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第27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Dec.2008Vol.27No.12
试论高校德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赵艳霞,张传辉
1
2
(1.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80;2.东北林业大学团委,哈尔滨150040)
摘 要:高校德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高校德育地位、德育内容、德育路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要体现,并就其对推进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德育思想;意义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8)12-0039-02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新时期,面对国内国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深刻变革,高校要自觉地把德育摆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置,不断提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紧迫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二、把握时代内涵,构筑全面系统的高校德育工作
一、站在战略高度,坚持“德育首位”的高校教育工作格局
立足于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关头,站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制高点上,结合中国社会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来解析德育问题。
20世纪后期,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总是摇摆不定,
内容
着眼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新特点,对我国高校德育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较为系统、科学的德育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90年3月23日,到北京大学同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时提出三点希望,其中第二点希望就是“勤奋读书,努力掌握马克思主
[2]
义基本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着重讲了学习和掌握
高校中重智育轻德育、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时有所现。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必须予以纠正。为此,他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上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
[1]
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19年7月至
1990年4月,他先后同参加全国高校工作会议的代表、北大
清华等高校师生以及出席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座谈。他要求高校要重视德育,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坚持“德育首位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的“希望工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履行高校历史使命的“基础工程”。2004年10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指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并相信“在当代的大学生中,必将成长出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1992年5月20日,与高校应届毕业生代表座谈时,“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
[2]
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并特别强调大学生要
“高度重视和学习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出“这是投身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做好本职工作
[2]的最重要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第二,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伟大的民族之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并使他们立志报效祖国,是对高校德育的一贯要求。1997年6月11日会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在广大学生中,要大力加强
收稿日期:2008-09-25
(11512124)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德育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赵艳霞(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传辉(197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社会教育与社会管理研究。
—39—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1997年6月12日《人民日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990年4月12日,他同出席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报》
纪高校德育的崭新路径。这一崭新路径就是他在2001年5月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统一”的著名论断,即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学好科学文化与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相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于祖国相统一;坚持实现远大抱负与艰苦创业相统一。
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德育新路径,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新时期推动德育工作的思想指南。首先,要教育学生既要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求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
[5]
践”,再次,大学生朝气蓬勃,富有理想和抱负,拥有一定
议的部分代表座谈时,又强调:“要发扬我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传统,使大家把爱中华和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调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第三,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指出:“青年人一定要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理想和信念,是我们战
[3]
胜艰难险阻,赢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他
还赋予理想信念教育以新的时代内容,首先他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的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当代青年要建立的信念,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
[3]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他强
的知识和能力,渴望体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大学生个人的人生理想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他的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最后,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内在动力,是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撑[6]。高校要有效教育和引导每个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培养和磨砺出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最终才能实现青春誓言,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德育思想是基于当代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波澜壮阔的国内改革发展形势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是我国无产阶级德育理论的宝贵财富。认真研究德育思想体系,准确把握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将对新时期我国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断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文献研究室.论世界观人
调:“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能通过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而不断焕发出来,牢固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并坚韧不拔地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不仅不会优秀人才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而且恰恰相反,只有在这种火热的奋斗中,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一切有志的青年,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对祖国和人民大有作为。”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力量源泉,也是德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更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重要保证。
第四,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19年8月25日同清华大学部分师生座谈时说:“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19年8月27日《)1990年他又强调,“心。”人民日报》对
[4]青年学生要进行近代史教育、国情教育,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形势教育。”
关于德育内容的深刻论述,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德育内容学说,对今天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期,高校要继续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大学生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理想,求真务实,着眼实际,面向未来,努力使之成为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进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
三、遵循德育规律,开辟“四个统一”的高校德育工
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共青团,文献研究室.江泽
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3].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1999.
[4].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01-04-30.
[5].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1998-05-05.
[6]唐春波.论的青少年教育观[J].教育探索,2008,
(2).
(责任编辑:熊晓平)
作路径
结合德育客观规律和时代特征要求,提出21世
—4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