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拿小麦来说,它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 、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对于猜想,我们可以运用分析、观察、实地考察、采访等方法,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准备进一步研究。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6、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其实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7、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二、简答题
1、小麦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小麦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植物的根、茎、叶有什么作用?
答:①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②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③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3、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是什么?
答: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4、我们做科学探究活动,通常要经过哪些步骤?
答: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于解释、表达与交流。
三、连线题
竹、松、柏、云杉---------在“冰天雪地”中存活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生长 菱---------------中能在“水”中生活
苔藓-------------喜欢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
第二单元
1、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光明。
2、要解决问题,就要设法找到引发问题的原因。
3、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dí),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4、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5、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6、(光导纤维)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现在光导纤维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等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7、(放大镜)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他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够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8、失败是科学研究中的常事,如果不成功,请及时研究,并调整方案,反复实验。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9、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diàn)、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色的花朵只会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它吸收了。
10、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11、对于背阴房间采光的问题,人们设计了自动房间采光的传导器,这套装置由阳光接收器、光导纤维、散射器等三部分组成。 12、传导器由电脑控制,阳光接收器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它将阳光收集后,再通过特制的光导纤维传输给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散射器,房屋内就能得到均匀柔和的阳光。这种装置不当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花卉栽培等。
二、简答题
1、什么叫光的反射?
答: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阳光是由几种光组成的?分别是哪几种?
答:阳光是由七种光组成的。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diàn)、紫。
3、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
答: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建筑物构造。
第三单元
1、编钟: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 中国古琴: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骨笛:世界上最早的乐器。
2、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小提琴)(小号)(木琴)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
4、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 音高、音色。
(音量)(音调)
我们把乐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把乐音的高低叫做音高。而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5、每一首乐曲,都是由许多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所以,一件乐器,只有能产生出不同音高的音符,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6、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捺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7、音乐疗法:就是利用音乐的特殊功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音乐,使其产生治疗的作用。如悠扬欢快的旋律,可以使人全身心投入乐曲之中,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使肌肉放松,消除神经紧张,帮助驱散烦闷,减轻人们工作生活上的压力。
8、在弹唱练习时,注意不要影响周围其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要知道,再好听的音乐,对不想听的人来说,也是令人心烦的噪声。 9、声音的响度分级: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音量)。0分贝是人所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分贝为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10、人们通常接触到的声音分贝:落叶声10分贝;耳语声20分贝;图书馆中40分贝;正常谈话60分贝;一般车辆行驶80分贝;很嘈杂的马路90分贝;拖拉机开动100分贝;电锯工作110分贝;喷气式飞机起飞140分贝。
11、人是怎样听到远处的声音的?声源产生的声音,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里,耳朵通过听觉系统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12人能听到声音需要有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在常温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1500米,在铁棒中的传播速度则高达每秒5200米。由此看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由于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真空不能传递声音。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无线电报话机交谈。
13、噪声指嘈杂、刺耳的声音。噪声使人感到厌烦,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
噪声已被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我们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下列三种:
一、在声源处控制:如在城市禁止汽车鸣笛,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二、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如在公路边植树形成“绿色音频”,或安装隔音板。
三、在接收处控制:如人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
二、简答题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 答
3、什么是噪声?怎样控制噪声? 答:噪声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下列三种:
一、在声源处控制:如在城市禁止汽车鸣笛,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二、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如在公路边植树形成“绿色音频”,或安装隔音板。
三、在接收处控制:如人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
三、连线题
弦乐器:二胡 小提琴 管乐器:长号 军号 打击乐器:小鼓 木琴
其他乐器: 口琴 手风琴
第四单元
1、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 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2、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的背部,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3、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4、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思维和记忆等活动。 5、健康金点子:
课堂上精力难以集中时,可以轻轻活动脚趾。做作业时,一次完成,不边写边玩。走路时不大声喧哗,不打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鱼、蛋黄、海带、瘦肉、动物内脏、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等,都属于“聪明食品”。还有进餐时要尽量少说话。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高血压,哮喘,溃疡和癌症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 6、青春发育期一般是从10~12岁开始,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 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青春期的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一性征是指与生俱来的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在胚胎时就已形成;第二性征是区别男女两性差异的一些外部特征,他在青春期发育形成。
7、青春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其他阶段。
青春期应注意补充以下营养: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蛋白质组成。青少年对蛋白质的日需量为每千克体重2~4克。(蛋类,牛奶,瘦肉,鱼类,大豆,玉米)
(2)糖类和脂肪:青春期所需要的能量比成年人多25%~50%,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和脂肪。
(3)维生素:维生素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大部分来源于蔬菜和水果。
芹菜,豆类等,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山楂,鲜枣、番茄及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4)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他们都是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如果钙摄入量不足,就会导致骨骼发育不全;如果膳食中缺铁,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奶、豆制品是含钙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蛋黄、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铁。
(5)水:每日摄入2500ml,才能满足人体代谢的需要。
8、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这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状态。
只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饮食、心理的调养和环境的改善,就能减轻直至消除亚健康状态,成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二、简答题
1、青春期我们应该补充哪些营养?
答: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
2、什么是亚健康?怎样消除亚健康?
答: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这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状态。
只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饮食、心理的调养和环境的改善,就能减轻直至消除亚健康状态,成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第四、五单元
《对蚯蚓的探究》这个案例,是美国一位小学科学教师费罗蕾斯女士和她的学生们开展的一个探究活动。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