值。

21.(6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置有圆柱体甲和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甲的底面积为1×10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乙的底面积为2×10①求圆柱体甲的质量m甲。 ②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中,无水溢出,求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

﹣2

﹣2

米2、高为0.3

米2、高为0.25米,盛有0.1米深的水。

22.(6分)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电压表、电流表的规格如图(b)所示。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10伏。(各电表量程选择合适且保持不变)

①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②求电阻R2的阻值。

③现用电阻R0替换电阻R1、R2中的一个,替换后,发现两电表的示数一个变大,一个变小,且某一个电表指针正好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请判断被电阻R0所替换的电阻,并求出电阻R0的阻值。 五、实验题(共18分)

23.(4分)“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用 测物体的质量。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应先改变 进行研究,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还需进一步改变 继续探究。

24.(4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可用 测量浮力的大小,并需将浮力大小与 进行比较;“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中,应将电流表 连接在电路中(选填“串联”或“并联”),若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存在的问题是 。

25.(5分)在学习了液体压强产生原因后,小明和小华继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探究过程如下:

①猜想:Ⅰ小明根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重力有关。Ⅱ小华根据“人在水中下潜的深度是有限的”这一事实,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 有关。

②探究: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二支粗细不同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水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实验。先在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薄膜的一端浸入水中不同深度,并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每次都能保持平整,如图所示。通过测量玻璃管所加入水的质量,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玻璃管

液体

实验 序号

1 2 3

4 5 6

所处深度 液体重力 (厘米) 10 20 30 10 20 30

(牛) 1.5 3.0 4.5 2.0 4.0 6.0

压强 (帕) 1000 2000 3000 1000 2000 3000

Ⅰ.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Ⅱ.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Ⅲ.为完善探究过程,二位同学还应该选用 进行实验。

26.(9分)小王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待测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开关以及导线若干,实验器材完好。

物理量

电压Ux 电流Ix 电阻Rx 电阻Rx平均值

实验序号 (伏) (安) (欧) (欧) 1 2 3

①他连接电路,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电压表无示数,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发生改变,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经检查后发现仅有一只电表连接错误,请指出电表连接中存在的问题。 ②接着他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示数为1.2伏;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24安~1.2安;当移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个位置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a)(b)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分) 1.【解答】解:

A、导体电阻与长度有关,金属丝剪去一半后,长度减半,电阻变小,故A错误; B、金属丝剪去一半后,种类和状态不变,则金属丝的密度不变,故B正确; C、金属丝剪去一半后,质量减少,所以体积减少,故C错误;

D、金属丝剪去一半后,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了变化,其质量减少了,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

A、盲道上凸起的圆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菜刀刃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合题意; C、注射器针头做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 D、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故选:C。

4.【解答】解:A、两开关串联,只有乘客坐下,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才会发光,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并且不会出现电源短路,符合题意,故B正确;

C、指示灯与S1串联,与S2并联,乘客坐下时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指示灯被短路熄灭,但出现电源短路,故C错误;

D、两开关并联,无论乘客坐下,还是系上安全带,指示灯都会发光,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实心铝球和铜球所受的浮力相等, 根据F浮=ρ

gV排知,盐水的密度大,排开盐水的体积小,

则铜球排开的盐水的体积小于实心铝球排开的水的体积, 因两个球都是浸没在液体中,

所以球的体积与其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等,则V铜<V铝,故A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

甲、乙两导体串联在电路中,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可知,无论两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否相等,通过甲乙的电流是相等的,即I甲=I乙;

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等时,长度越大时电阻越大,长度越小时电阻越小, 若L甲>L乙,则R甲>R乙 ,由U=IR可知,U甲>U乙,故A错误,D正确; 若L甲<L乙,则R甲<R乙 ,由U=IR可知,U甲<U乙,故BC错误。 故选:D。

7.【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由I=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所以电流表A2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因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所以,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解答】解:(1)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h乙, 由p=𝑆=𝑆=𝑆=𝑆=

𝐹

𝐺

𝑚𝑔

𝜌𝑉𝑔

𝜌𝑆ℎ𝑔

=ρgh可知: 𝑆𝑈

𝑅由于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则ρ甲gh甲=ρ乙gh乙,

因为h甲<h乙,所以ρ甲>ρ乙,故CD错误; (2)因为ρ

gh甲=ρ

gh乙,所以

𝜌甲𝜌乙=

ℎ乙ℎ甲,

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由于底面积不变,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是切去的部分,即△F=ρ△Vg, 则:

△𝐹甲△𝐹乙=

𝜌甲△𝑉甲𝑔𝜌乙△𝑉乙𝑔

=

𝜌甲𝑆甲△ℎ𝜌乙𝑆乙△ℎ

=

𝜌甲𝜌乙×

𝑆甲𝑆乙=

𝜌甲𝜌乙×(

ℎ甲)=ℎ×()=ℎ<1, ℎ乙ℎ乙甲乙2

乙ℎ甲2

甲所以,△F甲<△F乙,故A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26分) 9.【解答】解:

上海地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电视机、空调工作时互不影响,是并联连接的;

当家中开启的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横截面积变大,故家中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故答案为:220;并联;变小。 10.【解答】解:

已知通电时间和通过导体的电荷量,所以通过它的电流: I=𝑡=10𝑠=0.6A;

若导体电阻为10Ω,由I=可得它两端电压: U=IR=0.6A×10Ω=6V;

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所以,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10伏时,导体的电阻仍为10Ω不变, 此时的电流为:I′=𝑅=10𝛺=1A,

此时5秒钟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I′t′=1A×5s=5C。 故答案为:0.6;6;5。 11.【解答】解:

(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小;

(2)深潜器能达万米深处,根据海水产生的压强p=ρ下深处很大的压强。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小;压强。

𝑄6𝐶

𝑈

𝑅𝑈′10𝑉

gh可知,“蛟龙”号深潜器的形状和构造必须能承受水

12.【解答】解: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表示1m3冰的质量为0.9×103kg; 由ρ=𝑉可得,质量为2千克的水,其体积:

𝑚𝑚

V=

水𝜌=

水2𝑘𝑔﹣

=2×103m3; 31.0×10𝑘𝑔/𝑚3

若它完全结成冰之后,状态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其质量不变,仍然是2kg。 故答案为:质量为0.9×103kg;2×103;质量。

13.【解答】解:(1)锅炉液位计底部相连,上端开口,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2)先把酒精或其它药棉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罐内的气体冷却后气压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因此如图(b)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3)密度计的设计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F浮=G

,物体的重力不变,浮力就不变;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因此如图(c)所示的仪器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判断液体密度大小。 故答案为:连通器;大气压强;阿基米德。

14.【解答】解:(1)由电路图(a)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1支路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已知R1=10Ω、R2=30Ω, 则流经R2的电流,即A2示数I1=IA2=流经R2的电流I2=𝑅=30𝛺,

2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流表A1示数I=I1+I2=10𝛺+30𝛺=15𝛺 𝐼

2𝑈15𝛺𝑈10𝛺𝑈𝑈=, 𝑅110𝛺𝑈𝑈

𝑈𝑈2𝑈

则电流表A1示数与A2示数之比

𝐼1

==;

3

4

现用电阻R替换R1、R2,则R的阻值等于R1、R2的总电阻,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和电流表A1的示数相等,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4:3; A1; 等效替代法。 15.【解答】解:

①由图可知,开关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串联在电源的两端(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

电源电压);开关闭合后,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R1测量两端的电压;

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观察到电路中两电表指针位置均不变,说明电路中无电流,即出现了断路现象,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的电压,所以故障可能是R1断路;

②现用一个完好的电阻R0替换电阻R1,闭合开关S后,电路是接通的(即有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会变大;电压表测量R1测量两端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故答案为:①R1断路;②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16.【解答】解:(1)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放在阳光下受暴晒,在车胎爆炸前,车胎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而车胎容积不变,即气体体积不变,所以气体压强变大;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F时,注射器活塞受大气压力、拉力和里面气体压力的作用,由于活塞静止,所以活塞受力平衡,则F0=F+F气,

由p=𝑆可得:p0S=F+pS,所以p=p0−𝑆。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次数1:VP=1×105m3×1×105Pa=1m3Pa;

𝐹𝐹

实验次数2:VP=0.8×105m3×1.25×105Pa=1m3Pa;

实验次数3:VP=0.5×105m3×2×105Pa=1m3Pa;

实验次数4:VP=0.4×105m3×2.5×105Pa=1m3Pa;

由此可知:气体体积和气体压强的乘积为定值,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成反比。 故答案为:①温度升高;②p0−𝑆;③温度;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成反比。 三、作图题(共6分)

17.【解答】解: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为6N,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下,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如图所示:

𝐹

18.【解答】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时,灯泡变亮,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因此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又因为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并且电压表示数变小,因此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

两端;故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灯泡的右接线柱相连,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如下图所示:

四、计算题(共24分)

19.【解答】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ρ

gV排=1×103kg/m3×9.8N/kg×2×103m3=19.6N。

答: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9.6N。

20.【解答】解:①由电路图可知,S断开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A2测电路中的电流, 则电流表A2的示数: I2=𝑅=15𝛺=0.4A;

2

②由电路图可知,S闭合时,两电阻并联,A2测R2的电流,A1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不变,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A1示数的变化量即为通过R1的电流I1=0.6A, 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电阻R1的阻值: R1=𝐼=0.6𝐴=10Ω.

1

答:①电流表A2的示数为0.4A; ②电阻R1的电阻为10Ω。 21.【解答】解:①圆柱体甲的体积:

V甲=S甲h甲=1×102m2×0.3m=3×103m3,

𝑈6𝑉

𝑈6𝑉

则根据ρ=𝑉可得,圆柱体甲的质量: m甲=ρ

𝑚

V甲=2×103kg/m3×3×103m3=6kg。

②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103kg/m3×10N/kg×0.1m=1×103Pa。 ③圆柱体甲的重力:G甲=m甲g=6kg×10N/kg=60N,

乙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S乙h水=2×102m2×0.1m=2×103m3,

则水的重力:G水=m水g=ρ

V水g=1×103kg/m3×2×103m3×10N/kg=20N,

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的重力不计,

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中,无水溢出,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圆柱体甲和乙容器内水的重力之和,

𝐺+𝐺甲水𝐹60𝑁+20𝑁3

则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𝑆=𝑆=−22=4×10Pa。 2×10𝑚乙乙答:①圆柱体甲的质量m甲为6kg。

②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1×103Pa。

③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中,无水溢出,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为4×103Pa。

22.【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 I1=

𝑈110𝑉

==0.5A; 𝑅120𝛺②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阻R2两端的电压: U2=U﹣U1=18V﹣10V=8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阻R2的阻值: R2=

𝑈2𝑈28𝑉===16Ω; 𝐼2𝐼10.5𝐴③若用R0替换电阻R2时,由U=I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时R1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也增大,反之都减小,

所以,应用电阻R0替换电阻R1;

因替换前R1两端的电压为10V,电路中的电流为0.5A,且各电表量程选择合适且保持不变, 所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

又因替换后,发现两电表的示数一个变大,一个变小,且某一个电表指针正好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 所以,当电流表的示数满刻度即I大=0.6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𝐼𝑈

大=0.6𝐴=30Ω,

18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阻R0的阻值: R0=R﹣R2=30Ω﹣16Ω=14Ω;

当电压表的示数满刻度即U0=15V时,R2两端的电压: U2=U﹣U0=18V﹣15V=3V,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𝑅2=16𝛺=16A,

2则电阻R0的阻值: R0=𝐼0=

𝑈

15𝑉

=80Ω。 3𝐴16𝑈

3𝑉

3

答: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5A; ②电阻R2的阻值为16Ω;

③被电阻R0所替换的电阻为R1,电阻R0的阻值可能为14Ω,也可能为80Ω。 五、实验题(共18分)

23.【解答】解:(1)“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其中质量用托盘天平测量,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𝑉求出物体的密度;

(2)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物质种类相同,改变体积进行探究;

同时为了探究其规律性,应进行多次实验,所以,同时应选用多种物质进行多次实验,即还需进一步改变物质种类继续探究。 故答案为:ρ=

𝑚

;托盘天平;体积;物质种类。 𝑉𝑚

24.【解答】解:(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称重法测出物体的重力和物体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浮=G﹣F示求出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为实现实验目的,即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2)在“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中,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连接电路时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恰当选择量程。

由图可知,电流表指针向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存在的问题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故答案为:弹簧测力计;排开液体的重力;串联;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5.【解答】解:

①小华根据“人在水中下潜的深度是有限的”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可以提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Ⅰ.小明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重力有关,所以实验中需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重力,则需要比较实验序号为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知,在液体密度和深度相同时,液体的重力不同,而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故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Ⅱ.由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Ⅲ.为完善探究过程,二位同学还应该选用不同液体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①液体的深度;

②Ⅰ、1与4或2与5或3与6;错误; Ⅱ、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Ⅲ、不同液体。

26.【解答】解:①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发生改变,电压表始终无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了;

②发现问题后,他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即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闭合电键时,电压表示数为U1=1.2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I1=0.24A; 电源电压为:U=U1+I1R滑=1.2V+0.24A×20Ω=6V; 待测电阻为:Rx1=

𝑈11.2𝑉

==5.0Ω 𝐼10.24𝐴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I2=1.2A; 待测电阻为:Rx2=𝐼=1.2𝐴=5.0Ω; 2

当移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个位置时,电流表如图(a)所示,根据指针的位置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24安~1.2安”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6A;

电压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根据电源电压为6V知,此时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示数为3V; 待测电阻为:Rx3=𝐼3=0.6𝐴=5.0Ω;

3将数据填入表中, 电阻平均值:Rx=如下所示:

5𝛺+5𝛺+5𝛺

=5.0Ω。

3𝑈

3𝑉𝑈

6𝑉

物理量

电压Ux 电流Ix 电阻Rx 电阻Rx平均值

实验序号 (伏) (安) (欧) (欧) 1 2 3

故答案为:

①电压表被短路了;②如上表所示;5.0Ω。

1.2 3 6

0.24 0.6 1.2

5.0 5.0 5.0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