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武林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我的心就已经心飞到西湖上了。中午时分进到了昭庆寺,喝完茶,就划起小船驶入西湖。山色青绿,宛若美人的黛眉;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好似绫帛一般细滑。刚一抬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身心陶醉其中。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却描写不出来。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东阿王曹植初次遇到河洛女神时的情态。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丁酉年(即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2、有人说陶公的诗篇篇都有酒字,我认为他本意并不在酒,而是以酒为线索.他的文章与一般的不一样,辞藻精简,跌宕生姿,远超非凡.文章爱恨分明,敢说敢写,并无太多拘束.其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躬耕为耻,不以穷困为意,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怎么能出污泥而不染呢?
3、【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4、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5、熊熊大火向西少了魏国皇帝的大旗,周瑜作为开国功臣正是龙争虎斗的时候。两国交兵不用去挥舞长剑,就已经挫败敌军的百万雄兵。
6、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边界。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咚咚的响声,那激越的声音,好久才消失。盘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我认为造物者确实存在。但又奇怪他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却放在偏远的永州,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倘若不应该这样做,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者吗?有人说:“小石城是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而在这里受屈辱的人。”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造就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7、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但是滕子净很豪迈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忽然写信给范,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于想规劝好友了。
8、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9、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