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视域下实验教学改革--以中国刑事学院

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视域下实验教学改革--以中国刑事学院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2019年7 月 辽 宁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July 2019 第4期(总第116期) JOURNAL OF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No.4(Ser. No. 116)

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视域下

实验教学改革

——以中国刑事学院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学为例

李宏达

(中国刑事学院 法化学系,辽宁 沈阳 110035)

摘 要:基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警的实战能力、加快其融入一线工作的步伐,以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围绕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学过程,对培养目标的确定、实验内容的调整、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将案例、大型分析仪器和标准检验方法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构建了正确的培养目标、合理的实验内容、精彩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实战能力提升效果。建立适合院校法化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对于提升我国机关整体实战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院校;应用型人才;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27(2019)04 -0114-05

一、前 言

技术学是一门交叉型、综合性学科门类,与其他学科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技术正在不断地吸收其他学科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多种现代分析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法庭科学证据的检验与鉴定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稳步向前发展。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更加现代化,作案手段也变得更加智能化,使得越来越多的案件需要对现场遗留下的微量物证进行检验鉴定,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为案件的侦破指明方向。伴随依法治国全面推进 [1]

与完善的历程,司法机关对检验鉴定过程中操作的规范化、方法的科学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大多数院校的技术类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验课教学为辅,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2]

。理论课程主要是大班授

课,讲授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分析,学生基本是以被动模式接收和掌握知识,自主判断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实验课教学具有操作性强、针对目标明确、便于掌握等特点,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下,对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法化学专业实现应用型技

收稿日期:2019-05-06

作者简介:李宏达(1987-),男,吉林东辽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微量物证分析。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双一流’背景下期刊内涵优化对学科建设影响研究”

(JG17DB533)阶段性研究成果。 114

术人员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新时期应用型技术人员的必备条件。目前,法化学专业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应用型技术人员的发展需求,并呈现出诸多不足:1.实验课程学时比较少,只能对简单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不能够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提升。2.实验内容过于简单,有些内容重复,缺乏系统性。3.实验内容与基层实践工作脱节。例如,现有的教学内容只是在空白样品中添加标准品,学生很容易检出目标物,但实践中的样品却可能是复杂的混合物,往往需要进行前处理,在实验教学中省略了前处理的这一步,就会导致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够快速胜任本职工作。4.传统的讲授式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会导致学生不动脑筋,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缺乏思考的能力[3]

。基于此,本文将以中国刑事学院法化学专业微量物证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以明确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自2016年开始实施招警改革并出台《关于院校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院校学生入警率达到了80%以上。但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院校技术方向学生的实战化技能不足,不能快速地融入到一线的实践工作中。结合新时期改革的总体要求,院校要确定好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担当起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责任,为我国事业输送大量能够快速进入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

中国刑事学院作为直属的本科高等教育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其办学特色。通过对招警改革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分析,我们将法化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一线工作,培养具有良好专业技术素质和实战能力,毕业后快速融入基层理化检验和现场勘查工作中,达到司法鉴定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高素质应用型公

李宏达: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视域下实验教学改革

安技术人才。该培养目标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第一,突出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教育强调的是“实战化”,这也是有别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只需要简单的培训或者不需要培训就能够直接从事相关的工作,这样做才能体现出院校的教学特色。第二,院校培养的技术本科学生应该具备任职司法鉴定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培养的研究生应该具备任职司法鉴定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这样分层次的培养目标可以发挥各层次的特长,各取所需。第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定要面向一线工作,绝大部分的院校毕业生都从事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的实际工作进行展开,贴近实战。

三、以强化实验内容促进实战能力的

提升

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4]

。为了更好地适应一线工作的需求,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笔者基于中国刑事学院法化学系实验教学的经验,对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系统性优化。

(一)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理念 新时期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将案例式教学理念引入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学环节中,强化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具体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案件分析为导向,培育学生自主能力。要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微量物证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原理,还要掌握实际案件的受理、前处理、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等分析过程,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注重体会实验的过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仅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还需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用自己的动手能力解决案件分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坚持以案件分析为导向,使学生体会到真实的案件分析氛围,理

115

辽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

清案件检验的脉络走向,激励出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分析、积极探索的能力。

第二,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强化学生实战化能力。微量物证的分析检验需要借助大型的分析仪器来完成,仪器一般比较昂贵,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不利于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做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增加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可以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知识的真谛与实验的内涵。整个过程是学生对微量物证分析实验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质的升华。

以中国刑事学院法化学系微量物证分析实验课程为例,它是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的必修实验课程,实验学时为48学时,包含12个实验内容,分成4组,每组10人,由4位任课教师同时进行不同的实验内容。课程中采用小班授课、分组进行讨论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完成案件检验的全过程。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大型分析仪器资源,切实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操作的能力。

第三,采用国家标准方法与行业标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发展,微量物证鉴定结果作为客观证据,在证据链条的完善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微量物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可靠性、科学性是司法检验机关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使学生以一名优秀鉴定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方法与行业标准方法进行实验检验,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能够客观地做出检验鉴定结果。检验结果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有源可溯,只有这样才能在法庭质证环节中发挥出超强的证据证明力。这种培养方案的设计不仅可以培育学生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道德修养,使其能够在实践中以客观的态度、专业的技术做出准确的检验结论,真正成为机关需要的高素质实战型

116

技术人才。

(二)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案 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源于基层工作的实践需求,并以此建立全新的实战化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分为4大类:一是爆炸物、射击残留物等火工品的检验;二是纤维、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检验;三是矿物油、动植物油等油脂的检验;四是纸张、墨水、黏合剂等文书材料的检验。结合实践的工作需要,笔者团队将实验内容设计落实到12个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上,分别为《火炸药残留物中离子的化学法检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爆炸尘土中有机炸药》《爆炸尘土中根离子的定量分析》《扫描电镜-能谱法检验射击残留物和油漆物证》《纺织纤维微观形态检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检验纺织纤维物证》《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检验高聚物类物证》《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检验塑料物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纤维上染料》《气相色谱法检验矿物油种类》《显微镜法检验黏合剂、纸张》《气相色谱法检验签字笔字迹油墨》。所有实验内容中使用的待测样品均来自于实际的案件,检验方法均采用国标方法或者行业标准方法进行检验,并将多种类的大型分析仪器和标准方法纳入到微量物证分析实验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战化检验技能,促进其融入一线工作的能力提升。

四、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是很枯燥乏味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向应用型技术人才发展。笔者团队为提高微量物证分析实验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从学生自主预习、案例式实验教学、综合研判能力培养等方面开展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一)督促学生自主预习实验

预习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预习方式是书写预习报告,课前教师检查预习报告书写情况,但有些学生仅仅只是抄写以应付教师的检查,并没有理解性地去学习实验内容。笔者团队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一种能督促学生自主预习实验的方式,即课前采用“雨课堂”[5]

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实验。任

课教师可以在“雨课堂”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评论交流,任课教师通过系统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普遍遇到的难点,以及学生完成教师提供的试卷情况等,上课时再由任课教师针对系统中所收集的普遍性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将预习情况纳入到考核指标中,以此来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前“雨课堂”预习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雨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手段,能与任课教师通过聊天一般的对话把实验提前预习完成,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实践,在实验教学中引入“雨课堂”这种督促式的预习教学模式,可以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式教学传授真功夫

传统的讲授方式是将大部分时间安排在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部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听课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团队将案例式教学方式引入实验教学课堂中,大部分的讲授内容为案情分析、现场勘查分析和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保存、检验、数据分析、检验结果等,传统教学内容的讲解只占用小部分时间。教学模式的调整,其优点在于充分将实际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引入到实验课堂中,学生可以更直观、更真切地体验到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流程与方式,使学生通过每一个小案例学到真功夫,在学校学习期间即等同于参与到一线实战中。

(三)提高学生实验数据与案情结合分析的研判能力

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实验误差分析、阴性结果反思、案情与实验结果的结合分析等方面缺少主动思考的习惯。为了提高应用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笔者团队设计了一个贴近实战的实验报告书写模板,包含了实际案件分析过程中的全部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模拟接触到一线实践,掌握实战分析内容各方面,提升学生对于实验数据与案情结合分析的综合研判能力,对于新时期应用型技术人员的实战化能力培养具有促进意义。

李宏达: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视域下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报告(模板)内容如下:

实验报告(模板)

编号:【20XX】0001号 一、绪论

(一)委托单位:XX市 (二)送检人:李XX、张XX

(三)受理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四)案(事)件情况摘要:

自编,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符合逻辑性,字数200字以内。

(五)检材和样本:

XXX处附着物,XX包装;XXX提取的XX物,XX包装。

(六)鉴定要求

XXX处附着物与XXX提取的XX物进行比对检验。

(七)检验开始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八)检验地点:XX物证鉴定中心法化检验室

二、检验

依据XX(书写国标或行标)方法检验XX进行检验。

1.仪器

XXX仪器,XXX仪器。 2.样品编号

检材1(登记编号:20XX000101):XXX处附着物;

比对1(登记编号:20XX000102):XXX提取的XX物。

3.样品的XX仪检验

检材1与比对1的XX图上XX相同,XXX无明显差异。

4.样品的XX仪检验 检材1检出XXX; 比对1检出XXX。

检材1与比对1 XXX图XXX无明显差异。 三、检验结果

XXX处附着物与XXX提取的XX物XXX相符,检出XX相同,XXX无明显差别。

鉴定人:学 生 XXX

高级实验师 XXX

117

辽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

高级实验师 XXX

授权签字人:教 师 XXX 20XX年XX月XX日 四、检材照片 五、检验图表

改革任重道远,笔者也将不断通过实践进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谢冬柏,马 竞,李 爽,等.技术类专业与工科结

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2018(4): 63-66.

[2]任明海.关于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

宁学院学报,2007(2):86-87.

[3]满 勤,冯永平.院校刑事技术实验课分层次教

学法研究[J].浙江学院学报,2007(3):95-98. [4]赫凛冽.对高职教育实践化教学环节的探讨[J].

辽宁学院学报,2011(2):105-107.

[5]邓亮.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3(2): 105-108.

(责任编辑:陈 阳)

五、结 语

对于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实验教学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中国刑事学院法化学系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的深入分析,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之路。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培养目标的确定,到实验内容的调整,再到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式改革部分,“雨课堂”和“实际案件”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了学生的实战能力。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olice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Taking the Trace Evidence Analysi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LI Hong-da

(Department of Forensic Chemistry,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03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in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eepening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will improve the actual combat ability of police officers and speed up their integration into the frontline work of public security.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rain qualified applied police technical personnel. We investigated the reform of training objective determination, experiment content adjustment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revolved around the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race material evidence analysis. The case, the large analytical instruments and standard testing methods melt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It constructs the right training objective, reasonable experiment content, splendid teaching pattern to combine the training way. And it has obtained the remarkable actual combat ability enhancement effec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actual combat capability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China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olice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of forensic chemistry in police colleges.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practical personnel;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