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教职工健康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教职工健康管理研究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教职工健康管理研究

作者:左妮红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1年第10期

【摘 要】教职工的健康管理,体现了对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的人性关怀理念。它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教职工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可以增强学校凝聚力、竞争力,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职工的健康管理应纳入学校的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职 教职工 健康管理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C).2011.10.031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职员工教学、管理及业务水平的快速提升。但是,在高职院校特别是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改革与发展在给教职员工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他们承受了诸多来自工作、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在压力和挑战面前,种种身心不适随之凸显出来。教职员工的健康同样是学校得以深化内涵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将教职工健康管理纳入到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模式中,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推进教职工的健康管理工作,这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而且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兴起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医生通过健康评价,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力求降低医疗费用,控制保险公司风险。目前,在美国,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了员工健康促进与管理项目,进行员工健康管理。在我国,员工健康管理的理念被引入企业,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了15年左右的历史,许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竞争,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对员工的健康投资与管理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本质量不可忽视的方面,健康管理对一个组织而言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员工的健康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员工的健康管理根植于企业管理,是企业的发展、竞争压力所使然。然而其理念与运作也不妨为高职院校所借鉴,因为,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逐步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势必会面临着与企业一样的竞争压力与发展需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关于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健康管理有利于教职员工树立科学的维护身心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虽然高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但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在参与示范建设、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承受了较大的身心压力,也出现了一定程度身心健康问题。其实,只要掌握了科学、合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调适方法,再加上完善的健康管理措施,就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减少在医疗费用上的开支,有效提升家庭生活和谐和幸福的指数,为自我在事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而这,通过学校实施的健康管理的相关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加以实现。

其次,从组织层面来看,健康管理可以改善组织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为教职员工提供完善的健康管理计划并采取各项对教职工身心健康有益的干预措施,降低教职员工身心疾病的发病率,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有利于教职员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将教职员工健康纳入学校管理,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工作热情将大大提高,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尽心地为学校服务,自觉提高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效率。因此,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增加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这对于学校各项改革的推进和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三、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内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中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健康的三个维度。具体说来:一是身体健康,指人体结构完整,各项生理功能正常;二是心理健康,指情绪稳定、热爱生活、有自控能力;三是道德健康,指遵守法律,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损人利己;四是社会适应良好,指善于与人交往,能适应生活和社会环境变化。

因此,关于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内容,我们可以界定为不仅仅是对身体或者心理单方面的健康管理,而应包含身心、道德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等方面的多重管理内容。此外,应该把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并将之纳入到学校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去,要高度重视教职员工在学校中的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将健康管理仅仅理解为一些具体的工作程序。

四、促进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措施

在高职院校实施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和健康维护等方面着手进行,其中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是有效实施健康管理的土壤和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层面

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层面,应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环境文化建设方面营造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让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充分体验到尊重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学校实施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在精神氛围的营造上,学校应在推行的各项管理措施中充分贯彻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理念,注重建立各项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关注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给他们以发展的希望和动力。应畅通各级教职工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在物质环境方面,应注重为教职员工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改善其工作条件。 (二)健康管理措施方面

在具体的健康管理措施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校内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并加强制度建设,以系统推进教职工的健康管理工作。工作机构可以由学院主管领导牵头,由人事部门、工会、后勤部门以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与,工作机构整体协调、指导工作,各部门分工协作。学校健康管理工作机构应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工作计划,讨论重大问题,加强工作监督,切实保障学校健康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实施效果。

2.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同时推进相关工作。在身体健康方面,应建立包括监测及建档、评价及跟踪、计划及实施等相对规范的工作流程。监测及建档是身体健康管理的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采集相关的健康信息数据(含体检数据和生活习惯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教职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评价及跟踪是综合档案信息,对体检结果、生活习惯、锻炼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员工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性评价,并通过疾病因素危险筛查,对员工疾病进行分群管理,当然这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可以与相关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专业医生来协助开展此项工作。计划及实施,就是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指导计划,对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进行个体或者集体形式的指导以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这个环节可以说是整个管理计划的核心部分,这一环节可以依托既定的计划、有针对性建立的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健康运动制度等,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员工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提供饮食和运动指导,并对部分疾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在心理健康方面,可以引入在企业中广为实施的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按照EAP的实施流程和步骤,在校内开展系统的心理诊断、辅导、咨询和培训等服务,在学校中建立起强大的教职工心理支持系统,有效地解决教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促进教职工个人的可持续和良性发展,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组织管理氛围。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系统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的人性关怀理念,它的实施,对于个体而言,可以大大改善教职工的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健康水平;对于学校而言,可以营造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组织氛围,因此,将教职工的健康管理纳入学校的管理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并有序执行,无论对于教职工个体还是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当然,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得到制度、人员、经费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的各项工作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持之以恒、有序推进才能产生其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赵洋,蔡璐璐.企业管理中的员工健康管理[J]经济论坛,2009,(11) [2]宋建农.论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09(18) [3]惠正一.员工健康管理提升公司生产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6-06-06

[4]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15)

[5]钟亚芳.美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研究与启示[J].企业活力,2009(12)

【基金项目】2010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1050)

【作者简介】左妮红(1971- ),女,河北人,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教育部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访问学者,柳州职业技术学副教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责编 黎 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