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

作者:龙斌 林瑟芬等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本院内科就诊的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住院后均立即开展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心理干预组在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心理干预;并发症;生活质量

肝硬化是一种进行性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不同病因反复刺激肝脏后形成的,其特点是病情较重、复杂,病程较长。当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肝硬化的方法。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逐渐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多种负面影响,如抑郁、焦虑、烦躁、悲观等[1-3]。此外,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魔的侵扰,体质不断下降,容易出现如感染、肝昏迷等并发症。本文将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生活质量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内科就诊的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34~69岁,平均(54.3±4.1)岁。病因类型:病毒性肝炎54例,酒精中毒11例,其他13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消瘦、腹胀、食欲不振、牙龈出血、腹水、脾肿大等。在所有患者当中,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或是精神失常的病例。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上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心理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开展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心理干预护理组在常规治疗护理手段的基础上外加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从患者入院开始就要热情接待,主动将医护人员以及医院的环境介绍给患者,为患者详细的介绍病情,帮助患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迅速熟悉并适应医院环境,加强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感,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从心理、家庭、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同时鼓励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表达关爱。②患者在入院后,护士要积极的询问、观察、交谈并对患者进行体检、查阅病历等检查,认真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经济状况、知识水平等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方案;将与疾病有关的卫生、保健、康复的书籍介绍给患者,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情,向患者列举成功康复的病例,鼓励并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③赞扬、鼓励患者的积极配合与面对病患的勇敢,引导患者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认识并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保持患者在治疗时轻松的心情,将患者的抗病潜能充分调动起来。④为患者详尽的解释治疗的方法以及目的,并为患者解释病情,让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以及悲观等负面心理。⑤做好患者家属以及其周围人群的健康卫生宣教工作,详细地为他们讲解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隔离措施,阐明患者家属及其周围人群对患者心理的重要影响,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支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患者康复。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一共发出43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每份调查问卷由2份评定量表组成,即由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组成[4]。SDS与SAS的问卷均由20个陈述句以及相应的问题组成,采用4级评分(1~4),总分值为20至80。当患者的SDS、SAS的评分均未超过50分时,则评定患者有抑郁、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心理评估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并发症情况。此外,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心理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GQOLI-74是应用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工具,包含有4个维度,即心理、躯体、社会功能以及生活状态,20个因子,74个条目,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则得分越高[5]。 3讨论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的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就以肝硬化为典型的病症[6]。情绪失常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当中较为常见,特别是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此类负面情绪[7,8]。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几个方面:①在国内外尚无确切的根治手段,久治不愈,惧怕病症转变为肝癌。②慢性病的病程较长,给患者的心理压力较为沉重。③担心传染给自己的亲友,了患者日常的社交活动,被抛弃感和孤独感增强。④医药费较为昂贵。调查表明,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影响患者的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9]。心理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将心理学的理论以及技能应用到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将患者的心理状态向着积极的方向引导,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10]。本研究发现,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让患者恢复到正常的心态。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可以长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配合治疗,对负面心理可以自觉的调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优于未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有所改善,表明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烦躁、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谷金环,张淑华,刘宝泉,等.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康复的对照研究.临床护理杂志,2005,4:59-61.

[2]王莉.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表现与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836.

[3]林佩纯,杨玉云,秦宏.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0-21.

[4]肖秀丽.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临床护理,2012,(50)8:105-106. [5]张汉语,瞿金娥,刘平.健康教育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3):3814-3817.

[6]匡霞,张先翠.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2008,7(2):31-32.

[7]李秀丽,王淑香,韩笑峰.心理干预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抑郁状态的研究.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29(2):150-151.

[8]陈桂凤,李静娣,张四凤.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干预.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3):296-297.

[9]夏玉.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107-108.

[10]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5-2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