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型UI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探索研究

新型UI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探索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设计教育 l1 19 新型UI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 的教学探索研究 文/梁亮 摘要:随着互联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创业环境的日益优越,艺术设计领域也在不断地发 生着变化。新的设计门类的产生,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提出,也促使着艺术设计教育对 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Ul设计异军突起,占领了最前端的Pc端和手机端的设计阵地。民族 企业的远瞩,已经意识到新需求对于产品来说是巨大卖点。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u J 交互设计及用户体验设计已经成为视觉传达、产品设计、心理学等专业的新兴方向,需要更多 的实践型人才的加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兴专业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理论和实 践的相互支持,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未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uI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探索;课程体系 找一些现成的设计模板来应付了事,出现了很大的弊端。同时 一、ul出现的背景及其现状 对品牌缺乏重视,审美需求有限,小公司为了削减成本,导致 (二)师资和教材的缺乏 一UI是user interface的简称,指产品对于用户体验过程中 相应设计人员的缺乏。 用户心理、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一系列设计。随着最初以洗 衣机、电脑、手动遥控的UI产品的代表到现在的以软件引领的 方面UI设计的教师在高校范围内还比较缺乏,很多人都 移动互联产品,UI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切 是从现有专业中抽选或者从企业中聘请来的,UI基础素质较 跟界面相关的网页、手机APP、多媒体界面等等已经是信息化 差,不具备扎实的艺术审美品位,没有相关的UI项目实战经验, 时代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国内外众多大型互联网IT企业都已 只能脱离实战空洞地讲授理论。UI涉及的手机APP设计和多 经有比较完善的UI设计部门,如腾讯CDC、百度UED、淘宝 媒体界面设计更新换代较快,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好的 UED等等,都致力于互联网产品的产品调研、用户研究、交互 产品需要团队的合作和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只有置身其中才 设计、视觉设计等,市场的逐渐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供不应 能体会到合作的力量。作为UI老师这种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这 求,尤其是专业人才的稀缺,需要大、中专院校及社会相关培 也正是高校UI教学中迫切需要的实战型教师。另一方面教材也 训机构为之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UI作为新兴的学科,没有系统完整的教 目前,全国高校中已经有一部分开设了UI相关的设计课 材供学生参考学习,现有的一些教科书缺乏从理论到实践和贯 程,但是由于UI涉及的学科众多,相应的课程体系、专业归属、 穿始终的创新思路。一些互联网公司的设计师或设计团队出版 课程建设都在起步探索阶段。UI交互设计课程的完善和建设不 的一些UI相关的书籍内容虽然不错,但也有一些不足,如知识 仅是为艺术设计方向开拓新专业方向做出了贡献,也为新型人 结构划分不是很明确,内容有一定的局限等。 才的输出,不断提高互联网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做出了 很好的探索与尝试。 (三)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由于UI设计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如视觉传达、产品设计、 心理学等,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具体的专业划分和市场对相 关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安排。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应以视觉传 二、uI设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的落后 达为主设置课程,如网页设计、手机UI、设计心理学、用户研究 由于UI设计行业兴起迅速,相对于传统艺术设计课程没有 设计、产品视觉风格学习等,工业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应以逻辑 太多经验可循,最初的UI方面的课程仅限于网页相关的设计, 思维框架训练和产品调研分析为主。但眼下很多课程都是作为共 但是网页设计课程又更多偏重制作,所以设计模块在课程中的 同的基础课程安排的。另外,作为心理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 比例也就小了。这也是由于市场需求划分不够明确,人才分类 会对UI设计相关领域进行研究,也成为开拓就业渠道的新途径。 不够细致,一人多能的情况下导致的结果。很长时间以来在网 很多课程都是相互交叉的,而现有课程过于单一,关联性较差, 页设计领域,尤其是在中小城市,设计工作由程序员一人独揽, 因此,哪些作为重点课程、哪些作为了解课程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2。l设计教育 三 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相应的报酬。检验学习成果,积累实践操作经验,让学生提前感 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对未来专业前景充满希望。 (一)校内分组教学 艺术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进行重 在UI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 点的技能培养。设计师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力量,作为艺术设计 岗位的能力,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分组教学的优势不仅 方向的UI设计师,要熟练掌握Ps、AI、Flash、Axure等操作 可以体现在日常作业的完成上,在后期进行项目实践中体现得 软件,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针对这些对设计人才的 更为鲜明。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项目,根据产品设计需求和 需求,在校期间应通过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 学生特长进行分工,由小组长把握整体进度,通过共同讨论并 在UI实践项目合作中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制定最完美的实施方案,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把握指导, 对优秀产品的鉴别和学习能力,增强对产品的艺术审美能力的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避免学生自我孤立、无 培养。 (二)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同时考 虑不同专业院校学生层次和现有课程的安排,设置合理的UI课 程,重基础,求创新,团结合作,指导学生了解产品定位和需 求,熟悉设计流程,注重团队合作中任务配置的完成度,协助 团队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着重培养学生在熟练使用软件情况下 对界面视觉美观的综合感悟和设计能力。 (三)课程体系优化与完善 艺术设计专业四年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 的设置是所有美术类共同的,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专 业课则是各个专业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的课程,如计算机 辅助设计、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VI、招贴设计、插 画设计、书籍装帧、cI等等。这些课程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 进的。作为综合性学科的UI设计是对这些课程技能的融合,如 产品标志的设计、Banner设计、版式的布局、文案的设计、色 彩的搭配、文字的创意等等都是在UI中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 所以在新的课程设置时,可以将UI的概念贯穿于全部课程,实 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模块培养,不仅能让学生简单地认识 UI,还有助于今后UI系统的学习。 作为不断完善中的课程体系,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做到进一步 的改革和提升:1.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 合最新应用技术和设计理念设计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的改进和 创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探索出更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UI 课程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实践实习等。 3.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内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锻 炼同等重要,在教学中应同样重视,双管齐下。最终目标是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 四 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是近些年比较热议的教学新途径,可以快速检验书 本知识并且可以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岗位所需,从根本上提高学生 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增强企业实践对校内基础知识方向性的指 导,可以很好引导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及时对课程内容重进 行必要的调整。另外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相应的项目外包合作,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完成项目任务并获取 交流、无探讨的学习方式。 (二)校外企业实践 企业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实战基地,在大三到大四完成基本 课程的前提下,可以为学生提供3-6个月的企业实习期。开始 可以做一些辅助设计工作,在熟练项目流程之后根据自身能力 和企业需要完成更多的设计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实习发现自己 在UI设计中比较擅长的环节,找准今后发展定位。企业跟学校 的合作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大量的实战案例,削减人员开支, 同时缩短了学校优秀人才适应社会的时间,还可以通过协商签 订企业用人协议,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从而达到双赢的 目的。 (三)专业教师企业培训 由于校内教师所处环境较为闭塞,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现 象。为了提高教师统筹把握UI课程的能力,紧跟时代的步伐, 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接受企业优秀设计师或者专业管理人员的 定期培训,及时了解市场对UI设计需求的最新现状,与大型互 联网公司腾讯、百度、小米进行密切的交流、考察、学习,定 期深入这些公司了解互联网发展最新动态,关注最新技术和设 计理念的更新,邀请专业人员给在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 指导和相关问题的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 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在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规律研究 上提高艺术设计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而且还可以从实践出发 促进艺术设计教师对UI交互课程的创新能力。 五 结语 UI设计是跟随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同于以往 的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形式。新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明确,产 品更新速度快,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也要把握住市场的这些 需求进行完善与改革,不断指导UI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有前 瞻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创建完善的教学实验室,形成良 性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更具专业素质的UI设计人才。 作者简介:梁亮,硕士,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 编辑:刘贵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