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
[单项选择题]
1、肝性脑病的脑性毒物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氨
B.芳香族氨基酸 C.γ-氨基丁酸
D.蛋氨酸的代谢产物-硫醇 E.中链脂肪酸 参:E
参考解析:氨、芳香族氨基酸、γ-氨基丁酸、蛋氨酸的代谢产物-硫醇均为肝性脑病的脑性毒物,而中链脂肪酸则不是,应该是短链脂肪酸。
[单项选择题]
2、隐性肝性脑病病人的临床特点是(). A.轻度性格改变 B.轻度行为改变
C.应答尚准确,但吐字稍缓慢 D.可有扑翼样震颤(肝震颤) E.无任何临床表现 参:E
参考解析:隐性肝性脑病亦称亚临床肝性脑病,无任何临床表现,而其他四种表现均是一期(前驱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单项选择题]
3、肝性脑病病人治疗,为了取代脑部假性神经传导介质,应选用(). A.多巴胺 B.谷氨酸钾 C.精氨酸盐 D.去甲肾上腺素 E.以上都不是 参:E
参考解析:最好用左旋多巴;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单项选择题]
4、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或导泻时应禁用(). A.25%硫酸镁
B.肥皂水 C.生理盐水
D.生理盐水加食醋 E.乳果糖加水 参:B
参考解析:当结肠内pH>6时,NH3大量弥散人血。游离的NH3有毒性,且能通过血-脑屏障。pH<6时,则NH3出从血液转至肠腔,随粪排泄。肥皂水是碱性液体,灌肠时若使用肥皂水,则增加肠道pH,不利于NH3排出体外,进而加重肝性脑病。
[单项选择题]
5、肝性脑病的处理,无效的措施是(). A.中止蛋白质饮食 B.用弱酸液洗肠 C.口服新霉素 D.静脉滴入多巴胺 E.静脉滴注精氨酸 参:D
[单项选择题]
6、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是(). A.假神经递质 B.氨中毒
C.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 D.氨基酸代谢不平衡
E.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参:E
[单项选择题]
7、肝性脑病昏迷期哪项不正确() A.可有抽搐 B.昏迷
C.扑翼样震颤阳性 D.脑电图异常 E.反射可消失 参:C
[单项选择题]
8、肝性脑病前驱期的临床表现有() A.可有扑翼样震颤
B.昏睡
C.定向力减退 D.脑电图异常 E.计算力下降 参:A
参考解析: 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击)样震颤,亦称肝震颤,即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嘱患者手紧握医生手一分钟,医生能感到患者抖动。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单项选择题]
9、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因(). A.消化道出血 B.高钾性酸中毒 C.便秘 D.低血糖 E.缺氧
参:B
参考解析: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可归纳为三方面:①增加氨等含氮物质及其他毒物的来源,如进食过量的蛋白质、消化道大出血、氮质血症、口服铵盐、尿素、蛋氨酸等。便秘也是一种常见诱因。②低钾碱中毒时,NH4+容易变成NH3,导致氨中毒。③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使肝功能进一步减退。例如手术、麻醉、镇静剂、某些抗痨药物、感染和缺氧等。
[单项选择题]
10、诊断肝性脑病最有意义的体征是() A.肌张力增高 B.腱反射亢进 C.踝阵挛阳性 D.扑翼样震颤
E.巴彬斯基(Babinski)征阳性 参:D
参考解析: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中最具特征的体征。
[单项选择题]
11、症状出现之前肝性脑病的早期检测方法是() A.脑电图 B.血氨
C.诱发电位 D.空腹血糖 E.肝功能 参:C
[单项选择题]
12、预后最差的肝性脑病患者是() A.诱因明确,且易消除者 B.暴发性肝炎所致者 C.肝硬化伴腹水者 D.肝硬化伴黄疸者
E.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者 参:B
[单项选择题]
13、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为预防肝性脑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为() A.应用左旋多巴 B.加强保肝治疗 C.弱酸溶液洗肠
D.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 E.纠正酸碱平衡 参:C
[单项选择题]
14、关于肝性脑病的治疗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躁动不安时禁用吗啡类药物 B.禁止蛋白质饮食的摄入 C.口服甲硝唑 D.肥皂水灌肠 E.给予支链氨基酸 参:D
[单项选择题]
15、肝性脑病时首选的灌肠药物是(). A.弱碱性溶液 B.肥皂水 C.中草药汤剂 D.中性液 E.乳果糖 参:E
参考解析:细菌性肝脓肿由细菌侵入肝内引起。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可形成阿米巴性肝脓肿,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可随血流转移至肝。甲硝唑对其治疗有效。
[单项选择题]
16、哪种肝硬化引起肝性脑病最多见(). A.酒精性肝硬化
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C.淤血性肝硬化 D.肝炎后肝硬化
E.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参:D
参考解析:肝炎后肝硬化是由乙型、丙型或乙型加丁型肝炎重叠感染,通常经过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在我国肝硬化中占首位,所以肝性脑病亦最常见。
[单项选择题]
17、对于肝性脑病的氨中毒学说,下列正确的是(). A.NH4+有毒性,能透过血脑屏障 B.肠内pH>6时,NH3不易被吸收 C.低钾碱中毒时增加氨毒性 D.腹泻时增加氨毒性 E.高血糖时增加氨毒性 参:C
参考解析:低钾碱中毒时(尿钾排泄减少而H+排泄增多),可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产生毒害,所以低钾碱中毒时增加氨毒性,而其余各项均不正确。腹泻(毒物与结肠接触时间缩短)和高血糖(葡萄糖是脑内生产能量的物质)时降低氨毒性。记住NH3(有毒)+H+=NH4+(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