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五一七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火箭炮和各种身管火炮地对比

火箭炮和各种身管火炮地对比

来源:五一七教育网


火箭炮和各种身管火炮同属于地面压制武器,主要的作用就是给敌人造成毁伤。众所周知,火箭炮是中国人发明的,当然只是雏形,但是意义非常深远。大家来北京,到军事博物馆的古代战争展厅,可以看到很多实物的同比例模型。可以说明我们祖先认知火箭要比西方人早很多年,在当时条件下,火箭是超级武器。至少在十九世纪50年代以前,火箭炮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杀伤武器。但是线膛炮出现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火箭炮的缺点,在那个时代来说是致命的,射击精度和有效射程都无法与线膛炮相比,所以很快,火箭炮就销声匿迹了。火箭炮的重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给战斗机安装了一种带有导轨的火箭发射器,在远东地区的一系列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所以很快,陆军型的火箭炮就被开发出来了。根据现在的资料来看,苏联的“K”系列火箭炮应该是最早的现代火箭炮,尽管还有一些争议。事实上,苏联是整个二战中装备火箭炮最多的国家。到战争结束时,苏军已经拥有7个火箭炮师,装备大约3000门各种型号的火箭炮。我们都知道火箭炮的特点,机动性好、火力猛、射程较远、造价低廉、射击精度差。具体分析一下,问题可就大了。

首先需要明确火箭炮的用途。根据炮兵操典的定义,火箭炮主要用于对大面积的集团目标进行突然猛烈的火力突击,具体范围包括压制或者歼灭敌有生力量、火力设施、技术兵器、集结的摩步、坦克、等目标。请大家注意“集结”这个词,足以说明,火箭炮对装甲的攻击效果了。换句话说,我们通过分析火箭炮的界定范围,就可以知道火箭炮只能用于打击定面目标,对于活动目标,就得靠战防炮了。火箭炮从开始出现就是车炮和一的结构,这说明火箭炮先进么?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火箭炮发射的是火箭弹,由于火箭弹是自带动力装置,发射后,必然拖着一条浓烟烈火的尾巴,发射阵地暴露无遗,敌人的炮兵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目标,所以打了就跑是必须的战术,没有机动性就没有生存。至于火力猛,解释起来也很简单,火箭弹散布大、精度差,单发毁伤效果肯定不理想,把很多发射管集中起来使用就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以数量代替质量。就是到了现在,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比如我们知道美国的M270,这种火箭炮简直被吹上了天,威力如何如何大,一次射击可以覆盖六个足球场那么大面积。如果大家坐下来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是多么的可笑了,如果想覆盖三个足球场,美国人的这个火箭炮做得到么?根本做不到!因为火箭弹的散布点就是这么大。顺便说一下,这里说的足球场实际是指美国的橄榄球场。由于火箭弹靠自身动力运动,发射架本身并不承担后坐力,所以火箭炮也就不必安装反后坐装置,发射管也就可以做得很薄,发射架结构简单,造价自然就便宜;同时造成火箭炮的重量很轻,通常可以直接安装到轮式或者履带车上,便于战场机动。

除了射击精度差这个主要缺点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火箭炮的另外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射击死角问题。我们知道榴弹炮、迫击炮的发射药是可调的,也就是可以根据目标距离来调整发射药量,通常不必调整射角,但是火箭炮不行。因为火箭弹是整体弹种,发射药是定装的,改变射程只能通过调整发射角度来解决。问题是发射角度越小,弹道就越低伸,火箭弹的落地角度也就越来越小,落地爆炸时大量弹片只会上下飞,势必降低毁伤效果;同时火箭炮射角调整范围本来就不大,因此它的最小射程一般比较大。所以炮兵称火箭炮是打远不打近,就是这个道理。现在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给火箭弹加装阻力环,这样既可以减小射程,还可以改善弹道性能,减少横向散布。但是加装阻力环增加了炮兵的工作量,对火箭炮持续射击造成一定影响。实际上西方国家认为火箭炮是劣等火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往往看到一门火箭炮一次齐射的火力相当于多少门大口径线膛炮的总和,与线膛炮相比,火箭炮的火力猛烈程度确实要高出很多;但是即使是多门火箭炮齐射,命中率也只有线膛炮的50%。时至今日,我们经常听到智能炮弹的说法,但是不包括火箭弹。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火箭弹还处于自由发挥的阶段。

前面我们说过,在地面压制火炮当中还包括各种身管火炮,比如,榴弹炮、加农炮、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等。他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靠火药在身管内燃烧,产生火药气体压力,推动弹丸射出身管。除了迫击炮,基本结构都差不多,整个火炮基本都由上架、下架、瞄准装置、高低机、方向机、大架等组成。火炮射击时,火药气体压力除推动向前运动射出身管以外,还反作用于火炮,使火炮向后运动,这种反作用一般称为后坐力。不同的身管火炮承受后坐力的方式不同,因此在结构上也就有了若干差异。那么,用底盘来承受和传导后坐力的叫迫击炮;用后喷火药气体来平衡后坐力的叫无后坐力炮;用反后坐装置和炮架来承受和传导后坐力的叫榴弹炮和加农炮。在一支中,装备数量和品种最多的就属榴弹炮和加农炮了,它们是身管炮兵的主力。一般来说,用于曲射,弹道比较弯曲的叫榴弹炮。弹道特别弯曲,身管特别短,口径又特别大的叫臼炮,德国的“卡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随着现代武器的发展,功能单一的臼炮已经不存在了。榴弹炮还有一个品种,轻型榴弹炮也叫山炮,目前还在各国中活跃着。因为这种火炮容易分解,便于驮载,特别适宜山地作战,所以还在现代的山地里服役。那么,用于平射或对空射击,弹道比较平直的叫加农炮。事实上,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各种航炮、舰炮和海岸炮都是加农炮,但是由于这些加农炮的特定名称更能反映他们的特点,因而正式命名时就不叫他们加农炮了。

由于榴弹炮与加农炮的用途不同,也就带来结构、性能上的一些差异,榴弹炮用于曲射,因此高低射界较大,一般为0度~+65度,使用变装药,初速小,射管短;加农炮用于平射,高低射界就要小一些,一般为-5度~+45度,使用全装药或者变化范围小的装药,初速较大,射管长。在苏联,还有一种介于榴弹炮和加农炮之间的加农榴弹炮和榴弹加农炮,既可以用来曲射也可以用来平射,再不扩大编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挥火炮的能力,这是西方里没有的。

在这些身管火炮当中,除了迫击炮和部分品种的加农炮是滑膛炮以外,大多数身管火炮都是线膛炮。这种火炮的优势在于,在一定射程内,可以使炮弹保持很高的精确度,这和火箭炮就有着本质的区别。横风是影响各种火器射击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射击时必须经过计算,排除横风影响。但是,火箭炮的射击精度还受另外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一个就是推力偏心,前面我们说过,火箭弹自身携带动力,也就是火箭发动机。我们在各种场合都看过火箭炮,一排排发射管非常整齐,火箭弹也是排布有序。实际上,火箭发动机是不对称的。即使只具备简单的物理知识,我们也应该清楚,由于推力作用线和火箭发动机几何中心线不共线,由此必然产生线推力偏心和角推力偏心,都叫推力偏心;还有推进剂燃烧不对称也会引起推力偏心。所以,不管发动机加工精度再高,也不可能消除推力偏心的存在。还有就是初始扰动,这就好像我们坐火车,当车轮驶过铁轨接缝处的时候,火车就会产生颠簸和摇晃。火箭弹离开发射装置的一瞬间,就是这种感觉。由于发射装置的振动,势必造成火箭弹离轨状态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火箭弹到底飞向什么方向就不得而知了。这是火箭炮自身缺陷造成的,可以说这是它的先天不足。

既然火箭炮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为什么还要使用呢?由此,我们想到了倭国战国时代,对于火绳的运用。那个时代,倭国的弓箭性能很差,无论是射程、精度、还是威力都是名列时代第一的,当然是倒数第一了。火绳引进倭国比出现在中国至少晚了将近一百年,中国人并不太感兴趣,可是倭国人立刻就大力发展所谓铁炮。原因很简单,虽然铁炮使用有很大局限性,射击精度和弓箭差不多,但是至少在射程上和倭国的弓箭旗鼓相当,威力上还大大超过弓箭,当然应该大力发展了。火箭炮的发展和使用大概也是基于同样原因吧。

下面我简单说说各种火炮是如何射击的,换句话说,就是讲火炮的控制系统。自从有火炮以来,就存在着如何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如何充分发挥火力效能的问题。经过几个世纪的总结,现在我们知道,在火炮战斗

射击时,要命中目标,至少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1.测标确定目标与火炮之间在高低、方位和距离上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需要测出炮击目标的高低角度、方位角度和距离。在火炮可以通视目标时,各种相互关系一般是在火炮上或者火炮附近用目测或者仪器直接测出来的;在火炮不能通视目标时,往往是分别测出火炮与目标的坐标和距离,再换算出相互关系。2.瞄准赋予火炮炮身轴线正确的射击角度和射击方向,被称为瞄准。能够直接目视目标叫直接瞄准;不能通过通视目标时,可以选择某个物体代替目标进行瞄准,叫间接瞄准。3.校射测出炮弹落点和目标之间的偏差,根据偏差计算出射角和射向的修正量,重新瞄准射击,成为校射。一般来说,由于测量、计算误差和诸多未考虑到的因素,首发炮弹命中目标的可能性不大,必须经过校射。那么,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设备、仪器和相关软件就被统称为火控系统。

各种火炮最简单的火控系统就是机械瞄准装置加上瞄准镜,用镜内分划测角、测距,然后瞄准;首发射击后,再用瞄准镜观察射弹偏差,加以修正,重新射击。早期的地面火炮射击指挥系统,就是光学仪器、电话和电台。作战时,前线指挥所的侦察人员,用简单的光学器材将侦测到的目标情报通过通讯设备传回到指挥中心,指挥人员根据目标信息在军用地图上标定、计算火炮阵地和目标的相对位置,在依据已经掌握的相关气象、弹药等资料,对火炮高低角、方向角、各种修正量等进行计算,然后再通过有线、无线通讯把具体参数传输到火炮群,指挥射击。这种指挥方式速度慢、误差大,对敌情变化适应性低,而且由于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二战时期的炮兵射击大都采用这种方法。50年代以来,火控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第二代火控系统逐渐产生。这种系统是由测校和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机电模拟解算装置和修正量装置等组成。可以对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进行瞄准、测距、测运动目标角速度,可以自动求出高低角、方向角,并且自动给定在火炮瞄准机构上;同时,还可以对影响弹道的横风、气温、药温、弹丸初速等参数进行人工修正。这种火控系统是装在火炮上的,用来解决单炮直接瞄准的射击问题。与单一的瞄准镜比较,简易的火控系统的激光测距机测炮目距离的速度和精度都大大提高,在瞄准的同时,通过执行电机带动镜内划分板上下左右移动,既测得距离又自动装上提前量,从而缩短反应时间,采用解算装置提高了计算射击诸元的速度和精度,射击前可以对影响弹道的若干修正量进行人工装定,提高了射击命中率。但是这种简易火控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缺少弹道修正传感器,不能自动输入各种修正量,而且采用光学瞄准识别、捕捉目标能力有限,所以总体精度低。那么,现代地面火炮射击指挥系统基本是由测瞄装置、计算机、数据传输装置、火炮诸元显示器等组成。它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过通信网络对地面火炮射击系统进行连接,实现了数据自动传输,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反应时间,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

如,自动化程度不够高;射击诸元只能传输到阵地显示器;诸元的装定和火炮操纵还得靠人工;测地、气象、弹丸初速等数据也是由人工输入计算机的。目前,新一代的火控系统正在研制当中,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发展情况,毕竟,火炮更新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如果能够提高整体反应时间和射击精度,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在实际战争中,单炮射击的可能性很小。炮兵需要射击的目标很多,加上敌人还在不断机动,炮击目标距离不断变化,造成目标信息量很大,火力集群单位也就相应逐步扩大,已经由连、营规模发展到团、旅规模,甚至到师一级。把单炮的火控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组成火力压制群,来完成间接瞄准射击任务。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火炮的命中率,同时也达到了战场遮断的目的。火力压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毁伤敌人有生力量,集群射击被成功运用以来,火炮压制也就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进攻当中。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猛烈、密集。火力密度与毁伤效果成正比,同样的弹药,发射时间越短,毁伤效果越大。在目前,只有火箭炮最为理想,基本能够达到快速、密集的效果。这也是火箭炮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仍然倍受青睐的原因吧。二是,短促。现代火力准备的节奏快、效率高,和一战时期比较起来,那种火力准备动辄十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火力准备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当然这不包括美军,因为美军是过分依赖火力优势的典型,一般不做常规考虑,这也是美军不是最优秀之一的原因。

进攻时的火力准备,防御时的火力掩护,一般都是由火力急袭和直瞄射击两种情况组成。火炮射击除了要考虑射程,还要考虑炮火安全界的问题。由于炮火安全界最少也有200米以上,弹幕跟进至少还需要几分钟时间才能到达炮击地区。所以作为防守一方,应该充分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迅速占领阵地,抗击敌人攻击;作为进攻的一方,则应该在当前位置展开突击炮,给进攻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最后,我们来说说如何使用集群火力。通常作为炮兵指挥官,在上级下达进攻指令以后,在充分了解现有火炮情况的前提下,周密制定火力准备计划。当然炮击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想往哪里打就往哪里打,毕竟你的火炮和弹药数量是有限的,可是需要轰击的目标肯定比你能够打击的要多。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火力突击计划是需要上报的,你必须详细写上炮击的时间(包括开始和持续时间)、目标、投入兵力数量(也就是有多少门大炮)、如何与进攻协调等等,责任和义务都要写进去,万一具体执行当中出现差错,比如误伤了自己人,

那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呀。当然美国人是个例外,他们打击敌人和误伤自己人的比例是各占一半儿,功过相抵也就不与追究了,当然这是笑谈。

你的报告得到批准以后,下面就需要你具体执行了。炮击的诀窍是掌握节奏,一次性打光炮弹当然不行,过多保留也是不可以的。我们以装甲进攻为例,炮击大约分为四个阶段,开进,需要火力掩护;展开需要火力准备,也是炮击最猛烈的时候;实施突破,炮击重点目标进行火力支援;突破成功发展战果,需要你实施火力护送。只有正确掌握节奏才能有效地支援进攻,要知道战场上炮无情,稍有不慎就会误伤自己人,你上军事法庭倒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整个进攻计划前功尽弃,那才是最不应该的呀。

捎带说一下火力配置的问题。投入炮击的火炮种类和数量很多,合理的摆放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要考虑火炮摆放的密集程度,还要清楚各种火炮的性能,也就是说必须知道各种火炮的射程。当然是射程近的靠前布置;射程远的靠后布置。在搞清楚这些以后,作为整个炮群还存在一个配置位置问题。一般的原则是,火炮摆放在以其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二控制敌人纵深的地方为宜,这是一个通用原则。事实上,你作为防守的一方,只要能够了解到敌人主要火炮的最大射程,就大体可以推算出敌人火炮的位置。你完全可以选择同等射程的火箭炮,利用其短促、密集和杀伤面积大的特点,来一个反火力突击,到时候你弄个朱可夫当当,也是未尝可知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517tt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