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忆“青春文学社”

忆“青春文学社”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忆“青春文学社”

果地

2000年8月,我从高一顺利升入到高二,新任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李新平老师。就这样初识了,几乎没有什么波澜,我依旧听课、写作业、玩耍。直到10月份的某一天的某节课上,拿出了几张油印的小报纸,让大家传阅。报纸的名字叫《青春》,上面印满了学生们写的作文。介绍说,这些作文是他收集的他的学生的优秀习作,他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刻版油印的。说,他想组建一个文学社,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积极参与,一起建立文学社,并以文学社的名义创办一份校园文学报《青春》,真正让“青春”的萌芽在文学社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班里炸开锅了,大家叽叽喳喳,我也觉察到自己有一点点兴奋。仗着在小学读过一箱画本,在初中读过金庸古龙梁羽生,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便想报名参加文学社。然而,我之前几乎从未自发写过作文,每每的作文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写的,也自然从未发表或者获奖过。好在,倡导组建的文学社是不设门槛的,只要愿意就行。

没有隆重的仪式,把报名的学生集合起来,简单的分了工,就算是文学社正式启动了。倡导大家平时有空了多写作文,题材和体裁没有任何,觉得写得好了就交给他修改,等大家的稿件积累到可以出刊的时候就编辑

印刷一起《青春》报。为了让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大家热情高涨,纷纷写作文。恰逢学校举行禁烟征文活动,我突然有了写文章的灵感,便选择了诗歌,在众多的稿件中唯有一篇诗歌,因与众不同而引起了的注意。他鼓励我,说我有写诗的天赋,于是我便自以为是,疯狂的写作诗歌。(至于十五年后的我仍旧在诗歌的路上没有建树是另一回事了)。当时我每天的主旋律就是写诗,反复修改,并把我的诗和其他同学的文章一起刊发在《青春》上。

出刊一期《青春》是很艰难的,选稿的事全由在教学之余做,联系印刷厂谈价钱的事也是在做,只有校对的时候,我和依农等人才能为分担一些,报纸出来后除了组织大家阅读外,还把一些报纸投寄给相关的杂志社。我们陆陆续续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采稿通知单。

除了办报,巧抓机遇邀请名家做讲座,不定期开展征文活动,每年组织社员们外出采风,在大自然中陶冶社员的心灵。在文学社里,我渐渐喜爱上了文学写作,并一直默默坚持着,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时光匆匆,一晃就是十五年,我早已毕业离开了文学社,一直在坚守着,发展着文学社,培养着一批批文学人才。祝福,祝福青春文学社。

2015年4月1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