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l3卷第1期 8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鲁凤荣 (云南省西盟县人民医院,云南66574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1年86例老年人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79例出血停止,4例行急诊手术治疗而止 血,死亡3例。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3.01.158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为老年人常贝.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老年人应激机能差、多合并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老年 人血管弹性差,止血较困难,因此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又是临 2结果 本组8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经内科综合治疗,79例出血 停止,48小时止血者52例,72小时止血者75例。4例经内科 综合治疗无效行急诊手术治疗止血。11例消化性溃疡因再出 血择期行手术治疗。9例胃癌经内科综合治疗出血停止后行手 术治疗。4例胃癌患者因高龄及其他原因放弃手术治疗。本组 3例因就诊时间过晚,失血『生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床危重症,病情较凶险。回顾我院2005年至2011年治疗的86 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 龄69.7岁。年龄分布:60~69岁56例,70 79岁25例,80 岁以上5例。发病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2周,平均5天。 1.2方法 3讨论 3.1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为首位病因_l_,在消化 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出血原因及治疗方法。 1.2.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呕血63例、便血75例、轻度腹 痛33例、休克16例。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所有患者行 大便潜血实验均为阳性,71例患者经胃镜检查,67例行上消化 道钡餐检查,5例病情较重未行胃镜及钡餐检查。消化性溃疡 性溃疡中胃溃疡发病率上升,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下降,胃 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老年人胃黏膜呈退行性变,防御能力 差,易受损害,动脉血管硬化引起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影响黏膜 的再生修复;老年人常伴有心功能下降,造成胃黏膜淤血、缺氧 导致胃黏膜损伤 因此极易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另外,老年 人常合并有各种慢性疼痛、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冠心病、脑梗塞 等慢性疾病常需服用非甾体类药物,而非甾体类药对胃黏膜有 明显刺激及损害作用,并能破坏胃黏膜屏障,抑制内源性前列 腺素合成,加重或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是老年人消化性溃 36例,其中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复合溃疡4例; 急性胃粘膜病变15例;胃癌1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9例; 残胃吻合口出血7例;Mallory—Weiss撕裂1例,5例未行胃镜及 钡餐检查列为不明原因。 疡和出血的重要诱因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并发症 及预后方面表现为以下特征:(1)临床症状不典型;(2)高位胃 溃疡在老年人中较常见;(3)巨大溃疡较常见;(4)老年人消化 性溃疡愈合缓慢,而且易复发,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胃 1.2.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在积极补充血容量基础上,常规用 含16mg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200ml,6次/d洗胃;给 予质子泵阻滞剂抑制胃酸分泌,急性期经静脉途径给药,病情 控制后改口服;口服胃粘膜保护剂;药物止血,选用奥曲肽,首 次100ug加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继以25ug/h持续静脉滴 癌的发生率高,预后差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也与以上因 素有关。胃癌出血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中所占的比例明显 增加,其特点为起病隐匿,出血量少,早期诊断困难,急诊胃镜 注24~96h。治疗过程中观察血压、脉搏及出血量。部分患者 选用垂体后叶素首次静脉推注6U(15rain),继以0.1U/min 或反复多次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利于诊断 ]。老年患者常合并 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这些合并症既是老 速度持续静脉滴24~96h,加甘油0.5mg,6次/d舌下含 化;食道胃底静脉出血者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综合止血 效果不明显或再出血,转外科手术。 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在出血发生后又明显增加再出血率 和并发症率,同时也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直接死亡原因或 诱因。 1.2_3疗效标准上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标准为内镜下出血停 止,因频繁胃镜检查病人难以接受,故以以下两条为出血停止 的标准:(1)脉搏平稳、血压正常、肠鸣音正常;(2)大便潜血阴 性;全部符合以上两项可认为出血已经停止。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疼痛症状不 明显,合并症和并发症多,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老年人反应 性差,对疼痛不敏感,消化道症状多不明显,因此老年人出血前 常无明显的先兆症状,不少患者黑便数周而无症状,或以贫血 24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13卷第l期 胃黏膜保护剂。药物止血尽量避免使用对凝血和纤维蛋白降 解过程有直接作用,或对全身血液循环有明显影响的止血药, 生长抑素类药物效果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尤其要注意:1)注意 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抢救,监测好心脑肺功能;2)加强监护护 理,注意呕吐时侧卧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3)注意心脑肾等 重要脏器的保护,防止心脑肾脏器的衰竭,降低死亡率。 原因待查前来就诊。由于老年组伴随疾病多,病情复杂,重要 器官的代偿能力低,应激能力差,对出血耐受性差,一旦发生出 血,常常病情危重,并发症多。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退行性变, 病灶易出血,出血后不易止血,再出血率高,易合并上消化道大 H_{血,失血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3.2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粪便潜血实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肯定地价值,可协助 医生判断有无少量?肖化道出血,早期消化道出血量少,此时虽 参考文献 [1]鲁才章.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JJ.腹部外科,1993,2: 62. 无临床症状但粪便潜血实验应经成阳性改变。内镜检查能明 确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并能明确出血的部位做出病因诊断, 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部分不能耐受胃镜检 查患者,可用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3.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应以扩容、止血、抑制胃酸保护胃黏 [2]刘蔚,杨铁一,孙明明.上消化道出血798例分析[JJ_江西医学院 学报,2004,44(3):72—73. [3]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J】_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35— 237. 膜等内科治疗为主。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 必要时给予输血。应用含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盐水洗胃。静脉 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加用口服 [4]刘模荣,王红,谢海燕.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 析[J1.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25(6):533. (上接第239页) 肿瘤实质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肿瘤的分类、命名和组织学 诊断通常是根据肿瘤的实质细胞的形态来进行的。在镜下识 质中除纤维母细胞外,还有肌纤维母细胞。此种细胞的增生、 收缩和形成胶原纤维包绕肿瘤细胞,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浸润过 程有所延缓,并瘤细胞的活动和遏制瘤细胞侵入血管或淋 巴管内,从而减少播散机会。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和收缩功能 还可解释临床上乳腺癌所致乳头回缩,食管癌及肠癌所致的管 壁僵硬和狭窄。 别各种肿瘤的组织来源,并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大小 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和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是临床病理工作 者的重要任务。 2.2肿瘤的间质 肿瘤的间质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还有淋巴 管。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良中.实用肿瘤病理方法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 生长缓慢的肿瘤,其间质血管通常较少;而生长迅速的肿瘤,其 间质血管多较丰富。间质血管的多少对肿瘤的生长快慢起决 定性的作用。此外.肿瘤间质内往往有或多或少的T淋巴细胞 [2]回允中(主译).诊断外科病理学(上卷)[Mj.3版.北京:北京大学 医学出版社,2003:362. 浸润,这是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一般来说,间质中有 丰富的T淋巴细胞反应的病人预后较好。在肿瘤结缔组织间 (上接第240页) 缩,促胎肺成熟,并加强营养治疗 ]。所以使用宫缩剂延长孕周, 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可显著降低胎儿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 (6):543—544. [4]彭泽琴,蔡俊.97例孕妇早产的原因及临床分析[Jl_中外健康文摘, 2012,9(22). 总之,针对早产,通过定期的产前诊断和合理治疗,同时加 [5】孟志新.早产80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8): 3455—3456. 强对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可大大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这在 临床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6】壬继红.早产226例原因分析fJ].临床医学,2008,28(12):85— 86. 参考文献 …黄大雁,郝加虎,陈红波,等.300例早产临床分析【J1.医学临床 研究,2010,27(9):1722—1724. [2]冉雪莲,李再学.早产9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17):72—72. 【7]朱敏.早产的原因与防治lJ1.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4) 230—231. [8】徐金萍,曹红秀.早产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和 实验医学杂志,2009,8(12). [9]傅晓丹,姜欣,梁艳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28例临床分析[JJ_中 国妇幼保健,2004,19(13):90. [3]刘瑞卿.早产163例原因分析及预防Ⅲ.山西医药杂志,2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